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兰麝天下-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昭见父亲神色郑重,赶紧答应下来,不过他也往这个方向上想过,便想给父亲提个醒,“父亲,咱们杨家毕竟是在南通偏安一隅,虽然土地是有一些,可是跟徐家这样的大地主比起来。还差得远呢!咱们有必要这么警惕吗?”
“糊涂!”杨德海立即拉下脸来,呵斥道,“徐家是华夏集团首功之臣。况且这般谨慎!咱们跟徐家比起来算什么?更何况,你别忘了咱们家船厂现在可是独家专营的军事舰船,这是国防之重器,岂是我们小小杨家能够一力承担的?”
杨昭听父亲这么一说,登时额头上汗如雨下。心底对父亲佩服得五体投地,到底姜是老的辣,不像自己,早就听说了消息却还懵懂到现在。杨昭再不敢耽搁,恭恭敬敬地跟父亲告辞,便急匆匆地赶回去打点。准备立即去往上海了。
*******************************
隆冬季节,大雪纷飞,普宁二年就要到来。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筹备过年的年货。丝毫不受京城内忧外患的困扰。
北方各地的捻军之乱已经渐渐平息。捻军频出的地方一般都有恶霸豪绅与地方官勾结,逼得民不聊生,以至于走投无路的流民投奔捻军之人不断,给捻军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生力量。但是,自从几年前开始。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首先从陕西开始,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土匪。专门跟土豪劣绅作对,动辄将偌大的家族连根拔起。这种风潮席卷了陕甘、山西、河南,甚至直隶等地。动作如此之大,可是土匪却如神龙,见首不见尾,连名号都不曾流传出来。
这引起了各地驻军的注意,毕竟那些土豪劣绅与当地官员甚至驻军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不管还好,一旦当地官员或驻军参与了,竟连当地官员或驻军首脑都被一起铲除,手段之狠辣,令人望风而逃。朝廷军队在捻军与太平军之间疲于奔命,根本无力应对。那些大族被灭之后,留下极其广阔的田产,当地的各种势力立即卷入一团乱战,背后所涉及的势力也是惊人,据说端华等军机重臣也有参与。
这种明着抢夺土地的乱象一直持续到咸丰二年,奕欣作为恭亲王摄政之后,才有所缓解。当时的恭亲王避重就轻,提出先丈量土地,咸丰帝在病重期间无力理会朝政,以端华、载垣为首的两派朝廷重臣为了互相掣肘,也只好暂且答应。双方步步紧盯,更有陈孚恩等汉大臣或是其他在当地有些势力的朝中大臣,也都敏感地关注着北方的丈量土地事宜。在与太平军如火如荼的炮火之中,在洋人的虎视眈眈之下,朝廷上倒有一多半儿的人在暗地里瞄着这件事情。
御前大臣载垣府上已经扎上了过年的彩灯彩绸,挂上了巨大的红绸灯笼,阖府上下连仆妇随从都换上了一身儿新衣,看上去喜气洋洋。
载垣下朝之后便进了书房,他换上了一件半新不旧的长棉袍,足蹬老棉鞋,躺到垫着厚棉毯的躺椅上,舒服地伸展了一下老胳膊老腿儿,惬意地哼哼了两声,这才接过小妾手里的茶盏,细细长长地抿了两口,热茶顺着喉咙一路下去,让他冰冷的身体迅速暖和起来。
“老爷,黑子回来了!”小妾接过茶盏,见载垣心情不错,精神也挺好,便递了句话。
“哦?黑子回来了?叫他进来!”载垣眼睛一亮,立刻精神振作起来,他一直在等着黑子的消息呢。
自从咸丰二年末普宁皇帝登基以后,借故把端华踢出了军机处,端党伤了元气,尽管赋闲在家的端华很快把儿子肃顺推上朝堂,但是毕竟势力弱了许多。载垣在朝中说话分量登时重了起来,这两年载垣顺风顺水,心情自然大好。只是南方半壁被太平军占领,都是稻米出产地区,却赋税难收,户部银钱米粮仍然紧张,除此之外,倒并没有什么糟心的事情。便是如此,载垣已经觉得日子相当好过了。
