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剑焚九天-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辛弃疾听得风胡子这一番话,更是荒谬,怒声斥道:“辛某虽不才,但也胸怀天下,志在社稷,功不成,名不就,上未报答皇恩,下未有寸功于百姓,是以不忠不仁;况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之乃是不孝,我辛某岂是那不忠不仁不孝之辈!”
“哈哈哈哈哈。”风胡子听得辛弃疾一番怒斥,不怒返笑,仰天狂笑起来。震得旁边屋瓦都在簌簌响个不停。
“够了!”辛弃疾按剑怒喝一声。
风胡子慢慢止住笑声,良久才道:“忠?仁?敢问稼轩,什么是忠?什么又是仁?”
辛弃疾沉声道:“你也是一代宗师,难道忠孝仁义四个字还得辛某教你不成?”
“正是!”风胡子大喝道:“千百年来,天下百姓人人忠于朝廷,忠于皇上,但是那些天子皇上又是以仁对待你们吗?是以仁对待天下百姓吗?”
辛弃疾万没想到风胡子有此一问,一下不禁语塞,沉吟一下才道:“不错,确有一些天子皇上不辨忠奸,不明所以,但是千百年来,仁爱之君数不胜数,都是爱民如子……”
“仁爱之君!哈哈。”风胡子仿佛听到了天下最好笑的事情一般,狂笑道:“哪个皇上不是整天把仁爱二字挂于口上,千百年来,哪个皇上又不是那无数百姓的性命还建功立业,成就自己一代英明!你看看当今临安城千百幢宫廷楼阁,千百亩园林之下,黄草之下掩埋了多少功臣义士的阴魂荒冢,就在北固亭江水之中,又掩埋了多少黎民百姓的血肉白骨?”
其时,南宋奸臣当道,长江以北半片江山落于金人手中,江山社稷岌岌可危,但宫廷内外荒奢成风,只知及时享乐。哪还管靖康之耻,黎明百姓。辛弃疾一生志在抗金,血泪上书几十次,每次都是不了了之,眼看年已古稀,英雄无用武之地,早已生绝望之心。风胡子之言其实正说出了他自己不敢想不敢说的话。
辛弃疾呆立半晌,一时无言以对。
风胡子却又道:“古往今来,所谓寥寥几个明君都是以千万百姓成就自己英明,更何况昏君更是犹如大海之沙。就说当今之势,赵构不顾恢复祖业,拯救中原黎民,只知道谗害忠良岳飞,自毁长城,这难道也是仁爱所为?当今赵扩,大金虎视眈眈,不知扩初军备,只知后宫享乐,这难道也是仁爱之君?”
辛弃疾心中紊乱之极,听得风胡子辱骂当今圣上,想呼喝风胡子住口,但又隐隐觉得风胡子所言句句在理,自己实在是无言以对。
只听得风胡子又道:“稼轩兄,你自诩胸怀天下,志在恢复大宋江山,可是你的胸怀,当今赵扩朝廷能听得进去吗?能遵循你的《美芹十论》逐步对付大金吗?你还不是古稀之年,只能与菜地老农一起耕田读书,还说什么雄图霸业,还议什么天下英雄?”
辛弃疾双手一抖,只觉得胸口热血沸腾,一口血用到喉头,“哇”的一声,鲜血喷了一地。
“你,你,上次在北固亭放飞剑的就是你。”辛弃疾一手按着胸口,一手用长剑指着风胡子说道。
“不错,正是在下。可惜上次鲁莽所为,白白毁了我的上古法器‘虎翼’。”风胡子脸色一沉。
辛弃疾怒声道:“风胡子,你到底是奉谁之命而来?是完颜永济还是奸相赵汝愚?”
风胡子又是微微一笑,沉声道:“辛弃疾,可怜你到现在还不明白,真正想要你性命的不是完颜永济,更不是赵汝愚。”
“那又是谁?”辛弃疾怒声喝道。
风胡子正色看着辛弃疾,好似看着一个可怜的垂死之人,缓缓的说道“命我取你性命之人,不是别人,正是你奉为神明的当今圣上—赵扩!”
