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媒体圈生死斗-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车开出小区的时候,张博士看到大暖正一边讲电话,一边往家走。林肯说,人四十岁以后要为自己的脸负责。虽然脸蛋是爹妈给的,但是30岁以后,你长相如何,是否和善美丽,很大程度由你的生活方式和性格决定。比如林秋,一看就独立倔强,姜月,一看就温柔善良,比如大暖,随便讲个电话都风情万种。
其实早上一心的话,张博士还真走了心。当初收了一心,是图她青春貌美没心眼。可是现在跟着他的时间长了,老是这么没名没分下去,一心不愿意,要真和她结婚,张博士也不愿意。婚姻是牢笼,婚姻是坟墓,婚姻会把一个知书达理的淑女变成声嘶力竭的母夜叉。张博士从伸腿迈出围城的那刻起,就发誓将永不再结婚。
而且,生意场上虚情假意应酬多,人与人之间说白了都是利益关系,如果背上了“张太太”的名分,就得举止有度、进退得宜。舞蹈室风波不大,那是因为有人拦着,但是一心的脾气态度,处理事情的出发点就有问题,没出事只不过是因为张博士把握得好,没给她惹事的机会。
“要是一心像大暖一样……”张博士赶紧把这个念头掐了,他不喜欢精明的女人,一个前妻就够他十年怕草绳了。
第九章
九
在黄海网,杜梅是内容总监,但不负责新闻,只负责一些行政事务,这也是老马抗争的结果。跟一个年纪比你小、资历比你浅、能力比你差、完全不懂新闻的人汇报工作,这一口气老马咽不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所以现在新闻上的事,林秋都是直接跟朱长江汇报,这让林秋干起活来非常顺手。
在黄海网进驻前,临江原本就有几家本地网站,每年的运营额都是五十万上下,黄海网进驻后第一年运营额就超过一百万,随后三年,一年一个台阶,现在网站年运营额已超过四百万。黄海网就像一条鲶鱼挤进临江网站的沙丁鱼群中,一“鱼”激起千层浪,网站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
为了扩大影响力,林秋向朱长江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打造精品栏目。在新闻同质化的今天,要成功,就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二是紧贴主旋律,配合临江市的活动步伐,依靠宣传部、团市委、文明办扩大网站的行政影响力。说实话,头两年,网站一落地就发展迅速,朱长江还有点“省里人”的架子,和临江政府有点距离感。林秋的建议得到了朱长江的肯定,他也正在思考网站转型定位的问题。
要想让栏目一炮而红,选题非常重要。林秋决定从临江某房产总经理李总入手。李总是临江的风云人物,他的商业眼光、投资气魄、**韵事,一举一动都是临江焦点。林秋与李总办公室主任沟通,想做出一篇“高大上”的综合性人物报道。
正当林秋忙得脚打后脑勺,8月25日到了,拿到工资单的林秋再次傻了眼:她的工资依然原地踏步。
几个月憋着的一股气直冲脑门,林秋拿着工资表去找朱长江——办公室里没人。财务告诉林秋,朱站带着两个总监去济南了。林秋问她工资怎么回事,财务说站长临走前交代所有的考核待遇暂时不变。
林秋打朱长江电话,关机。她觉得自己的血一个劲地往脑门上涌,她突然明白了,她是被算计了。从4月接任到现在4个多月了,她天天忙得屁颠屁颠,在别人看来多么可笑。别人肯定想:看你那傻样,一个虚名就把你乐成那样,工资就是一分钱不给你涨!
