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倾天下之吕后新传-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天,大汉准皇帝刘邦,昔日的汉王刘季,在几个心腹大臣的簇拥之下,下了车撵,来到皇宫门前。
只见大汉皇帝刘邦,身穿赭黄袍,头戴王冠,眉宇之间,投射出王者的霸气和威严,后面跟着几位大臣,文有周昌,武有曾经的大将军韩信,如今他已经被封为齐王。
其中,还有沈食其,他倒是无官无职,倒不是刘邦小气,不给他,而是沈食其坚决不接受,一心要过自己清清静静的小日子,勉强不得,刘邦也只好作罢。
在他们身后,是数千御林军,一个个盔甲鲜明,刀剑出鞘,更加衬托出大汉皇帝的威武。
今天,他们是前来验收丞相萧何的大作,今天,也是他们第一次走进大汉皇宫。
要说刘邦,也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尽管他出身寒微,毕竟做了几年的汉王,杀进过大秦王宫,再加上此时的他,已经贵为大汉皇帝,也应该是有些把持的,可是,这群文武大臣,包括刘邦在内,刚走到皇宫外围,一个个都傻了。
那可真是土包子进城,两眼都不够使了,这皇宫,也太漂亮,太奢侈了。
整座皇宫里,数不尽的宫殿林立,一眼望去,根本望不到尽头。皇宫里,琼楼玉宇,金碧辉煌,晃得人睁不开眼睛,确切的说,是在阳光的照耀下,让人睁不开眼睛,让人炫目。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皇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萧何对这里最熟悉了,忙笑着解释,说道:“整座皇宫总体的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东西两墙各长两千余米,南北两墙各长接近三千米,全宫面积约为五六平方公里,约占全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
“太大了!太大了!”还有点回不过神来的刘邦连连说道。
弄得萧何心里没了底,心里暗暗嘀咕:“这座皇宫是不小,皇上这么说,是满意,还是不满意?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而此时的刘邦,可不是他昔日的哥们,更不是靠他找一份差事的小小泗水亭长了,这句话,他哪里敢问啊,只能暗地里察言观色,找出端倪。
于是,萧何在前面引路,一行几个人,走进皇宫里面来。
萧何一路观察皇上的表情,希望可以看出刘邦的心思,毕竟,这是为他建造的皇宫,他不满意,这差事,就算是办砸了。

宫内的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阳殿、柏梁台、天禄阁、石渠阁等。
其中,前殿是皇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刘邦一边走,一边摇头,口气之中略带责备,说道:“太奢侈了,太奢侈了,如今,天下初定,老百姓的日子还不安稳,造一座如此华丽的皇宫,太奢侈,太浪费了。”
萧何笑了,皇上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皇宫建的是好,就是太奢侈了,看起来,这座皇宫,光建好还不行,还要话说得好。
俗话说,千穿万穿,唯有马屁不穿,这时候,该拍拍皇上的马屁了。
于是,萧何浅浅一笑,说道:“陛下忧国忧民;此乃天下之幸,万民之幸也,何愁大汉不富强?”
周昌也上来凑趣,尽管口吃,却兴致很高,附和着萧何,说道:“期期——皇上,如此期期——体恤额民情,大汉臣民,终于期期——可以安居乐业了!”
这几句马屁,拍的正是时候,火候也刚刚好,刚当上皇上的刘邦,心里想的就是大干一番,国富民强,名垂青史。
听完萧何与周昌的话,刘邦的心里,就一个字,“美”,这就是他最想要的,当皇上的感觉,“爽”,嘴上却依然很谦虚,说道:“这座皇宫,太劳民伤财了些,需要多少老百姓的血汗啊。”
旁边不出声的沈食其,走上来,笑了,说道:“皇上爱惜天下民生,本是没有错的,萧丞相修建如此华丽的皇宫,这么做,也是为了大汉王朝的威严着想,大汉王朝,乃是泱泱大国,太寒酸了,岂不是有失皇家体统?”
“哦,竟然还有这样的说法?”刘邦笑了,很是赞同沈食其的想法,嘴上却故意问道。
“这是自然,堂堂大汉王朝,就应该有大国的气象。”齐王韩信附和着说。
“期期——丞相建造皇宫——期期——有功,皇上该赏。”不用说,说话期期艾艾的,自然是周昌了。
刘邦点点头,说道:“丞相建造皇宫,的确是大功一件,我——不,朕,必有重赏。”
刘邦刚刚当上皇上,还不习惯自称为“朕”;说着说着,就开始说“我”了。
君臣一路说说笑笑,陶醉在整座皇宫的奢华之中,刘邦高兴,为整座皇宫取名为未央宫。