“什么?不可能!”辛弃疾又是心口一紧,大口的鲜血喷了一地。
风胡子缓缓说道:“稼轩,我敬你是当今英雄,没有动用丝毫意念之力,否则趁你现在心神大乱,早已置你于死地。但是天命如此,即使我不出手,你也活不过今日三更子时。”说罢,摇摇头,缓缓步入黑暗之中,一瞬间,就没了踪影。
“风胡子,你回来,把事情说明白!”辛弃疾再也支持不住,手一松,湛卢长剑脱手落地,自己一手按住胸口,一手托地,连喷数口鲜血……
早已走出数十里地的风胡子抬头摇头叹道:“湛卢啊湛卢,你虽是仁道之剑,但却要被这所谓的仁道,害死多少生灵?勾践、岳飞、辛弃疾都是如此,不知道下一个又将是谁?”
不知何时,深巷中的二胡声又远远传来,嘶哑的歌声继续唱到:“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王道有伦常,我辈应无名。”二胡声越来越低,最后终于淹没在长长的深巷中,余音袅袅,几不可闻,留下的是说不尽的哀愁悲伤。
远处,一处乌云遮着了中天的圆月,紫微星旁,一颗硕大无比的流星划过天际。
七十年后,南宋灭亡……
敬请读者期待观看下一章《神剑出世》。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一章 神剑出世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叶泊雨睁开眼,只觉得自己身处一个小平台上,平台后边是一座大山,前边是条丈许宽的小河,小河旁边的树林下边是几间茅舍,茅舍非常简陋,形式非常古朴,叶泊雨一看就依稀能辨认出这是先秦时期那种最原始的草屋。不禁有点儿奇怪,自己怎么身处这样一个地方。
平台正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样式更为奇怪的大火炉,火炉旁边一左一右站立着两个童子,一个正在呼次呼次的拉着风箱,一个全神贯注的观察着炉中火色。那火炉又大又高,足有三米多高,火炉下边是炉箱,以供清理炉渣之用,中间开着一个口,可以清楚的看到炉中景象。火炉顶端没有封口,一团团乌云般的热气不断冒出来。
再往炉中里边观瞧,只见炉中红红的不知是什么金属正在慢慢熔化,两个童子心无旁骛的盯着炉中火色,好像都没有看到叶泊雨的存在。巨大的火炉不停的冒出热气,烤的两个童子不住的伸出两只袖子擦汗。
大约又过了一个多时辰,天已全然暗了下来,草屋里亮起了昏暗的烛光,此时,平台上巨炉中的火光也越来越亮,最上边的火光渐渐变成了青色。只听得旁边一个童子回头高声喊道:“师祖,师祖,时辰快到了。”
茅舍柴扉“吱呀”一声打开了,从里边陆续走出四个人来,两男两女,走在最前边的是一位须发如银,身形微有驼背的老者,老者后边跟着一位同样年纪大小的老妇人,估计应该是老者的夫人。老妇人后边是一位英气勃勃的中年人,约莫三十多岁,双目炯炯,不怒自威。最后出来的是一位二十多岁,身穿翠绿衣裙的美妇人,手中不知拿着一大把什么东西。四人都是宽袍大袖,叶泊雨一看就知道是先秦时候的装束,感觉越来越是奇怪。
四人快步走到火炉之前,老者先看看炉火,只见青色的火焰足有两人多高,炙得几人脸色通红。老者又看了几眼,扭头对中年男子道:“贤婿,吉时已到,你与邪儿速去青庙告知神灵。”
那个中年男子点点头,转身与那个美妇人径直往茅舍后边一丛密林中走去。
那老者见二人走远,神色幽然的自言自语道:“又是整整一八零八个日夜,今天就是开炉的最后一天,但愿老天遂人之愿啊。”
一炷香的时候,中年男子和美妇人匆匆赶回,美妇人娇声说道:“爹,我们已经给神灵敬过香了。”老者点点头,转身望向中年男子,中年男子也点了点头,老者面色凝重,说道:“既已告知鬼神,今日三更时分开炉。”
旁边几人都脸露欣喜之色,美妇人又娇声说道:“爹,我们苦苦寻觅三个春秋,在此苦候一百零八个日夜,今天是不是就能大功告成了。”
老者捻须说道:“我等受大王重托,今日如能如愿铸成神兵,方不枉大王对我等一番苦心。”(叶泊雨心道,原来是在铸什么兵器。)
中年男子长眉一扬,正色道:“岳丈大人,您是当今第一铸剑宗师,难道您这次还有什么顾虑不成?”