载垣不似端华那样心太大之人,而是性情平顺,不喜跋扈,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哪怕是一直在走下坡路也无妨。所以英国人的军舰依然在大沽口外游弋,他也无所谓;太平军前段时间包围了上海周边,强攻不进,他也若旁观一般,不痛不痒地说几句话表达一下鼓舞之情,也就不放在心上了。反正普宁皇帝和皇后娘娘都在时刻关注着,操着心。
想起普宁皇帝和皇后,载垣有一种奇异的感觉:他们对于西学和新式学堂知之甚深,皇上每每在朝堂上说出一些新名词来,经常上满朝文武不知所云,便形成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下朝之后,所有大臣都赶紧去翻阅最新一期《洋务周报》。后来有人回过神儿来了,但凡普宁皇帝有什么新点子,一般都会在《洋务周报》上面造势,久而久之,大清官场人手一份《洋务周报》,甚至《新生活》和《申报》成了官场必备参考,比《邸报》还受重视。而在这些文章后面,都有皇后施加的深远影响。所有人都在逐渐接受这个现实:皇后参政已是既成事实,只是还没有公开议政而已。
可是载垣却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报刊上刊登的那些新鲜事,恰似以前康熙帝乾隆帝所不屑的奇技淫巧,他其实打心眼儿里排斥,以至于浏览上一遍都觉得勉强。但是他是主掌户部银钱的官员,十分清楚普宁皇帝和皇后的主张是非常实用的。近几年来,大清国库的收入在逐步有了一些起色,而这些起色主要来自新式公司的税收;还有就是西北屯田制度的普及,自归绥道试验成功之后,立即在所有北部边疆推行开来,边疆驻军基本上都实现了军粮自给!这让户部省去了一项最庞大的开支。
事实摆在眼前,载垣不得不承认自己跟不上普宁皇帝和皇后的脚步,当然也不甘心放弃自己手中的权位,所以便采取了跟随的态度。凡普宁皇帝的新提议,他一概支持,哪怕他根本就没弄懂是怎么回事儿!
就像今天上朝时廷议的事情,是关于归绥道与漠北蒙古的限制贸易一事。此事说起来又有一桩公案:按理说,大清二百多年以来,蒙古一直与满清靠着姻亲关系而紧密结盟,蒙古成为大清有力的边疆屏障。虽说近年来漠北蒙古深受沙俄所扰,似乎发生过一些事情,载垣隐隐约约有些耳闻,但是后来归化将军莫名其妙地死了,成了一桩纠缠不清的悬案。后来载垣又听说了一些秘闻,归绥将军出事儿那段时间,正好是当时为家的皇后北上归绥道探望道台惠征的时候,儿恭亲王恰好也在那边,这才慢慢有所领悟,打定主意闭嘴做闷葫芦,只投赞成票。
可是漠北蒙古的事情却很棘手,根源却是普宁皇帝宣布从此实行一夫一妻制,向天下宣布他只会有现任皇后一位妻子。而历代清朝皇帝与蒙古贵族的联姻都是稳定蒙古的重要手段,此举在满朝激起轩然大波,蒙古各部也提出了抗议!普宁皇帝面临的压力是相当大的!
第一卷九儿 第二百三十章旧事重提
偏生漠北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出了个幺蛾子,不仅没有抗议,反而上书拥护,让整个满蒙贵族阶层都着实大吃了一惊。一时猜疑四起,舆论乱成一团,正巧那段时间英法威胁再次发动战争,太平军又如破竹之势北上,这件事情便耽搁了下来。
载垣其实在心里有些幸灾乐祸,他很有兴致地想看看,普宁皇帝和皇后会怎么给这出戏收场?
今天廷议的题目一说出来,载垣刚开始以为,普宁皇帝和皇后是因为这件事情想给漠北蒙古解禁,给其他蒙古部落带上枷锁,没想到浑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今天在朝堂之上,普宁皇帝亲自解释了漠北蒙古的安抚策略。说来话长,还是要追溯到那一年归化将军陆机横死一事。众朝臣都听说过这件事情,当时是还是咸丰皇帝刚登基不久,陆机竟然胆敢伙同漠北右后旗首领济齐哈,勾结沙俄做起了鸦片走私生意!咸丰皇帝很果断地便把这件事情处理了,以陆机通敌,全家连坐三代杀头论罪!但是此案迷雾重重,留有许多疑点。
载垣是接替穆扬阿的理藩院大臣之职,只是兼管,却一兼就是好几年,就好像咸丰皇帝和普宁皇帝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宁愿放在载垣头上,毕竟载垣很好说话。但是如今旧话重提,载垣不得不当即站出来说出了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实:“启禀皇上!可是据老臣所知,沙俄人似乎从来不碰鸦片生意的呀!”
