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教书这活儿--神圣背后的无奈和忧思[长篇连载]-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是,往往是大家不重视的政治课,成为拉分最多的一门学科。
以马校的水平,教数理化也不在话下。
大家觉得政治老师可有可无,不过是严厉一些,能督促学生死记硬背就万事大吉了,所以有点本事的老师觉得代政治没啥出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校就兼任了大家不看好的政治课老师。
政治课每周就三个课时,一般的老师课堂讲倒是次要的,往往布置下很多背的内容,要学生课后背会。
马校不一样,他的政治课绝对不占用课余时间。一上课,他就让学生自习,同时他在黑板上板书,把各个知识点内在的联系很清晰地板演在黑板上。然后,他点拨个十几分钟,然后再让学生记忆。到下课时,学生大多把该记住的都记住了,而且不容易忘记。
在马校的影响下,居然俺县大多校长要么不兼课,要兼就兼政治课,效果都没有马校好。
关键是十几分钟的点拨,没人能学得来。
“一句话顶一万句”这句话我原来不太信。
我没听过马校讲课,可是有一次听过马校在一次大会上的经验报告,听完后,我信了,确实有人讲话,每一句都能抓住听众,能让听众心服口服,不由自主地给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有时候,直到现在,我都在想:教育界多点象马校这样的人才,我们的教育该创造怎样的辉煌?
当然马校是“一不小心”才干了教育这一行的,可我,仍然希望,希望有一天,教师真的成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能吸引天下英才主动来当教书匠,那样的话,孩子幸甚,国家幸甚。
那样的话,俺就算被淘汰了,不得不改行去当木匠也心服口服。
所以马校这样的人,我还是佩服的,包括他对待和处理郝老师的工作调动这件事,都显示了他独特的人格形象和领导艺术。
作者题外话:······························
今日三更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钱给咱面子就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觉得这句话很靠谱。
马校干了一辈子校长,本来以他的精力和能力,还可以一直干下去,可是,有一个条件不允许他干下去了:年龄到了。
注意是“到了”,不是“大了”,我们这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科级干部一到51岁,就免去其职务,把位置让给年龄小一点的。
高中校长相当与正科级领导,自然也照此办理。
这个规定我不知道究竟好还是不好,因为我不在政界,不懂政治。我是替马校这一类人惋惜,50岁,正是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尤其在教育界,这类人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这么免了,真的可惜。当然,那些“占着茅坑不……”的领导,不管多少岁,越免得早越对。
不过,马校退下来了,却赶上了好时候,我们这里私立高中正办的热火朝天,公家不用了,给私家干,收入是工资的n+1倍。
有好几家争着强着高薪聘请马校,去搞管理,当私立高中的校长。
在可观的金钱面前,说“不”的人不多,尤其是干自己喜欢的、胜任的工作,所以啊,马校卸任后落寞了没几天,就兴致勃勃地上任了,仍当校长,不过在私立高中。
可是,兴致勃勃了没几个月,不干了。
为啥?在私立学校当校长,说了不一定算,因为,上面还有个董事长,董事长的原则就是创收,任何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原则。
换了别人,能行,替老板打工,老板叫咱往东,咱就绝不往西,老板不给咱面子不怕,钱给咱面子就成。
可马校,当了一辈子领导,指挥了一辈子人,就是给多少钱,也受不了让别人指挥的滋味,何况,有时候还是瞎指挥?
