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危险啊孩子-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家都觉得挺有趣,支行办公室主任许爱群是个快嘴的婆娘,立即插话说:“打什么仗?看到深圳的彩灯,我们深圳人都恨不得天天都是香港回归呢!”
年轻的副行长陈作业笑着说:“要是真的打仗,我们这些没有经过战争考验的年轻人,还不知早就躲到哪里去了!”
接过陈作业的话茬,人事部三级经理王花乘机打趣说道:“到那时,说不定我们在座还会出不少叛徒呢!”
然后,她把头扭向坐在她旁边的原金融服务社副总经理,现在是负责支行保卫科工作的副科长秦现虹,开玩笑说:“秦总,看你的相貌油光满面,讲话油腔滑调,到时候最有可能当叛徒、汉奸。您说呢?”
秦现虹是sh人,是一个不太愿意吃眼前亏的主儿。听了这话,红着脸,也打趣地回敬王花说:“我看要是真有那么一天,你是最有可能当外国人的慰安妇的。到时候,我们搞保卫工作的同志也许还要靠你利用‘职务之便’搞情报呢。”
大家都在笑着,湖贝支行笋岗办事处负责人徐东海很认真地说:“我看当务之急,是要叫王行长下了秦科长的枪,收了他在支行的兵权。不然,到时候他一头栽在外国人的怀里,一手拿着驳壳枪,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大家说,对不对?”
“我举双手赞成徐经理的意见。”——信贷计划科科长夏天也加入了开玩笑的行列。
大家都笑得满脸通红。
这时,王显耀笑着说:“正式开会了!大家收心啊。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欢送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执行使命的有关事宜。市里估计到时候很多市民会自发走上街头欢送部队驻港,担心场面和秩序不好管理。因此给每个区和主要单位人员划分了大致地带,希望同事之间有个照应。……”
支行的会议一直开到下午五点多钟。
………
六月三十日晚上,夏天回到家里草草吃过晚饭,看看客厅的挂钟,已是晚上的七点。他轻松地拿上一个提包,就下了楼,到车库开车直奔市民银行总行。到了总行,在总行多功能会议厅一边等待,一边观看挂在墙上的大屏幕电视节目。夏天刚坐下,只见电视里闪现出几个大字《百年沧桑话香港》。
夏天边看电视节目,边回想起1992年刚来深圳时,在深圳过的第一个建党节。当时,夏天作为深圳特区总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与总经理同坐一部车到南澳镇和正在建设中的大亚湾核电站过组织生活。途经大、小梅沙的路上,老总看着公路下的海水说:“老夏,你知道过去我们与英国人的国境是怎么划分的吗?这下面的海水涌到哪里,我们的国境就退到那里。”
后来,夏天又从武警部队六支队取得通往沙头角的特别通行证,并和支队的作训参谋谢吴一起到了中英街。在中英街上标明划分中、英地界的铜钉处,作训参谋告诉他说:“有一回,我们的国家主席到了这里,踩着这个铜钉,久久不肯离去。”
根据中英两国政府达成的协议,1997年6月30日晚上九点正,一支由509人组成的先头部队从皇岗口岸准时开进香港,与驻港英军进行防务交接。
当驻港部队从公安边防部队守卫的落马洲大桥的桥面通过时,大家几乎在同一时刻情不自禁地向隆隆前进的装甲部队敬礼,目送着装甲车徐徐开进香港。
这是多么神圣时刻啊!梦里寻他千百度,就在我们这一代人所目睹!
