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含混,谁也听不清。

    医生赶紧检查他脖子上的伤口,果然发现了紫色一大片,如同紫心的番薯一样鲜艳。医生一时间脑袋短路,喃喃道:“昆虫?什么昆虫能够在这种鬼天气到处乱窜?”

    美国大兵叫道:“就是这样的伤口!绝对错不了,谁看了一眼就永远也忘不掉。”

    本房车的主人之一,一个德国生物学家叫道:“美国人那边也有?耶稣基督!这不是说明那虫子能够在这样的天气爬行几十米?这不合理!这种天气,只有大型动物才有能力穿过这样的距离,像我们人类。”

    惊悚的神色在医生眼里出现,他叫道:“是啊,真邪门儿!”

    另一拔求助的人说:“我没看到我们那个受害者的伤口,但是他们的表现是差不多的,好像疯了一样,这么说来,那可怕的虫子至少已经祸害了三个地方,不,还有一个车的人也到了医生那里,是四个房车的人遭殃了!”

    医生果然地道:“先把四周搜索一下看看有没有虫子,尤其是蜘蛛类似的虫子,快!”

    大伙儿立即行动起来,性命攸关,谁都不马虎。一番风风火火地房内大搜索之后,大家松了口气,比较了解事态严重性的医生建议:“必须召集大家开会,告诉大家有虫疫,我们分头行动吧?先定下一个开会的地点。”

    谁也没想到要在房车里开会,一时间没有定论。

    德国人说:“就在这里吧,因为这里已经搜索过了,没有虫子。而且每个小队只能派一个代表,多了坐不下。”

    医生:“好的,大家觉得怎么样?”

    德国人的理由很充分,得到了一致同意,然后各自定下目标,德国人还拿出纸来画了一个营地分布图,分配任务,大家看到那家伙对谁谁谁的营地了解得一清二楚,心里都涌起怪怪的感觉。
第464章 风吹雪
    漫天风雪。

    在极地,湿度极低,降雪极为罕见,若你看到雪,基本上只有一种可能:风吹雪。

    一支国际探险队百年以来第一次进入南极。在温莎大帝离开公众视野的那年,后来被怀念他的法拉第小姐定为联合国历元年。

    今年,正是联合国历101年。

    往事如烟,又如被风吹雪吹散的一切生机。

    这个国际探险队**有12个小队,分别来自北约的美利坚合众国、英国、普鲁士、俄国、大清国、日本国,和联合国的德国、意大利、苏联、中华联邦、高丽、印度。

    每个小队有5人,这里就是60人,还有三个国际武警组织探员。

    这里相当于有三拨人,现在联合国的统治仍然在世界格局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历史的关系,北约成员之间比较亲,所以很自然地走得比较近,而联合国核心成员之间走得比较近。

    这两拨人都不跟落在后面的警察在一块儿,所以那三人相当于自成一体。

    这三个警察号称是国际刑警,但全是新西兰人,一个白人,一个毛利人(新西兰原住民),一个华裔。他们之所以会出现在探险队中,是因为他们查案子居然查到了南极方向,正好百年以来第一个探险队进入南极,他们就跟来了。

    三拨人中总有那么几个养眼的女士随行,不过,三个警察却是一个女的当boss,正是那个华裔的大美女。这个女boss面若南极之雪,很不好接近,两个下级别说搭讪什么的,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女boss忽然轻轻问了一句:“15年前南极探险就解禁了,为什么到现在才有第一支科考队?”

    白人手下立即恭敬地回复:“可能是对温莎大帝的尊敬吧,传说温莎大帝的墓地在南极某个地方。”

    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毛利人手下也提供自己的看法:“温莎大帝退隐之前被刺客袭击,大帝没事儿,刺客反而被激光网切碎,那一幕太吓人了,应该是大家都害怕大帝在自己的墓地附近有类似的机关吧。虽然南极探险解禁,安理会还是不建议大家去南极,以免发生危险,就是这个意思吧。”

    女boss冷冷地哼了一声,说:“只要放出风声,说有温莎的保藏在南极,恐怕一夜之间就有无数支寻宝队向南极进发。”

    白人手下赞道:“晞说得对啊,这个谣言很厉害,想当年,温莎财团坐拥全球一半的gdp,那是多大的财富啊,想想就让那些想发财的冒险家疯狂。”他叫着女boss的中文芳名“晞”,希望能套点近乎。女boss的中文名是“袁晞”。

    袁晞云淡风轻地说道:“谣言?那个不一定。温莎一走,人类科技倒退多少年,我比较相信温莎手中有大量的科技奥秘,这样的宝藏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企业都是无价之宝,很有可能真的能够在温莎的墓地中发现。不过,我可不是盗墓人,只对抓住杀人凶手有兴趣。”

    白人手下立即拍马溜须:“袁小姐这么努力,所以才升职这么快,貌似比我还年轻呢……”