老者长叹一声,望着青色的火苗,说道:“你等有所不知,往常我们所铸之剑,虽然已经是名震天下,但却只是利剑,利剑与宝剑截然不同,利剑只需寻得上乘铜、锡,选上等好水,再有经验丰富之人掌握火候要领,铸成并不难。但是宝剑乃是神兵,必须取夺天地之灵气,鬼神之造化,不光所用铜、锡、水都要是稀世之宝,宝剑铸成期间,必须有天帝神灵庇佑,否则必遭鬼神所妒,是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等几人已经完成我等所能做的一切,接下来就是看天地造化了。”
中年男子和美妇人对视一眼,两人不禁都深有忧色,美妇人安慰道:“爹,这一次铸剑以来,事事顺利,宝剑所用之铜和锡都是大王从首山深处所得太乙之精,而炼剑之水也是您选取的癸水之英,加上一年来您亲自施为,用体内的离火历练,应该无妨。”
老者点点头道:“话虽如此,但终究难料啊。只等今日三更时分,自见分晓。”
叶泊雨现在也明白,原来这几个躲在这深山里,是为了给一个“大王”铸一把宝剑,而眼前这个老者,看样子应该是一位颇有名望的铸剑大师。
但是转念又是不明白,自己怎么来到这么个深山老林中的?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还有,这里到底还是自己熟悉的二十一世纪吗?叶泊雨越想越急,越想问题越多,空自着急。突然,一个更严峻的问题从脑海里冒了出来:“不对,我现在在哪儿,为什么别人都好像看不见我,而我却能清清楚楚的看见别人,还能听到别人说话?”
平台上的几人更加忙碌起来,两个童子不停的在架柴烧火,老者坐在地上,正用一把刀在一片不知道什么动物的骨片上用力刻着什么,嘴里还好像念念有词。中年男子一言不发,神情紧张的站在老者身后,一动不动,美妇人和老妇人自去草屋烧火做饭。
恍恍惚惚又又不知道过了多长时候,只见一弯圆月慢慢的升到柳梢正中间,老者突然站了起来,朝着叶泊雨的位置望了过来,同时,那个中年汉子也回过头来,紧紧的盯着叶泊雨的位置,两人脸上肌肉扭曲,好像看见了什么非常恐怖的东西一样。
叶泊雨只道两人看到了自己,才如此惊恐,正欲出言道歉,突然觉得眼前炉火青光大盛,火苗一下窜起足有十几丈高,三丈高的火炉壁上隐隐露出无数深深的裂隙,透过裂隙,能看得到里边红色的铁水正在沸腾。只见裂隙越来越大,终于砰的一声巨响,火炉炸的粉碎,一道太阳般耀眼的强光照了出来,照的方圆几百公里都亮如白昼一般,眼前的几个人良久都睁不开眼。
过了一阵,强光渐渐暗了下来,叶泊雨抬头观瞧,只见头顶正上方五彩祥云缭绕,一把巨剑悬在半空。隐隐约约,好像还能看见巨剑周边玄黄二气缭绕不散,五彩毫光照耀天庭,地上氤氲遍地,远处天际似乎还能传来一阵阵的鹤唳之声。
老者独坐,闭目不语,那中年汉子,美妇人等人都遥望巨剑,跪在地上,神情庄严肃穆之极。
叶泊雨也知道这就是老者所说的神兵宝剑了,看着中年汉子等人跪在地上,突然反应过来,自己原来一直在从上往下看,莫非自己身在半空之中。再四下看时,果然自己高高在上,像一只鸟一样能在空中俯瞰下边。叶泊雨惊恐万分,张嘴大喊,却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此时,心里的惊恐到了极点,心想,自己这种情况,岂不就是变成了书上所说的鬼魂。
正惊恐间,忽然又看见中年汉子等人虽还是跪在地上,但却齐齐往自己身上看来,叶泊雨也不知道是他们看见了自己,还是又看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但也来不及细想,正欲相办法先落到地上,突然又看到巨剑在天上缓缓转了几个圈子,剑尖朝向自己,放出一束刺目的白光,这束白光好像有吸力一般,叶泊雨身在空中,无处借力,一下就身不由己的被这束白光吸了进去。
巨剑也慢慢收回来了耀眼的强光,落到了地上。
