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枫林漫步-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想,这一点在托尔斯泰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那么世界上最有趣的文本是哪一部呢?《尤利西斯》?《跳房子》?还是《命运交叉的城堡》?”

  “都不错。《好兵帅克》也挺不错的。托尔斯泰的说教在哈谢克笔下变成了反讽,因为像帅克这种样子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关在疯人院就是关在智障人士福利院,根本见不到,而他的天真又恰恰针对的是日常惯常的逻辑,故而诚实的帅克处处碰壁,就像一个突然闯入大人###的小孩,发现国王没有穿衣服,引起大人们的一阵尴尬和骚动。美中不足的是,读者发现,看到后来,没有前面有趣了,是帅克那反常的行为不有趣了吗?不是的,帅克还是那个帅克,只不过,错讹得久了,也就变成了习以为常。这部小说缺少一个转折性的事件,就好像《铁皮鼓》里的主人公又开始长个儿,这部小说就好像一辆没有刹车的列车,一直冲下去,不知道到什么地方,于是读者便产生了疲劳。”

  “越来越喜欢卡尔维诺了。几年前读的第一本卡尔维诺是《寒冬夜行人》和《美国讲稿》,然后是《命运交叉的城堡》,读完的第一感受,两个字,震惊,想不到小说还能这样写!卡尔维诺使小说回到了它最原初的状态,也就是塞万提斯和拉伯雷那个时代的状态,写小说本来就是一次想象的旅行,不是现代人给他赋予的什么反映生产关系、罪恶本质——那样的使命,小说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小说只讨论永恒的东西。最近又读完了《树上的男爵》。柯西莫男爵的精神核心是什么?叛逆?至死不妥协?这些都不是。就像给他的悼词所说,‘生活在树上,热爱大地’,柯西莫男爵从来都不是个隐逸者,相反,他是生活的积极介入者,他用书籍感化了无恶不作的强盗——虽然并不能改变强盗被绞死的命运,他用他的特立独行与真挚赢得了爱情——虽然爱情最终还是离他而去,他甚至在晚年还参加了革命,得到拿破仑的接见——虽然拿破仑最后也失败了。他至死也没有踏上过大地,可是他却是那个时代最理性的人。卡尔维诺从不使用晦涩的表述方式,《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甚至更接近于童话体,可就是在这样的简单叙事中传达出最深刻的哲理来,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最缺乏的。我们都是没有个性的小丑,虽然我们极力想显得有个性,我们所有的行动都已经被预设在抽象的集体行动体内了。没有办法反抗!因为我们再也不想回到树上去了。对了,你最近读过什么小说?”

  “最近看了《洪堡的礼物》,一部关于癫狂、厌烦与灾难的作品。洪堡与西特林在普林斯顿曾经搞过一个电影剧本,故事梗概是:极地探险家阿蒙森与诺比尔相互嫉妒,在一次飞越北极的探险中,诺比尔飞艇坠毁了,机组人员散落在浮冰上,阿蒙森得知这个消息后包了一架飞机去营救诺比尔,然而飞机由于超重,掉到海里去了,全部人员都遇难了,冰上的人发出无线电报,俄国人收到了,派出一艘破冰船去寻找他们,结果只找到了一个意大利人和一个瑞典人,随船的医生从那个意大利人的胃里检验出了人体组织,于是,那个家伙肚子里的东西被装在一个罐子里,在红场示众,同时在巨大的解说牌上写道:‘请看法西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恶狗们在怎样互相吞噬!惟有无产阶级才懂得道德、友情和自我牺牲!’用这句话来讽刺西特林再贴切不过了,他正是因为‘友谊’而破了产。法兰克福学派有个女学者,叫做阿伦特,是雅斯贝尔斯的学生,著有《论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该书提出一个中心论点:现代极权的方式不同于古代,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极权。从马基雅维利的时代到霍布斯以来的极权主义无非都是利用了民众的恐惧心理,奥斯威辛如此,古拉格同样如此,不过在奥斯威辛的大门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获得自由。”