林秋脸憋得通红回到座位上。“老大,怎么了?”大卓关心地问。“你看看。”林秋亮了亮手里的工资条。
“怎么和我们的差不多,不是主任待遇啊。”大卓惊呼。网站的工资不公开,会计每月单独给各人发工资条,但什么级别工资多少,员工都大体知道。“你这不都上任小半年了!”大卓惊了。
林秋慢慢做了个运气的姿势,除了故意整她,她想不出别的原因。
“这就是欺负人,他们合起伙来把我当猴耍!”林秋不等回家,就给大建打电话狠狠骂了朱长江一顿。
“是。是。是。”到底是亲媳妇,大建没有落井下石地说谁让你竞聘,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之类的话,只是一个劲地应着。
第十章
十
林秋决定找朱长江好好谈谈。不管他知不知情,他是最高领导,这事要有个说法。在单位工作,付出智慧和汗水,获得金钱上的报酬,也许这不是一个等价交换的过程,但起码也要做到相对公平,林秋觉得自己有资格,也应该获得和其他部门主任一样的待遇。
两天后,两个总监回来了,朱长江仍在济南。网站风传老朱要走。
林秋不知道风从哪来。
“首先你得知道风是从哪刮来的,要是从总部回来的人说的,恐怕十有九真。”大暖说。
“你是凭本事吃饭的,谁做一把手都不耽误你干活。”姜月说。
“难说。我现在拿的还是记者的工资。”林秋吸了口饮料说。
“怎么回事?”大暖惊呼,“合着这小半年你白干了?”大暖非常生气,“林秋你太傻了。升职加薪,升职加薪,这两个事必须得一块,你这光升职不加薪,活多干了,责任多扛了,钱没多拿,这不使唤傻小子吗?”大暖说。
“林秋我平时看你挺聪明的,怎么这个事上这么傻,你上任的时候就该跟朱长江说清楚。”大暖一生气,声音也高八度。别的桌以为她们几个吵架,纷纷看过来。
听着大暖的话,林秋越发觉得堵得慌。
大暖稍后单位有录播先走了,林秋和姜月对面坐着。一个是郁闷,心里憋气,另一个是悲伤,深深的悲伤。
有人告诉林军官姜月和张衡藕断丝连,林军官跑去找姜月求证,她承认了。热恋中的林军官做出了让步,他说只要姜月保证以后不跟张衡来往,他可以既往不咎。姜月哭着说她不能保证。
红了眼睛的林军官在姜月宿舍楼下站了很久。他一句话不说,一个劲地抹眼泪。姜月趴在窗台上看着心都碎了。
林军官最后给姜月打了通电话,声音都嘶哑了。他说,哪怕你骗我一句,不管真假,只要你现在说一声“我不去他那了”,咱们就和以前一样。
姜月捧着电话蹲在墙角泣不成声,她知道他对她好,但她真的不想骗他。
林军官默默地挂了电话,擦了擦眼泪,走了,留给姜月一个笔直而伤心的背影。
事后姜月单位的人都说姜月不好,介绍人也批评了她一顿,说以后再也不给她介绍对象。每个人都知道林军官含泪而去是多么地伤心,但他们不知道姜月心里有多难过。她舍不得林军官,她觉得林军官正直、阳光,把她的心也带离了阴霾,她恨自己,但是她的心的一部分好像已经刻上了张衡的名字,她怕她情不自禁,更怕伤害林军官。
姜月的故事让林秋忘记了自己的郁闷。她望着坐在她对面哭成泪人的女人。这么多年了,她看惯了她的眼泪,她记得她刚进大学时土气的样子;她记得她介绍张衡给她们认识时的幸福和得意;她记得他们分手时她喝醉的样子;她记得她们去看《阿凡达》,姜月硬要坐在她和大建中间;她记得有一年元旦说好一起跨年,结果零点时刻姜月却哭着喊她这一辈子都嫁不出去了;她记得她结婚头一晚,姜月试穿她婚纱时的羡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们就像两棵树缠绕在一起,互为彼此。林秋曾和大建说过,姜月单纯得就像一面镜子,映出林秋心中的傲慢与懒惰。林秋搬进大建家前曾和姜月同住。姜月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收拾屋子,早上叫林秋起床,晚上留饭守候。林秋跟大建说,姜月本该是个坚贞不移、贤良淑德的好媳妇,可惜张衡没有给她这个机会。
