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舌尖天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方博毕竟刚刚入行,尚未练成“无论洒家看到什么,都能安然所素”的良好心态。

    一些稍需花心思对待的菜肴也还罢了,到了后面,制作不那么重要抢眼的菜品时,他就没法儿再淡定下去。

    例如缤纷什锦菜。

    鹌鹑蛋小巧白嫩,墨鱼花枝爽脆可口,西芹青翠欲滴,玉米条黄灿喜人,加上色彩鲜艳靡丽的圣女果,旺火快炒,薄勾亮芡,最后盛在白底冰纹绿釉的盘子里,本是一道有如四月春景般让人食指大动的爽口菜肴。

    可现在……

    鹌鹑蛋用盆装,水煮出锅。

    西芹片用盆装,水煮出锅。

    玉米条用盆装,水煮出锅。

    圣女果用盆装,水煮……这个不用水煮,沸水过桥就行。

    最后只是把墨玉花枝片翻炒了一下,嗯,在方博看来,这都不能说是炒菜,充其量算搅。

    搅菜。

    就是这么任性,你怕不怕?

    倒下一缸水淀粉后,权当是勾了芡,再把前面四盆水煮配菜统统倾入一个大盆,拌匀拌匀拌匀……

    宾果,成菜装盘!一道亮瞎了方博狗眼的缤纷——水煮——什锦。

    本来他还想着安慰自己一下,刚才一切都是幻觉,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知道自己真是太莲清了。

    铁板香辣土豆片,下面作为垫菜的洋葱片是大锅搅出来的。

    香煎大白刁,上面的双椒浇头是大锅搅出来的。

    韭黄雁丝,好吧这个菜不是搅出来的,不过一次炒四盘出锅,这种对火候和食材份量要求极高的菜肴,这么烹制真的合适吗?

    不得不说,方博此时此刻的心情相当复杂。

    国内对餐饮行业的黑幕曝光天天都有,屡见不鲜,上到五星级大酒店,下至街头路边摊,和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胺什么的比起来,三味鱼坊的“大锅搅菜”,根本就不算个事儿,简直良心顶天了好嘛?

    但他依旧觉得,眼前这一切不对。

    三天之前,他还觉得三味鱼坊真是个不错的馆子——虽然也用一公斤装的餐饮鸡精,可牌子是大桥的;虽然也用美极鲜这种工业化调味品,可毕竟是雀巢的;虽然食用油大桶往店里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中石化分店,可毕竟单价也上了3块3,地沟油可卖不到这种价位。

    可是现在……

    敷衍了事,粗制滥造,彻底颠覆了他之前的印象。

    难道餐饮和烹饪真的只是两码事?前者是彻头彻尾的商业行为,只有后者才算是饮食文化吗?

    中华烹饪的追求和标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哪里?

    18岁的方博并非迷茫,他知道什么叫水至清则无鱼,也明白普通的宴席,上菜效率排在第一,不能让客人苦等,味道什么的只是其次……可感情上终究有些接受不了,毕竟一直以中华料理自豪。

    嗯,大抵就像是,一个脑残粉发现了明星的黑历史,然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有那么一丢丢的相似,但不完全是这样。

    带着这种不愉快的心情,不知不觉就熬到了宴席尾声。

    还有三个菜没上,甜面窝蘸土酱归白案那头负责,黄金玉米羹同样大锅搅搅就好,只剩下一道“房**县小花菇”。

    三味鱼坊的炉头线上,头三灶师傅只负责荤菜的烧制,房**县小花菇这种菜品,自然落到了后面炒锅师傅的头上。

    方博正好分在四灶师傅手下,少不了还要继续折腾。

    只不过赶巧的是,上次卤煮好的花菇昨天刚刚用完,今天又赶上婚宴,所以一直到现在,这道菜肴的食材才刚刚准备妥当。

    “来啊,大学生,一起把花菇再煮一下,味道还没入透。”

    眼瞅着活计快要忙完,师傅的脸上也多了三分笑意,不再是之前逮人骂人逮狗骂狗的黑脸。非但如此,见方博一副闷闷的苦逼脸色,还心情颇好的主动询问:“怎么了,早上没吃饱,饿了?”