  “提到奥斯威辛,我最近还读过凯尔泰斯的书。同为诺奖得主,《我的名字叫红》、《金色笔记》这种通俗小说怎么就能销得好,而像《无命运的人生》这种严肃的作品却叫好不叫座呢?作为集中营的亲历者,凯尔泰斯在这部自传体小说里为读者描述了一个并不像电影或者人们想象的那样那么恐怖的集中营(至少在结尾部分是如此),集中营里甚至还有医院,为患病的主人公悉心治疗。到底是电影里的集中营是真实的,还是凯尔泰斯笔下的集中营是真实的呢?我想都应该是真实的。可我们的大脑的结构似乎已经习惯于只接受一种真实。这正是人类思维方式的痼疾。这部杰作之所以不为广大中国读者所接受,大概是因为国人的痼疾更为严重的缘故吧。你读过《阿特拉斯耸耸肩》吗?”

  “美国文学不乏像《白鲸》、《红字》这样的佳作,但也有不少被高估了的二流作品,比如《汤姆叔叔的小屋》、《麦田守望者》,同样是写堕落,福克纳就比塞林格要彻底地多,至于这部《阿特拉斯耸耸肩》,更是吹嘘做得比实质内容好得多。且不说这部书在文学方面有何价值和建树,单就思想而论,也有许多荒谬之处:‘人——每一个人——都是自我的,而不是为了去满足他人;他必须为了自己活着,既不为他人而牺牲自己,也不为自己而牺牲他人;他必须以实现自己的幸福作为他生命中的最高道德目标,为了他理性的个人利益而工作。’这是兰德的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可是她自己却公然把以上的原则都违背了:‘你最引以为傲的性格里的那些品质遭到蔑视,你因为有勇气去按你自己的想法做事,并只对你自己的生命负责,就被称为自私,你独立的思想被称为傲慢,你绝不妥协的正直被称为残酷,你因为有着探索和发现的远见而被称为反社会,你追求理想的力量和自我约束被称为无情,你所具有的创造财富的巨大力量被称为贪婪;你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能量,却被称为寄生虫;你在一片只有荒漠和绝望饥饿的人们的土地上创造了富有,却被称为强盗;你使他们得以生存,却被称为剥削者。你这个在他们当中最纯洁、最有良心的人被讥讽为庸俗的物质主义者。’只能说,这孩子的力比多在苏联被压抑得太久了。兰德所坚信不移的逻辑是,只有创业者或者脑力劳动者才是财富的真正创造者,是社会的精英,是托着地球的阿特拉斯,正是由于阿特拉斯们的怜悯,弱者才有饭吃。可是像她说的,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着想,那这些弱者就应该集体罢工了,他们虽然就单个人的智力和思想能力而论,可能比不上他们的老板或者管理者,但他们还是可以为自己获得更多一些的利益而聪明起来的,现在他们只是还没有发现集体行动的好处而已,他们都是乡巴佬,既能够接受为他人而牺牲自己,也能够容许老板为了自己而牺牲他人,因为他们如果不这样做,就连牺牲品也做不了了。况且这个世界上的财富拥有者也不像兰德所说的都是社会的精英,一松手地球就完蛋的阿特拉斯,很多人甚至没有自己的雇员懂的多,很多人比大街上最最庸俗的人还要庸俗,很多人也不像盖茨先生那样慈善。相反,许多弱者却有着天才的头脑,他们只是没有成为强者的机会而已。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但只要还有仁慈,《悲惨世界》就是有价值的,只要还有博爱,《鼠疫》就是有价值的。”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中国作家始终与诺奖无缘呢?”