却说,这一天,大汗的开国大典如期举行。
未央宫的前殿,是汉朝君臣朝会的地方,也是举行开国庆典的地方。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大汉开国皇帝刘邦,身穿皇帝的礼服,端坐在宝座上,真是威风凛凛,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殿外的白石台基上,跪满了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各种仪仗,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大殿前方,有一个小广场,大汉将士们,身穿铠甲,盔明甲亮,手执各种兵器,英姿飒爽的走过嘴里整齐的大声喊着“精忠报国,不负皇恩”……
阅兵式结束了,大殿之上,立刻安静了下来,庆典的下一项内容,就是大汉皇帝的“就职演说”:
“诸位爱卿,大汉的将士们,大汉王朝,终于建立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大汉都是天下人的大汉,绝非我刘邦一个人的,不,是朕,绝非是朕一个人的大汉,朕是受命于天,奉行王道,这一点不容置疑,还需要仪仗诸位……”
要说这个世界上,场面话从来都是大同小异,却从来都不可欠缺,古今亦然,尤其是在重大场合之下,这大汉的开国大典,自然也不例外,刘邦吐沫星子飞溅,一通白活,殿下的文武,也听得津津有味,起码表面上是津津有味……

只是,大汉皇帝刘邦,还不习惯称呼自己为“朕”,一时也改不了口,不过,对于文武百官山呼万岁,金銮殿上的金碧辉煌,还是非常适应的,做皇帝的感觉,好,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刘邦很喜欢,很陶醉,也很自豪。



刘邦的演说还没有结束,突然,听到下面一阵小小骚乱,这声音,是铠甲发出来的,刘邦仔细看过去,只见齐王韩信,满脸通红,汗珠子都下来了,浑身上下,抖成了一团,在原地直跺脚。
那声音,就是他身上的铠甲发出来的。
刘邦的眼睛,盯住韩信,用眼神询问:“你这是怎么了?”

“臣,臣,臣想小解,已经憋了三个时辰了,“早就憋不住的韩信,说话都不利索了,这也难怪,开国大典进行到这里,从入宫到现在,前前后后四五个时辰,他都没有小解,的确是憋坏了,内急,内急,十万火急,再也忍不住了。

”哈!哈!哈!”大殿之上,爆发出一片大笑,众人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刘邦心里老大不痛快,这是什么时候?大汉的开国庆典!!竟然闹出这种丑事,成何体统,成何体统!!
他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说,反而笑道:〃哈哈哈!!!朕早就看出来了,你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原来是让尿憋的,快小解去吧!!”
“谢皇上1”韩信也顾不得齐王的尊严,就像得了特赦令一般,一溜烟跑了。

刘邦忍住心中的不高兴,嘴上依然挂着笑,对其他大臣说道:“还有谁想小解,都去,都去!”

此话一出口,刚刚还跪在殿前的文武大臣,站起来一多半,纷纷跑出去。
宫墙之外,樊哙一泡尿尽,竟然虚脱,昏过去了,原来,并不只是韩信没有经验,整个大殿上的君臣,都没有经验,只不过,所有的人都在忍着,咬牙忍着,毕竟,这是什么场合,大汉的开国大典,怎么可以如此失礼,如此没有规矩?
与此同时,早就绷不住的堂堂大汉皇帝刘邦,也溜了,毕竟,他也是人啊,他也内急……
要说这帮君臣,还真是有意思,开国庆典上,竟然闹出了这样的笑话,这也难怪,他们都没有经验,做皇上的,是第一次当皇帝,做臣子的,也是没有做过什么大官,更没有经历过开国大典这样的大场面。
一帮君臣,开国大典上,竟然演出了这样一场小小的闹剧。
终于,小解完毕的君臣,收拾妥当,重新回到前殿,开国大典,继续进行,然而,此时的皇上,却面露不悦之色,尽管隐藏的很深,却没有逃过一个人的眼睛……



