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柒零人三部曲-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掉的。
中秋想念胡萝卜(3)
就在那一瞬间,太阳出来了,就那么一跳,出来了。它是如此红,红得刺眼;如此傲慢,觉得自己是全世界的主宰,根本不会给你冉冉升起的体会。昨夜的月亮没让我感到距人千里,而黎明的太阳却是那么咄咄逼人,红得浓厚地让你喘不过气。也就是在那一刹那,风突然停了;山顶喧闹抱怨的人群一下子寂静了,大家张着嘴巴,带着眼屎,拖着鼻涕,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个红色的精灵。很久,有人突然幽幽地说了一句“好象风停了”,大家才意识到,于是一片唏嘘感叹之声。所有人都立刻感受到体温骤然上升,麻木逐渐消失的温暖。我被胡萝卜护在胸前,彼此许久没有说话。太阳带来的震撼从我们的前心后背穿过,并一直回荡在我们的胸腔,共振了很久很久。我仰头望了一眼胡萝卜,他苍白的脸被初生的朝阳镀了一层淡淡的金色,眼睛睁得大大的,脸上挂着一行清泪。
回来的火车上,我们在山东中间的小站上买了只扒鸡,用手撕着,还喝了啤酒。那也是我第一次喝酒。不经意间,他说:“我曾经给你写过信。”“是吗?什么时候?就你还会写信?我以为你一天到晚只是脚踩镰刀登高峰呢。”“你错了,那叫风火轮。”“哼!二德子,你威风啊?!”我学着茶馆的台词,随便用油光光的手指了他的脑门。他笑着,装可怜,“王掌柜,您别忘了帮我喂我这只黄鸟儿。”(也是茶馆的台词)说着,他把一整个鸡架子扔到我身上,转身向卫生间跑了……
这是我对胡萝卜的最后印象。那时候我们都是北京人艺的戏迷,都喜欢喜多郎的音乐。今年中秋,不知道胡萝卜在哪里,他早该做爸爸了,也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我们年少轻狂的快乐。
谨以此篇献给我少年时代的朋友们,我的愚钝,我的执著,我的天真,我的大度皆是你们所赐,你们给予我的,是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记忆中的那些事(1)
那时只能说是年少,大家都还是任性而稚气的孩子。
初中,表情单纯,梳童花式,穿饰有两道白杠的天蓝色校服,背一色的军绿书包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红色标语下走来走去。男生女生当对方隐形,互不理睬。80年代末期的中学,充斥着的就是这种奇怪的气氛。常见几个小女生在墙角里唧唧喳喳,“某班某某和某班某某好上了”。这个“好上”,指的无非是早恋。于是,课余时间,就有表情桀骜的男生或女生被老师叫进办公室,做思想工作。接下来,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庭的,学校的,还有朋友的。早恋的人总是被孤立的一群。
就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我还是开始了自己的早恋。喜欢上了他…那个出现在我人世最初的男子,那个让自己单薄苍白的年少岁月转眼变的绚丽夺目的男孩。
他是隔壁班的男生,瘦瘦高高,雪白的回力鞋,深蓝的运动衫,奔跑的样子像一只穿越草原的羚羊。每年拿优等生的奖品,高高的领奖台上站了。那时小虎队是我们心中超级偶像,于是常见他在教室门口模仿各种舞蹈动作,并听见他唱《青苹果乐园》。那是被众多女生推崇的对象,让人轻易地欢喜。