    毛利人对白人那种明目张胆献殷勤的作风很看不起,在内心里暗哼了一声,沉默了下去。他这算是好的了,我们的袁警官对这两个临时的伙伴根本没打算深交,一个被她称为m先生,代表毛利人,另一个称为w先生,代表白人,不理他们的抗议,一直用m和w来称呼着。

    停在暴风里的雪地房车中的这三人这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耳朵里听到的是永不停歇的暴风雪之声,如果只有他们三人,在这冰天雪地里还真是蛮恐怖的。

    科技的退行还真是严重之极,通讯卫星与gps全面年久失修,这个探险队每天只有三个小时可以与外界通讯和前进,这巧现在还被暴风雪阻碍了前进的脚步。而他们朝着前进的目标正是一个被空中侦察认为是一个废弃了的温莎大帝的秘密基地。

    这个秘密基地让外界很好奇,空中航拍发现它的风车已经停止了转动,所以认为是废弃掉了。那里远离人类城市,直升机的航程无法到达,空降的人下去了就回不了固定翼飞机,所以只能派出地面探险队。

    当年温莎大帝就很神,现在过了100年,传得更神了,地球人都相信大帝的墓地里有宝藏,所以这12支探险小队其实是12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象征,联合国6支、协约国6支,正好平衡,也是目前联合国与北约实力平衡的象征。

    夜深人静之时,终于,大风渐止,这样的福利反而让袁晞从沉睡中醒过来。所谓的“夜”,是人造的,把门窗关死就行了,因为现在是南极之夏,太阳根本不会落山。

    袁晞感觉异常地清醒,看看时间,正是“凌晨”三点,反正也睡不着了,索性她起来到外面瞅瞅。貌似跟她一样生物钟混乱的家伙不少,国际大探险队总共有十几个人钻出了极地探险房车,在离营地百米开外的地方聚拢闲聊。

    袁晞不喜欢聚众,不过,为了从这些科考队员中获取信息,她也很自然地往聚集地靠拢,听听科学家们为主的探险队成员们在说些什么。

    “啊哈,大美人过来了!”一些比较豪放的男性科学家当着她的面就热情地打招呼。

    袁晞照旧没搭理任何人,慢慢地走过人群,一路过去,如果没有碰到什么有趣的话题,她就会走到人群的边缘,安静地享受孤独。

    一路上她只听到人们在讨论南极的鬼天气很吓人,根本不像是科学家们该有的话题,而且这帮人里头根本不像传闻的那样大部分是科学家,反而至少有一半是军人,因为她也作过军人,对同类有感知很敏锐。

    “你知道南极的冰有多厚吗?”一把好听的男子的声音就近传来。

    又是一个搭讪的家伙,袁晞照旧没有任何反应,一般人都会很尴尬地嘟囔着离开。

    这个男的很有科学家的风采,丝毫没有被袁大小姐的冷漠击败,继续自信地说:“全球五大洲中海拔最低是欧洲,300米,最高的是拥有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的亚洲,950米。而我们脚下这片大陆,高出海平面2350米。

    不过呢,南极洲要是把冰层去掉,海拔只有410米,可见,我们脚下的冰层平均厚度居然接近2000米!”

    确实惊人,不过,袁晞早就知道南极冰层很厚,2000米和200米对她来说又有什么区别?所以,她继续对搭讪无动于衷。

    男子居然仍然没有被打败,真不容易,他继续努力打动南极第一美人的芳心:“温莎的基地都100年了,如果真的废弃,至少也几十年,应该冻成了冰棍儿,可是我从航拍的视频看,几乎完好,所以我不同意别人那是废弃的基地,那些风车应该是运转良好的,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航拍那段时间正好停转。”

    百年基地还是活的?这个信息有点意思,袁晞终于被这个有趣的看法打动,瞅了身边的男科学家一眼,简单问:“意大利人?”

    那科学家开心地点了点头,心里很得意,他早听说过探险队里跟进来三个新西兰的警察,其中有一个很冷漠却很诱人的东方大美人,没有人能够跟她聊得来,自己这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啊。

    这个四十多岁正春风得意的意大利科学家立即伸出右手自我介绍:“真是聪明的女孩子!我叫达维拉,马可·达维拉,地质学家。我可以知道你的名字吗?”

    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新西兰文化都比较保守,袁晞没有理会这个热情的意大利科学家伸出来的右手,像没看见般淡然地问:“晞·袁。我们怀疑因弗卡吉尔连环凶杀案的罪犯有可能居住在南极洲,听你说那温莎留下来的秘密基地有可能运转良好,正好跟我们的猜测相符合。”

    达维拉哈哈一笑,没有在意握手被拒绝,说:“不可能。因为南极的生存条件太恶劣,是唯一一个无人居住的大洲,就算能够逃避警察的追捕,也不可能住在南极,那成本太高,不合逻辑。”

    袁晞不方便透露案件的细节,只微微一笑,说:“相比起来,温莎秘密基地百年不废弃更让人难以置是吧?不管怎么样,谢了,你的说法增强了我的信心,我们很快就知道这个基地到底有什么奥秘。”

    美人一笑,有如把南极的海拔从2350米降到了410米,把达维拉看呆了,等他回过神来,伊人已经只剩下一个俏生生的背影。

    本以为自己心态极好的达维拉忽感怅然若失,在遥望永不落山的太阳与霞彩之时愣了老半天,忽然眼一花,恍惚间看到远处有东西在天空中飞过,一闪而过又消失了。达维拉收拾情怀,向着这可疑的蛛丝马迹追踪而去。

    追了许久,正要放弃之际,那东西又闪现了一次,这一次,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达维拉立即认出是一只蜻蜓,让他很震惊。蜻蜓是不可能出现在南极的掠食者,一般吃蚊子、蜜蜂,有时吃蝴蝶,这些昆虫都是不可能出现在南极的,没有食物,哪儿来的蜻蜓?

