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爸爸,我要钱-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John Wayne的名言是“我从不相信一个不喝酒的男人”,清崎似乎对喝了烈酒的张威有了重新的认识,对他有了某种程度的信任。
开心的张威开始讲故事。他先问清崎:“你相信算命这回事吗?”清崎点点头。张威就开始讲述他认识的一个老算命先生的故事:如何在文革时期预知到某位领导人的死亡,如何帮当地人找到失踪的牛羊,乃至于张威送给老婆的珠宝丢了,他也能算出来遗失在哪里。大家沉浸在一片神奇的氛围中。
夜色渐渐深沉。我帮张威收拾了摄影器材,拎着箱子到外面吹风。
凤凰城的乡下一片寂静,只有虫子在草丛里呢喃低语,间或有萤火虫大小的飞机在头顶轰鸣而过。我抬起头,狮子座赫然在目。我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想不起自己上次见到如此清晰的星辰是在多少年以前。不用说北京,即使在我家乡附近的小城市里,想看到满天星光也是不可能的事。城市里只有灯光,没有星光。我站在这只有星光没有灯光的异国他乡,看着儿时那些熟悉的星辰,不知道它们是否还记得我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它们为什么可以看到这么大的世界呢?或许地球太大了,宇宙之神需要满天星斗来帮助他观察这世上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每一只萤火虫、每一株花草吧。
林夕在他写给香港歌手陈奕迅的歌《人造卫星》中这样写道:
你会看到一颗颗绿豆
紧紧包围蓝色的河流
甚至看到流动公路上谁在漫游
你会看到闪亮的黄豆
那是一栋摩天大楼
甚至看到某个地下铁的出口
我们像蚂蚁东奔西走
我们在谁的家暂时逗留
两万公里蓦然回首
拍下天长地久
人造卫星围绕这地球
我们却围绕着快乐哀愁
躲不过卫星的镜头
你会看到燃烧的红豆
落在这个蓝色的气球
一朵玫瑰点缀着兵工厂的伤口
看得到森林化为乌有
拍不到你我变成了朋友
看得到那个摩天大楼
拍不到我们在哪里分手
拍不到眼泪的丝绸
我们只是一颗蚕豆
是的,这些星辰也是一样,它们能看到草丛里的每一只蛐蛐,却看不到我们的“快乐哀愁”。在它们的眼里,我们只是一颗颗蚕豆,和会蹦跳的蛐蛐没什么区别。然而蛐蛐会唱歌,我们想家了,它们知道吗?
是的,我想家了,在美丽的凤凰城夜色中,微风轻拂着我的脸,我希望星星能告诉家乡的爸爸妈妈,能告诉北京的老板同事,能告诉散落在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我想念他们了。或许,我不应该学蒙古人喝酒的。
晚宴散场了。我们收拾东西上车。因为当晚我们要搬到抵达凤凰城时造访的第一家旅店去,莱希特夫妇怕我们人生地不熟,热情地开车在前面引路。夜风凉凉的,莱希特夫妇在敞篷车里却一路疾驶,谈笑自如,完成导航员的工作后说一句“你们到家了,好好休息吧”,然后转头而去。帮助人使他们快乐,这大概就是莎伦对于“富有”的定义吧。
在新的房间里我发现了免费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欣喜若狂的我打开电脑,准备用电池支撑一下上网看看有没有朋友在线,却发现没有网线,在插口处写着“网线自备”。我就这样愤懑而满怀忧郁地睡着了。
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发了财,有了数不尽的钱,每天纵横四海,在中非草原追捕鬣狗,到阿拉斯加钓鳕鱼,却再也找不到以前的朋友一起玩。我的欲望越来越多,渐渐如同墨西哥海滩上的海星一样贪婪凶猛,最终将自己吞噬在群星环绕的宇宙黑洞之中,变成了太空粉尘。
半夜里突然醒来,发现自己置身在陌生的黑暗之中,我忽然觉得很冷。
我不要数字财富,我不要做数字的奴隶,我讨厌数字,我要踏实的、温暖的、能让我快乐让我爱的人幸福的富有。
张威故事中的算命大师,你能不能告诉我那种富有是什么?
