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枫叶红了-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如果地上有一条裂缝,/ 我恨不得马上 / 钻进土里。
“感谢你——/ 不平凡的少年伟人!/ 你教会了我——/ 怎样学习,/ 怎样生活,/ 怎样战斗,/ 更怎样做人!/ 假如——/为了民住与法制,/ 你献出了 / 纯洁的躯体。/ 我将 / 踏着你的足迹前进。/ 就是牺牲了,/ 也毫无二心。/ 因为那时——/ 我配上的是 / 将一个用鲜血换来的 / 不朽的美称!
在大学生才子们的笔下,还有许多赞美绝食静坐同学的优秀诗篇,借景抒情,寓理于情,情景交融,情理相连,读来朗朗上口,读后意蕴无穷。如署名外语系七七级“邓祝明”的《献给你们》:
“黄花争妍阳阡陌,
野草狂骄荫树下。
千古青松近十月
冷送严冬迎新春。”
又如中文系七七级一班“白雪”的《临江仙.题绝食者》:
“悲曲重歌泪砸地,
倚门愁对秋寒。
卧车一去寂无返,
剩来雄杰,愤痛碎心田。
南江静涛泣民住,
山岳哀恸轩辕。
玉楼脚下野民怨,
恨绝官僚,长歌唤青天。”
还有无名氏的《写在一座大门前》:
“民意岂容人*,/ 怒我刚直好儿郎。/ 权术两次戏请愿,/ 壮士终日断炊粮。/ 忠心对天天已红,/ 战骨埋地地亦香。/ 艳阳高照票箱时,/ 莫忘今日五更寒。
同学们的支持给了绝食静坐者的力量,他们深深地感谢这些站在身后的支持者。有绝食同学写了一首《献给我们身后的战士》,以作为答谢和互勉:
“你们带来的鼓励,你们带来的勇气,
你们带来的信心,你们带来的壮语。
没有你们,我们没有根基,
没有你们,我们寸步难行,
没有你们,我们没有气息,
没有你们,我们哪能胜利。
你们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你们是后备之先,
你们是民众之贤,
你们使我们斗志倍添,
感谢你们啊,亲爱的战友,
有了你们,我们的改革理想一定能实现。”
而所有的所有,所有这一切,都包含在了那幅以“地理系学生会”名义挂在省委后大门两边的大立柱上的对联之中:
“用血肉之躯,铺自由之路;
用年青的命,点民住的火。”
第二十九章 中文系的真能写(11)
看着,想着,刘晓楠抬头望了望四周,校园里的墙报下已经有了不少诵读和抄录者。当刘晓楠从一个正在认真抄写的小个子同学身旁走过时,那同学抄写的活页纸有些飘落了下来。刘晓楠赶紧弯腰帮他拾了几张,顺便一看,这个同学抄写得恭恭敬敬,不仅文字、标点一丝不苟,甚至还在每篇抄录的文字之后用括号标注出“姜常生1980年10月15日晨抄于江南师院校园”字样。这真是个有心的同学啊!
刘晓楠在其中的一张活页纸上读到了这样一首诗《人》: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人,/ 人有感情,/ 人有良心!/ 同学,你们听吧,/ 我们是你们的同胞 / 在寒风中绝食挨饿的时候 / 你在想什么?/ 也许,你想到了感情、良心,/ 那么同学起来吧!/ 起来声援他们的正义斗争。/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人,/ 人有人格,/ 人有尊严!/ 同学,你的人格和尊严受辱时,/ 你在想什么?/ 也许你想到了人格尊严,/ 那么,同学行动起来吧!/ 为做人的基本权利,/ 不怕把一切都贡献!”
刘晓楠把那些活页纸抄件还给了那个同学,并对他说:“你是姜常生,那个系的?”
“物理系的。”
“抄得好啊,什么时候借给我转抄,行吗?”
“好的。”那个小同学高兴地答应了。
“刘哥。”刘晓楠循声一看,是宋佩华站在前面一块墙报下招呼他。
“是佩华啊,你也在抄诗啊?”刘晓楠走了过去。
“是的,这些诗写得太好了,读起来好感人的。”小妹子说起来还有点动情嘞。
“是写得好。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同学们心灵的真实表达,也是这次同学们行动的真实写照,很有意义的。”刘晓楠认为凡历史,过后能留下来的,就常常表现为这样文字的东西。
“是的。我要抄下来,好好保存。”想不到宋佩华这个小妹子还有这种保存文字作品的思想。
“那好啊。我现在没空抄,以后就去读你的抄本了。哈哈。”刘晓柄这下高兴了。
说话间,从各个宿舍楼出来的同学越来越多了,水泥操坪上已经站了不少。刘晓楠想,赶快去一舍112室和同伴们碰个头,看今天的活动怎么开展。
刘晓楠离开宋佩华,快步向一舍走去。刚刚走到112室门口,就被两个陌生的青年拦住了。那青年问刘晓楠:“请问你是大学生活动的负责人吧?”
