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普陀圆通梦-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徒儿;这些天你都看到了什么?”
孙碧云答道:
“师父;弟子看到了均州城山环水绕;气象氤氲;看到了万山来朝武当山的奇观。”
张三丰道:
“你只是看到了山的外表,而没有看到山的内里。武当山乃是一尊活生生的天帝坐像。 如: 天柱峰是其首,金顶是其冠,只是皇冠已经陈旧,将来可换成新的。天柱峰止于紫霄是其胸腹; 五龙、南岩是其左臂; 五老、琼台是其右臂; 太子坡以下是其腿脚。”
孙碧云恍然大悟道:
“师父,你是说武当乃玄帝之形,玄帝乃武当之灵。”
张三丰拈须笑道:
“徒儿果然有悟性!只是玄帝袍服上的十二章纹,云朵潮水已经破烂,需要更换新的。再看均州城,山光水色,一路直通金顶,犹如一线相连,此乃武当之根呢。”
洪武三十一年;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文继位,改元建文。建文四年; 朱棣攻进南京,自号“永乐”,登上了宝座。
一日;朱棣微服私访到了武当山。忽见路边一个老奶奶昏倒在地。一条大汉把老奶奶背到会仙馆前放下,朝路边的一户人家大喊:
“黑牛,快来!”
朱棣奇怪大汉怎么不去找大夫,就听大汉说道:
“老奶奶一没身病,二没心病,找大夫作甚?”
朱棣问:
“你如何知道她没病?”
大汉回答:
“观人之病,先观气色。身上有病,黑色罩身;心上有病,赤色罩身。老奶奶身上一无黑色,二无赤色,何病之有?”
朱棣又问道:
“没病如何会昏倒?”
大汉回答道:
“看她口流涎水,必是饿的。”
果然,他叫黑牛给老奶奶吃个糠菜团子,老奶奶便慢慢缓醒了过来。朱棣细看大汉,头上戴着网巾,身上穿着短衣短裤,脚上登着草鞋,浓眉大眼,粗手大脚,脸色黑紫,络腮胡须,完全是个山野农人。 朱棣心道:“没想到山野之地,居然竟有会观气色的奇人; 何不就请他帮我看一看呢?”大汉瞟了一眼朱棣道:
“你赤色裹身,有病在心。”
朱棣暗惊,此人果有眼力,连忙躬身施礼说道:
“请大哥明示。”
大汉慢慢说道:
“人与人不同;心与心不同;心病自然也不同。有人病在家门;有人病在乾坤。忧思家门为小心病;忧思乾坤为大心病。”
朱棣一惊;遂问道:
“你看我是大心病,还是小心病?”
大汉笑了笑道:
“你人大心大,自然害的大心病。”
朱棣大惊,看来此人非寻常之辈,不可等闲视之。他又施一礼问道:
“可有治么?”
大汉从身上掏出一个小包递过去说道:
“我这里有个药方,或许管用。”
朱棣打开小包,里面是块白绫,见上面写道:
“武当大兴,天下太平。”
下面还有四句偈语:
“一修武当镇边关,二修武当定中原;
三修武当民心变,玄帝阴佑太平年。”
偈语后面又写着两句“药引”:
“鄱阳湖中一阵风,白沟河上一片云。”
朱棣看着心中疑惑,难道此人是张真人派来点化朕的?他想问问大汉; 可转眼间大汉已经走了。他连忙问黑牛道:
“你知道张三丰真人在哪里么?”
黑牛哈哈大笑道:
“刚才你不是跟张真人说了半天话么?”
(下接第一百五十回 真武帝显化永乐 铁观音落脚安溪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百五十回 真武帝显化永乐 铁观音落脚安溪
第一百五十回 真武帝显化永乐 铁观音落脚安溪
朱棣疑惑地细看药方上的偈语和药引,不由得恍然大悟。顿时精神一振,心病全消; 他扭头吩咐随从道:
“记住,将来在这里修一座宫殿,纪念朕与张真人相遇之事。取名就叫‘遇真宫’吧!”