那个时候,总是喜欢那样的优等生,聪明的,也爱玩耍,各项全能。
豆蔻年华的暗恋永远相似,少女的羞涩是绽不开的红豆。虽然身边总有数不清的同学们争先恐后踏入早恋的雷池,可我,终究不敢,而且,做出孤傲的样子,似视周围男孩透明。
故意在他班前面停驻,玩耍,为了和他擦肩而过时绽露的微微一笑;很卖力的学习,为了能在期末和他站在同一个领奖台上眼角一瞥。课间,偶而他在我身边经过,微笑,那时只觉地动山摇,只剩他笑容如四月阳光,温温软软。阳光在身边融化,微风飞扬,校园中汹涌的杨柳丝丝缕缕。
年少时候只记取了这种澄澈透明无纤尘的光阴,时光如清澈的泉水滑过水底的碎石,清浅不着痕迹。人生的艰辛和上苍的变数不会划过单纯的思绪。
就这样恍惚着毕业了。
高中,依旧在隔壁班;仍然他四班我三班。似乎,一切总有命数。
他却开始时常来我们班里玩,逐渐粗壮,依旧英俊,坐在我们班靠后的座位上,和男生们一起谈笑。埋在题海中的我,回头一瞥,见他笑容闪烁,心一动,阳光的碎屑纷纷飘落。
终于开口说话,是他来问我借书。站在我位子前面,眉眼生动,笑意晏晏,一切与我所有想象契合。心中如万马奔腾,却只是慢慢将书抽出,递过去,不抬眼,那些惊跳竟可以控制如白开水一般平淡。
就这样开始了真正意义的早恋。
那时候的早恋,模式何其相似。晚自习,放学路上,路灯下不远不近有辆自行车跟在后面,是形式上的护送。早自修,我家楼下,早早的一个影子立着,等。我下楼,只看见一个背影,不远不近的前面,是刻意的陪伴。那时候,不觉麻烦,只有真正的被感动。还有折叠精细的情书,在一本本的学习资料中传来送去,里面的内容,多是些意义含混暧昧的词句,被认真的书写、翻看、收藏。真正意义上的接触,是周末的郊游,在城外的池塘边或者草地上并肩坐了,谈资不外学习、师长、同学,还有纷纭出现的各色明星。远处,有农人在田野上的身影,有鸟飞过水面,有火车的鸣叫从远方传来。嗅到他身上淡淡青草气息,只觉幸福悠长。
结果,还是迅速的失恋。这样简单的爱情,依然迎来各方面的压力。学校、家庭、朋友……我们都是传统意义上平和普通的好孩子,承受不了这样的沉重。
晚自修下课路上,我对准路灯下他的影子,低声说:“你还是不要继续送我了”。他无语,只是默默的转身,推车,走开去。对着他瘦而高的影子,我只有泪流满面。那是夏的夜晚,夜来香的味道被炎热的风吹了满头满脸。那个暑假,我只看到自己的苍凉在这个流火的夏季蔓延得四处都是,无边无际,无声无息。
记忆中的那些事(2)
年少的情感就这样,如弥散在空中的夜来香味道一样,短暂得只有一瞬。那些事就如过眼的繁花,一切昏黄暧昧的感情在温暖和煦的阳光中逐渐平复。
忙碌着,终于慢慢长大,满幅的青春翻过去。
再见面,已别经年。
春日明亮阳光下的省城,人潮人海,左突右转,物质与人流塞了满心满眼。不经意间一抬头,迎面而来,竟是陌生又熟悉的一张脸。登时呆掉。心中漫过的千头万绪,真的无法用语言描述。
他竟也发呆,站定。
接下来,竟是老同学见面的寒暄。
他一口褪了乡音的普通话,深蓝色的西装。依然是那个英俊聪明敏捷的男子,好看的眉眼,谈笑风生,满脸他乡遇故交的欢欣热诚。
落荒而逃的是我,急急的编造个理由,匆匆的搭车离开。甚至,惊惶如我,没有留下任何联系的线索和方式。
车窗外的男子面孔一闪而过,班班驳驳的阳光撒了一身,路旁,一树樱花灼灼开放。年少的时光,单纯而平凡的青春,如潮般漫上来。少年终日的期待和向往,内心的失落与幻想,阳光一样的微笑,从身边经过带起的风声,迷茫和忧伤,惊跳如雷的瞬间,郊外草地上的牵手,还有他写给我的信……
我无声的笑了,每个人,是否都曾经这样,迷朦而温婉的成长,年少时相亲相爱的人,用一辈子的时光远远遥望。
爱已成歌…校园民谣十年祭(1)
