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葬清-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参将无奈地耸了耸肩:“大人,我们数路探马都探到了,京军追着两红旗打,在那儿转了好多圈呢,打得可欢了。”
“这……干他娘的,这京军难道还出能人了?不带这么回事儿的啊!”满桂不停地摇着头,嘴里不停嘟囔着不信。
“快,将这消息快马传给督师!速度快!”
满桂一拍桌子,吼道。虽然满桂心里不大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可是他有种预感,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没有顾忌与袁督师的死人恩怨,还是急忙将自己的情报送与袁崇焕。
当鞑子的兵马真正的来到京城外后,京城内的锦衣卫除了要维稳的力量还保留着,其余力量都出城了,涌向了京畿,在鞑虏铁蹄下探听消息。
一直以来,锦衣卫都被冠以朝廷鹰犬的形象,他们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残害忠良,构陷忠臣,以及残酷的刑罚和深深的大狱。历史是被文人写的,文人最恨的就是锦衣卫这种皇权的触手,外加大部分文人都很自私,因为自己的喜恶,往往将一件事物写的非常片面。
就如现在锦衣卫的各种探哨都被散出去,为朝廷侦探消息,这件事史书上很难见到,也没有文人会喜欢到将这个记录下来,与其赞美这些鹰犬,还不如赞美莲花的圣洁来得高雅。
京城外差不多快成了无人区了,这对锦衣卫刺探情报来说更加困难,现在冯管你化妆成哪一类人只要是能直立行走的,都会被满洲军队关注,只要不会说满语或者蒙古语的,都会遭遇剿杀,没有例外。
可是大明锦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一直以来,锦衣卫在边塞也有户所,也会向塞外渗透,所以也有着一批擅长蒙古语的探子,甚至这些探子由于长期经受着三外苦寒,在气质上已经和那些个塞外之民差不多了。他们还能在鞑子活动区行动稍微方便点,也有点能力探听点消息出来。
可惜大明朝已经今不如昔,自成祖三扫漠北之后,对外间谍力量时逐年减弱,因为国势衰颓,国家机器也就开始萎缩滞缓,对外侦缉力量也是逐年下滑,不过朱由检接过他的天启阿哥皇位后,决心彻底解决辽东问题,强力支持袁崇焕是其一,对外发展间谍力量是其二。
前年土伦汗与大明联盟,向后金施压,也是锦衣卫在蒙古的眼线从中拉线的。所以此时的崇祯不需要依靠京师将门或者城外勤王军,更不需要依靠辽东军的情报系统,他也能得到最新最快的战报。
这些情报,都是浸染着锦衣卫鲜血的战报,每时每刻都有锦衣卫探哨被发现,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与鲜血谱写着一首鲜为人知的悲情赞歌。此时的他们,无愧于大明好男儿的身份,与十余年后,打开城门迎李自成逆贼进城的文官们相比,他们显得更加崇高。
满桂在德胜门外,京军与岳托导演的戏台也是离德胜门边的满桂驻军最近,所以当别的探马还没将这次遭遇战的情报回馈给主家时,满桂已经收到了第一手消息。可是锦衣卫竟然也能在同一时刻,将他们对此次遭遇战探查的情报,传递给了大明皇帝朱由检。面对国难,锦衣卫们都牟足了劲,他们本身就是好汉子,只是看当权者将他们往哪里用罢了!
城墙上最是风大,坚硬枯燥的石头,更给了这冬天增添了些许凉意。
赵公公所说是新官上任,可却找不到一把火,有着只是寒冬带来的寒气以及鞑虏兵锋上夹杂的寒气。
“***,死人的天气,***,死人的鞑子。”赵公公忍不住地抱怨着,要不是这天杀的鞑子打来了,他赵公公现在还在宫里等着机会服侍着万岁爷呢,可以在暖宫里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哪需要跑到这里来吃冰渣。
“是啊,公公身子娇贵,您看,咱这城墙垛子也巡视完了,咱还是赶紧下了城头,找间有火炉的屋子,喝点小红烧,暖暖身子吧。”
吴定诚在一旁劝说着,没法子,这皇帝派了监军太监来,你吴家作为京师将门领头羊,自然得派人伺候着,这不,吴家中生代领军人物吴定诚就跑来陪着赵公公巡视城垛子。还好,这赵公公也不通军事,外加京师将门已经对这里进行过处理,赵公公呢,是肯定看不出什么虚实的。
“这怎么行!万岁爷派杂家来这里监军,杂家怎么能懈怠,吴都尉,陪我再去那边看看吧。不都转一圈,看一遍,杂家不放心啊。”赵公公吸了吸鼻涕,却仍摆手反对。朱由检准备重新配置内廷宦官势力,而宦官们也准备好好变现,为自己的未来尽力。
“呵呵,公公说得对,圣命不可违,咱就听公公的,将这城楼都巡视一遍。”吴定诚嘴上这么说,心里可是早就骂开了:你这没卵子的货,在这鬼天气还这么带劲,连同你吴爷爷都得陪着你遭罪!