    摇摇头,方博本来不想多嘴,自己心里的那点儿小心思,就算说出来,多半也只是落得两句嗤笑。

    只是,年轻人就算有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坚持,也不奇怪对吧。

    或许是不吐不快,方博想了想,像是自言自语般:“没有,我就是觉得,那种大锅菜的搞法,有点太敷衍了。”

    还有一句质问,他没有说出来——身为厨师,就算没有对美食和厨艺的极致追求,可怎么着也要有点职业道德吧?

    果然,师傅闻言哈哈一笑。

    和他想象中不太一样的,是对方并没有太多讥诮的意思,反而相当耿直:“这你就想多了,先搭把手,别的我们慢慢说。”

    半人高的不锈钢厨桶抬上了灶台,火力全开,翻滚着的卤水里面,五花肉的醇厚肉香和香菇的独特菌类气息翻涌而出。

    “你看,这道菜说是‘房**县小花菇’,实际上也就是农民养殖的普通香菇。”

    是的,这不是生长在青峰断裂带深处,海拔2400米高度上的野生真菌、香菇中的王者,这只是普通的香菇,瓶盖或硬币大小的深褐色伞面上,几乎看不到冻伤后又由阳光愈合的爆纹,无法归于珍贵食材的行列。

    可是,师傅你是想说,对顾客隐瞒和欺骗,在现代餐饮业中是立场正确?

    “但对客人们来说,你觉得有几个人能尝出普通香菇和顶级房**县小花菇的区别?”立马觉察出了自己话里的漏洞,他赶紧又接上一句:“嗯,不看爆花的外形。”

    吃的人分辨不出区别,不应该成为隐瞒的理由。

    “再说我们也不是完全敷衍客人……”

    不多时,香菇已经焖煮入味。

    清早新鲜采买回的香菇,先剪掉无法食用的菌柄下端,然后加面粉揉洗掉菌褶中的杂质和尘土,下到高汤中煮沸。同时加入高汤的,还有大块大块先过油爆,然后用酱油熬煮的五花肉。肉类的酯香丰富了香菇中鸟苷酸的味道,让鲜味更有层次感,是上佳的搭配。

    姜片除去腥气,葱须用来调味,卤料不要太多,蒜头草果小茴香足矣,当然,少不了的是干辣椒。

    合适的调味料,海量的高汤,足足3个小时的大火焖煮,让迷人的香气充分浸入到香菇的每一条植物纤维中。

    焖煮好的小香菇,捞出控干水分,却又留了一份湿气在菇肉里面。

    “剩下的五花肉?当然留着晚上做员工餐,你以为还给客人吃?”师傅嗤笑一声,明显是抬杠的口气:“所以说,为了烧出素菜荤味,连五花肉都只能当调料,怎么能说我们敷衍客人?”

    说话间,油锅已经烧热,阵阵青烟窜出。

    葱姜爆锅,转眼变得焦黄以后立时捞出。随后香菇滑入锅里,急速颠勺勾火,是真正的爆炒手法,颠了不过两三下后,即下料酒和糖醋生抽调成的味汁。急火快炒的手法,让汤汁须臾间便稠了起来,可属于食材本身的水分却无丝毫挥发。

    这时立马下水淀粉勾芡,关火后再往锅里浇上半勺蚝油,瞬息之间,就是一盘鲜软滑嫩到了极致的房**县小花菇。

    算了,还是叫蚝油小香菇更合适一点。

    为什么中国人品评美食的标准,是“色香味”?通过嗅觉和味觉来确定一道菜肴是否可口,理所当然,可视觉呢?