回家时,林秋在楼下停了一会,看了看楼上的灯火,想想姜月回宿舍还是孤灯冷灶,她长舒了一口气。怨什么呢?她毕竟还有大建。
姜月回宿舍后,看到收拾妥当的屋子,也苦笑了一声。她想,还好,我的工作稳定,福利尚好。虽然只是临时工,但不用像林秋那样拼命。林秋的工作大起大落,付出又没有回报,又有小人在侧,工资的事情明显是有人从中作梗。强敌环侧,却不知是谁,多么可怕。
两个不开心的人都在对方身上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
第十一章
十一
9月,网站给朱长江开了欢送宴。
别看天天怀念省城,嫌弃临江,真要走了,老朱也动了真感情。桌上大家轮番敬酒,林秋端起酒杯,把要问的话从舌头尖上压了下去,围绕着怀念和感谢的中心思想说了祝酒词,最后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结尾。林秋说得尽兴,嘴皮子一顺,差点说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还好,刹住了。毕竟只是上下级关系。
人事更替的速度非常快,新站长李修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已经开始了新的工作。全站工作大会的时候,李站长表示他目前还兼任其他地方站的站长,不能长时间在临江。原运营总监徐伟同志升任副站长,他不在期间,徐副站长代管站上事务,站上其他一切人员待遇不变。
意料之中。
林秋坐在座位上看着朱长江的办公室。三年多了,她同老朱吵过、闹过、也并肩战斗过。老朱做活动一意孤行,林秋力陈利弊,朱长江当场翻脸,差点要林秋走人。林秋升任新闻主任,提出种种构想,老朱全力支持,放话“新闻是网站的生命”,要各部门全力配合。
尽管欢送宴上大家说得都非常好听,但每个人都知道,这一顿饭后各奔东西后会无期。
两周后,凡事讲求效率的李修竹腾出手来收拾临江站。第一步精简部门,原来几个独立的工作室全部合并到运营部,新提拔一员工任运营副总监兼运营部主任,直接对李修竹负责;采编部不动,杜梅任内容总监兼采编部主任,原采编部主任林秋任副主任。李修竹不在临江期间,副站长徐伟负责日常事务。
李修竹的这一番任命有破有立,剥夺徐伟的运营管理权,但又给了他网站的日常管理权;既提拔了自己人,弱化了徐伟的实权,又在职务和名义上给徐伟予以提升,让他无法不满。在采编上,他认为两个人没必要,确认了杜梅的直接管理权。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既重建了组织架构,又捋顺了上下级关系,既安抚了朱长江的旧部,又提拔了自己人,充分显出了李修竹的领导和管理水平。
按照李修竹的安排,杜梅顺理成章地接过了全部采编。林秋被空置了起来,她的工作只剩下修改稿件和一些辅助性的行政工作。林秋也意兴阑珊,所以当她再接到工资表时已经不太惊讶了——原来所谓的副主任工资只比记者高一百元而已,而主任们的工资依然高高在上。
林秋感觉自己是彻底被坑了。
这几个月,一心心里也不安。因为张博士每天回家都很沉重地告诉她形势不好,贷款快还不上了。“他要是破产了,我怎么办?”反复思量了很久,一心偷偷地问林秋。
“怎么会破产?”林秋笑了。
“他每个月光贷款的利息就是三十万。别看我们表面风光,其实一堆乱账。他的烦恼只有我知道。”一心心事重重。
其实老谋深算的张博士另有打算。每个月三十万的贷款利息不假,但还不足以让他忧愁,让他忧愁的是一心——他开始觉得他们的关系已经保持得太久。
第十二章
十二