正当吴定诚准备着陪这工作热情高涨的赵公公再遛遛时,情况发生了变化。有数骑来到城楼下,都举着自己的兵刃,发疯似得吼道:
“大捷!大捷!京军大捷!”
城上众人都将头探出了城垛子,好奇地看着下面的那数骑。
“二毛,我没听错吧,大捷?”
“你傻啊,下面都喊了,咱们京军大捷了,打胜仗了。”
“对啊,你还别说,这两天咱京军有点身手的都被选了出去了,别提,可能还真是他们打了胜仗。”
“哈哈,咱京军也不是软柿子,也是能打的嘛。”
赵公公也听到了城下的喊声,尖声问道:“大捷,什么大捷?难道是辽东军动了?”赵公公是不知军事,但是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大明现在只有辽东军能打仗他可是知道的。
吴定诚强忍着心中狂喜,话音颤抖地回道:“公公,你错了,不是辽东军,是咱们京军,咱们京军打了胜仗。”
“啥?京军?你们!是你们打胜仗了?”赵公公打了个激灵,要知道前阵子才传出来京军已经废了,不堪一战的消息,自己被万岁爷派来,也有彻底摸清京军如今状况的意思,可现在,原本被大家都不看好的京军,就这么不声不响地打了个胜仗!要知道,自从鞑子入关以来,这大明军队可没打过一场像样的胜仗。整个大明,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很压抑,都迫切需要一场胜利之雨,哪怕只是一场毛毛细雨,来滋润大明的信心。
“是的,是我们京军。”吴定诚此刻已经恢复了将门世家中生代领军人物的气质,不再对着这个太监奴颜婢膝奉承着。
“你们大胆!本公公奉皇明监军,为什么不告知本公公,你们居然敢私自出兵!你们眼里还有没有本公公,还有没有圣上威严!”马公公急了,同时他也陷入了慌乱,他脑子已经迷糊了。
既然京师将门和鞑子演的戏真的成了,也就是说京军将门已经有了一场胜利撑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门世家的地位是不可动摇了。之前小心侍奉这酸臭太监已经够让吴定诚恶心的了,此时腰板挺直的他已经不屑去再在一个太监面前装孙子了。
“赵公公,听我句劝,这大捷是定下来了,是你赵公公赞成下,京军抓住机遇果断出击,赢得一场大捷,振奋军心呢,还是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京军擅自行动,赢得了一场大捷呢?您心里,自己掂量掂量吧。”
阴沉沉地说完,吴定诚就笑着转身下城楼去了,担心了这么久,终于盼来了这大捷,还折腾个什么劲儿,回家去找小娘暖暖被窝才最舒服。
赵公公愣住了,吴定诚的话很明了,不管怎么样,京军这场大捷在这里,跑不掉,即使擅自出兵这种罪过也会被各方刻意忽略,无限缩小。而自己是乘着这场大捷分润点功劳呢,还是被冠以尸位素餐的名号?
想通其中关节,赵公公立马追上吴定诚的背影,“哎哟,吴都尉,杂家有事再和你商量商量啊……哎哟,等等杂家啊……”
Ps:翻天覆地三百六十五度求红票
正文 第二十一章 “似胜”的情报
更新时间:201366 7:58:15 本章字数:3181
对比下两方将领,后金方面统帅皇太极,当天命汗努尔哈赤草创基业时就开始打理家中产业,年岁稍长后就同哥哥们一起陪父汗出征,是一名在血与火中成长的统帅,心机谋略在少数民族中,不,放眼天下也算是逆天的人杰。
袁崇焕仕途上起初不算顺风顺水,不过弃笔从戎后被大明老帅孙承宗视为亲传弟子,将毕生所学尽数教授于他,接着袁崇焕更是在辽东独挡一方,整合了一批辽东猛将。
等朱由检上位,年轻气盛的皇帝大力支持袁崇焕,袁督师一时风头无俩。
就算携逆天之势崛起的皇太极碰上顺应天命的袁督师,也只能在锦州城下吃了半年灰,愣是崩碎了几口好牙,拿这宁锦防线没法子。
一个传承于草原少数民族崛起气运逆天之人,一个顺应天命维系汉家气运之人,一方有着气运滔天的八旗铁骑,一方有着自己亲手缔造的关宁铁骑,将在大明京师下,上演最为绚烂的一次对决!