难得提出一个反对意见,载垣态度特别恭敬。他注意到普宁皇帝并无恼怒,反而点了点头,解释道,“这便是陆机的可恶之处!他知道济齐哈被沙俄收买了,却不告发济齐哈。而是威胁济齐哈从沙俄处以鸦片来交换,最后起了内讧。身为戍边将领却通敌卖国,走私鸦片戕害大清百姓,陆机死有余辜!那个济齐哈倒逃得一条性命,不过奉前朝咸丰帝的旨意,被交给土谢图汗部落处罚,被贬为奴。”
土谢图汗部落便是博尔济吉特氏的部族,当年济齐哈与陆机事发之时,济齐哈被韩子介押送至土谢图汗部落牙帐,人赃俱获!土谢图汗部落诸长老立即连夜商议。最后达成协议,向咸丰皇帝发誓,将整顿整个漠北蒙古。发誓决不再会发生小部落与沙俄勾结这类丑事!当然,条件是咸丰皇帝不再追究此事,否则漠北蒙古可能因此招来灭族大祸!
其实,土谢图汗部落的态度正中咸丰皇帝下怀,因为朝廷完全无力追究他们的责任。更不要说兴兵讨伐!那时候兵既不壮,也无银钱粮草,再说还有洋人环伺在侧!
奕欣登基之后,一表率推崇一夫一妻制,土谢图汗部落却是最开心的。他们有重大把柄握在皇帝手上,博尔济吉特氏岂敢再奢望能有女子入宫侍奉?眼看着一旦大选秀女。博尔济吉特氏的脸面便会丢尽,要在天下人面前出乖露丑,正不知如何掩饰。谁料到蒙古贵族却突然都失去了这个机会!博尔济吉特氏简直要大呼侥幸了!
想起便是那年的归绥之行,奕欣不由得会心一笑。正是那次追随九儿北上,第一次知道了精英军的存在,第一次痛快地行军打仗,不仅将陆机嫡系全歼。而且将济齐哈的抢掠队扫平,那个酣畅淋漓啊!大丈夫当如此快意江湖! 不过这些事情却不好说出来。只能自己偷着乐了!
今天在朝堂上议论的漠北蒙古安抚事宜,其实是根据惠征和韩子介的有一本联名上书开展的讨论。如今惠征身份大不一样,他虽然身为国丈,却仍然苦守在大清北疆操劳,声誉大振,他的上书都会引起充分的重视。
他与韩子介在上书中说道,军户屯田政策进展顺利,归绥周边建立了好几座发电厂,电线也铺设起来了,又开设了一些新式蒸汽机动力的棉纺厂,其它各种门类的新型工厂正在大量兴办中,生活生产用品日渐丰富。所以,他们建议,由各军屯出面,分别向漠北蒙古派出各自的商队,由军屯自己派兵护送,商队中不止出售归绥和大清的出产,而且设立医疗站、启蒙学堂、驿站,以十分低廉的价格为牧民服务,甚至于医疗和蒙学可以免费。这种商队和军队的混合队伍一旦派出之后,便尽量在各部落集中的区域固定下来。他们已经向漠北蒙古势力最强大的土谢图汗部落试探过,此时的土谢图汗部落虽然不情愿,却不敢落下半分不利的嫌疑,便干脆当着使者的面,直接邀请漠北四十二个大小部落首领聚集商议,当场以匿名投羊骨头的方式表决,没想到竟然通过了惠征与韩子介的提议!土谢图汗部落首领没想到影响力衰微至斯,当场弄得灰头土脸,却只能打落牙齿往自己独立吞!