一心和大暖真正和好是在大暖的29岁的生日宴上。不过是一句话不和,也没有了不起的矛盾,一心送上生日礼物,大暖说声谢谢,两人就一笑泯恩仇了。
林秋两口子送大暖一条手链,虽然不是真金白银但也镶满了水晶,亮闪闪的。大建怕大暖觉得一百左右的礼物寒酸,说要不要买个贵点的,林秋坚决说不。林秋觉得礼物代表的是心意,假如花的钱让你心疼,别人还不特别喜欢,就太锥心了,更何况生日年年有。林秋坚持也是因为大暖最近的时尚品味一日千里,跟大江谈恋爱后,她时不时地去趟北京上海,回来就满口的卡地亚、香奈儿。有时聊着天冷不防地就来一句“我结婚的戒指只要卡地亚的”。林秋默默地去百度了下卡地亚的钻戒多少钱后,跟大建说,坏了,大暖结婚咱们可能要破财了。
大暖的生日宴在一家生态酒店,一进去,红花绿叶的,林秋觉得特别地不真实,明明一海滨小城,硬把自己整得跟热带丛林似的。林秋厌恶一切虚假。
大暖这几年交友甚广,在座的既有林秋他们这样的熟人,也有一些场面上的人。既然有场面上的人,就免不了喝点场面酒。那天,大暖穿着一身粉红色的无袖连衣裙,脚踩同色系高跟鞋,带着一长串白珍珠项链,轻施粉黛,美得令人眩目。
席间,大家说些段子,不外乎谁谁结婚,谁谁离婚,谁谁又背着媳妇在外面勾搭小姑娘,谁谁是哪个领导的外甥女,谁谁今年的正科差不多。这些话说得轻松随意,看似八卦,其实透着大量的信息,这一唱一和之间,有些人就摸出了办事的门路。
场面上的话林秋也会一点,但不多应和。席间有一个公检法的朋友说起近期全国媒体热炒的一件事:城管街头执法的时候有路人拍照,城管毫不犹豫上去把拍照的人给揍了。
“现在都进行群众路线教育,怎么可能随便打人?”天天伺候领导文山会海、不食人间烟火的姜月吃惊地问,“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公检法看了一眼姜月,觉得这姑娘单纯得可爱。公检法说,现在的老百姓刁蛮,以前老百姓看见执法的赶紧走得远远的,现在看见执法的就站在一边看,还拍照。“他本质上就是个刁民,打了也白打。”
公检法的最后一句话有些出格,但大家都喝了点酒,说点醉话也无伤。大暖赶紧给他布菜,递了个笑脸过去,准备转移话题。
“国家有法律,单位有规定,就算是刁民,也不能动手啊。”林秋脸上笑意盈盈,话中字字杀机。她虽然在媒体打滚了好几年,但最讨厌的就是职权单位的这副嘴脸。
大暖尴尬地笑笑。公检法赶紧起身问林秋哪里高就,林秋递了张名片过去。
防火防盗防记者,公检法对媒体还是忌惮的,赶紧上话捧林秋。林秋和他道不同,不愿意搭理他,但又不好得罪,简单地应和了下。
这个不愉快的话题就此打住。
只要有酒,场子就热的。大暖作为主陪领了三杯酒,在座的人挨个敬酒,政府口的朋友都挨着大暖坐在上座,林秋姜月一心她们坐在末席。她们三个一起敬酒,林秋端起酒杯真诚地说,我们几个是很好的朋友,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来到临江。虽然留在临江的理由各不相同,但我们都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人,尤其是亲爱的大暖同志。说着林秋看了眼坐在副陪的大江,大江低头一笑。
林秋接着说,费雯丽获得奥斯卡奖时,评审团的评价是,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大暖,你如此聪明和美丽,根本不必如此勤奋;你如此勤奋,根本不需要如此的聪明和美丽。别人都以为上帝偏爱最美的花儿,我们却知道你为了今天的盛开而默默努力了多久。
林秋的祝酒词让大暖热泪盈眶,浮夸的气氛开始变得真诚。
饭后大家去唱歌,大暖有些微醺,脸上两坨红,像打了腮红,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