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兰麝天下-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强大的,我们大清哪里来的偌大自信,敢从无到有,一跃跳到这么高的地步?”

这个邓普确实极其聪慧,他在这次航行中发现,大清的新式军舰其实是在许多方面更为先进,但是,作为一个从大清这样没有现代海军的国度远赴重洋出去学习,他的心态是很谦恭的,姿态也是放得很低的,他其实心里面充满了不确定,因为很多东西是没有见过的,不知道这些新军舰是不是真的可堪大用?再加上年纪轻轻,没有什么城府,这么敏感的问题便直白地问了出来。

杨德海点点头,感叹孺子可教!紧接着又皱了皱眉头,因为这也是他自己心中的疑问,他虽不具体接触船舶研究院的事务,但是事关重大,就这个问题,他与船舶研究院的管事一起探讨过,到底这些自主研发的新设计能不能派上用场,别只是些花架子!

“邓管带问得好!”杨德海笑着夸赞了一句,然后也十分坦白地承认道,“这个问题也曾经是我心中的疑问,到目前为止,因为新舰船尚未实际使用过,所以这个问题其实至今尚未解答。我只能将当初为我答疑解难的人的原话再向邓管带转述一遍,看看是否可以让邓管带稍稍安心!”

杨德海的话邓普大为惊讶,登时十分好奇起来,赶紧拱手道,“杨老先生请讲!”

杨德海抚了抚花白的山羊胡子,回忆起了当年的一段堪称奇迹的往事。

“要知道这二十艘军舰从设计到开工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这件事当时的起头儿的人,是一位叫做‘九公子’的,年纪虽轻,行事却十分有章法。他先让我们提供了现有的舰船的草图和模型,然后根据这些东西提出了许多改进的地方,拿出了他的草图,甚至连模型也做好了,还是可以拆卸组装的,里面的结构看得清清楚楚。如今我们的新舰船,无论是战舰还是冲击舰,皆是全身包铁皮、甲板铺上厚铁板,船头船尾加装炮台,船中部加装双向四十五度互成犄角的炮台,这都是他的创举!还有那个甲板下三层炮窗内的新武器,叫做‘鱼类’的,可以从水下发射,袭击敌方于出其不意,真真鬼才也!”

杨德海当时亲自负责这些信息的传递和落实,那时的惊骇此时历历在目!邓普听了也咋舌不已,惊讶地问道,“这位九公子可是出身水师世家?”

杨德海一下子笑了,“就算出身大清水师世家又如何?那个时候我们大清连现代战船都没有,充其量就是远远见识过英国人的军舰而已!”

邓普霎时产生一种诡异的感觉,脱口问道,“杨老先生的意思是,这位九公子不是水师中人?

杨德海想到九公子的真实身份,只能摇头,心中也充满了不真实的感觉!如今九公子已经成为上海商界的一个传奇,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只有华夏集团的核心股东和京城的顶级权贵才知晓,其实九公子已经荣升为当朝国母!只是此种曲折机密不足为外人道哉!

邓普见杨德海摇头,心中对这位九公子立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景仰!他是身处其间的学子,学的就是海战和军舰,但是尚处于懵懂阶段。突然听说了九公子的传奇故事,一时惊为天人!同时也突然生出一股莫名的自惭形秽,原来还颇以为自己是有才华的聪慧之人,在这位九公子面前简直是不值一提!(要是邓普知道了九公子是穿越带来的现成的见识,不知又会作何想法?起码不会自惭形秽了吧!)

“据说,所有炮台上的大炮也都是当今世界最新的,威力强大,比英国人现有的装备强了不少!”杨德海继续说着见闻,为了武器与军舰的配合问题,他几次带队,将主要的工匠师傅和设计人员带去水泥厂镇的华夏兵工厂,那边的武器研究所也几次来人,中间曲折也很多。

“我们新研制的武器比英国人的还厉害?”邓普心里生出一种奇异的感觉,那样岂不是意味着,很可能早就超出德意志的水平了?那这么些留学生还出样去学个什么劲儿呢?