中年男子和美妇人同时抢上,中年男子双手捧起巨剑,奔到老者身边,高声笑道:“岳丈大人,神剑已成,请您赐名吧。”
老者伸出一支颤巍巍的枯手,轻轻抚摸着剑身上流水一般的剑光,缓缓说道:“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则威,此剑就叫‘湛卢’吧。”
“湛卢!”中年男子和美妇人互望一眼,看着老者,老者却目不转睛的看着手中的宝剑,捋须不语。
又过了一会儿,老者幽幽的长叹一声,说道:“他来了,咱们该走了。”
大家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老者说的那个“他”是谁,美艳夫人刚要开口发问,老者摆摆手,说道:“干将,莫邪,一应一啄,天命使然,你二人无需多言。”说罢,老者长身而起,大袖一挥,已朝着山脚走去,其他几人忙快步跟上,瞬间,几人就消失在远处的丛林之中。
老者等几人刚走不久,不知从哪里快如闪电一般闪出两道黑光,在山顶稍一停留,也转瞬不见。
不周山山底万里之遥,九冥之外的修罗宫中,连接魔界和神界的幽冥之门也缓缓打破了千年的尘封,裂开了一丝丝的缝隙。
一道长虹从天际倏然落在不远处的山脚下,摇身变成了一个身穿道服的中年人,道人目运神光,神念直射地底,一眼就看到了九冥之外,万千神魔轰然雷动的景象,点点头自言自语道:“神兵出世,六道在劫;四御陨落,天命使然啊!”
敬请读者期待观看下一章《古城谜影》。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二章 古城谜影
秋去春来,花落花开,红颜弹指老,荒野埋忠骨,一晃就是两千多年之后……
这一年是元惠宗至正十年,正值元末明初之际,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各路诸侯群起分据天下,一时间,烽火连天,狼烟四起,只有一些蛮夷边荒之地还能远离战乱,暂享平安之福。
湘西的凤凰原为楚国疆域,四面群上环抱,中间沱江一水穿城,古城沿沱江两岸带状排布,建于元世祖年间的吊脚木楼鳞次栉比、密密麻麻的占据了古城的绝大部分。江上跨江而过的几座木桥、石桥为古镇平添了几分文化韵味。
然而就在这个安谧详和的古镇上,却流传这一个可怕的传说。
据说,就在古镇深处的大山里,有一处连绵数里的大宅院,这个大宅院原来的主人是一个叫“血衣堂”的组织,血衣堂行踪诡秘,擅长下蛊使毒,为正道门派所不齿,被正道门派多次围剿。到现在,血衣堂门下弟子凋零,这个大宅院已经荒废几十年,但是却藏着一个令所有人都痴狂的秘密—《血冥真经》。
这部《血冥真经》据说是血衣堂创教祖师青冥子所创,青冥子几百年前已经羽化成仙,修成大道,他流传下来的这部《血冥真经》自然就成了江湖中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无上宝典。
但是,几百年来,为了这部《血冥真经》而探访过这片大宅院的武林中人数不胜数,却都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谁也没有见过这部真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十年前,就连名震江湖,被誉为最有希望接任昆仑掌门的昆仑派二代弟子空灵剑云影都在这片大宅院中神秘消失。从此以后,这片大宅院就成了江湖中最神秘、最恐怖的一处所在。
听说,很多山野土人深夜路过这片大院,有时还能听到里边隐隐会传出一阵阵缥缈缠绵的歌声……
这一天是至正十年年四月初五,也就是公元一千三百五十年四月十四日。
一更时分,正是华灯初上的时候,古城沱江沿水两边的吊脚楼都挂满了红灯笼,斜风细雨中摇摇晃晃的照亮了整个江面,一阵又一阵的微风不断吹过,几公里长的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