“有什么事吗?”刘晓楠从他们的口气里听出来,他们不是大学生。
一个青年递给刘晓楠一本油印的小册子:“我们是文学青年社团春桃社的成员,这是我们自己印的小册子《春桃文集》。”
另一个青年接着说:“我们看到大学生们的墙报上很多很好的诗歌,我们都进行了抄录,还想把它们集印成册。”
“好事啊。”刘晓楠高兴地赞同。
“但是,我们太缺乏经费了,想从你们这里申请点捐款资金用于印诗集。”那青年说出了主要目的。
“可是,我们没什么捐款。就是在省委门口,有人捐点钱,也是当场用于购置饮用水、被单东西了。”刘晓楠口气抱歉地说。
“这……”
刘晓楠突然想到,今天一早出门时,自己向安贻恒借了二十元钱带在身上,就马上掏了出来:“这样吧,我自己身上有点钱,就只这么多了,你们拿去买纸,估计可以印个几十册。这就算我向你们预订一册吧。”
送走了文学青年,刘晓楠推开112室的门,里面没一个人。他估计同伴们可能都已经分头行动去了,就又匆匆地往操坪上去。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章 那个洋妞要干啥(1)
这时候的学校水泥操坪上早已热闹起来了。各个宿舍起床后不打算上课的大学生们都纷纷地来到操坪上,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相互打听着,议论着。罢课的发动者们这时还都在各自的宿舍里进行通知、宣传和劝导,暂时还没人在水泥操坪上露面。所以,相互打听的同学们谁也说不出什么具体的确实的消息来,也不太明确往下的活动该怎么安排。
此时的水泥操坪实际上是处在今天大规模活动的酝酿阶段。也有同学趁着暂时没什么事,打开随身携带的小收音机听英语节目或是听新闻。
“哎,这广播电台怎么不播点我们学校的新闻啊?”有同学开玩笑地说。
懂规则的同学就说了:“我们的公开宣传报道官方都是有严格控制的,规矩多着嘞,那能随便报道我们这种非官方的事情。一九七六年的时候,北京天安门广场出那么大事,我们谁知道?宣传报道是紧得很,一丝不漏的。”
“是啊,像这类事情,都要等事情过了很久,权威方面对事情有了定论后,才可能按规定好的调子向外界报道一下。”对这种事,稍微年龄大点的,都很清楚的。
大伙儿正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着,不知是谁的收音机里突然冒出了这样的一段话:“中国南部地区的江南师范学院数千名大学生为争取民住选举的权利,开展了全校大罢课……”
“这是哪个台的新闻?”
“怎么还真有电台报道我们的事?”
不少人都一家伙地围到了那个收音机的周围,要听听它到底怎么个说法。
“别急,别急,我看看是什么台啊。刚才我随便拨着旋钮,就突然冒出这么条新闻来了。”收音机的主人一边查看着收音的频道,一边向大伙儿说明着。
“这好像是外台。”旁边有人看收音机那频道指针都快到了顶边上了,推断那个位置可能是外台波段了。
“好像是的,不知是那里的。”收音机的主人也不熟悉这个波段。
收音机里的新闻还在继续播出,从那音调也能听出不是我们平日早已熟悉的声音。有人作了猜测:“不知道是台湾的,还是美国的。”
现在到底是改革开放的年代了,大学生们议论起这个来,不再像那些年那样如同犯了通敌罪似的。时代确实已经有了进步,大学生们都切实体验到了。或许,正是这种进步给人民带来的精神思想的轻松愉快,使得大学生们对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和进步充满了更多的期盼和向往。
大学生们正在对这条新闻感到意外的时候,操坪上有一个人却毫不奇怪。那就是外语系的美籍女教师朱丽叶。她对于大学生们的惊讶根本不在意,照样忙着她一早就在忙的事——抄录墙上的文字,到处拍照,还有向大学生们打探消息。总之,朱丽叶可忙着嘞,她根本没空闲和中国大学生一起瞎惊讶。
但是,这时候的朱丽叶老师好像不怎么受大学生的欢迎。尽管她几次主动找人搭讪,此时大学生们却大多没有往常的热情和礼貌,总是很快地避开了她。大学生们这一反常举动,或许美国小姐不可理解。其实,这只是中国人在重大时刻对外人的一种习惯性的,或者下意识的回避。
朱丽叶正愁找不到人打探消息时,迎面来了黄粤豫,这个曾经向她发动过进攻的傻大个。她马上一脸堆笑地主动迎了上去:“嗨,你好啊,大帅哥。”
正处于发动同学罢课的激动情绪之中的黄粤豫,见洋妞突然热情地找上门来了,高兴得有点晕乎了。他赶快两步凑了过去,还煞有介事地握住了洋妞那双柔软的小手,一边摇着,一边热情过头地回应着:“你好,你好,朱老师。”
这次,这位洋妞一点也没抹傻大个的面子,任由他握着那双小手,一边由他摇晃着,就一边和他聊开了:“黄粤豫,这两天好忙吧?”
