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技艺天王-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协主席铁凝也有篇散文,叫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说的便是秦淮此刻的状态——卸下面具,情绪率真,坦诚。

    傍晚时分,老先生们走了。

    不过接下来七天,老先生们天天来秦淮家里做客。

    目的是为了欣赏这件玉雕。

    他们品鉴了七天,方才渐渐来得少了。

    第十天。

    秦淮把作品送到吟笙拍卖行。

    “真要卖掉?”

    商雅阻拦过多次,但秦淮坚决要卖。

    “必须卖掉。曾经的荣耀会让人迷失,我最近一看到它,就开始膨胀。所以我要卖掉它,眼不见心为净,力求再攀登高峰。”

    秦淮目光炯炯有神,虽然他隐隐约约有预感,在近两年内,它想超越这件玉雕都有点困难

    毕竟这件玉雕确实是耗掉他太多灵气了。

    经过四十天的颓废失败,尔后突然领悟,创作气势由低谷陡然攀向高峰,大起大落之下,亢奋到物我两忘。

    想要再重复一次,何其困难。

    这件作品,可以说是秦淮玉雕创作的一个休止符。

    至于要停顿多久,看秦淮的能耐了!

    “嗯,你这样一说,卖掉好像是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商雅螓首轻点。

    秦淮小哥哥身上有股年轻气盛不服输的劲。

    显得秦淮小哥哥精气神都在燃烧。

    无形大撩啊有木有。

    有人说认真的男人最帅。

    可秦淮小哥哥已经不是认真了,比认真更帅,撩得她心花怒放。

    ——商雅又开始自我攻略了,目光落在秦淮身上,唇角笑意略痴。

    “这次的拍卖会是特展,只有一件拍卖品,而且开拍前会展览十天。”

    对于吟笙集团的安排,秦淮一开始不理解。

    但须裴说,前期造势必须轰动,而且本次拍卖会面相东南亚华裔等富翁

    反正有许许多多资本运作的安排。

    总之须裴说了,秦淮不必担心,一定将效益最大化。

    于是秦淮只能静等十天。

    闲来无事。

    秦淮便经常往紫金山上‘听课’。

    有时候会前往金陵博物院走一圈,看看别人眼中的秦核舟。

    期间,秦淮还到中华民间艺术家协会参加一次会议。

    说起来,自秦淮入协会后还从来没参加过会议呢,作为副理事会长,情何以堪!

    而在会议中,秦淮也是遇到了剪纸,皮影戏,烙烫画,面塑等等一系列非常有特色的民间文化技艺的守艺人。

    每一种传统技艺,都是不可多得的璀璨,而且,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都比秦淮有阅历。

    因此,秦淮有了去见识这些传统技艺的想法。

    而最后一天,秦淮来到陈列太极图玉雕的展厅。

    因为这件玉雕的拍卖,其它拍卖品不得不给秦淮让路,偌大一个展厅内,孤零零的只有一个展橱。

    而展厅内藏家云集,平时难得一见的商贾权贵满地都是。

    随手一指,非富即贵。

    秦核舟盛名下的影响力,由此可见恐怖。

    “秦先生!”

    人群中,赵道元眼尖的看到了秦淮,忍不住高声喊了一句。

    一时间,无数看客扭头望向秦淮。

    “秦核舟来了。”

    “那就是秦核舟。”

    “白衣服的那位青年就是秦核舟。”

    有人开始指认。

    “秦先生,我今天刚到,就碰到你了,缘分啊。”

    赵道元哑然失笑。

    他有朋友在展厅逛了九天,可秦淮的影子都没见到,而他一来,秦淮立马出现。

    有点缘分!

    “秦先生的作品更上一层楼了。”

    人群中突然钻出一个光头,原来是玉雕湾宁致远。

    随即,苏杭江然,景德镇李运,蜀川道安都过来了,原来不仅是藏家云集,业内奆佬也云集了。

    这些奆佬的出现令秦淮讶异的挑了挑眉:“你们怎么也来了?”

    “凑凑热闹。”

    江然清冷的哼了一声。

    “秦先生已经炙手可热了,影响力突飞猛进,这次拍卖的热度能媲美全国性的颁奖典礼了。”

    李运不无羡慕的说道。

    年方二十二,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卖点,秦淮这小小的年纪,在传统文化圈内差不多是个小孩了。

    稀罕着呢!

    故而藏家们猎奇而来,被秦淮的实力折服,是以,秦淮的影响力迎风暴涨。

    “晚辈受宠若惊了。”

    秦淮揉了揉眉心,有点慌张,余光看到漆艺巨匠甘亦可朝他点头,便笑着回敬,真的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来来来,我给你介绍几位。”

    赵道元他一向喜欢给秦淮介绍朋友。

    “这位文化部部长。李武,李部长!”

    “秦核舟是吧?久仰。”

    对方伸出手来。

    哈?

    文化部部长?

    秦淮愣了愣。

    一秒。

    五秒。

    十秒。

    李部长惊讶的将手悬在空中。第一次见面,就这么尴尬的吗?