永乐皇帝自然对武当山的建设极端重视,特别是铸造太和宫的金殿和真武大帝神像,他亲自审查图纸;直到满意为止。有人说;真武的身子永乐的像; 确实如此,金殿建好以后; 那真武大帝的形象与永乐皇帝的画像;是一模一样(参阅余象斗著《北游记》)。当时; 二十几位藩王来武当山登上金顶,看到真武大帝后,都不由得大惊失色。那富丽堂皇金殿内威武而坐的真武大帝,竟与永乐皇帝惟妙惟肖; 他们暗暗惊叹,为何真武大帝佑助永乐皇帝呢? 原来;永乐皇帝就是真武大帝下凡呀!这些藩王都赶忙跪到在真武大帝的面前磕头谢罪。
永乐皇帝是真武大帝下凡的消息;不胫而走;风传全国;朝野叹服;因而;稳定了政局;天下太平。
张三丰看到武当山九宫九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的庞大的皇家建筑已经竣工,看到永乐皇帝为自己修的遇真宫,看到自己的铜铸镏金像正在享受人间香火。心满意足。
这时;他的弟子遍及武当山各个宫观。其中;他的老徒弟张三省已授徒九人;其首徒的徒弟(即徒孙)邹宏义又在梅花桩功的基础上;独创了梅花拳。
邹宏义;字光大,祖籍北直隶顺德府人;他从武当下山之后; 又先后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为徒;三人艺成,便分路传拳授艺。蔡光瑞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为徒后,又北上收了八里庄杨炳和顺德平邑(平乡县)马庄桥(后马庄)的张复为徒。张复遂在马庄桥收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为徒。一时间,平乡、广宗、南和、威县、巨鹿、鸡泽、曲周、永年、沙河、邢台等县弟子纷纷来马庄拜师学艺。门徒不下百余人。自此,梅花拳遍及冀、鲁、豫三省。传至第七代; 有直隶威县(今河北省邢台威县)沙柳寨人赵三多(1841…1902) 在各地设厂授徒,先后招收弟子二千多人。后因山东冠县(位聊城市西)黎园屯发生了外国教会势力勾结官府,要强拆“玉皇庙”改建为教堂事件,赵三多受当地人民邀请;于清代德宗光绪二十二年四月,率徒弟和拳众至梨园屯比武“亮拳”三日;周围的梅花拳拳众闻讯也前来参加“亮拳”者;达三千余人;迫使清军不敢动手拆庙。次年十月; 赵三多再次受梨园屯民众的约请,在冠县蒋家庄(今南宫县蒋庄)集聚梅花拳众三千余人;树“助清灭洋”的旗帜;祭旗起义;遂攻打当地桃园等教堂武装据点;称为梅花拳义军,后赵三多改梅花拳为义和拳。声震中原四省。义和拳在短短的两年之间;竟发展至河北和天津;不久就燃起了以曹福田、张德成、刘呈祥、林黑儿为首的;震惊中外的攻打洋教堂;杀洋人;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张三丰见自己“大兴武当”的夙愿已经实现;因他别无所求;便于明英宗时悄然而去。从此;张三丰开创的武当拳派;名震中土;也为中土留下了卓绝的华夏武功。张三丰不愧为道家的一代宗师和尘世的“武术皇帝”。
却说观世音菩萨; 这一天巡视到福建戴云山南麓的安溪栖鹏村;见此地民风纯朴;土地肥沃;气侯宜人;正适合种植功夫茶。又见当地茶农甄有良;自幼制得一手好茶,而且;他每日晨与昏两个时辰;都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于是;她便想起自己南海落迦岩的茶园内;已培育得 “铁观音茶”已有千余棵; “何不将它移来这里;让百姓受益呢?”
当夜,她遂托梦给甄有良;说道:
“我在你的山崖前;种有‘铁观音’ 茶千棵;你可采摘一些芽叶带回家中,下功夫精心制作一批好茶;卖个好价钱。 就算佛对你一片赤诚的奖赏和认同。将来;你再用些功夫;将它们在此地移植繁殖起来;即对于这一方百姓;功德无量啊!”
