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逝水东流不复还-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和尚愤怒了,不想一世英名,毁于今朝。大和尚不顾一切用头拱了起来,一边拱还一边扒。纵然连拱带扒,大女将依然毫无反映。倒把大和尚连呛了好几口骚水。
愤怒到极顶的大和尚,急了,张嘴对着‘心’就是‘哇呜’一口!
大女将终于疼痛难忍,失声大叫:‘好个大和尚,果然厉害!’”
未完待续
………【第二十三章 小K和他的故事(三)】………
《原创文学盛大起点独家首发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萍觉得小K说的故事龌龊,令人作呕。就说,我也来说一个。
萍就说了一个三个女婿对对子吃菜的故事。
三个女婿过节看丈人,开饭前,丈人要求三个女婿每人对一付对子。既要押韵,又要和桌的菜挂钩,才能动筷子吃菜。否则,没得菜吃。
三女婿是种田人,没有读过,怎么能对子子。对不,就不能吃菜。眼看盘子就要空了,三女婿急了,一把抢过盘子,一边舐,一边说,反正不要脸,抓住盘子舔。
这一类民间故事总是把三女婿形容得很愚蠢,这样才有笑料和“笑”果。
萍这个民间故事文一点,自认为还能听。
小K连连摇头,说:“没意思,没意思,没得一点味。我也有一个《三个女婿对对子》的故事。可比你的好听得多!”
接着小K又讲了起来。
同样是老丈人要求女婿对对子吃菜。但四句对子的最后两个字有规定,分别是“高大,挂下,正好,害怕”。
“大女婿说——
丈人家中堂高大,
两边的对联挂下,
菩萨坐在面正好,
女婿看了害怕。
二女婿说——
丈人门口拴的驴子高大,
两个耳朵挂下,
丈人骑在面正好,
女婿骑了害怕。
三女婿是个夯女婿——
丈母娘高大,
两个**挂下,
丈人骑在面正好,
女婿骑在面害怕。
老丈人听到三女婿最后一句,气得当即晕倒。”
小K一板正经讲完最后一句,众皆爆笑。
未完待续
………【第二十四章 收花站里的故事(一)】………
小K英俊潇洒,风流倜傥。长圆脸,白净的皮肤;瘦高个,小蛮腰,穿大花格子衬衫,下穿蓝色喇叭裤;足登棕色皮鞋,锃光雪亮,能照见人脸。一身八十年代最时髦青年打扮。一个令当时多少女孩消魂的“奶油小生”形象。
3年“大逮捕”“严打”期间,只要有人告你“强奸”,你就完了,小K参与过打群架,曾经榜有名。后因情节较轻,免于追究刑事责任。
小K安分了一段时间,但终究是“江山易改,本性难改”。
他们和小K臭味相投,经常聚在一起鬼混。
小K带他们见世面。晚骑车到二十华里外的区公所所在地——小季镇下馆子喝酒,喝得东倒西歪又去看电影。
有一次和油田工人打架,板凳桌椅,锅碗瓢盆筷当武器,把人家饭店砸得一塌糊涂。
每次打架小K事先都要“关照”他们。小K说,打架不要怕,要狠!人怕狠,鬼怕恶。要打就齐。但不管胜败如何,打完了拔腿就跑,跑得越远越好。不要被抓住。
他们跑得无踪无影,最后倒霉的只能是饭店。
吃喝玩乐没有钱怎么办?小K又来出主意。说,想办法“借”,找有钱的“借”。供销社收花站“收棉花期间,钱比银行还多!”
前面说到的小叶,乡长的小舅爷就在收花站开票。
小K拍着胸脯说,只要小叶敢开票,他保证能取出钱来!
收花站除了看样、司磅、开票和结算人员是供销社正式工,其余都是临时工。小叶是个例外。
小K的花言巧语,很快把小叶的心说动了。于是,小K联手小叶,干起私开棉花结算发票套取现金的勾当。
这真是胆大包天。就像“五八年”说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要你想做,只要你敢做,就没有什么做不了,没有什么做不成功的事情!
怎么操作说起来也简单。小K时常到收花站帮亲戚朋卖棉花,和看样、司磅、结算的都很熟。他经常到窗口取钱,大家也都觉得很正常。因为小K的亲戚朋多嘛,小K又是个热心人。
小K用小叶偷偷开的发票套取现金屡屡成功,从未失手。有时小雕匠春子也会自告奋勇地去结算窗口取钱。
他们弄到钱,手有了钱就更加猖狂!
少年癫狂,不知道害怕。就像平常说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什么事情不敢干。
萍永远记得那一件“肉包子打人”的荒唐事件。
一次他们又串到小季镇。那是一个休息日的午,他们约好到全县有名的早点店——“小利民”吃“熬面”。
可是一大海碗“熬面”,量太多,又太油,勉强吃下去,已经饱得阻到嗓子眼儿了,谁还能再吃包子?!