WILD WILD WEST
§虹§桥§书§吧§BOOK。
第36节:沙漠之旅(1)
沙漠之旅
几十亿年来地球上沧海桑田已转换无数次,能够留下如此深刻的痕迹给未来瞻仰让人们震撼被人一世不忘,那块陨石纵使粉身碎骨也值得了。
新浪运营部有这样一个传说:某日有名爱出风头的房地产商潘石屹到位于二十层的新浪嘉宾聊天室做客,正式访谈之前和主持人一起在聊天室旁的天台抽烟。潘石屹的目光越过北四环路,不曾抵达长城脚下的公社,而是就那么停下来定定看着,忽然像找到了宝贝似的叫起来:“那里有一块空地!”主持人顺着小潘手指的方向望去,然后语气平淡地说:“哦,你别想了,那里是北大。”
在房地产商眼里,时刻能引起他们视觉抽搐的就是土地,有地方能生财。从传说内容来看,小潘的确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房地产商,虽然他几乎没有机会把北大的地块搞出来弄一个北大SOHO,但上帝让如此敬业的人发财是公平的。至于为什么世上还有很多很多敬业的穷人,大概是上帝只需要少数检验公正的试验品吧。
对一个终日幻想大自然的未来摄影家来说,能让我的目光痴迷并且如潘石屹一般内心惊叹的,则是亚利桑纳沙漠的壮观景色。
David、张威和我在清晨早早起床,开着SUV到沙漠里参观。用“参观”这个词是因为张威扛着摄像机要取景,我除了扮演张威的小工角色之外,则是完全怀着欣赏的心情在沙漠里闲逛的。
清晨的亚利桑纳公路上车辆稀少,我们一路狂奔,在一块高地上停下来,开始第一次取景。
下面是一大片绿油油的凹地,就像春季长满了小麦的华北平原,绿得让人忍不住想跳下去在上面打滚。远处散布着若干低层建筑,再远处就是沙漠和江南丘陵一般的小山。
脚旁一大簇黄色的小花开在公路旁边,掩盖着干巴巴砂石遍布的土地。我想学星爷嘘嘘一下给它们浇点水,回头看了看David和张威的镜头,还是忍住了。
SUV继续前行。公路一直沿着地势往高处走,在那些有房子的地方,在那些地势起伏的沙漠里,一人多高的仙人掌如同稻草人般三五成群屹立着,没有叶子的灌木稀稀拉拉努力向高处生长,至今仍不知名目的土绿色草丛一簇一簇布满视野能到达的地方,间或有几株黄色野花装点其中,沙土的颜色就在它们的间隙里蔓延。
亚利桑纳沙漠亚利桑纳沙漠
到了地势平坦的沙漠地带,我们再次停下来。这里的景色又不一样了。灌木丛和仙人掌开始竞相比高,而那被称为“desert”的地方,长满了绿油油的野草,有些就像我小时候常常与之玩耍的狗尾巴草,在微风中歪着身躯,顽强遮盖着下面的世界。一片黄绿色,没有沙土露出来。
我一直以为沙漠应该是撒哈拉那样,到处都是沙丘,大风吹起黄沙遮天蔽日,我也一直这样期待亚利桑纳沙漠。眼前的情景却把我彻底击败了。原来沙漠里有这么多野草,这么多灌木丛,这么一大片的绿色,唯独没有我想装一口袋留念的黄沙。
desert,翻译成中文是沙漠,在这里只要是干旱荒无人烟的地方都可以冠名desert,并不一定寸草不生满地沙丘。这是我后来才弄明白的,当时我仅有的只是惊奇和震撼而已。
不过,全世界的沙漠大概都有仙人掌在死守。据说亚利桑纳有一个saguaro国家公园,里面长满了巨大的仙人掌,一般有10到15米高,所以又被称为仙人柱。saguaro生长极其缓慢,每年只能长几厘米,因此稍微有点高度的都活了100年以上,被列为濒危植物。要是把这种公园搬到塔克拉玛干建个公园,在黄金周的时候大概也能收不少门票钱吧。
另一种沙漠特产是响尾蛇。这种剧毒的生灵或许就藏在我前面10米的灌木丛里,感受着公路访客的一举一动。我的小命还要留着给张威搬三角架,于是我一步也不敢迈进草丛里,唯恐惊扰了沙漠地头蛇的清晨捕猎行动。
空荡荡的公路两旁都是沙漠,英勇的张威从草丛里走回来,似乎没有与地头蛇发生正面冲突。两只飞机嗡嗡叫着在头顶交错飞过,我抬头望望天空,似乎不是个好天气,老天爷阴着脸回望着我。
※虹※桥书※吧※BOOK。※
第37节:沙漠之旅(2)
