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始族时代(远古中华第二集)-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去了。老巫母走在前面,儿子抱了狗走在中间,女儿在后面。三个人上了台阶,站在祭坛前面,将狗摆在地上。老巫母向台上看,陶盘里的圣器是一个风干的“一”。老巫母虔诚的低下头:在巫祠敬拜的是画像和泥塑,这里才是真迹。她向一祖祈求:
“崇敬的一祖,我们母子三人来自娀族,我的女儿和儿子也是你的后代,如今,已经长大成人,我将两个人送到祖的身旁来,愿意为祖效力。”
老巫母作完了祈求,等待一祖的吩咐。过了一会儿,听到少女的声音,“可以下去了。”老巫母如在梦中。少女重复,“可以下去了。”
老巫母如梦方醒。转身退下来,她的儿子和女儿随同退下来。到了巫这里,老巫母将祈求的话又说了一遍。巫指身后的一个男孩说,“你们跟他走。”
三人跟了男孩曲曲折折走了很长时间,来到一条水流,这里与普通住处没有什么不同。男孩来到一个男子面前,说,“献身者。”说完就回去了。
这位男子很和善,说话也很随便,老巫母将老首领母亲从敬一到死,以及母子三人来到这里的经过说了一遍。那男子听得很认真,一直到老巫母说完了,他才说,“我代表一祖收下你的儿女,你这样作就对了。放心,为祖作事比在你身边好得多。”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太行人(4)
始族时代(远古中华第二集)
太行人(4)
献身 尸祭 建屋 谛喾 泥塑,舞
献身
书接前回。
娀巫母没有回到娀族去,这里到娀族远隔千里。再说娀族的事情已经传给了大女儿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事情。她觉得累,从路旁拣了一根木棒拄着走。天晚的时候,已经离祭坛和住处有一些距离。她看见一处废弃的住处,决定住下来。住处的草不怎么潮湿,就没有换。天暗下来,她没有点篝火,躺着。她感到完成一件大事以后的轻松心情。
黑暗中,出现了一对野兽的眼睛,闪着绿光。娀巫母坐起来,将木棒拿在手里,那绿光不见了。她没有了睡意,狄母亲的影子在眼前晃动。这位母亲对一祖崇拜一生,将自己的身体也留在了巫祠那里。
入夜,传来了野兽的嗥叫声和撕咬声。
天亮以后,娀巫母没有起来,她决定不再进食。这一天里,伴着饥饿回想自己的一生:从海边将族人带到漳河,又将儿女交给了一祖,这样的结局出乎初始的预料。她预想的结局不是这个样子。她想像,两支始族在某一个地方拥抱,又哭又笑,当篝火燃起的时候,围着篝火,歌舞###欢快的进行。想到这里,她笑了。
这一天,她出去屎尿了两次,其它的时间只是躺着,在回忆中度过。第二天,饥饿的感觉消失了,有一些头晕,没有屎尿,也不再想什么,直到入夜,第三天,不再知道什么,娀巫母离开了人世。
尸祭
再说娀巫母的女儿。
女儿作了尸祭。
娀母亲走了以后,女儿回到祭坛。在祭坛后面有一处住处,女儿见过的少女和一位老巫母住在那里。女儿也安排在一起住。女儿看到,那个少女已经不是少女,正在哺乳她的孩子。
开头的几天,女儿只是看,学习尸祭的动作,尸祭的动作大概这样;祭坛前面传来“祭嘞”的声音,表示有人献祭品来了,尸祭就走上祭坛,从祭坛的后面端出圣器,将圣器摆好了,自己也坐下来。这个过程,尸祭不说话,表情庄重,动作要慢。不管献祭的人作什么事情,说什么话,一律不回答,在适当的时候说,“可以下去了。”提示献祭的人退下去。献祭的人对一祖有什么要求,由祭坛的巫接待。献祭的人退下去以后,尸祭将祭品拿到住处,自有人送到适当的地方。最后,尸祭将圣器收到祭坛后面存放,尸祭过程就结束了。经过几天的学习,女儿主持祭礼,接替原来的尸祭。表过不提。