当黄小茂在唱片文案上写下“校园民谣”四个字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到,从此竟点燃了整整一代人对于一个长歌当哭的时代无悔而又无助的回望。那一年,是1994年。
十年,对于时间长河来说,可能只不过是无意间溅起的一朵浪花;十年,对于一个时代而言,也许不过是轻轻的来去,不带走一片云彩;但对于生于70年代的我而言,十年,绝对是一段无法磨灭的时光,时间的指针悄悄移动了一下,只是一下,漫长又短暂的一下,唱过的歌,爱过的人,就在这不经意间,流走了,而青春也在尚未白头的2004年惆怅了,怀旧了,然后,头也不回地远去了。
回首校园民谣的十年,永远不需要酝酿。
第一次听《同桌的你》,是在我常去的一家音像店。那是一个无聊的夏日黄昏,一盘没有任何宣传的磁带无意中进入我的视野,“阶梯教室”四个大字吸引了我,已经习惯了印有港台明星玉照的磁带封面,乍看到一盘没有头像的盒带,好奇之心油然而生,便叫旁边无所事事的伙计放来听听。于是,优美的旋律从四个高音喇叭中流淌出来,《同桌的你》,这首堪称校园民谣经典之作的歌便进入了我的世界;于是,高晓松、老狼、金立、郁东、沈庆,从此无可救药地成为我的最爱,而校园民谣也从1994年开始唱尽了我十年青春的欢笑和泪水。
这张专辑囊括了90年代校园民谣的精华,从一开始就将校园民谣这一艺术形式定格在了一个永远也无法超越的高度。高晓松,真正洞悉我们内心的领军人;老狼,并不完美的声音唱出了最最完美的音乐;金立,如三毛般清秀脱俗;沈庆,最后的城市唱游诗人;郁东,一个神经质的孩子……十首堪称经典的作品在校园民谣史上超凡脱俗地写下了一长串的名字,而《同桌的你》、《青春》、《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流浪歌手的情人》、《寂寞是因为思念谁》也从此唱遍了各大校园的操场、澡堂和大小晚会现场。从此,校园民谣这个名字就铭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唱一首歌爱一个人过一生……”这同样是我刻在高中课桌上最最具有情感的词句。
青春的精彩,在于被一代又一代人复制,依然能一如既往地点燃我们的热情,我们不知疲倦地吟唱着校园里曾经发生也永远将会发生的故事。青春如歌,在岁月里,我们欢笑流泪,相聚分离,为每一幕如诗的场景而情不自禁,唱一首歌爱一个人过一生,多年以后,想起曾经感动过的旋律,我们依然会因为它的纯真而流泪。
再次点燃校园民谣之火的,应该是老狼《恋恋风尘》的出版。在此之前,校园民谣刚刚经历过一场良莠不齐的泛滥,直到《恋恋风尘》,才重新燃起了我对校园民谣的希望。在这张专辑中,老狼用他一贯的慵懒而又煽情的声音,唱出了一个离开校园的男人对于青春所有的回忆,恋歌、电影、爱、别离、惆怅、音乐、黄昏……,为我们架构了一个用清水和夜色搭建起来的乌托邦。这一年,是1995年。
从音乐形式上讲,《恋恋风尘》在民谣之外还借鉴了不少其他的形式,从西班牙舞曲到弦乐再到英文老歌,不过有了曾经炮制过《校园民谣》的资深制作人黄小茂和校园民谣第一人高晓松,整个专辑依然散发着浓郁的校园民谣的气息,但还是有所变化。如果说《校园民谣1》是一杯清水,而《恋恋风尘》则是一杯清茶,清新之余,还有一股苦涩萦绕于唇齿之间。
回首看看走过的青春吧,生活节奏的加速度增长使得怀旧的心态一再年轻,而听老狼的《恋恋风尘》就是在离开青春已经有一段时间之后的一种生命无法忽视的回眸凝望,一声生命不能承受的轻轻叹息。
“我们有没有可能回到从前,你给了我很多快乐,我想为你作些事,在夜深的时候和你在一起,分享一杯清水和一种声音。”