“奇就奇在这里!”杨德海点点头道,“我从《洋务周刊》上读到过,西欧诸工业强国实力雄厚,那是经过多少年的积累,新技术和新发明需要经历许多代人的不断摸索和改良。而九公子倒干脆,先获得信息,沟通有无,然后直接把人家最先进的东西舶来,组织归国的留学生和大清最优秀的工匠,捣鼓一番,竟然很快就能推陈出新!真正奇人也!”

这番话听得邓普心驰神往,这才发现之前的新军舰之行,自己看到那些新设计时质疑的念头,实在有些肤浅了。他突然兴致大发,追问道,“他们是怎么鼓捣出来的?难道随便鼓捣两下就能推陈出新吗?”

杨德海一听这邓管带还是太年轻,竟然说得如此轻描淡写,立即正色道,“是老夫说得轻佻了,这所谓‘鼓捣’,却是每一项新设计都经历了数百上千次的实验,发现一个问题,常常有几个不同的解决方向,分别又是数百上千次的实验,不可不谓十分郑重!”

第一卷九儿 第二百二十八章风吹草动

邓普这才觉得其实是自己的话说得太轻佻了,俊脸一红,掩饰地问道,“那么那些已经装好大炮的炮台都是实验过后确认可以使用的武器了?跟它们匹配的弹药什么时候能送来呢?”

杨德海人情老道,知道邓普已经知错了,年轻人脸嫩,他就不再刺激他了,立刻脸上堆上了笑容,说道,“弹药的实验做得更是长达一年之久,其实早就有了,只是一直在更新中,所以没有开始批量生产。现在英国军舰重新开始找事儿,估计已经开工了,第一批弹药应该很快就能到货了。”

邓普对于杨德海所述可谓吃了一惊又是一惊,失声到,“这么快?”

杨德海得意地点点头,“华夏集团的所有公司运营都是这般快速!别说咱们大清十几年前还在落后挨打,就凭着华夏公司这样的发展势头,摆脱洋人的欺辱是迟早的事儿!九公子已经定下五年规划了,咱们华夏出产的新产品很快就要做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去赚洋人的银钱了……”一句话说完,杨德海猛地省得说漏嘴了,赶紧刹住。

邓普却根本没注意杨德海后面半句话,而是想着“华夏集团”。他自然知道这个名字,他们这批留学生的赞助款都是出自这个集团。他好奇地问道,“请问杨老先生,咱们怎么能对世界局势了解得这么全面,这些消息都是从哪里得来的?”

杨德海捻捻胡子,笑道,“京城发行的《洋务周报》为华夏研究所专门定期发行一本期刊,叫做《世界新技术》,主要介绍西欧强国的各种新发明和新技术,其中武器的更新换代的信息事关国家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不厌其烦。我每期必看。还有我们船舶研究所里面的人,都是每期必看。发现别国有什么先进玩意儿,我们就要研究怎么模仿,最后超过它。就是这个期刊里面就介绍过西欧各国包括日本的舰船水平,我敢拍胸脯保证,咱们造的船肯定比他们的更先进!”

杨德海一说起这些来便眉飞色舞,有了《世界新技术》这样提供最新的信息的渠道,他也渐渐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气魄了,洋人的军舰也不是那么不可战胜。屈辱的鸦片战争之后,不过短短十几年。他便可以亲手建造出比洋人更先进的舰船,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让他十分受用。

邓普更是听得心驰神往,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啼笑皆非道,“如果大清国内就有更先进的舰船,我们这些留学生何必舍近求远,万里迢迢去到西欧学习呢?”

“这可不是一回事!”杨德海老道地摇摇头否认道,“华夏集团内部股东大会的时候。特地就这个问题发起过一场辩论,因为输送留学生费用巨大,股东们就是否输送第三批留学生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当时九公子以书信形式回复,说我们现在还处在模仿舶来阶段,产品和技术容易学到手,但是思想方式还需要更加开明开放。我们不止要能够跟上工业革命的脚步。更需要教化更多的国人成为思想开明的人,也许有一天,世界最新的技术浪潮将由我们大清来引领!”