    他没想到秦淮竟然会杵着不动。

    见状,赵道元立刻推了秦淮一把:“李部长千万不要在意,我这老弟经常走神。”

    秦淮这才伸手握住文化部部长的手。

    “文化部部长,分管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工作,秦先生懂我意思吧?”

    李部长意味深长的紧了紧手掌。

    

第二百一十五节 一个人敌一座苏杭城() 
秦淮一脸茫然,目光疑惑的望着李部长。

    ‘我的作品并非文物,现阶段也没有收藏古董文物的爱好,所以国家文物局和他沾不上边。

    至于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我从未踏入京城一步,能有什么交集?’

    秦淮郁闷,看看赵道元,再看看宁致远,然而赵道元和宁致远都是局外人,不知道李部长打什么哑谜……

    巧了。

    秦淮这个当事人也不知道李部长打什么哑谜。

    “什么意思?”

    秦淮只能如此回答。

    闻言,李部长脸上的笑容缓缓凝固……

    这一手装傻充楞简直登峰造极。

    就连李部长也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气氛一度十分尴尬。

    赵道元,道安,李运,江然面面相觑,都在暗暗捏汗。

    老弟,你看看四周的同行对李部长是什么态度再说话行不行?

    傻夫夫的!

    “须老师早和我说过,秦淮这个年轻人比较迷糊,跟他交流,必须有话直说,我不信,结果还真吃瘪了……”

    李部长略带一些自嘲的说道,其实须老先生压根没跟他说过,不过他肯定要先给自己一个台阶。

    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嘛。

    “对,须老先生的眼光非常毒辣,秦老弟才华横溢是不假,但脑海中全是创作,生活上就会迟钝一些……愿李部长理解。”

    宁致远立刻送上润滑剂。

    “秦淮确实非常迟钝,上次中华工艺美术颁奖典礼上,上台才说了一句谢谢,就想下台……”

    李部长自给台阶,宁致远立刻铺红地毯,道安,李运,赵道元则是撒花,全是人精不约而同的配合。

    李部长这台阶下得十分舒服。

    唉,如果秦淮有宁致远、赵道元一半人情世故都不会如此心累。

    不过……如果秦淮像宁致远,那世间就只是多一个亿万富翁罢了。

    亿万富翁数不过来,然而秦核舟却只有一位。

    如此一分析,秦淮还是国宝稀有动物。

    于是李部长用看国宝的表情看着秦淮:

    “我也不拐弯抹角了。秦先生可还记得前些时日,我曾向金陵博物院发出邀请,想将秦先生的作品送到故宫展出,然而直接被秦先生拒绝了的事吗?”

    说罢,李部长目光落在秦淮脸上,好像在等一个说法。

    直接拒绝故宫博物院?

    刚才还在为秦淮开脱的一群人目瞪口呆。

    道安:“……”

    李运:“……”

    赵道元:“……”

    宁致远:“……”

    江然:“……”

    秦老弟你怎么尽干些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

    救不了。

    等死吧。

    告辞。

    “哦,是这件事啊。”

    秦淮恍然大悟,后知后觉的笑了,笑声爽朗。

    见状,李部长目光直勾勾的盯着秦淮。

    你还好意思笑得这么开心?

    不会觉得于心有愧吗?

    李部长板紧面孔。

    他看出来了——秦淮心思颇为纯粹。

    现如今这个金钱至上,人人拉帮结派的社会,别人遇见他都会想:啊!这是文化部部长,必须好好巴结,以后好办事。

    然而秦淮则没有。

    像秦核舟这种纯粹专心做好一件事的,为数不多了。

    从这方面来说,秦核舟确实是国宝。

    既然如此,不妨对秦核舟多一些理解。

    别让这些琐事影响了秦核舟的纯粹。

    是以李部长不再纠结这些,另找一个话题:

    “秦先生的新作品,会不会考虑故宫博物院呢?”

    “可以。”

    秦淮干脆利落的回答道,没有任何拖泥带水。

    闻言,李部长露出满意的笑容。

    和秦淮这样不兜圈的聊天,竟然莫名很舒服!

    没有半点弯弯绕绕和心机的感觉。

    “免费捐赠吗?”

    “多数不行,我也要靠作品换原料、还欠款……”

    “秦先生还会有欠款?不是说核舟和青玉夔龙纹茶具卖出天价吗?”

    “实不相瞒,积蓄全砸进新作品了,还欠了几千万。”

    “一个多亿?!”

    李部长诧异的问了一句。

    “八千万左右。”

    秦淮思索了片刻。

    话音落下,周围的藏家和同行们尽是错愕的神情,小小的一件玉雕,耗资近亿?!