建屋
在女儿学习尸祭的几天里,儿子和又一个年纪相仿的少年来到那个和气男子的住处,接受祭坛的安排。那男子给每人准备了一份干肉,说,
“这干肉送到喾那里去。背上,每人一份。你们顺着河向上走三天的路程,然后再打听。那里的人知道喾,给你们指路走。到了喾那里有巫,以后的事情由巫安排。这一路上没有多少住处,要篝火住宿。”
男子送两个人到水边,又叮嘱:“以后,你从娀来,就叫娀。你从相土来,就叫卫”。
娀和卫还是孩子,第一次走这么远。没有路,要在深草和树丛中找路走。河弯弯曲曲,两个人顺着河走,也弯弯曲曲,绕过一个山岗又一个山岗。太阳偏西的时候开始找住宿的地方,需要不少的时间才能拣够篝火的烧柴。篝火住宿主要不是为取暖,是为了驱赶蚊虫和防止野兽的袭击。
第三天,河道平展,地面也开阔一些,向前看,看到了住处。两个人向住处的人打听,住处的人指远处的一片山说,“在那里。”
娀和卫离开了大河,折向一条小水流。这条小水流伸向远处的那一片山。两个人又走了一天的路,远处的山近了。再打听,有人告诉,从这条水流往山里走就到了。两个人由水流指引,来到一个山洞前,山洞前有人主动询问,“你们要到哪里去?”
娀说,“我们到喾去。”
那个人指山洞说,“这就是喾。”
喾原来是个山洞!
两个人向山洞走去,那个人说,“不能去,不能去,你们随我来。”
两个人随那个人顺水流走。水流从一个山口流出来,进了山口是一块山间平地,水流从平地间流过。四周青山环抱,正在建筑中的房屋星星点点散布在山坡。房屋的样式与巫祠一样,看不到族人那种草顶式的住处。
读者,这个地方已经来过,磁山的“文化”在这里。
这里集中了“豪华”的房屋,使得两个人感到到了别一个天地。
读者,故事中的“儿子”没有名字。那个时代的人都没有名字。现在,儿子的母亲老巫母已经不在人世,本文替儿子编一个名字。因为是从娀族来到狄,叫作“娀狄”。请记住,娀狄不是历史人物。
娀狄二人被领到一个巫母面前。巫母很胖,个子也比两个人高,显得很大,也很白,两只肥硕的乳房挺在胸前,身上的绒毛也很稀疏。娀狄时代的人很瘦,因为瘦,又显得小。这是因为食物粗陋的原因,所以以胖大为美。身上的绒毛尚未退尽,所以,以绒毛稀疏为美。胖巫母的腰间围了一块毛皮,这样的服饰很时尚,很高贵。在娀狄眼里,胖巫母是一位标准的美人。
胖巫母一付慈祥的笑容,拉起娀狄的手握着。娀狄告诉胖巫母,“从河下的巫祠来。”她点点头。在她身边还有两个少年。她收起了笑容,说,
“来到这里就是一祖的人,以后有很多事情作。当前的安排就是学习,有很多东西要学习。你们四个人在一起,以后学习的事情由我来安排。这一段时间学习建屋和修屋。”
胖巫母指山坡的正在建筑的房屋说,
“那里,你四个人到那里去,那里有人,要虚心学习。”
四个人到了山坡上,从房屋里走出一个年老的男人,这男子对四个人说,“看好了,回头我来考你们。你们要回答上来。”说完,老人就走了。
这是木杆搭起的房架,没有顶,也没有墙,就是个一面坡的木架。娀狄不知道“回头”要考他们什么。始族习俗,早晨开始外出采集,生食,天晚时带了采集的食物回到住地,吃一次熟食。这四个少年还没有采集的经历,又耐不住寂寞,山坡上的树果已经可以吃,四个人就去采树果吃。吃够了,各自找地方去睡觉。回到木架时太阳已经偏西,老人还没有回来。太阳就要落山,老人和胖巫母一起来到木架前,老人提一只陶罐,送饭来了。四个人吃了香喷喷的肉粥。胖巫母说,
“这位巫是河下修屋的高手,聘请来教你们,你们要用心学,不可以偷懒。”说完,提了陶罐走了。
考试开始。
问,“几根柱?”