  “中国作家应该先把小说写得有趣起来。扎米亚京比巴别尔幸运,他有高尔基这样的贵人相助,而巴别尔遭枪决的1941年,高尔基已经去世,且正是托洛茨基被暗杀后最血腥的时期。俄罗斯诗歌以及文学的白银时代不应该被忽视,诗歌领域有曼德尔施塔姆、茨维塔耶娃、阿赫玛托娃这样的三杰,小说领域有布尔加科夫、普拉东诺夫、爱伦堡这样的大批反抗人士,今年春天人民文学的插图版世界名著重新出版了《伊凡的一天》,据说是根据原稿修订过的,重庆出版社重印的《跳房子》也应是一个惊喜,因为看这种书会很累,所以要留着慢慢看。网上订书有很多好处,不用跑路,价格公道,种类齐全,退换方便,比如一套《奥尼尔文集》,六本205的原价,120就可以买到,不过有的旧书卖得很贵,比如阴本的《哈扎尔辞典》已经被炒到2000块了,因为只印了2000本,不知为什么,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在中国向来不受重视,《人间喜剧》到处都是,他的小说全集却只印了一点点,到现在市场上完全找不到,最后一套也于今年春节期间在武汉的一家书店被卖掉,不过除了《布瓦尔与佩居谢》,其他都可以找到单行本,《圣安东尼的诱惑》、《三故事》的单行本只在80年代印过,现在买最多也只要几块钱,至于《布瓦尔与佩居谢》就只有到图书馆去看了。福楼拜这个人很奇怪,既恋宅又喜欢到处去旅行,对历史有着特别而严谨的嗜好,选择萨朗波而不选择汉尼拔,认为人自以为是自由的其实出生到这个世界即是迫不得已的(芥川龙之介笔下的蛙人就要有人情味得多),幸福是从来都不会有的,平庸而自私的人却是可以得到快乐的,他笔下的人物莫不如此。《无名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里已经算是一流了(《灵山》只能算二流——看过写于六十年代的《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才知道写于八十年代的《灵山》不断变换人称的写作手法原来是模仿的它),作者有野心,也有恒心,后面几部里那些吓死人的绵密意想与玄想将汉语的能力发挥到了极限,其关于生命、信仰与死亡的冥想在汉语文坛可谓独树一帜(完全不能接受纳博科夫的结构至上说),只是因为过于概念化的结构而完全不考虑读者及其超时代性长期以来不为大陆学界重视,其语言的使用也是超时代的,例如‘万千人的灵魂,将永远灵魂我的灵魂’这个句子的结构就使我想到了黄灿然先生在《多多诗集》后面评论里的话:‘这是被认为运用英语之出神入化,已远远超出英美任何同行的加勒比海诗人沃尔科特的句子:A moon ballooned up from the Wireless Station。 O/mirror,沃尔科特用气球作动词来形容月亮升起,并且充分利用月亮和气球所包含的象形字母O。第一行结尾那个大写的O既是月亮,又是气球,又是感叹词,又是一个张开的口(张开口感叹);接下来是mirror,这个张开的口原来是一面镜子!沃尔科特把mirror跨到下一行,你没有读到镜子之前,上一行的O是一个张开的口(感叹),一读到mirror,它立即变成一面镜子。O字扮演了何等灵活的角色。’汉语文学当然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地步,有些中国作家离世界级大师其实也就隔着那么一层窗户纸的距离,《帕洛马尔》的结构也是从经验层到符号层到思辩层吧,但是即使是最最平常无奇的东西,比如星星、交配的乌龟,大师也能写得很有趣,中国作家先不要考虑如何使作品富有诗意或者思想性,先把小说写得有趣起来,像村上春树那样就好。”

  “应该给那些使用语言暴力的网民们发一文学奖,绝对雷倒世界。你知不知道中国的博尔赫斯?”

  “是你自己给封的吧?谁啊?”