    这时候他真痛恨照相机没有带在身上啊,要是他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发现蜻蜓的科学家,那得多么的出名。
第463章 冰封王座
    唐宁本来的意图是要通过揭示引力与排斥力没有什么区别,来引申出向远方发展与向微观探索没有本质的区别,向微观发展反而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人类获得最大的福利。

    不过,会场中发生的一个突变把他的伟大演讲中止了。有刺客光临!

    不是所有的人都听得懂科学,甚至可以说很多人都听不懂,他们痛恨联合国统治一切,痛恨科学家执政。

    就在很多人为唐导师的新发现而欢欣鼓舞之时,厉害的刺客冲上了演讲台,他手中匕首出鞘,像唐宁这样的明眼人一眼就看出那是一把陶瓷做的锋利程度一点儿也不让钢铁的匕首,只有这种刀才能躲过安保金属检测器。

    这会儿子,差不多所有人都从座位上蹦了起来,不想激动的人都不行了,不站起来怎么能看到突变发生的大舞台?

    嗯?这个刺客好像是绯村剑心?他的速度非常快,唐宁的保镖不幸正好是一个听懂了唐宁演讲的科学爱好者,竟因为太投入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

    在全世界震惊的目光中,刺客飞速扑向刺杀的目标,脸庞坚毅如刀,比荆轲还厉害。当年荆轲没能杀死始皇帝,据说是因为他想活捉目标当人质,荆轲同志还想着活着回家呢。

    绯村剑心却没有任何侥幸心理,杀死了唐大帝,地球上无容身之地,他是必死无疑的,所以他是100%的要与唐大帝同归于尽的心思。

    唐宁现在是非正常状态,他使用了高强度的麻醉品,精神集中度超高,自信心也是100%,反应迅速,刺客一动他就发现了,还有余力想事儿——雪代巴会很伤心吧……

    不管是唐宁死还是绯村剑心死,雪代巴一定会很伤心的。

    惊呆了的观众们会发现保镖追刺客追了几米就停住了脚步,这是所有人都难以理解的,保镖为什么要停止追击?唐宁当然知道为什么,因为演讲台上有一条死亡线,没有他和警卫团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擅闯。

    剑心可能是最出色的刺客,可是不巧他的目标是世界上最出色的集科学、工程、战斗为一体的神级大宗师。这条死亡线是由伽马射线激光组成的死亡之网。

    这是远超所有刺客想象的恐怖防线,自然,绯村剑心也不可能想到。不过,他也算是一个幸福的刺客,被杀死的速度非常快,快到他来不及忧伤。

    可怜的刺客,在越过死亡线之时,被伽马射线网切成了三十几块,惨得不能再惨,而且在如此万众瞩目之下,比他的朋友井伊直弼被秃鹫啄食还要惨。

    观众们先是惊叫,然后是死寂般地沉默,最后所有人呆看着唐大帝,而唐大帝则呆看着刺客,这个样子,使他无法确定他是不是绯村剑心。

    发生了突变,原本接常理大家是要惊叫着逃跑的,不过这张恐怖的激光把大家都吓傻了,仿佛所有地方都有可能有死亡之网,所以大家呆呆地站在原地,真正像呆头鸟一般。

    这种突变真是让再精彩的演讲也无法继续下去了,唐大帝摇了摇头,叹息着离开了演讲台,没想到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会这样惨淡收场,算了,一切都是机缘巧合……

    他已经不关心如何善后,自己悄然离开了,再也没有兴趣说什么,庸众们肯定是以为死人事大,科学事小,而在唐宁看来,人生人死不过是物质与能量的流转,看透了什么也不捉急。

    世界舆论不定热闹成什么样子,但唐宁一点也不关心,他提前离场,开启早就准备好了的“冰封王座”计划,正式要把自己很可能一去不复返的躯体冰封在南极禁区。

    他跟茜茜和艾琳的说法是三年之后再回来,不过,他自己知道,这一去很可能就永远回不来了,只是给妻女一个希望而已。到时候自己早已经录下来的“遗书视频”自然会通过警卫团传送给她们。

    说起来,其实唐宁走得非常地匆忙,他所建立的科技帝国很快就会出大问题,大量的团队的技术和知识无法衔接起来,在唐宁走后,科技的发展不仅会停滞,甚至会大幅度地倒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