甄有良正高兴时;一阵狗吠声把好梦惊醒。第二天一早;他果然在山麓左近;发现了一片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他同家人将茶树嫩叶采下;制成茶叶之后;尝茶味甘醇鲜爽;甄有良精神为之一振。他万没想到;这“铁观音”竟是乌龙茶的*茶中之王,此后;他就按观音之梦所托;把这一千株茶树广为繁殖;几年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茶叶也制作得:“美如观音重如铁”;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了。
观世音菩萨办完此事之后;又想起转世为张三丰的东王公来。遂乘莲台;奔武当山一路飞来。她见武当山修建得比西天灵山还要雄伟壮观;心里不禁对东王公挑起了大姆指。
行至房陵,见日光高照,旱气冲天,林木颓败,禾苗萎靡,忙按落云头走下山坡瞧看。忽见关圣帝君自观音洞方向驾云而来;忙上前打招呼。道:
“帝君何来?”
关公道:
“奉玉帝圣旨;将罪龙发配在此。现已将它交付此地山神看管;正准备回銮交旨!”
菩萨道;
“是哪个罪龙;犯何天条?”
关公道:
“详细并不知晓;我只知;远在宋淳化年间;这东海值日老龙;因酒醉错行了雨水;被玉帝罚为南天门外华表柱上盘龙;因七百年来悔罪甚好;令我将其遣往此处卧龙岗;沦为值日神坻,以体验民间感受并观其后效;他若能再有功于民;便即刻施放其归为东海。”
菩萨道:
“既如此;请君稍待几日再回天宫;此间正逢天旱;何不劝其现在就立新功于民;便待何时?”
关公道:
“看菩萨往日与我有救命之恩的份上;我便在此多盘桓几日;又有何妨?菩萨即请自便!”
菩萨随托梦于房陵百姓;让其用九十九张竹席为白龙搭建凉棚,请三十三户戏班为白龙唱三天三夜大戏,跪地求拜天地; 祈祷天龙降雨。她遂亲去卧龙岗劝那东海老龙;以行及时雨滋润江北救民。东海老龙听后仍畏惧道:
“如天廷再有震怒;玉帝怪罪下来;吾必死无疑也!那将奈何?”
菩萨道:
“万一玉帝再有另议;其责我来承当;尔须不失时机;救民于水火之间!”
于是;观音菩萨的真情;感动了这老龙。此时;正逢春日大旱;滴雨未下;方圆千里;无法播种。老龙突然降雨;百姓惊喜交加。此雨於农历三月十五日降下;整整下了三日三夜,滋润周边六省一十八县,惠赠给人间五谷丰年;长江因此雨水;水位上涨了三尺又三寸,老龙因而顺水游入汉江,遂恋恋不舍地在汉江河边的石壁(今白龙崖)上;吐下白色印记(今已变成雪白鲜活的奔龙化石);后腾江归海。为了感激龙王的救命春雨恩德,人们将三月十五日;定为龙花会节日;年年祭龙。
下雨的那一日;关公与菩萨在观音洞前庆贺庆贺;忽见太白金星从天而降;宣玉帝旨意说;因财神副史陶朱公获罪逃往凡界;着关羽帝君补财神副史之缺;即日须到财神府赵公明处上任;不得有误。圣旨宣毕;李长庚拍着关公肩头笑道:
“从今往后;诸百姓的灶头前面;又多了一个武财神了;关君老弟;你要多多照顾那商户人家;今后汝所享受的香火;便不在观世音菩萨之下了!”
三位神仙说笑了一回;关李二人因事急;遂庆贺庆贺拜别菩萨后;回归天廷交旨去了。那些有德行的善男信女;看到了这一幕后;竞相在人间传说。 从此,观音与关帝双圣显灵的事,俱编成故事;反复宣扬;周围民众;纷至踏来观音洞叩拜抽签;观世音则有求必应。后人就于观音洞(并列的两个天然石洞;两洞相距约15米)址;修庙建院,塑观音和关帝神像敬奉,一洞内供“观音大士”为正殿;一洞为“关帝”偏殿。道院周围峰峦叠秀;紫气弥漫;林木葱茏;溪水淙淙。关帝殿塑像后有一沁泉;长年不涸不溢;民间奉为消灾祛病的“神泉圣水”。有诗人到此游后赞曰:
“来到此间即蓬莱,还众何处觅桃源;
架岩多少留居者,独恋殊风忘却还。”
(下接第一百五十一回 观音洞双圣显灵 张得继敬佛无恙)
第一百五十一回 观音洞双圣显灵 张得继敬佛无恙
第一百五十一回 观音洞双圣显灵 张得继敬佛无恙
却说;江苏苏州皋桥;有一个老者;姓张名得继,平常崇敬佛教,最喜斋僧。在万历辛亥年的春天,将往普陀山朝拜观音大士,携带了一个八岁的小孙子同行,张得继乘第一只船,他的孙子忽然看见满船上的人,手足皆被绳子捆缚,特别骇怕,就在后边,不肯跟他上船,拉住他祖父的衣服说道:
“爷爷;我怕!你看;那些人都被绳子捆着啦!”