《恋恋风尘》出版不久,老狼和高晓松这对黄金搭档各奔东西。老狼开始了长达8年的蛰伏,而高晓松也开始涉足影视、广告、文学、IT多个领域,并以一张制作精良,却也是标志他江郎才尽的作品结束了一个时代,这就是《青春无悔》。这一年,是1996年。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爱已成歌…校园民谣十年祭(2)
常常会诧异一个快30岁的男人写出的东西还像年轻小伙的手笔,充满浓郁的故作深沉与故作浪漫,对于高晓松也不例外,尽管他曾是我的偶像。这是一批90年代的作品,在出版之前,我想肯定已经被无数人所传唱,洋溢其中的欢声笑语、浪漫柔情足以让任何一部言情小说黯然失色。因为在今天,透过层层的包装与炒作,我依然能从歌声中感到一种青春的心跳,依然能在不知不觉中心潮澎湃,以至有了要说些什么的冲动,所以,我相信,我真的是被感动了。让我们来回忆一下那些至今可以让我流泪的校园民谣吧。《青春无悔》、《久违的事》、《白衣飘飘的年代》、《模范情书》、《B小调雨后》。
“无法描绘出那个时代的确切模样,只记得那些书包里的诗社。还有女生们收集的写满小诗的书签。那时候写一首诗比现在唱红一首歌收到的信还多,那是个白衣胜雪的年代,四周充满才思和风情,骠悍和温暖。”高晓松现在再也无法像这样单纯地描述那个单纯的时代,虽然,在他的记忆中,依然保留着在那样的年轻时代里发生的一些永远无法忘却的故事。
青春啊,你始终是残酷的,在丧失了讲述的能力的时候,我们依然无法逃避回忆。
老狼、高晓松这一代歌者终于谢幕了,他们带走了一个时代,却也给后来者留下了生存的空间。没有了他们的校园民谣很快被一批新人继续唱起,当然,这种断代的继承不可避免会丢失很多的东西,而用来填补的新的元素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我们的抵触,从此,我们的青春进入后校园民谣时代,无奈却也时尚。其代表人物就是朴树。这一年,是1998年。
朴树的第一张专辑《我去2000年》绝对是一张经典的专辑,但绝对不是一张经典的校园民谣。他走出了高晓松时代的白衣飘飘的潇洒和长歌当哭的浪漫,更多了一份对社会咄咄逼人的抨击,这在《活着》、《妈妈,我…》里面显露无疑。但是,高晓松时代的影响还是巨大的,朴树最终还是在《白桦林》和《那些花儿》里挥洒了也许是他本色的,也是校园民谣标志性的忧郁,而这两首歌也成为了这张专辑中流传最广,也最被人认同的经典之作。
不知不觉,我们的青春已经和朴树一起去2000年了,时光的磨砺,赋予了我们质朴、诚挚;而更多的是一种洞察人生的悲观气质;而生存的恶心感正悄悄袭来。
校园民谣的命运终于无法挽留,无论叶蓓、水木年华等人的极力挽回,还是《校园民谣-阶梯教室/2000》、《FUN/2000》等作秀般的糟蹋,校园民谣终于还是荒芜了。直到老狼的新专辑出版,我终于承认了。这一年,已是2003年。
这张专辑叫《晴朗》,多年不见的老狼开始温暖地歌唱,也开始频频露出笑容,我记得以前他总是不笑的,脸上有种被称之为忧伤的神色,可惜现在都找不到了。一如既往的怀旧,还是1994年的老狼,歌声中没有特别深刻的东西,都是些关于现在,关于未来的小伤小感,没有符号性特别强的东西。老狼开始微笑,并用他标志性的声音告诉我们,没有什么能比年轻更晴朗的东西了,也没有什么能比晴朗更温暖的东西了。
老狼说要渴望尝试新的风格,要唱城市里的风花雪月,我说,我会永远支持你,老狼。老狼说校园民谣有很多种,不止我们那时那一批作品,我说,我的青春已经和校园民谣连在了一起,它们有也永远只有一种,就是你曾经带给我的感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