这时有一辆黄色大巴车远远行过。David满脸骄傲地介绍:“这是美国公共学校的校车,全国统一涂成黄色,负责免费接送孩子上下学。无论学生住得多远,只要家长要求,校车就要开到那里接孩子上学。这辆车肯定是到住在沙漠地区的居民家里接学生的。中国没有这种校车吧?”我摇摇头,想起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和他儿子都乘坐过的校车,还有那个忘记了名字的女司机。我又想起中国电影里的情节:住在大山里的孩子,为了上学每天清晨都要徒步翻过一座山,涉过一条河到学校,放学以后再涉过那条河,翻过那座山回家。遇上下大雨,河水变深了,小孩子们没办法过河,善良的老师就去帮忙一个个背过去。
后来我造访日本时,导游介绍了日本在二战后的崛起,讲到在食品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推行的营养午餐制度。
作者在沙漠日本于1946年开始推行学校午餐制,1954年颁布了学校午餐法,在全国的中小学校中建立了营养配餐中心。每个配餐中心都配备了经过专业培训的营养师,来指导和监督营养午餐的制作。日本的学校午餐计划在为学生提供均衡膳食,促进学生的体格发育和身体健康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日本人的体质和战前相比,身高平均增长了10厘米,体重增长了8公斤,体力和智力都有较大的提高,对战后日本经济的振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日本99%以上的学生都能吃到营养均衡的学校午餐。现在的中小学生是受益于这一制度的第二代,他们身体发育状况从身高、体重、胸围三项指标看,已超过我国同龄学生。
除了促进学生发育和身体健康这些因素,导游重点提到了最初实行营养午餐制度时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每天免费去上学,还能吃上一顿美味的免费午饭,家长觉得划算,学生也被午餐诱惑,于是孩子们都呼啦呼啦去上学了。当时我就想起了上中学住校时每天都皱着眉头啃下的非免费的硬馒头和垃圾菜。
汽车在荒漠里继续缓缓前行,不断有光秃秃的砂石山进入镜头。一根高压电线横亘在沙漠上,通向远远的荒芜里。张威又看到了他喜欢的景致,于是我也顺便见到了我喜欢的植物。一种浑身长满尖刺、如同仙人掌一样没有叶子却把瘦瘦的枝干伸向四面八方张牙舞爪吓唬我的玩意儿。我要求与它合影,然后低头看到了美国基础设施的健全——在一片小石子的包围中,有一个圆圆的钢铁制成的下水道井盖。
站在那里拍照留念时,一向怕死的我脑海里突然闪过奇怪的念头:如果这时候一颗流星撞击地球正好落在这片沙漠里,几万年后人们来参观这个陨石坑时会不会发现我被埋葬在下面的证据呢。
亚利桑纳州有一个全世界现存最大的陨石坑,宽1264米,深174米。有人认为它是地球的丑陋伤疤,虽然我没去考察过,却固执地以为那是宇宙的赐福。
一位去参观过的中国人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一个巨大的深坑展现在面前。尽管已经作了最充足的心理准备,这场景还是出乎了我最高程度的期待。视觉上的冲击感太强烈,我用语言无法表达那种震撼的感觉。仅这一眼就让我觉得今天来回六七个小时的驾驶、途中的干渴暴晒、租车汽油往返机票、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些神往已久的场景,只有当自己走过,看过,感受过,才知道自己长久的神往是完全值得的。有时候即使只是那么一眼,一些东西可能就一生都不会忘记。”几十亿年来地球上沧海桑田已轮换无数次,能够留下如此深刻的痕迹给未来瞻仰让人们震撼被人一世不忘,那块陨石纵使粉身碎骨也值得了。
或许,那颗流星承载了太多太重的心愿,所以才会给地球留下那么深的印记?
