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枫叶红了-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代 / 早已把 / 我们的 / 命运 / 紧紧地 / 紧紧地
连结在一起,/ 连结在一起!
第二十九章 中文系的真能写(7)
刘晓楠正在浏览着墙报,有个同学走过来递给他一份油印的小册子。刘晓楠接过来一看,是往常大学生文学社的一种油印小社刊《理想》。这个小刊物是中文系七七级大学生最初印制的,在师院大学生中影响比较大,目前实际上成为全校文学爱好同学的通讯*流刊物了。
刘晓楠以前在文英姐那里见过这个小刊物,上面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具有极强思想性和改革开放时代特征。但是,今天接到的这一份是最新的《理想》第六期,几乎成了近期学校选举活动及学生的绝食与罢课活动的专集了。主要有系列纪实、诗歌创作与诗抄、时论几个小栏目。
其中,有一篇署名本刊特约记者“天穹”的题为《为实现社会主义改革团结战斗》时论文章,直接将近期的学生行动冠以“十.九运动”名称。文章是这样写的:
“江南师范学院的二千多名学生向省委请愿,其中有87名男女学生绝食静坐。这一次的行动被一些人称为‘十.九运动’,它的深远意义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因为经历了十年浩劫,人心思定,要求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恢复创伤。改革开放以来,形势鼓舞了人心。可是,在江南师院的这场民住选举中,选民要推选自己的代表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人民要行使真正的民住选举权利,却为官僚主义者们不可接受,进行了压制。这是无视国家宪法,践踏选举法,是改变民住选举的性质,由此而激起大学生们的强烈义愤。这是维护民住法制与违法行为的一次大搏斗。只有在这场大搏斗中,改革与法制的力量不断壮大,安定团结的局面才能真正出现。
“试问:我们的人民就不能投票选举能够代表自己的意志和愿望的代表,不能行使监督国家各级政府及官员的权力,而只能听凭当官做老爷者的宰割?历史惨痛的教训难道不是这样用血淋淋事实告诉了我们吗。我们是国家的主人!我们要做社会真正的主人!我们是改革不完善的社会体制的战士,我们没有理由向反改革反法制的力量作任何妥协和让步。中国的前途、‘四化’的实现,是我们的责任,江南师院的大学生们为当代青年作了榜样,他们以生命的代价来争取人民民住法制,争取社会主义改革的到来,争取人民的最后胜利。
“前进吧!团结战斗!把这场英勇的‘十.九’运动进行到底,去迎接人民民住法制的真正春天!”
还有一篇署名“江波”的文章《一个良好的开端》,则从大学生们行动的历史意义进行了阐述:
“以江南师范学院人民代表选举为触媒的大学生们的‘十.九’运动,反对个别无视宪法、践踏民住法制的当权者的压制,正在向着更广泛地方面发展着。运动从开始单纯的请愿,发展到静坐绝食直至罢课,这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们维护宪法和民住的大无畏的气概,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篇章。
“这不是小题大做。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当家作主人!既然是民住选举,当然就必须充分地民选,决不能继续让那些思想僵化的人一手包办,把选举当作权柄的点缀。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住与法制健全的大问题。到底是要真民住还是要假民住;是要人民民住还是要个别人垄断的形式性程序?对此,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如果大家都象江南师院的大学生那样,热情饱满地选举自己的代表,用真正人民代表的标准来衡量、选择、推举人民的代表,并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觉自愿地投票选举,那么一定能使整个社会面貌大大改观,加速健全社会主义民住与法制的步伐,使‘四化’早日实现。
“‘十.九’运动,之所以会具有更加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不是出自对伟人的崇拜,也不是对个别人的憎恶;而是出自人们内在的觉悟和对社会民住的渴望。新一代的青年,记取了前一代的教训,继承了老一辈年青时代的优良传统,正在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社会改革的洪流之中。青年是祖国的希望,现在‘希望’已闪现出了绚丽的光彩。他们总算没有辜负人民的哺育、时代的磨炼。
“新的一代,必将开辟出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前进吧,光荣的大学生们!你们是人民的尖兵,胜利永远属于人民!”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九章 中文系的真能写(8)
或许是受近期大学生活动的影响,这一期《理想》中有些文章干脆直接写成了政论文。实际上,那个时期的青年虽然以文学之名联系在一起,却大多在文学探索中赋予了浓厚的社会政治思想因素。社会上风行的青年文学社、诗社之类的团体和刊物,既发布比较纯粹的文学作品,更多的是以文学而反映甚至直接阐述思想和政治观点。
如《理想》中一篇署名“雨明”的文章,就直接以《为维护人民民住法制而奋斗》这样一个鲜明的政论主题为题。而它的文章内容,也是直接论述这方面的现实与理论:
“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主义,争取人民民住法制,这是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是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同时也和中国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引起重视和注意,切勿袖手旁观。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从来没有享受过真正的民住。为了争取民住权利,多少志士仁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近三十余年来,封建主义的余毒仍然时有表现,尤其是十年浩劫中,人民的公民权利甚至连起码的人身权利和表达个人意愿与思想的权利也都被剥夺。甚至有不少人惨遭*,含冤而死。张志新同志是最典型的例子。天安门广场上的“四.五”惨案,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既是*、“四人帮”罪恶的浩劫,也让人们清楚地看到必须切实加强人民民住法制,也有人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民民住。但问题的关键是若没有真正的人民民住,就可能出现权力的专制。在权力至上的社会中法律非但不能保障人民的民住权利,还有可能为权力者所利用,成为打压民众的棍棒。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国际歌》揭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我们要牢牢记住。一九七六年的十月,中国的上空出现了人民民住社会的曙光。但十年浩劫积害太深,使改革开放进程困难重重。人民的民住法制社会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有谁给予恩赐。我们不要对救世主抱任何幻想,要靠人民群众自己的努力争取得来。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大国。可是今天,令人感到耻辱的是:我们的科学文化、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以及国防等方面,却都落后于先进国家将近半个世纪。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顽固的封建势力对人民思想和意志进行压制的结果。人民群众要争得真正的民住,而封建残余意识却必然竭力与之相对抗,这是当今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上的一大矛盾。民住法制是进步的潮流,是四化的保证,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动力。为了实现真正的民住法制,必须要有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
“世间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都有人身自由权利。我们是人,我们就要争取做人的权利,我们就要争取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住。团结起来,为争得人民民住而努力奋斗,这是正义的行动,也是历史的潮流。‘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
第二十九章 中文系的真能写(9)
自昨天以来的二十四小时,刘晓楠都是在省委后门口度过的。没想在学校的同学们不但成功地抵制了不合法的选举,还用自己的思想和才华将校园装扮成如此壮观的墙报海洋。不过,在江东的现场也有一幅这样的壮观景象,那就是省委后门口两边的围墙上的墙报、专栏和标语口号。那是刘晓楠在昨天一整天里看着它生成和发展开来的。
那里的墙报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绝食静坐同学自己的创作,是他们自己的思想与感情的真实抒发和倾诉。一类是前去看望他们的同学们张贴的,是同学们对绝食者的关怀、同情、鼓励和赞美。
前者如署名“王坚定”的《绝食请愿诗》,直抒胸臆,毫无掩饰:
“心中的火,压不住,/ 任它去寻找喷发口吧!/ 泪又流,手颤抖,/ 但并不是害怕、软弱!/ 绝食——被迫于此啊!/ 请愿——谁又支持?/ 谁愿无缘无故忍受痛苦?/ 谁愿丢弃学业劳累奔波?/ 我们是人,而得不到 / 人的权利。/ 我们是人,只受到 / 他们的冷落。/ 愚弄、侮辱,我们 / 忍受,/ 侮辱、愚弄,我们不能 / 再忍!/ 这是人民的洪流,/ 这是无告者最后的一手。/ 安危存亡——我们置之度外,/ 生死离别——我们含笑对待。/ 假若我们死了!/ 火葬场的烈火,将燃起 / 更烈的火焰,/ 将封建的残孽 / 彻底焚毁。”
还有一首署名“林寿”的《坚持就是胜利》,诉说了他们在困难时感受的坚持到底的信念:
“我们 / 静坐在省委大院的门前。/ 太阳 / 晒黑了我们的脸。/ 饥饿 / 将我们死死地纠缠。/ 我们的口里 / 冒出了缕缕青烟。/ 大院里的老爷们!/ 闻而不问,/ 哪管我们受熬煎。/ 坚持吧!/ 代表着明天的的青年,/ 拚就我们的性命,/ 换取光明的明天。”
而“成钢铁”的《绝食诗》则短小精悍,切中要害:
“秋日昏,秋风寒,
壮士翘首呼青天,
人民之声今何在?
夜魄怒吼吐奇冤。”
静坐在水泥地上的大学生也想到了世人可能会有不解的诘询,于是就有了回答的诗篇。一首《有人问》就直接回答了人们可能会有的各种疑问:
“有人问 / 你为了什么?/ 有人问 / 你能得到什么?/ 有人问 / 这对你有什么好处?/ 有人问 / 你这样何苦呢?/ 有人问 / 你不怕挨饿吗?/ 有人问,有人问,/ 而我只有一句,/ 做一朵小小的浪花,/ 能猛击坚硬的礁石,/ 便是我最大的幸福。”
当然,静坐在一座机关大院的门口,就会想到那里面的人,那里面的官。他们的冷漠,他们对门外上千学生的不闻不问,他们对生命的无视,也让学子们无比愤慨。《我们静坐在街头》这首诗,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感:
“我们坐在街头 / 眼前是人民的门楼,/ 社会的主人 / 在这里忍饥挨饿,/ 人们的公仆 / 在沙发上静静地逍游。/ 我们坐在街头 / 胸中滚动着风雷,/ 要劈开官僚主义的锁链,/ 誓将青春的热血 / 谱写人民民住的春秋!”