    这一道“蚝油小香菇”,完美的解释了原因。

    嫩绿的小青菜打底,让白磁盘中的黝黑菇肉更显饱满,油和芡汁相亲相爱,不分你我,将菇肉中的汁液和味道紧紧包裹,可即便这样,也没能完全锁住属于菌类的独特鲜香。灯火映衬下折射出的油光,使得香菇丰腴肥厚的质感,体现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只用目光,就能感受菜肴的香糯软滑。

    将大大的铁锅一架,师傅一边兜勺装盘,一边摇头晃脑:“看到没有,房**县小花菇这个菜,就是要吃得出肉香却看不到肉,你一个大学生,不会不懂取舍之道吧?那些大锅菜也是一样,只不过取的是效率和时间。”

    妈个鸡,你逻辑不清不要乱讲话!

    这道菜分明只是食材上的取舍,烧制大锅菜则是从业态度问题,这也能混为一谈?

    菜能搅,道理也能搅?学厨还真是一窍通则百窍通……

    见方博目瞪口呆,师傅顿时觉得自己“说服”了一个大学生,成就感简直难以言喻,呵呵笑着一丢炒勺:“再说了,这个社会,哪个行业不是先活下来才能有说话的份?你出菜没有效率,客人连热乎的菜都吃不到嘴里去,还管你味道好坏?”

    前面的歪理自然无法令方博心悦诚服。

    可是最后一句,却让他默然。

    美食难道不是追求美好和自我满足的过程吗?诚然带有浓厚的物质享受色彩,但也决不可忽视其精神层次的追求。

    那么当食客们来到一场宴会上后,他们为什么会摒弃这种源自中国人血液中的需求,而仅仅只是选择了进食的效率呢?

    这种现象由他们自身决定,还是身为从业者的店主和厨师决定,又仰或这个步调越来越快的社会决定?

    闷头想了半晌后,方博忽然自嘲一笑,连炒锅师傅都还没混上呢,就去考虑这么形而上的问题,真的合适么?

    时间还长着,慢慢体会就是了,总能找到自己认可的答案。

    然后,试着去改变它。

    (那什么,有人看么?后台显示咱还是有那么个把收藏,可为啥没人吱个声什么的?还是说俺触了啥新人写作雷电,所以真的不好看?单机的话就真懒得写了,叹气~~~对了,房**县,郫**县都是不良影响词汇,我该骂谁?)(小说《舌尖天下》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d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十章 楚乡藕元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并加关注,给《舌尖天下》更多支持!

    '''cp|w:574|h:417|a:l|u:/chapters/20154/8/34129766356412547608'''(图片来自网络,以前在厨房工作时没拍照手机。嗯,俺炸的元子比这个颜色好,远目)

    元旦假期的忙碌之后,到年尾的年夜饭宴席中间,会有一段难得的空闲时光。

    当然,这个空闲,是指以节假日做参照物,而非真的什么事情都没有。

    餐饮行业的后厨,又能轻松到哪里去呢?

    不过这一切对方博来说没太大区分,他对于“忙碌”和“清闲”的定义,只是师傅们今天骂人次数多不多,至于其他的,该啥啥,太阳底下,并无新事。

    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智商情商本就不低的年轻人,在这个厨房里面愈发混的如鱼得水。

    但一个人显然无法成为毛爷爷,不可能被所有人喜爱,例如现在。

    香酥清江鱼,三味鱼坊里招揽散客的招牌,价格亲民,口味上佳,实在是一道颇受好评的长菜——能够长久在酒店菜单上占据一席之地的菜肴,称之为长菜——但对于后厨那些打荷的帮工来说,这道菜就未必那么受欢迎了。