“是很忙,学校、省委地两头跑,累死我了。”好像是在这种时候不忙就会没面子,黄粤豫极力把自己扮成一个全校最忙的大忙人。
“今天不上课了,就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朱丽叶按着自己的思路继续发问,她是打算好了要从黄粤豫这里得到点什么的。
“那不,今天会更忙的。”黄粤豫说了这句,好像要卖个关子。
“是吗?说来听听,有什么好忙的。”朱丽叶最要听的就是大学生们今天会有什么安排。
黄粤豫一看洋妞爱听,就来了劲了,越发把头凑到洋妞脸上去,滔滔不绝地向她端出大学生们今天将要开展的行动。 。 想看书来
第三十章 那个洋妞要干啥(2)
其实,黄粤豫和所有的大学生们都不知道,刚才收音机里出来的那则突然的新闻报道,就是朱丽叶的杰作,或者说是她和梁小洪那小子的共同的杰作。
当初姓梁的那小子勾搭朱丽叶,就是打定了主意要到美国去过所谓自由世界的生活。当然,他也知道,自己这么个穷小子,去了那个发达的资本主义花花世界,只有当乞丐的份。所以,很有心计的他一直在揣摩着要提高一下自己的身价,关注着每一个可能为去美国捞点什么资本的机会。
这次省城各区开始人民代表选举,梁小洪就打上了主意。区人民代表,那在美国就是城市的议员啊,是个不小的政治资本。这家伙虽然明明是要去美国,却像唐森林他们一样搞起了竞选,要争当区人民代表。梁小洪知道唐森林是个敢作敢当的汉子,是个在前面淌路的好手。所以,他从一开始就紧粘着唐森林,名义上是帮衬唐森林形成气势,实际上是借用了唐森林的优势。
由于梁小洪与美国外教女教师的特殊关系,以及他大胆地成功追求朱丽叶的传奇式故事,所以,在那些崇洋媚外的学生中倒还有些市场。这一对准夫妇夫唱妇随,梁小洪一闹腾起来,朱丽叶也跟着忙活开了。朱丽叶利用这一年在外语系和中文系两个系建立起来的许多师生型、朋友型、媚外型,甚至情人型的关系,为梁小洪拉得了不少人气。最后,梁小洪那小子竟然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到了最后一轮候选人推举。
当然,梁小洪也仅仅沾上了最后一轮推举的边,他与唐森林他们几个真正有实力的候选人比起来,根本不可能进入到正式候选人的名单。这一点,梁小洪自己是非常清楚的。以强烈的爱国主义为最基本的精神追求的中国大学生,不可能让一个即将成为外国人的家伙来代表自己的。
正当梁小洪穷途末路,一筹莫展的时候,江南师院的选举工作出现了重大的错误,引发了广大学生群众的质疑和反对,进而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梁小洪认为机会又来了:当不成人民代表,倒可以有机会当一个自由战士。那个世界不是很时髦这个吗?若能因此搞出点名气来,以后自己以这个“光荣”的身份去到那边,岂不也有了身价吗?
于是,这一对男女将“工作”重心作了转移,天天到处搜集大学生们的活动情况。两个人眼睛看、耳朵听、嘴巴问,还时时不忘带上纸笔做记录,带上照相机拍实况。然后,天天忙着往美国写信打电话。所以,那个境外电台里对江南师院这里的情况能说得那么准那么及时。
实际上,从十月九号那天晚上大学生们在校办公大楼前*大合唱开始,那个本是教中国听众学英语的电台,就一直利用其中文时段在报道江南师院学生们的情况。可恶的是,这些该死的家伙借题发挥,把中国大学生行动的原因、目的和意义都说走了样,大有把学生们往敌对势力的死路上引的意图。估计,那些新闻稿的原始提供者也没有实事求是地报道真实情况,而加入了他们自己另有目的的歪曲和篡改。
善良的大学生们都没有往朱丽叶他们身上想,所以,他们在校园里可以任意地活动,怀着卑劣目标活动着。问题是管这方面事情的有关部门,学校的有关机构呢?他们怎么不制止、不严惩这种危害我们国家和人民的事、危害我们学校和广大学生的事呢?
第三十章 那个洋妞要干啥(3)
就说昨天的区人民代表正式选举吧。
虽然,在省委门前绝食静坐的大学生没有回来,而全校数千大学生则往返于江东江西,看望和照顾那些同学,学校当局似乎并不介意这个时点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所谓法定的选举程序仍照常进行。这就是法为已用的霸道:法定的推举候选人名单可以由他们一两个人随意更改,但法定的正式选举投票时间和程序,却不能因八十多名大学生的生命和数千大学生的意愿作任何改变!
校方连投票箱都备好了,还作好了以流动票箱找大学生投票的准备。给人总的感觉是,人可以死,但权势当局既定的“工作”不可以改变!这种作为,既让大学生们感到严重的政治压力,又明显增强了同学们的义愤和反感。
然而,大学生们自有对付霸道的办法。同学们全都尽可能地离开学校,不去教学楼,不去图书馆,也不在寝室里呆着,全都外出了,有事的自己去办事,没私事办的就去省委大门口陪那里的同学。大学生们几乎全都回避了投票,也不让校方安排的人找得着,因此,违了领导的意,但也避免可能的冲突。这让校方着实碰了个大大的软钉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