邓普简直听呆了。这样的言论在他听来十分熟悉,就像回到了德意志,那种强国的自信曾经深深地震撼了他。如今大清也有了自己的强国理论,这怎不叫人喜出望外。

邓普咧开嘴乐呵呵地说道,“我本来还说家里事情忙完。再去德意志把学业完成,这样看来倒不必了!反正我的在学校里的课程都学完了。剩下的就是上舰船实习,不如就在我们自己的新军舰上熟悉新装备了!”

杨德海笑道,“这话说得是,这些新装备虽然都做过无数次试验,可是实战毕竟没有经历过,你既然知晓现代海军的操作流程,索性就和水师官兵一道,在这些新军舰上摸索出我们大清自己的经验来!这才是正经该优先办的事儿!咱们现在军舰有了,武器装备也有了,缺的就是合格的海军了!”

邓普拱拱手赞道,“杨老先生高见!我回去就跟我水师将军大人禀报此事,说不定下次再把舰船拉出去跟洋人对峙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们尝尝我们最具威力的弹药的滋味儿!”

“好!年轻人有志气!大清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了!”杨德海喜气洋洋地夸赞让邓普再次俊脸红透了,连称不敢当,便告辞了。

杨德海为今天与邓普的一席谈话十分振奋,他一心埋头军舰制造,一想到自己出产的军舰是由这样的年轻人操舵,心里便由衷觉得喜滋滋儿的。

看邓普走远了,杨德海身后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男人才开口说话了。他是杨德海的长子,名叫杨昭,一直跟在父亲身边打理族中事务,是未来的杨家家主。

“父亲,这次皇上这招真的是太险了!现在这二十艘军舰只是个空架子,万一被英国人识破了,一艘英国军舰就能把这些新舰船全部都毁了!”

杨德海正在兴头上,一听儿子这话顿觉扫兴,不高兴地训斥道,“你当咱们杨家造的军舰是纸糊的吗?知道没有弹药,打不过不会跑吗?咱们这些军舰上都是装的蒸汽机,只会比英国军舰上的机器好,不会更差!”

杨昭见父亲动怒,忙赔笑着说道,“那不是只有指挥舰上装的蒸汽机是德意志买来的原装货吗?其它十九艘舰船上装的都是水泥厂镇的工厂出产的,我这不是担心吗?”

杨德海见他兀自犟嘴,气道,“水泥厂镇的蒸汽机厂你又不是没见过,那是华夏集团最早的重型机器厂之一,为了建造这个厂,配套工厂做了多少?矿山那边的炼焦厂,炼铁厂、铸造厂,这是多大的手笔!当初华夏集团最早的那些公司的股票收益几乎尽数投资在这些工厂上!说起来,还是九公子雄才大略,这么大的魄力就是当年的咸丰皇帝也没有啊,不仅国库不拨款,还紧着跟九公子要钱去充实他的小金库……”

话一说出口,杨德海登时省得又说漏嘴了,撇撇嘴,忍住不说了。

他这一番唠叨,倒让杨昭想起一件事来,低声问道,“父亲,咱们家虽然是广厦房地产公司的股东之一,可是毕竟那时实力有限,如今几年下来,我们实力大增,可是这造船厂并不是华夏集团参股的,而是咱们家独资的……”

杨德海没反应过来,不高兴地随口呵斥道,“你在说什么?咱们家独资不好吗?你倒要招惹谁进来?”