桌叫的两笼肉包子,一个也没有动。
谁也不想带回,也不能带回去。
临走时,小K随手拿起一个包子,笑着朝小叶头砸去。
小叶也是死不饶人的主儿,也拿起包子朝小K砸去。
俩人一来二去,不小心砸到邻桌客人的头。
客人就和他们吵了起来。
未完待续
………【第二十五章 收花站里的故事(二)】………
他们因为理背,骂了几句就走了。
不知是谁搬弄是非,把他们在小季“肉包子打人”的事件告到大舅那里。
大舅感到事件的严重性。把告状的人稳住,让他不要跟别人再说。
因为这里面有他儿子、侄子和外甥。
大舅立即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关起门来狠狠地骂了一顿。
然后又叫人把小叶叫来,严肃批评了他身“滋生的腐朽资产阶级享乐思想”。
为了防范未然,严令禁止他们再与小K往来。
“肉包子打人”事件是他们与小K断绝往来的导火索,但没有导致“开假票骗钱”的败露。
“小叶开假票”的败露,不是由“肉包子打人”事件引发的,也不是被人揭发。
最终败露,竟然是坏在小K身。
小K这孩子还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嘴不稳,好炫耀吹嘘。
真是“成”也小K,“败”也小K。
所以,一个人出来做事,用大舅教育他们的话说,就是“一定要手稳、嘴稳”。
手不稳,乱伸,则容易被捉。
嘴不稳,守不住秘密,更容易招祸。
正所谓,“祸从口出”。
按下葫芦又起瓢。大舅这边才把他们“肉包子打人”事件“盖住”,那边小K“开假票骗钱”的事件又暴发。
一时间满城风雨,大舅忙得焦头烂额。
顾不得乡长的面子了,小叶很快被开除出收花站。
小叶交待,是小K出的坏主意。
枪打出头鸟。
小K又有前科。
风声鹤唳。“严打”风声一阵紧,一阵松。小K活该倒霉,撞到“枪口”,被公安抓走,投进看守所。
年底,老帐新帐一起算,小K被判了刑,进了监狱,借着“严打”东风,送往大西北!
大舅是政法口出来的。县公安局许多人都曾经和他共过事。
大舅是否动用关系,是否动过手脚,嫁祸于小K,无法考证。最后又如何摆平,也不得而知。
但小K的材料却是他一手做的。
总之,小K成了顶罪的“羊”。
这在小镇算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案件”。萍和他的表兄弟们,不算同案同谋,也是从犯。要不是大舅,他们起码早就被开除出收花站。
未完待续
………【第二十六章 收花站里的故事(三)】………
他们几个接二连三出事,大舅要对他们调整。
大舅把勇调回生资门市,将新送出去学手艺。
新的师傅是本地人,妻子是海插队知青,在大舅手下的门市部工作。新就通过这层关系拜的师。师傅在皖南搞汽车修理。当时汽车修理是一门新兴的热门行业,手艺好的师傅非常吃香。
大舅很有前瞻眼光和超前意识。
大舅说,一等人成才。譬如,读考大学,将来成为国家的人才。二等人学艺。成不了才,就要学一门手艺。手艺是立身之本,荒田饿不死手艺人!
后来新果然凭一身好手艺闯出一片天地。当然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
但大舅起码是指路人。
勇重回生资门市部,新远赴皖南去学手艺,留下萍一个人在收花站。
收花站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以往热闹的场地渐渐变得清冷。
在收花站干活的都是临时工。有男有女。年轻的女孩也有几个,都是十七八岁的“小姑娘”。
萍是经理的外甥,又是高中毕业,那时高中生还是比较少的,再说他长得也不算难看。
还是比较讨女孩子喜欢的。
寂寞的萍只能和女孩打成一片,打打闹闹,消磨时光,打发日子,排遣寂寞。
萍在这里主要接触过三个女孩。
第一个女孩艮和萍最谈得来。
艮长相一般,但很可爱,对萍也有好感。不过,艮已订亲。
那个男孩高中毕业连续两年都没能考大学。现在还在在重读。
艮有心事,为亲事烦恼,曾经透露过。
艮两难。如果男孩重读考了大学,不一会会要他娶他。如若考不,她又看不他,不会嫁给他。
艮心气高,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而烦恼。
萍如果追求她,趁虚而入,一定会得手。
但萍不忍心。一来,萍也是高中生刚毕业,同病相怜,惺惺相惜,这样下手“夺爱”,好像于心不忍,不厚道。二来,艮的相貌实在一般!
珉是萍收花站最喜欢的女孩。萍为她暗地写过好几封情。
喜欢是没有任何理由的。
珉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性格温柔。柔情似水!萍那时特别喜欢那种文静的、微笑的女孩。
可是珉也订亲了。
珉姐妹多。母亲为了生个儿子,一口气生了五个女孩。
不过,那时农村女孩亲订得早,不是艮和珉一个俩个。都很早。
可惜的是,氓这样一朵鲜花,却插在了牛粪——男是当地一大地痞。
一次,他在收花站卖棉花,萍曾经领教过他的厉害。
萍只能把那份感情埋藏在心里。
萍一生从来不和有情人的女孩谈恋爱,不想自寻烦恼。更从未勾引过有夫之妇,这是他的道德底线。他认为这是不道德的!