在荒芜的山丘旁边有孤零零的建筑。据David说,那些并不是住宅,而是仓库。谁家里有什么不想要的家具电器,不能直接扔到大街上,要花钱存进这种仓库里等候处理。
在日本导游也告诉了我类似的故事。日本对于电子垃圾的处理有严格的规定,想扔掉家用电器必须缴税,否则就是违法。据说有那么一个吝啬公务员,马上就要退休了,有一个电视机坏了想扔掉,又舍不得缴纳几千还是几百日元的电子垃圾税,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开车拉着电视机跑到郊外公路上偷偷将它扔掉了,结果就那么倒霉被摄像头拍了下来,然后马上被开除公职,即将到手的2000万日元退休金,就理直气壮留在政府手里了。
BOOK。←虹←桥书←吧←
第38节:沙漠之旅(3)
相比之下,我终于找到了中国比美日帝国主义优越的地方,电器坏了可以卖给废品站,就算扔到大街上也会立刻被收垃圾的人兴高采烈地捡回去。于是,中国就理所当然成为世界垃圾场,全球70%的电子垃圾都被抛到了神州大地上。
我想如果把手中的照相机砸烂扔在沙漠里,美国警察会不会抓我去罚钱呢?嘿嘿。
为了给我留下天气晴朗阳光灿烂的好印象,太阳公公终于不情愿地从云层里钻出来,亚利桑纳的蓝天也慢慢腾腾揭去了阴沉的面纱。在阳光喷薄而出时,我们逃离了据说会马上变得炙热的沙漠,踏上回城之路。
回到酒店把Joy和行李都拉上,与Bob会合后出发去富爸爸公司访问。路上Bob停下来给他的Ford SUV加油,我伸着脖子看到了计价器上的价格:每加仑1?95美元。一加仑约等于3?8升,换算成国内计价单位则变成1?95×8?27/3?8=4?24元,几乎与当时国内汽油价格相同。而且美国有车族不用缴纳每月120元人民币的所谓养路费,几乎没有高速公路费、过桥费。身为美国人民真是幸福啊,政府每天在全球油库中东地区指手画脚,给这个车轮上的国家提供了经济发展的蓬勃动力,使之像奔驰跑车一样澎湃前进。
我们的SUV也小幅度澎湃前进着,很快抵达一片商业区。这里依然没有多少人出没,富爸爸公司独自占据着一栋3层小楼,装修非常简朴。也没有中国公司办公区里那种忙碌的场面,所有人都是安安静静神态悠闲地在座位上工作,不像是在上班,倒像是初次登门的访客。
正因如此才凸显出我们的忙碌。上午剩下的时间已不多,全被用来采访富爸爸顾问团队。富爸爸公司的顾问都是各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兼职给富爸爸写书,提供咨询服务等等,而我对他们的表现也没有太深印象,于是在David提问张威摄像的采访过程中,我把录音笔扔在桌子上,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