  “他叫钟鸣。如果不是偶然看到一篇反击顾彬的文章,曾经发誓再也不看中国现代小说的我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十多年前就有人写出了这么一本叫做《人界  畜界》的怪书。称这书为一本短篇小说集其实也很牵强,不如说是一本炫技小品集更为恰当吧。首先,作者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在九十年代初期是相当可观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所涉颇杂,从《山海经》、《酉阳杂俎》、《朝野佥载》到《太平广记》、《太平御览》,从希罗多德、莎士比亚、帕斯卡到叶芝、加缪、卡夫卡、芥川龙之介,从《圣经》到动物学、植物学,还有许多很生僻的书,他显然注意到了叶芝的‘螺旋体’与但丁的‘螺旋体’的不同(个人认为叶芝早在20世纪初就发现了DNA,一笑),相信类书在作者对他的‘辞条’进行编纂的过程中,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的,再有,就是其自身的灵气,常常将真实史料与杜撰编织得天衣无缝,叫人难辨真伪。这种奇怪的文本自然不是其首创,但在汉语文学史上的确是开了先河。至少比鲁迅的《故事新编》要强许多。”

  “炫技派固然让人看得是眼花缭乱,毕竟深度有限,聊以自娱可以,发人深省就不行了。于是我读到了苇岸,海子卧轨前五天最后拜访的朋友。翻到他文集的最后一页,竟然发现这是一个男人!看他的文字,好像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你看,我都记在随身携带的便笺上了:‘古希腊诗人卡利马科斯说:一部大书是一大灾难,当我整理数年的心血之作,最后结成一册小集时,我想到了这句话……还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喻,将全部社会成员分为三类人:最低层是做买卖交易的,其次是参加竞赛的,最后是旁观者。旁观者即是哲学家和诗人的本意。后来,在一本美国学者著的小书《世界名诗人传》中,我又看到了类似的意思。这里作者将旁观者更恰当地称为观察者。观察者就是阐明世界精神,宣扬新的真理的人。与往世比较,看看当代,到处都是做买卖交易的和参加竞赛的,没有什么比观察者更少……作家也已染上以调侃为荣,以俗人自诩的市井习气。仿佛世界走到今天,一切关于人的改善的努力,都已徒劳无益。在西方思想家那里,有一种说法:只有生活在一七###年以前的人,才能体会出生活的美满和人的完整性……现在我们已生活在一七###年之后了。这是一个已被剥夺了精神的时代,一个不需要品德、良心和理想的时代,一个人变得更聪明而不是美好的时代。仿佛一夜之间,天下只剩下了金钱。对积累财富落伍的恐惧,对物质享受不尽的倾心,使生命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功能,一切追求都仅止于肉体。梭罗说,文明改善了人类的房屋,但并没有改善住在里面的人。我相信这一点。对于人类这一整体的改善,我也许不再抱有信心。但明天并不是世界末日,每一代都是重新开始,就个体来说,都是可能趋于完善和完整的。我很喜欢泰戈尔这样两句话:每一个孩子生出时所带的神示说:上帝对于人尚未灰心失望;上帝等待着人在智慧中重新获得童年。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真正的作家或艺术家,应是通过其作品,有助于世人回到童年的人。在我阅读、写作面对的墙上,挂着两幅肖像,他们是亨利…戴维…梭罗和列夫…托尔斯泰。由于他们的著作,我建立了我的信仰’。”

  “陀斯妥耶夫斯基拒绝接受善,因为善太理性了。列夫…托尔斯泰不喜欢歌德和莎士比亚:‘我阅读了歌德的全部作品,看到了这个有才华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小人对我们这一代人所产生的全部有害的影响’;‘莎士比亚不仅不是个作家,而且是个极其虚伪和卑鄙的人’。列夫…托尔斯泰也不喜欢萧伯纳:‘你说这个世界只是上帝开的一个玩笑,正直的说教一般说来对人们没有什么影响,年轻人把与正义相反的东西当作值得称赞的,你这种说法是完全正确的。但不能因此说,这样的说教是不需要的。失败的原因是那些说教的人并不按照他们所说的去做。’相反,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