奕欣今天早朝便想把这件事情经朝臣商议后定下来。奕欣是大清历代皇帝中少有的不结盟派,不讲究党争平衡,也不培植自己的心腹大臣,就这么光秃秃一个光杆儿皇帝,纯粹靠就事论事来打理朝政,将古往今来的帝王之术统统抛却!这也是让许多大臣无法理解的地方!
载垣其实很想成为普宁皇帝的心腹,他揣摩圣意,心里慢慢有了主意,见普宁皇帝今天心情奇佳,似乎有意将这件事情摊开来谈,便立即又问了一个藏在心里的疑问,也是抛砖引玉的小花招,知道普宁皇帝的回答必有出人意表之处。
“敢问皇上,不知这个由归绥军屯向漠北蒙古渗透的策略是否还有后招?”
载垣的问题一出,立刻看到了满意的结果,果然普宁皇帝十分满意地看了他一眼,微笑着点点头,笑道,“确实有后招!应该说还有后后招!如果此举在漠北蒙古成功实施,就要在蒙古全面铺开!最终的目的,是汉蒙杂居!”
普宁皇帝此言一出,满堂噤声!连载垣都吓着了!如此明目张胆的汉化政策从一个满清皇帝嘴里说出来,实在是匪夷所思!但是他却再不敢问下去了。他偷眼瞄了瞄左右,见其他大臣无论满汉,都脸色复杂,却谁也不再发言了。
其实不止满蒙世代联姻,历代宫里出身汉军旗的妃嫔难道少了?哪怕是统治阶级,置身中原这个各民族和汉族的大熔炉,难分你我是迟早的事儿!大清发展到道光朝,被洋人强行破门,作为权贵阶层的满族还有何可睥昵世人的资本呢?
普宁皇帝就这么大大咧咧地把这么个意思撩出来了!载垣不敢接茬儿,众大臣也都不敢,如今朝堂上汉大臣倒有一半儿还多,他们更不说话!这个问题居然就这样尴尬至极的晃过去了。
陈孚恩如今在朝堂上极为灵活,他突然站出来,朗声说道,“皇上此计英明!军、商、医、学夹杂的队伍一旦在各种生活条件都极其简陋艰苦的蒙古扎下根来,必然会成为蒙古各部落普通百姓的依仗,各部落内部的普通牧民对于部落首领的依附也必然逐渐减弱!不难想象,假以时日,地域广大的蒙古也会像中原一般稳如磐石!”
一星亮光突然在奕欣的眼中闪现,他的脸上浮现出真正受用的笑容,看着陈孚恩真心点头赞道,“陈爱卿果然高瞻远瞩!”不过,马上又遗憾地叹道,“只是蒙古部落的财产,如牛羊马匹之类大多是部落首领家族的财产,没有牛羊马匹的牧民不得不依附于部落首领,人身不得自由!就像大清二百余年来,许多地方上的良田均被高门大户圈占,没有耕地的农民不得不委身于地主,成为佃农!”
此话一出,大殿之上顿时如惊雷滚过,所有大臣都失态地抬头望向登基才两年的普宁皇帝,那张初登基时还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的容颜,似乎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变得老练而冷峻,潜移默化之间龙威日盛!
正是皇上这话里充满的明显的暗示,让载垣突然把许多零星的消息串联了起来,使他开始无比焦急地期盼着黑子的回来。
黑子其实四十多了,是载垣府里的家生奴才,为人老练机警,对载垣忠心耿耿,多年来一直是载垣的得力跟班,半年前就被派出去了!因为,正是在半年前,载垣听说了那个传言。
“老爷,奴才是黑子!”门外传来一个低沉沙哑的声音,打断了载垣的连篇浮想。
“进来!”载垣立即站起身来,却不动声色地叫了一声,就像黑子来回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家事。
书房门“吱呀”一声打开,外面的阳光照射进来,分外耀眼,让载垣的眼睛都眯缝了起来。可是,冬日的艳阳,往往伴随的是干冷的空气。一个人影夹裹着一阵冰冷的白气进来,书房里的温度登时冷了一些。
第一卷九儿 第二百三十一章黑子的消息
载垣站在椅子前,感受着黑子身上逼人的寒气,看着他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行了礼,这才问道,“出去这么久,是不是该去的地儿都去转悠过了?情况打听得如何?”
“回禀老爷,按照老爷的吩咐,奴才一出京城将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