杨昭欲言又止,他早就想提起这件事,一直也担心自己是草木皆兵、杯弓蛇影,这会儿提起了,便想干脆跟父亲谈出来,就当提个醒儿。他往四周看了看,旁边都是随从,见状立即远远地走开了十几步去。

“父亲,这次儿子去上海,听说了一件事儿。”虽然随从都走开了,杨昭仍然压低了声音说道。

“哦?你说来听听!”杨德海见儿子说得郑重,也不禁上了心。

“听说松江徐家在主动向朝廷上缴土地,据说达到五成,那可是几千顷良田啊!”杨昭小心地附耳上去,告诉父亲这个惊天秘闻。

“什么?这是为何?”杨德海最近一年多很少去上海,上海广厦房地产公司自有常务代表经营,不需要他们操心,只要每年参加股东大会,也都是让长子代劳,他们杨家远在南通,专心经营造船业,是以这类小道消息不多。

“说是朝廷要革除弊政,重新丈量土地以后,要重新分配土地给普通百姓,估计松江徐家要么是听到了什么风声,要么是受到什么压力了,才会做出这等非同寻常的举动!”杨昭在上海的门路不多,也只能是听到了一点儿皮毛。

“这么重大的事情怎么能不打听清楚就回来了?而且你都回来几天了?现在才想起来跟我说?”杨德海毕竟老江湖了,一听消息便知不同寻常。

杨昭本来是想表表功,听到了这么诡异的事情!没想到这消息一说出来,居然惹来父亲一番训斥,顿时心里大感委屈,却不得不硬着头皮解释。

“儿子也不知道兹事体如此重大,只是觉得非同一般,这才多方打听了一番。这几天又忙着新船下水的事情,便耽搁了。”

杨德海忿忿不满地瞥了儿子一眼,懒怠去理会他的委屈,追问道,“到底是什么原因查清楚了没有?”

杨昭有些心虚,嗫嚅道,“听说是北方有好多家富可敌国的大地主豪绅家族,哪怕是西北边远之地,在前两年里,陆陆续续地被土匪莫名其妙地抄家了,都是捻军特别猖獗的地方……”

杨德海很不满意这个回答,气道,“正是因为捻军猖獗,这些大户才容易成为掠夺的目标,方便他们筹措粮草军费,这不是很正常吗?谈何莫名其妙?”

第一卷九儿 第二百二十九章渐变无声

这倒提醒了杨昭,赶紧补充道,“这些大地主豪绅家族被抄得蹊跷!但凡是土匪抄家,一般总归钱财搜刮干净,刮地三尺分文不剩,还要奸淫妇孺!可是这些家族被抄之时,被杀的总是枝繁叶茂的几房,尤其嫡子长房,悉数被灭个干净!钱财也掳掠搜刮,尤其地契,当场烧毁,但是不侵犯妇孺!这两年下来,连着犯了十几宗,听说上海和京城那边,早就在悄悄议论了!”

杨德海的疙瘩拧成了一团,这听起来确实有阴谋的感觉了。杨家一直一门心思地打理生意,看来还是太单纯了。“有没有打听到,这些被抄的家族,后面的家产是怎么分配的?”

杨昭见父亲神色,知道刚才的话说对了,立即继续说道,“儿子为了打听确凿的消息,特意去拜访了徐家幺房的家主徐翰锦。”

杨德海眉毛一扬,喜道,“好!这个人结交的好!这个徐翰锦的生意可都是直接跟九公子合资的,从他这里必定能够听到内幕消息!”

杨昭心里一惊,不好意思地嗫嚅道,“儿子是跟他初次打交道,并没有问出什么确信儿。儿子觉得,他是看在咱们也是跟九公子有交往的份上,勉强透露了一些:他只是含含糊糊地说,他也是听说的,那些人家的家产大部分被官府收回去了,很少有还回去的。儿子再想问得详细些,却被他拿话岔开了!”

“无妨!”杨德海摆摆手,神色之间突然精神百倍,仿佛当年杨家在乱世挣扎浮沉之时,他肩担家族重责时的犀利和果决。“你马上放下手中所有事情,立即返回上海,专门打听这一桩事情,如果有必要。就去京城一趟,无论如何打听清楚了再回来!你只记住了,这才是事关家族存亡的一等一的大事情!”

杨昭见父亲神色郑重,赶紧答应下来,不过他也往这个方向上想过,便想给父亲提个醒,“父亲,咱们杨家毕竟是在南通偏安一隅,虽然土地是有一些,可是跟徐家这样的大地主比起来。还差得远呢!咱们有必要这么警惕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