    难怪玉雕给他们的观感如此瑰丽奇妙,越欣赏越是妙趣横生。

    难怪阎老先生不吝盛赞:‘集中华美学之粹,显华夏哲学之华。’

    秦淮感受到周围灼灼的目光,脸蛋有些烧。

    ……

    ……

    “砸了这么多钱啊,预算会不会够呢。”

    李部长细声嘀咕道。

    然后似乎想起了什么,目光落在秦淮身上:“我还有事先走,以后再和秦先生和各位坐下来谈。”

    李部长说罢,火急火燎的离开了。

    赵道元和宁致远暗暗擦掉冷汗。

    “秦老弟,可以啊,文化部部长面前也是铁骨铮铮。”

    “我一开始真没听懂李部长的意思。”

    秦淮小小的囧了一下。

    “说话是一门艺术,要委婉含蓄。

    简单的做法就是在‘我不懂‘前面加个职位,如‘李部长,我不懂’。这样有一个缓冲,画风便不会僵硬。”

    宁致远如是建议。

    秦淮:“……”

    说得好像很有道理,果然是商界巨擘。

    “我觉得秦先生不必改,只要与秦淮交谈了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和秦淮聊天其实是非常舒服的一件事。”

    “对,不用改了,也不是致命缺陷。”

    秦淮迷糊的性格很难叫人反感,深入交流了还会觉得有趣。

    这算是一个萌点了。

    挺好的。

    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圆滑世故。

    有些纯粹的人,需要世界温柔对待。

    ……

    ……

    “这是我见过热度最高的私人艺术品拍卖会。”

    李运扫了一圈周围,哪怕是景德镇和醴陵的釉下五彩瓷器,也不会受到如此程度的追捧。

    “内地拍卖很少出现三十位以上的华侨。一般他们都集中在香江的拍卖会,但这次,却是来到了金陵。由此可见,秦先生的影响力已经十分可怕了。”

    “以前人说玉雕,必言‘有良玉虽集京城,工巧则推苏杭’,而现在说玉雕,秦核舟一个人就是一座苏杭城。”

    江然来自苏杭,有着千年的玉雕骄傲,可对秦淮却是十分敬佩,确实有名盖江左的实力。

    一个人,一座苏杭城?

    秦淮老脸一红:“我都没听过这类说法……夸张了。”

    “不夸张,真有秦核舟一个人敌一座苏杭城的说法。”

    宁致远和赵道元肯定的说道。

    

第二百一十六节 ‘秦核舟式作品’() 
“这句话已经广为流传,你就从了吧。x23u更新最快”

    江然勾了勾嘴角。

    以秦淮的影响力,确实足以与苏杭城平分秋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苏杭城虽说能工巧匠不少,但是出类拔萃、创意新奇的大师寥寥无几。

    哪怕创意新奇的大师,也只是几年才出一件顶级精品。

    毫不客气的说,苏杭城这十年来完全没引领过潮流,只是在吃老本。

    而秦淮呢?

    先是还原、改良平面减地法,再出版玉器研究笔记,提出了多项新奇的理论。

    同时,每一件作品都在力求超越自己,每一件作品都走在创新的前沿,前前后后已经引领了足足三次玉雕潮流!

    每一次作品面世,都能迎来一次影响力暴涨,故而截止目前为止,秦核舟已经变成顶尖玉雕创意的代名词了。

    当世最用心创作玉雕的玉雕师,非秦核舟莫属。

    ……

    “个人觉得那句话显得我十分嚣张。”

    一个人敌一座城这种话,莫名其妙的羞耻有没有?

    好像在说,我不是针对苏杭城的玉雕师,我只是觉得苏杭城的各位都是垃圾!

    秦淮喜欢被人夸奖不假,但秦淮一向以作品说话,而且老先生们夸赞也是夸赞作品,秦淮听得蛮有成就感,心态非常膨胀。

    但直接夸秦淮本人的话,秦淮没办法坦然接受。

    “你想低调都不行啊。我还听说玉雕界出了一个新的褒义词,叫做‘秦核舟式作品‘。

    意思呢,就是兼具顶尖创意和顶尖技巧的作品,现在玉雕工匠们都以做出‘秦核舟式作品’为荣。”

    赵道元冷不丁的来了一句。

    秦核舟式作品这个词的出现说明秦淮已经受到了业内一致的推崇。

    毕竟只有佬才配享受这类称号,比如‘欧亨利式结局’。

    秦淮狐疑的看着赵道元,懵逼兼茫然:“我怎么没听说过还有这种褒义词?”

    “你深居简出,能听说过才见鬼了呢。”

    “我们在场所有人都听过不下十遍了,惟独你这个当事人迷得一塌糊涂。”

    李运、江然、道安瞥了秦淮一眼。

    好像在说,你村里通网了吗?

    秦淮窘迫的笑笑,连忙转移话题。

    于是几人在展厅内慢慢踱步,从日常琐事,聊到传统手艺合作的事情。

    讨论中,随着矛盾与问题的不断出现,道安和李运的热情都被浇灭了不少。

    景德镇的瓷器早已享誉全球,形成了工艺体系,而银花丝传承一千七百年,用银花丝技艺焊接出来的作品,也自成一派。

    它们其中的一个单独拿出来,皆是光芒璀璨,美轮美奂。

    正因为两者都过分细腻惊艳使得一山不容二虎,故而真要合作的话,两者的光芒互相倾轧,可能会导致作品的观感大打折扣。

    “磨合不易,有机结合更难。”

    道安和李运眉头紧锁,苦恼的慨叹道,

    秦淮也是面露沉思:“合作艺术品必须相互包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