“没有亲自经历过这一场面的人,是很难体会那时的激动心情的。”在场的公安干警后来对人们说。
当时,人们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能够亲历香港回归,能够为香港回归尽自己的一点力量,是我今生的荣幸和骄傲”。
欢呼着的人群的画面在电视上实时地向祖国四面八方、向全世界传送着。
时间很快到了十点多,市民银行总行办公室要求大家乘坐行里的中巴到深圳大剧院门口集中。夏天一贯人等鱼贯而下,坐上中巴,到了深圳大剧院南门。下得车来,就在深南路与红岭路的十字路口的北侧——也就是大剧院南门前的街道旁等候。
晚上十一时,支行人员在大剧院门口翘首等待着人民军队的战车开过。这时,由西往东开来了一部公安指挥车,从车上跳下一个矮个子的指挥员,看样子是一个级别不低的警官。也许因为他后腰别了一支手枪的缘故——屁股一翘一翘的快步走到现场干警前,大声地对现场维持秩序的公安干警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又急匆匆上车继续往前赶。
看这架势,驻港部队就要开过来了。
好像要给祖国收回香港给以洗礼似的,这时,天上稀稀拉拉地下起雨来,人们纷纷用彩报和彩旗遮在头上。
随着天空、海上、地面立体的摄像直播,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画面,在实时地向祖国人民、向全世界滚动播出。人们不难想象,十三亿华夏子孙此刻的激动心情。
在bj,数十万市民自发来到**广场,人们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旁边,仿佛在告慰先烈:后人们正在完成成千上万为祖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而献身的英烈们未竟的事业;而更多的人则在香港回归倒计时牌前,看着一分一秒嘀答走过的时间。当时间还剩下60秒时,广场上响起了“60、59、58……10、9、8、……1”的数数声浪。
这是在数数吗?不!这是一个文明古国对历史的呐喊!是一个曾经的强国对侵略者的声讨!是告慰共和国缔造者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回音。
在深圳,数十万市民聚集在装饰一新的深南路两旁,正在期待着人民军队从自己的视线中向香港开去。不一会,从深圳西边天上传来武装直升飞机的轰鸣声;深南路上,在人民公安的摩托车队的护卫下,从西往东开来了装甲运兵车、坦克车、运输车,站在街道两旁的人们兴高采烈的呐喊着欢送人民子弟兵接管香港。而整齐站立在匀速前进的军车上的人民子弟兵也以规范的动作,一手握着钢枪,一手饱含深情地以庄严的军礼向他们的父老乡亲致意。
电视画面实时展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向文锦渡、皇岗口岸逼近,人民空军的武装直升飞机从深圳基地起飞,人民海军的军舰正准备进港的镜头。这是中国政府在实时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正准确到以分、秒计算,将于1997年7月1日零时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这也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才有的壮举,难怪欢送子弟兵的市民们的脸上不时淌下激动的泪水。
在香港,接近零时时分的英军军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的指挥官,庄重而威严,自信而得体地向英军最后一批守港部队礼节性的敬了一个军礼,然后说道:“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前来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走好!”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这些曾经堆放侵略者枪炮的地方,终于回到了共和国护卫者的手中。
为了有效保障香港的顺利回归,中国政府和军队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情况,早在数月前已经组织公安边防部队的水面舰艇开进中港水面交界附近戒备。
这天晚上,早在六月就已经开到深圳大鹏湾海域抛锚设防的公安边防艇上的官兵们也很兴奋,他们期待着零时的到来。当时夜色浓重,海上非常平静,他们既看不到香港的土地,也看不到深圳的土地。
其实,中、港两地水上执勤人员是有着血浓于水的感情的。1997年6月30日23时,祖国公边44101、4406艇的官兵。在深圳大鹏湾海域深港交界处抛锚执勤。和4406艇靠在一起的香港东区指挥艇上的水警,纷纷来到公边4406艇上,与我公安边防官兵一起观看回归盛况。
7月1日零时整,香港东区指挥艇举行了升旗仪式。深港两地水上警察都肃立着,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几乎在同一时刻,他们向国旗和区旗敬礼,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零时03分,在场的深港警方都欢呼雀跃起来:“回家了!”“回家了!”大家都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在4406艇上,大家一起燃放了礼炮,随着一声声“砰”“砰”的声响,绚丽的烟花闪耀在天空,把大鹏湾的夜色装点得格外美丽。
零时过后,看见祖国方向有礼花升起,官兵们越发激动起来,高声欢呼,又唱又跳。向着深圳和香港两地高喊:“祖国啊!我爱您!”