绕了这么一个大弯子,各位看官也*白了:其实,俺一直再找。从近乎完美的马校身上。找一星半点缺点。因为,找不到,就没法理解郝老师的“荣调”。
这不,真找着了——如果这也算缺点的话。
一定要做好人
县里搞了个民意测验,马校得票不如郝老师多。
这很正常,我觉得正常。因为当领导的,如果所有的群众都说他好,不一定是好领导;当然,所有的群众都说他不好,肯定不是好领导。
我觉得正常,马校可不觉得正常。他搞管理,把学校搞得有声有色;他也教书,教学成绩独占鳌头。他觉得,他的威望应该无人能及。
是有这么一部分领导,眼里揉不进沙子。让群众发扬*的时候,“高票当选”都不满足,“全票通过”才显得有面子。
票是无记名投票,再说马校也不是喜欢搞打击报复的那种小人。
这不,县里每个乡镇都办了一所初级中学。在马校的推荐下,郝老师就到俺乡里当了初中校长。
郝老师其实也乐意,初中比高中是差一级,可毕竟当了一把手,可以在这个小范围内自己说了算,不需要象二把手、三把手那样看一把手的眼色行事。何况,自己在高中干工会主席,顶多算第六把手,上面还有副校长、教务、后勤等主任。
真的当了一把手,郝老师(以后改称郝校长)就觉得一把手这活儿,尤其是农村初中的一把手,真不是人干的——太苦、太累、太烦、太难……
何况,郝校长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好人干一件事比坏人更不容易。不是能力有什么差异,主要是是好人就一定有“慈悲心、宽容心、忏悔心、同情心”,而且在好人眼里,世界上的人都是好人。
坏人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好人不行,又讲道义又讲良心,所以好人活得更累。
尽管如此,我们一定要做好人,“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坏人可以得意一时,不可以得意一世。
郝校长压根儿就没有一丝坏的念头,无论对事还是对人……
作者题外话:一定要做好人 !!!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何止是“披星戴月”
何止是“披星戴月”
“披星戴月”,多浪漫的一个词汇,可我不喜欢;“朝九晚五”,多普通的一个词汇,可是我喜欢。
“朝九晚五”是上班族的代名词,老师当然是上班族,有几个不是天不亮就到校,天黑了才回家,所以有那么多的学生作文里用“披星戴月”来赞美老师。
象郝老师这样的校长,何止是“披星戴月”,他当了校长后,比所有的人都来得早,比所有的人都回得迟,甚至一个礼拜就回不了几次家。
为啥?事儿太多。
先说经费——其实读书人不该提钱,可是“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学校,不是商店,不是厂矿,每开一天校门都得花钱。
90年代初和今天不一样(今天有义务教育保障金),办学经费的来源渠道很不明确,尤其是乡镇初中。
按说经费可以向乡政府要,可乡里也不富裕,倒不如农村小学,村委不管也不行,都是本村的学生,把学校穷垮了,老百姓不答应。
那时候也向学生收一定的杂费,不过很少,多了,农村老百姓不习惯也不接受。
郝校长那时候学会了喝酒,而且喝的很凶。
为啥?一是找各村的干部要钱,十几个村的学生在这里上学,乡里经费紧张,大家都出一点也是理当应份的吧。二是找各村的“万元户”要钱,有钱了,给学校给孩子花一些,也是功德无量啊。
要知道,村干部也好,“万元户”也好,大多酒量都不小,谈事前先拼一下酒量,“对劲儿”了,啥事都好办,“不对劲儿”的话,理都懒得理你。
郝校长酒量不大,特别容易醉。
对“喝酒能办事”我一直持怀疑态度,因为郝校长喝醉了无数次,学校经费也没见有啥好转。
可是对郝校长是绝对的好人这一看法,我始终坚信,因为,郝校长尽管醉的一塌糊涂,说话前言不搭后语了,从来就没说过任何人的不是。
这很难,真的很难。
作者题外话:··············
今日三更……
················
什么是好人?
什么是好人?
酒是什么?有人说: 酒是貂婵的面容,张飞的德行,酒是赴瑶池的通天梯,酒是下地狱的通行证。
我也喝酒,也醉过,过后总是追悔莫及;我也见过许多人酒后的表现,可以说是千姿百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酒多话长”。话多了,理性也差了,吹捧自我,贬低他人……能自我反思,理解他人的人少之又少。
郝校长算一个,我是再没见过第二个。和村干部或者“大户”喝酒,先醉的一般是郝校长,一个是酒量有限,再一个是人太实在。
郝校长目的是为学校拉点赞助,讨点救济,通常的结果是:把自己灌醉了,却于事无补。醉了的郝校长只是自己和自己怄气,对任何人,哪怕伤害过自己的人,也仍然保持着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一个人,如果不是特别的宅心仁厚,怎能做到这一点?
什么是好人?“女”和“子”合起来为“好”,“好、人”就是一个女子生下来的人。
这个说法有意思,就是说只要是“女子”生下的人就是好人,就是说,人之初,性本善,原来我们都是天生的好人,慢慢地,有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慢慢地变坏了。
好人一定能当好领导吗?太不一定了。象郝校长,无数次被别人灌醉,无数次自己把自己灌醉,学校的经费却有减无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说老师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其他工程有个原材料成本,你搞灵魂工程需要啥成本?——可是,也得食人间烟火不是。没有了钱,搞不来钱,领导群众的领导就显得底气不足,这领导也就当的窝囊憋气。
何况,麻烦的不仅仅是经费问题。
作者题外话:··········还有一更~··········。 最好的txt下载网
好人当领导,真的很难吗?