张得继一听孙儿所看见到的怪异;心生恐怖,立刻就舍船登岸,换乘第二只船。没想到;他的小孙儿所见如初,硬是不肯叫他爷爷上这只船;张得继又只能听他的话登岸。再乘第三只船时;再问他孙子所见如何?他的小孙回答说:
“只见前面两只船上的人;都被捆缚,这只船却没有!”
张老儿心犹未决,忽有两人立船首大呼曰:
“勿乘彼船!而快来此,此船甚稳!”
此时;就好像有人从后推他似的;遂抱其孙登船。他们刚刚坐好,再看那个讲话的人以及推他的人;都无所见。后来;日暮潮至;云涌山立,前面两船所乘载的,都是专走江湖暗门之流,舟人又不善迎潮,即时覆没;全船的男女;没有一个幸免生还。而张老者所乘的船,平安无恙。
到南海普陀山靠岸;上得山来;走进观音院二殿;小孙子忽然手指着那韦驮菩萨像和惠岸行者像大声叫道:
“爷爷;这不是在船上推你上船的那两个人吗?”
张得继听后;扭头一看大惊;那二殿进门处站立的两个;正是韦驮菩萨和惠岸行者两位;相貌竟与船上那两人无二;才知;方才保他与孙子无恙的;乃是观世音菩萨的二位胁侍。 老人因有朝山之诚;及平日之善,所以菩萨感应,使他俩没有遭到此厄。
过了三日;仁和县令;出巡江口巡验溺死的群尸;见溺死的每个人;腰缠中各有两大锡锭及小刺刀一把;检验以后;知是钩淫之具;更深深的信知这些奸狡无赖之徒;因恶贯满盈致遭此横溺;乃是恶人自食其果也。 张得继见此之后;顿时悟道: 之所以小儿见此应死之人时,皆有将死之相;实其目可透果像;致可畏可怖也。
再说浙江杭州府有是一孤儿,名叫郝云;十岁上就丧了父亲,他母亲陆氏工于刺绣,贞静幽娴,安心守寡。不料那时上边有令; 挑选民妇供内廷及各王府差遣,陆氏就被选入都,留下孤儿郝云,便寄托给他叔父教养。郝云天性独厚,自母亲去后,怀念不忘,一连读了几年书,直到十六岁上,他想: “世间岂有无母之人,我明明有母亲,如何不得相见?” 于是便辞别了叔父,收拾些盘川行李,搭船入京去寻访母亲陆氏。
一路上逢人打听,经过好多日子,才到得京城,找客店安顿了行李,再去打听王府时;不觉大失所望,因那亲王已经分封广东去了,陆氏也当然不会独留在京了。郝云当时就好像兜头浇了一勺冷水。 继又想道:“他们能够去的地方,难道我就不能去?虽然盘川用尽,讨着饭也得去。” 他打定主意,回到客店之中,预备歇宿一宵再上路,不料这天夜半,觉得腹中疼痛,一连泻了几次,直到天明,觉得精神疲乏,但还付了房钱,勉强上路。就这样;一连走了三天,实在再走不动了,泻泄的次数也逐渐增加,只好找了一座破庙,暂时存身。那时;忽寒热大作,竟不省人事,但昏愦之中,常常呼唤着母亲。
那时菩萨恰好在此经过,便化身一个行脚和尚,替他医治,费了三天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