“香港,我祝福你,祖国,我祝福你。愿紫荆花开得一天比一天灿烂,一天比一天美丽!”在嘹亮的汽笛声中,深港两地警方驾驶着舰艇向各自的海域巡逻。
此时此刻,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无论是军人,还是百姓;无论是官员,还是布衣,眼睛里都噙满泪水。
人们的泪水啊,就任由它淌在脸上——这是激动的泪水,这是荣耀的泪水。 谨向在中国经过*十年浩劫,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边缘的时候,高瞻远瞩、先谋后动、挽狂澜于既倒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谨向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面临各种精神桎梏而勇于“摸着石头过河”,并敢于争做“第一个吃螃蟹者”而“杀开一条血路”,使得祖国走上强盛之路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谨向在中国人民收回香港前夕,为稳定国内经济金融环境而忘我奋斗在深圳经济金融战线上的人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谨向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中默默无闻工作,作出个人巨大牺牲,或者受到不公正的经济、政治待遇的人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谨以此书忠告祖国的后人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前进的历程没有平坦的路可走,危机与成功相伴,挑战与机遇共存。先人的感慨是:“危险啊!孩子。”因此,小心驶得万年船。
作者写本书时,首先想到的是做人的责任,其次是感慨,再次是荣耀。当然,还有期盼:当人们读完它时,能掩卷沉思。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但它也许是人生百态的活生生的画卷,是青年们成长的伴侣;是大学生们的良好的辅助读物。
作者特别声明:本书遵循文艺创作的一般准则,任何个人或单位对书内情节自行对号入座的任何尝试,都是不恰当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喜庆锣鼓即将敲响之时,我花费了整整两年时间悉心打造的长篇小说《危险啊!孩子》一书,终于于2008年6月14日脱稿问世了!全书181章,约150万字。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分为上、中、下三部,书名为《危险啊!孩子》。书中讲述的故事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就是1992至2006年左右的时间段,发生在经济、金融方面的事。作品定位:它是一部讴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健康的作品。故事主题健康、情节复杂,耐人寻味。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大约不少于300人,大量的正反人物交替出现,其中有为了维护国家经济金融法律秩序而忘我奋斗的人民法官、公安干警的影子;也有在复杂的社会氛围下,黑恶势力勾心斗角的场面;更有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进程中,金融战线的工作者们为了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环境,创造香港顺利回归的有利条件,与各种债务人乃至骗子们作斗争的一幕幕历史画卷。可以这样说,很多情节都能让读者看后产生似曾相识或者似曾经历的感觉。
与此同时,这部文学作品,间中融会贯通了我们祖国民族文化中,古代优秀的诗、词、歌、赋和现代歌曲的韵味,也有不少民间故事恰到好处地镶点在情节中,让人看后忍俊不禁。就说人们都免不了的拉尿来说吧——现代人叫“小便”,在书中就有五个故事与之相互呼应:故事主人公的祖先在上千年前从中原来到南方开基的时候,在做买卖时因为拉一泡尿而赚了二十四吊钱;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国家政治运动多发时期,有人因为拉一泡尿而被评为了右派;无独有偶,作品中人因为陪同单位一把手到市人民银行领导那里,就业务失误而谦卑地赔不是,结果被对方误认为本单位的重大失误是他操作的。恰巧这时,他因为尿急,在行长的家里上了一趟洗手间——“方便”去了,一回到客厅,立即被行长劈头盖脑地臭骂了一通,成就了“拉泡尿被训一通”的故事;后来,这位主人公又在洗手间拉尿的沙沙响声中,断然拒绝了跟进洗手间的企业老板提出的10万元的行贿;最后一个发生在洗手间的故事是:一个级别不低的中央纪委调查组成员,也是跟在作品中人到洗手间守着他小便——真是寸步不离啊!
在社会的飞速发展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构成深圳人的单元里,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支撑着深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多有描述。这也是这部作品能够从多维的角度,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深圳人的看点所在。
还有一点有趣的:作品的最后一章,《岁月如歌心系家国,叮嘱儿孙洋洋万言》的核心部分近四万字,是在本书开始构思的前两年就已经写好的。正是因为这前期写就的四万字,让我反复揣摩个中含义,从而让我更加坚定地耐着性子、静下心来写作《危险啊!孩子》一书。
一年多来,作者几次审稿和统稿,看到有关章节,也禁不住潸然泪下。我相信,这部作品应该有广泛的读者群。因为,它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朋友来说,既有诗情画意般的文采的烘托,又有很好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对于在大学校园流连的充满憧憬的大学生们来说,也不失为是对他们即将奔赴社会大课堂的时候,我双手奉上的一部辅助教科书;而对于人到中年正在各行各业打拼的成年人来说,故事中人的悲欢离合,便彷如昨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情景,令人嘘唏不止;而对于在颐养天年的老者来说,当他们一旦拿起书本翻着翻着,好像有一根红线牵着他们的手,引领他们回到当年曾经为之打拼,或者功成名就、或者兵败滑铁卢的奋斗岁月,能不为之动容?
与此同时,它也是一部讴歌廉政建设的赞歌,故事主人公手握上亿元的贷款审批权,并在多年的的清收旧贷款中接受组织的甄别、政法部门的调查询问少说也有数十次之多,最典型的是某兄弟省专案组六到深圳的调查,和支行接二连三应付经济金融诈骗案的调查,而他们站立危墙而自安,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这是一件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啊!
还有,书中融通古今的诗、词、歌、赋与用典,也是一大亮点。读者看后,再静静详品其味,一点点书香将慢慢飘溢而至——但得上心品鉴才行。
看官不信,您不妨翻开本书看看。
二00八年七月十七日 本书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深圳。
书中主人公之一的夏天是一位早年毕业于广东金融专科学校的资深金融行家。1992年调入深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