    一道制作过程繁琐,且极易对打荷学徒们造成伤害的菜品,不受欢迎也是理所应当。

    这里的伤害,是实实在在的人身伤害。

    活蹦乱跳的清江黑鲤趁活宰杀,水池里洗净血污内膜后,开始腌制。

    大葱切段划开,葱白要层层分离,葱叶要刀面拍烂,这样才能让大葱里那略带粘稠感的汁液完美析出,将鱼肉腌渍入味。姜片要薄,要将纤维切断,露出毛刺般的截面,才能最大程度挥发其中的香辛物质。胡椒粉多撒一些无妨,反正腌制入味以后,鱼块下锅前要洗掉腌料。花椒辣椒更是不能少,鄂西南的地方菜肴中,决计不能缺了这两味调料。

    然后小心敲开二十多个鸡蛋,取蛋清弃蛋黄,再开一瓶料酒咕噜噜整个儿倒进去,最后加入淀粉。

    好了,配菜的活计到此为止,剩下的工作,打荷仔该你上啦。

    对,没错,这就是打荷的工作——用手把这些腌料和鱼块抓匀——用手。

    什么,你问为毛不用工具非得用手?

    嫩嫩的鱼肉看着你呢,把鱼块捣散了谁来负责?到时候卖相不好了,客人不爱吃,损失的金钱是你来出呢,还是你来出呢,还是你来出呢?

    而且这是鱼块不是鱼片,想要保证腌渍入味,就必须让每一块鱼肉将调料吃透。

    工具操作可无法保证这一点。

    既然是手抓操作,那么指甲缝里被鱼刺扎两下,显然也是家常便饭。

    嗯,相当坚韧的鱼刺,更坑爹的是单只鱼刺也还罢了,那些种类丰富的调味料钻进肉里,去“腌渍”血管和神经的感觉,简直不要太酸爽。

    看着眼前这一盆鱼块,饶是方博求道之心颇为坚定,也忍不住有些挠头。

    可是没办法啊,头灶师傅的打荷是后厨荷王,大小也算半个师傅,还顶着总厨赵国涛亲传弟子的身份,哪能劳烦他老人家。至于二灶和三灶,好死不死都是婶子,你丫让女人兼前辈来做这种苦差事么?

    啥也不说了,乖乖儿干活吧。

    双手沿盆边插入,一直兜到最中间,把底下的鱼块翻上来,让上面的鱼块落下去,动作要轻要快,五个指头要柔要灵活……

    吗蛋,果然扎手了,好痛!

    报告总厨,鱼块我知道要腌2个小时以上,那么手指要腌制多长时间才能吃?

    事实上,对于腌制鱼块这种工作,方博如果非要推诿,也是可以赖掉的,毕竟前面两个婶子也没啥后台不是,而且这是荤菜,本就是前三灶的分内之事。但他也不知道自己哪根筋搭错了,想想婚宴那天,看到大锅搅菜后自己的决定,就稀里糊涂接下了差事。

    是因为对厨艺的虔诚?

    至少现在还说不上。

    归于自己本就做事执着的本性?

    嘿嘿,这么拔高自己会不好意思的。

    咧着个嘴,方博都不知道自己现在的表情是哭还是笑,总之很扭曲就对了,然后一边吸溜冷气,一边龇龇牙继续搅拌鱼块。

    辣块妈妈的,辣么疼!

    就在他咬牙切齿和鱼块(佐料?)较劲的时候,头灶上的眼镜儿师傅冷眼瞥过来,说不上是什么表情,就那么微带讥诮的瘪瘪嘴,而后呵斥:“你怎么搞的?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腌个鱼也要这么长时间,今天一天你完全可以混过去了。”

    这仇恨来的莫名其妙,求给个看不顺眼的理由好伐?

    方博反正是愕然了,自己的速度诚然说不上快,可也没有拖拉啊,更谈不上偷奸耍滑,火气这么旺是几个意思?

    想了想,他终究还是没有反驳,只是咧嘴干笑两声:“被鱼刺扎了一下……”

    “一根鱼刺就把你手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