第三个女孩是外地人。浙江诸暨的,人都叫她“小蛮子”。
“小蛮子”热情似火,为人豪爽。整天乐哈哈的,人见人爱。曾经给寂寞的萍带来许多欢笑!
只是“小蛮子”真是小。个子太矮,长得又太瘦,不像一个成熟女人,没有女人的韵味。
如果把她比喻成“洋娃娃”,她甚至都没有“洋娃娃”丰满和性感。十分可惜!
因此,更入不了萍的“法眼”。
说实在的,这个时期的萍还很浪漫,满脑子不切实际的想法。
他还没有碰过壁,跌过跟头,吃过亏……
未完待续
………【第二十七章 从收花站到蚕茧站】………
秋天到了,萍来到蚕茧站收蚕茧,烘蚕茧。
养蚕过去一年只有春天一季,所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
现在一年有好几季。
秋蚕茧的产量比较高,仅次于春蚕。
一般蚕茧站只收蚕茧,不烘蚕茧。黄思蚕茧站是县里定点烘蚕茧的蚕茧站。
他们收蚕茧,不仅是门市收购,还要到周边乡镇把别的供销社收购的蚕茧及时运回来烘干。
那时候不通公路,只有水路。萍就负责和蚕茧站开挂桨船的葛师傅到周边乡镇蚕茧站收蚕茧。
这份差事其实并不差。每到吃饭时刻,对方都会招待他们,把他们请到饭店。葛师傅开船不敢喝酒,盛情难却之下,全部由萍“代劳”。
酒饱饭足船,葛师傅开船,萍就在船舱睡觉。
葛师傅有时候还约萍他家玩。萍有些过意不去,就在葛师傅家帮忙干点活——葛师傅家种了好几亩田,妻子忙不过来。
有时晚也加班烘蚕茧。
烘蚕茧的大师傅姓凌,凌师傅会把他老婆孩子和三姨娘六舅母都弄来加班。那些结过婚的农村妇女,开起玩笑来毫无顾忌,十分露骨,什么“下流话”“流氓话”都敢讲。真正是“色胆包天”。而且非常善于笑,笑声既大且长。
也许这样,会使夜班过得“快”些,没有那么“长”,那么难熬。
这实际也是在对萍的“性知识”进行启蒙教育,补学校里没有学到的那一课。
后来凌师傅请大舅帮忙,把儿子也送到皖南,和萍的表弟新做了师兄弟。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
蚕茧站的工作结束后,天气已经很冷。
这一年冬季,大舅派萍和炕坊师傅老孙到省家禽研究所举办的培训班学坑孵。
黄思供销社有炕坊,炕坊也归大舅管。老孙师傅一家兄弟几个,包括儿子、侄子都在炕坊工作。
可以这么说,老孙师傅一家不仅掌控供销社炕坊的坑孵技术,而且独家垄断整个供销社炕坊的管理和日常生产!
把萍送去培训,大舅有他自己的考虑。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大舅的用意很明显,意在培养萍。而把萍和老孙师傅一起送去“代培”,也是有深意的。意在不引起孙家情绪的反感和抵触。
在所有的外甥当中,大舅最喜欢萍。萍不是最聪明的,但读最好。包括大舅自己的儿子。
可是萍后来在家禽研究所培训班认识了旭,一切从此更改。
萍辜负了大舅的一番苦心。
所以,人生的路,有时很难说!
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 人生有多少转折点】………
还是在收花站期间,记得是国庆节放了一天假。这天,萍吃过早饭闲逛,转到供销社对外宣传的橱窗前,见到里面有最近的报纸,就停下脚步浏览起来。报纸在头版头条大篇幅报道着深圳的消息;萍一字不漏地看着,看得热血沸腾。对深圳这个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地方十分向往!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桥头堡和先行军,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其时正经历着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变革。这一次伟大的变革,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影响着世界。
萍内心对火热的南国十分向往,却不知道,这时候他的高中同学有近二十个人了县办工业学校特招的建筑速成班。
萍所在的引江县是全国闻名的建筑之乡。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建筑业也是如火如荼,热火朝天。
引江县抓住机遇,建筑业得到迅猛发展。建筑工程队遍布全国各地,形势一片大好,十分喜人。
建筑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建筑工人,更需要技术人员。
为使大好局面更好地发展,满足本县建筑业人才的需要,市里决定实施人才培养战略,责成工业学校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特招建筑速成班。
工业学校本来就是一个刚创办不久的中专性质的职业学校。在筹办建筑速成班期间,为聘请南京高校的教授定期来工业学校讲课,老校长下午在从南京回头的途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