而坐在街头的大学生眼看着大道上来回奔驰的高级轿车,车里那些自称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们,却对水泥地上的生命无动于衷。这不得不让人猜想,他们在忙些什么呢?《轿车》这首诗就是静坐的大学生此时的猜想:
“大门口岗哨如林,/ 大门外是饥肠辘辘的青年,/ 中暑,昏死,痛苦。/ 他们在哪里?/ 他们在哪里?/ 为什么轿车是那样匆匆驶过,/ 溅了路人一身浆泥。/ 车上坐着一位大腹便便的老爷,/ 嘴上叼着一根香烟,/ 水泥地上那些人的死活 / 在他们的眼中,/ 算得个什么!/ 怎抵得上一个电话呀,/ 怎抵得上一纸公文?”
第二十九章 中文系的真能写(10)
但是,有人牵肠挂肚地关注着水泥地上大学生。那就是他们的同学,那些与他们朝夕相处、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中文系七七级一班的唐康生就向这些战士们献上了一首发自内心的歌《献给八十七位绝食的同学》:
“用什么来振醒,/ 这熟睡的人们,这沉沉的夜?/ 一两声呐喊无济于事啊!/ 刀光剑影又使太多的人流出无辜的血。
“怎么办?怎么办?/ 为了民住啊,我们面容憔悴,声嘶力竭,/ 我们有真理,祖国须强盛,/ 这简单的道理怎样才能促使人们思索哟?
“没办法了,没办法了,/ 我们绝食,我们绝食!/ 我们有条神圣的生命,/ 让躯体的山岳去填平通向民住道路上的沟壑,/ 用血的洪流涤荡封建主义的残渣余孽!
“我们静静地坐在街头,坐在省委的门前,/ 让我们去深思吧,我们为什么作这样的选择?/ 难道我们不珍爱宝贵的青春,难道我们对生活已经厌绝?/ 不,不啊,亲爱的同胞,请你再往远一点探测。
“火辣的太阳多难受,/ 我们昂坐着,任凭它把皮肤晒得黝黑,/ 又是它把祖国赤子的心晒得更赤,/ 把为祖国沸腾的血烫得更沸。
“刮着冷风的秋夜多难熬,/ 我们拥抱着,藉助彼此的温暖抵挡寒风的侵袭,/ 遥望着茫茫夜空,/ 我们在想,黎明的曙光将会向这里倾泻。
“有人问我们饿吗?/ 我们是饿,那滋味真难描写,/ 但我们觉得很饱,/ 冲天的怒气在我们肚里充塞。
“当我们想到农民的薯片、粥汤,官老爷的蛋糕、牛奶,/ 我们民族的思想僵化,我们祖国的荒凉贫瘠。/ 我们饱得厌烦,饿得难受,/ 我们要屙出封建的臭粪,吸进民住的营养,自由的鲜血。
“一个同学休克了,五个、十个同学倒下了,/ 在同学的怀里,他们昏迷中仍感到亲切,/ 然而当他们再醒来时,/ 他们鄙视着美食的引诱,/ 踉踉跄跄地又奔向我们的行列。
“我们拥抱着,我们哭泣着,/ 共同的目标把我们铸成一块不可分割的整铁。/ 谁说我们孤单,/ 我们身后有成万的同学。
“我们不是乌江自刎的项羽,/ 我们是新时代的屈原、李白,/ 我们要写一首壮丽的民住诗歌,/ 用我们的行动、生命和鲜血。
“我们也一定会感动上帝的,/ 这个上帝是全国的公民——不是神仙,不是豪杰,/ 这最初的斗争是否能胜利啊,/ 将关系到我们祖国的一切,一切……”
中文系八O级三班“张剑平”则更关注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大学一年级同学,他们中竟然有尚未满十八岁的小同学也加入到了绝食静坐的行列。这位同学专门写了一首《我的诗——献给一位正在走向成年的绝食者》:
“你 / 是一个平凡的人 /——当你坐在教室里的时候,/ 一个普通而又年青的大学生!/ 那时,/ 我也许曾瞧不起你。/ 你 / 却甘愿献出自己年青的生命,/ 做出这样的壮举,/ 竟然是你!/ 霎时,/ 我觉得——/ 自己衰老了。/ 分明是那——/ 花白的胡子 / 挂满前身!
“那天,/ 我来到省委大门,/ 一眼——/ 就看见了你!/ 啊!/ 我心中的人,/ 你坐在绝食的队伍里,/ 瘦小的身子毕挺毕挺。/ 根本没有疲倦的情态,/ 脸上倒现出刚毅的笑纹。/ 你刚毅的笑,/ 在我觉得,/ 好似含有一种蔑视之意。/ 我知道——/ 你是在嘲笑我,/ 笑我的麻木不仁。/ 的确 / 我只知道啃书本,/ 认为学生只有读书才是天经地义。/ 思想的僵化,/ 冰冻了一颗火热的心。/ 这时 / 我仿佛觉得,/ 所有的绝食者都在看着我。/ 我呆立着 /——虽然我并没有打麻醉针;/ 我又颤抖了 /——虽然此时并没有寒冷,/ 我满脸发烧,/ 冰冻的心也开始有了微温。/ 此时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