第七十八章 出意外萧何苦周旋
第七十八章出意外萧何苦周旋
最了解大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人,甚至比他自己都了解他的人,有两个。
首先,首当其冲的,是他的妻子,大汉皇后吕稚,毕竟,他们夫妻多年,这么多年的相濡以沫,这么多年的共同生活,两个人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再说,吕稚可不是一般的女子,而是来自二十一世纪,对于历史上的那点事,了如指掌。
第二个,就是汉丞相萧何,他和刘邦一同在沛县长大,关系也不一般,加上萧何是个心思缜密的人,刘邦的心思,哪怕是一个眼神,萧何都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
不过,毕竟他们都不是刘邦肚子里的虫虫,要说完完全全了解他,也不尽然,要不然的话,后来的吕稚,也不至于差一点丢掉性命,更不会被刘邦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在有些方面,吕稚和萧何两个人,对于刘邦的一些想法,还算是最为了解的。
在庆典被迫中断的时候,如今的大汉的皇后,昔日的汉王王妃,看在眼里,表面上不露声色,心里却早就绷不住了。
就连皇宫里的太监卫士们,都捂着嘴,憋不住想笑出声来。
这一帮君臣,也算让人开眼了,开国大典上,居然上演了这么一出,这样的小插曲,想必历史书籍上,不会记载的,不然,泱泱大国的脸面,恐怕就丢尽了。
终于,文武大臣们收拾妥当,一一回到自己的位置,刘邦也坐上了龙椅。
吕稚却发现,不对劲了。以皇后之尊坐在皇上旁边的她,可以清楚的看到,刘邦的眼睛,狠劲瞪了韩信一眼又一眼,还不停的使劲咬咬牙,可以看得出来,他很生气,却不得不忍耐着,毕竟,这是开国大典,不是生气发火的时候。
这也难怪,开国大典上,齐王韩信居然内急,破坏了大典的进行,这的确是很意外,也很让人生气的事情。
还好,小插曲终于过去了,开国庆典继续举行。大汉开国皇帝刘邦说了半截的“就职演说”,也要继续说下去。
然而,从小就没有读过书的刘邦,哪里记得住那些冗长的台词,再加上齐王韩信这么一搅和,大脑一片空白,原本背的滚瓜烂熟的句子,一下子就想不起来了。
坐在龙椅上的刘邦,头上冒出了汗,努力搜索枯肠,嘴上结结巴巴的……
于是,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刘邦,由于距离比较远,看不出此时的皇上,汗珠子直流,不过,大家都发现了皇上的异样。
刚刚还慷慨激昂的演说,怎么突然变得断断续续了呢?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大汉丞相萧何突然跪了下来,大喊一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丞相都跪下了,文武群臣,也都一一跪了下来,山呼万岁,呼喊声在大殿里回荡,久久不衰……
就这样,刘邦的就职演说,到此打住,被机灵的萧何混过去了,刘邦擦擦脸上的汗水,好悬啊,要不然,这人就算是丢大了。
刘邦又一次恨恨瞪了韩信几眼,曾经的大将军韩信,如今的齐王,真是太有出息了,大家都内急,都能憋住,都在咬牙忍着,包括大行皇帝刘邦在内,都忍着,偏偏是他,是他打破了庆典的进行,这是什么场合?可是大汉的开国大典!!!
要不是他现在是皇上,恐怕早就忍不住冲过去了,一剑刺死有点夸张,毕竟韩信是开国功臣,起码也要打他个满脸花。
刘邦生气了,很生气,非常生气,而且,有一肚子火气,不知道怎么发泄。
这次,看在眼里的,就不只是吕稚了,还有丞相萧何,他也暗暗为韩信捏一把汗。



这一切,齐王韩信,却是浑然不觉,依然站在原地,站在武将的最前边,满心欢喜的做大汉第一武将呢。
这也难怪,他毕竟是武将,肚子里没有那么多弯弯道道,也许,这就是人吧,假如韩信是个两面玲珑的人,他统帅三军方面的才能,恐怕就不会达到这样的水平,萧何倒是心眼最多,看问题最透彻,他不是不能领兵打仗吗?
这一点,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也是事情的必然。
韩信依然故我,凭他的心机,也发现不了那些细节,这下,萧何可急坏了,大汉建国之初,根基未稳,尤其是开国大典之际,就闹出点乱子来,可不是什么好事。
萧何和吕稚的心,都悬到嗓子眼了,真怕再出点什么意外,于是,萧何赶紧安排宫里的人,尽快结束大典。
开国庆典,终于结束了,所有的人都长长出了口气,壮丽宏伟的庆典,大汉王朝建立的标志性庆典,总算是所顺顺当当的结束了。
此时,已经是夜幕降临,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挂着各种颜色的彩灯,就像过节一样,长安的老百姓,也在庆祝大汉的建立。
繁华热闹的大街上,一辆马车飞奔而过,这是丞相的车马,连续忙活了几个月的萧何,顾不上休息,一路向齐王府奔来。
齐王府位于长安城东,虽然比不上未央宫气势宏伟,华丽奢靡,却也是长安城里最气派的建筑。
两个大大的汉白玉狮子,张牙舞爪的站在门口,站岗的士兵,一个个威风凛凛,从角门里看,丫环奴仆走来走去,井然有序,曾经落魄街头,被小混混欺负的韩信,已经今非昔比,被封为齐王了。
萧何下了车,来到王府门前,家人萧安走上前,跟看门的说了几句什么。
“什么丞相?我家齐王今天累了,不想会客。”看门的不屑的看了看萧何,他明明知道,来人绝非一般人,却依然说出这几句不阴不阳的话。
“你说什么?”萧安眼睛一瞪,不乐意了,他可是丞相的贴身仆从,再走到哪里都是巴结恭维一片,哪里受过这样的气。
看门的刚要继续说,被萧何拦住了,从怀里掏出一锭大银,递给萧安,冲他使了个眼色,萧安明白,恭恭敬敬的递给了看门的。
于是,看门的走进府里,回话去了,恨得萧安恨恨的骂了句:“狗仗人势”。
对于韩信的一些事情,萧何早就有所耳闻,韩信居功自傲,被封为齐王之后,更是不可一世,对于外面的传言,萧何还有点不大以为然。
毕竟,此时的韩信,人生之中最得意的时候,有些骄傲,也是在所难免的,却没有想到,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连府里的奴才,都嚣张成这样了。
也难怪,会传的风风雨雨了,看起来,那些传闻,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不大一会,几个仆从走了过来,把萧何迎了进去。
萧安老大不高兴,他韩信有什么了不起的,竟然这么大的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