答,“十根。”
问,“几根竖梁?”
答,“四根。”
问,“几根横梁?”
答,“四根。”
问,“梁和柱多粗?”
答,“半个(手掌)。”
问,“后柱多高?”
答,“一个(人)。”
问,“前柱多高?”
答,“一个半(人)。”
问,“地下多少?”
没有回答。老人指娀狄,“你,”
娀狄,“半个(人)。”
老人,“对,不要忘记地下部分。怎么连接?”
答,“用蔓枝。”
考试结束了,老人说,“现在,将木架拆了。四个木架,一人一个。拆完了,放好了,收工。”
在下一天,四个人各自找一块地方,重新将木架搭起来,老人来检查,不合格的拆了返工。娀狄搭的木架一次合格,没有返工,悠闲了好几天。那三个人有返工一次的,有返工两次的,过了十天,都完成了。
下一个阶段是采木杆。老人领四个人来到河边,他“砸”出来有棱角的石块。这是伐木的“斧子”。四个人学着作,这件事用了一天的时间。下一天带上石斧上山。从山的前坡转到后坡(不能太远,太远了,送木杆有困难)。后坡有一片树林,老人说,就在这里吧。这时候,娀狄发现地面坡上有一丛十几棵竹竿,他问老人,老人说,行,只是要下坡,过一道水流再上坡,才能到这里。娀狄说,我去试一试。老人答应了。这一次采木杆用了三天的时间,娀狄采回来的是竹竿,用的时间也差不多。
闲言少叙,一个夏天过去了,四座房先后建起来。四个少年晒得很黑。但是,经过了建房的锻炼,壮实多了。四个人回到胖巫母那里,由胖巫母安排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禘喾
巫母安排的第一课是“禘喾”。“禘”是古商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拜,祭祀。
四个人学习了一个夏天,没有到喾去过,因为不能随便去,更觉得喾的神秘。胖巫母说,“禘喾须要祭品,用祭品传达心意,你四个人每人采一支树果带上好了。”采树果不难,时值秋高气爽,树果漫山遍野,四个人选了密集多汁的树果各自采了一支。出了山口,前面是来时走过的水流,走过一段开阔地河谷,来到山洞前。
读者,这个叫作喾的山洞在太行山的东坡,南段。河北省武安有个叫作磁山的地方,又有一个叫作“响堂山石窟”的古迹。磁山在武安西南十公里,石窟在武安正南二十公里,从这里向东二十公里是平原古都邯郸,从邯郸向南五十多公里是安阳。我们的故事发生在磁山和响堂山地区。但是,故事中的“喾”不是响堂山石窟。喾的年代要早得多。距今八千年,一个古老的圣地在这里诞生。我们跟随胖巫母和四个年轻的巫学生走进古圣地的殿堂。
山洞里开阔深邃,洞顶很高,光线幽暗,有流水从洞的什么地方流过,回声很大,发出轰轰的鸣响。更增加了喾的庄严,肃穆的气氛。迎洞口不远处,人工砌筑一个平台,平台上有四尊齐胸塑像,与真人一样大小。第一位塑像是女身,后三尊是男身。这四尊塑像是喾的主人,狄人的祖先。塑像下面堆放烧制的泥塑,有一,有谷,有孕妇。孕妇的乳房和腹部突出,又夸张,又逼真。塑像前的地上铺了一张菅草编织的蓆。四个人的象征祭品的树果放到蓆上。胖巫母代四个人向祖先祈述:
“尊敬的祖先,我带来四个学员,向你们敬拜,我代表四个学员向你们宣誓,作你们的使者,终生不渝。愿祖先保佑你们的后代兴旺。”
作完了祈述,胖巫母将四尊祖先一尊一尊的讲解:
“我们的远祖在桑干河,从桑干河向南,到周口店山顶洞,到南庄头,到大平原,这一尊就是这个时期的祖先。大洪水来了,祖先的住地冲毁了,祖先的族人四散逃生。我们的祖先,”胖巫母指第二尊塑像,“从这一个母亲始族奔走到那一个母亲始族,传播种子,延续后代。到了大洪水结束的时候,出了第三位祖先,第三位祖先作走婚人,将我们的族人指引到漳河来。第三位祖先为族人建房屋,我们的族人才能安居。第四位祖先开创出了巫祠,他是巫祠的第一代祖。从第四代祖到今天,你们看到了,从漳河入海处(实际上是太行山的坡下),到这里,都是第四代祖开创,已经千年有余。在漳河的土著是婚姻群的习俗,狄族的走婚人,我们的祖先带着女子沿漳河向上,来到喾,在这里生儿育女,流传后代,第四代祖为自己留下这个喾山洞。我们的第五代祖已经诞生,第五代祖指示我们,向南扩展,扩展到卫河,扩展到济水(黄河),将我们的族人送到济水边。第五代祖在那里等着,你们是第五代祖的使者,你们肩负着开辟新区的重任。”
胖巫母作了一段长长的演讲。在娀狄时代语言不很成熟,这样的演讲很难得。
胖巫母带四个人参观喾的支洞。在支洞里,存放巫祠送来的祭品。一个支洞卦满了干肉,娀狄两个人送来的干肉也卦在那里。祭品中最多的是“粟”,祭品粟分洞存放,十年前的粟还有。
泥塑,舞
前面说过,学习了建房,4个学员还学习了泥塑。泥塑实际上是制陶技术应用于艺术制作。在娀狄时代,玉器的磨制还没有开始,将好看的石头和动物牙齿挂在胸前就是上好的饰品。盘头和挽发用的“簪子”是木条和细的骨条。
泥塑的工艺大概这样:
从地里取来泥土,用水拌和成泥浆,将浆水倒进又一个陶器,去除杂质和粗沙,静置,留下沉淀部分,得到了塑泥。为了得到细质的塑泥,这个过程作两遍和三遍。
有了细质的塑泥,下一步是塑型,在娀狄时代,想像的能力很低,模仿实物,一个泥塑的造型可能延续几十年,几百年不变。这个时期烧制的火候很低,不过“烘干”而已。大约公元前四千年以后的泥塑能够在露天存放,经受风雨。
娀狄学习泥塑没有老师,是对成形塑像的模仿。这就像今天的尖端技术,高科技技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走陶工”能够烧制精美的陶器,但是,陶器是始族的生活用具,巫的塑像却是神圣的专业。娀狄将去新区组建巫祠,泥塑是不能缺少的内容。娀狄练习了二年,才塑出来他自己感到满意,胖巫母也感到满意的塑像。
娀狄在喾接受训练,三年过去了,现在,他长高了许多。四个人中,他个子最高。那三个人已经像胖巫母一样高。娀狄高过胖巫母一个头。在人前,是一条成年汉子。
学习过了泥塑。学习“舞”。
始族的舞,在前文敬一篇读者已经看到了,类似今天的体操动作,一个舞,由一个动作反复作。娀狄学习了十几个舞。舞的老师是胖巫母,胖巫母的舞姿极优美,腿,手,身段,配合动作,极协调,轻盈自如。
胖巫母三十岁刚过,这个年岁在始族时代已经进入中年(如果是今天,正当青年时期),胖巫母在二十岁以前已经是出名的漂亮母亲。她喜欢舞,像首领母亲那样参加巫祠的敬一。一次,喾的使者来到她所在的巫祠,使者的优美的舞姿使她陶醉,她宁愿放弃首领母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