让郝晓长烦的不止是经费问题,他手下的80多名教职工也很让他头疼。
那几年的教师队伍和这几年不一样。这几年的老师基本上是公办教师,而且大多是双职工;那几年民办和代缺教师多,公办教师少,就是有几个公办教师也大多是单职工(配偶是农民)。
这有很大的不同。
非公办教师挣得实在太少,养活自己都是问题别说养家;公办教师挣得也不多,如果是单职工,家里肯定还得种地,要不一家人吃饭问题就不好解决。
那时候学校也有假期,暑假不叫暑假。城市里我不知道,在农村要把暑假分开放,一个叫“麦假”,一个叫“秋假”,为了方便老师和学生回家割麦子和收秋。(那时候农村的孩子从小就割猪草、拾豆豆……也算家里的一个小劳力。)
那几年农村谈不上什么机械化,地里的活计就靠两只手,因此老有干不完的活儿。
我们乡办中学的老师是从各村抽调上来的,原来在本村,教书和种地容易统筹兼顾。到了中学,离家就远了,上课和种地就不好兼顾了。
于是,请假的老师就多起来了,尤其是农忙季节。
郝校长太容易理解别人了,不管谁请假,一律批准。由于郝校长好说话,慢慢地,有人就不请假了,上完课就回家干活儿,地里的活计又没个做完的时候,也有误了上课的老师——尽管很少。
有个词:“欺软怕硬”,是贬义词,我真不想用在这里。
可是人啊人,有几个不是这样?歹徒施暴闹市,装聋作哑者众,见义勇为者有几?恶霸鱼肉乡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唯恐引火烧身者众,奋而反抗者有几?上司吆五喝六,为所欲为,唯唯诺诺,溜须拍马者众,仗义执言者有几?
其实郝晓长的妻子也是农民,家里也上有老下有小,也有一大堆农活……
好人当领导,真的很难吗?
作者题外话:······
谢谢支持,明天见!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啥课都敢去上
啥课都敢去上
领导是什么?有位伟人说的真好:领导就是服务。
郝校长对这一点,可以说执行的不折不扣。
教师请假了,领导就得安排其他老师先上着,有安排不开的时候咋办?总不能让学生自习吧——实践证明,在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习习惯时,没有人监督,教室里肯定会乱成一锅粥。
自习习惯不好培养,为啥?学习不是很好玩,虽然说这不是体力活,可是奇怪,当学生的愿意在体育课跑跑闹闹,愿意在音乐课唱唱跳跳,愿意在美术课写写画画,甚至愿意在大扫除时抹抹扫扫……就是不愿意在上文化课时读读写写。
这说明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累。
学校是主要是学文化的地方,你不学,老师会逼着你学。这和在社会上给老板打工不同,你不会又不学,好办,走人。
课堂没有老师在,在教育界有个术语,那就是放了“空堂”,这是学校和老师之大忌,空堂会带来很多问题,校风、班风、学风这些比较抽象,就一个“安全”问题就足以令人担忧。
实在抽调不开老师咋办?郝校长夹着课本进课堂。
一个领导,谁有事请假了,就把谁的岗位补上,这不单单是态度问题,还有个能力因素。
初中学生学的有几门课?音体美不说,历史地理生物也不说,还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一个老师,精通一门课也很难得,精通六门、九门、十二门简直是神话!
郝校长是师专数学系毕业,居然除英语外,啥课都敢去上,不是个人水平实在了不得,就是逼得实在没办法。
结论肯定!肯定是后者——唉!
作者题外话:············
今日还有更新……
··················· 。 想看书来
“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
郝校长是学校最忙碌的人,你一定这样想,象这样的领导,不当也罢。
一个人快乐与否,其实和忙碌与否没啥关系。往往每天忙忙碌碌的人,过的很充实,想愁都没时间,反倒是那些无所事事的人,不满和牢骚最多。
所以,忙是忙,郝校长倒也乐观,真让人不得不佩服。
郝校长的领导方式,要拿“标准答案”去对照,其实可以打个90分以上。
看过一本关于讲“领导科学”的书,说领导方式有三个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