此时的袁崇焕正在帐内对即将到来的战斗进行最后的推演,千万虎贲在他脑海中厮杀,万千铁骑在他心中奔腾,少顷,袁崇焕睁开了眼睛,流露出一丝的疲惫,可嘴角处还有着欣慰。
“皇太极,有本帅在,这京师你破不得!”仿佛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天起誓,他袁崇焕将与这大明京师同在。
不过,袁督师却忽略一点没有推演,也无法推演,那就是战场之外的朝堂,一个虽然见不到血,却仍然比战场更加危险残酷的地方。
皇太极比袁崇焕强在哪里?皇太极是大汗,可袁督师只是将帅,皇太极虽然有着众兄弟的制肘,可仍能掌控大局。袁督师的一切都建立在那个坐在金銮上的那个人,他支持,袁崇焕就可以意气风发,指点千军万马如玩物。他不支持,袁督师所拥有的一切都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可是这方面的事情,袁崇焕现在不敢想,曾经在官场摸爬滚打过的他,深深知道大明将领最大的悲哀,不是输在战场上,而是在败在了朝堂上,没有被敌人DD,却被朝堂的暗箭刺伤。
但愿,圣上还能再信老夫这一回,让老夫将这眼前危机解了吧。
冥冥之中,袁崇焕已经感受到自己的处境越发不妙,自己身边有自己亲手缔造的关宁铁骑,就算皇太极对自己也无可奈何,那么,自己所感觉到的危机,也就是来自……
“大帅,满桂那厮派人传来一份情报。”祖大寿亲自进帐来传交这份情报。
朝野皆知满桂与袁崇焕不对付,因为袁崇焕提倡集权,想将整个辽东军事力量集合在自己手里,避免发生天启年间各部互相猜忌不救援而被鞑虏各个击破的惨剧。可满桂就是个愣头青,就是和咱们袁督师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为此,官司是没少打。
可人家满桂确实是个将才,最后,袁崇焕也就放任之了。因为辽东系上下都知道,这满桂虽然有点愣,可关键时候不会掉链子,也不会在战场上跑路出卖战友。这货,还是有着蒙古族特有的憨直,还是很靠得住的。不然,就算你再能打,袁督师也会咔嚓了你,毛文龙能打嘛?不也被咱袁督师提着尚方宝剑咔嚓了。
“呵呵,满桂送来的情报?这可是难得啊,来,复宇,你念念吧。”袁崇焕将毛巾浸入盛满冷水的脸盆里。
“探子得报,京军在德胜门外三十余里处与鞑子两红旗部相遇,京军胜,追敌甚远,鞑子后兵至,京军方撤退??????”祖大寿手上捏着情报,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的表情。
“大帅,这满桂蛮子在胡扯吧!也太能瞎掰了!”祖大寿将情报直接扔到了地上。
袁崇焕恍若未闻,依旧自顾自地将冷水浸润过的毛巾贴在脸上,刚才脑子推演着战事,整个脑子滚烫滚烫的,现在一下子被冷敷一下,有股子说不尽的舒爽。
将毛巾上最后一丝凉爽榨干净后,袁崇焕将毛巾重新扔入脸盆中,自个儿弯腰捡起刚刚被祖大寿扔在地上的信笺,仔细看了一遍。
“满桂这人虽然犟了点,但不是那种不知轻重的人,这上面的消息,应该是真的。”将信笺放到了帅桌上,袁崇焕喃喃道。
“怎么可能,就凭那些个一直窝在城里的兵老爷?这也太可笑了吧。”祖大寿是打死也不信这种荒唐事儿。
“是不是真的,等会儿我们自己的哨骑就会来禀报了,也无需去争了。”
袁崇焕话音刚落,吴襄的声音就传了进来。
“直娘贼!什么破事嘛,鞑子居然被京军打败了,还被撵着跑!”
祖大寿眼睛瞪得如铜铃,袁督师只是轻微地摇了摇头,吴襄掀开了军帐,手中拿着就是自家哨马得来的情报,见到祖大寿也在,也懒得寒暄,张口欲嚷。
“我们知道了。”祖大寿哼了一声。
“啥?知道了?”吴襄张大了嘴巴。
“大帅!就是杀了末将,末将也不信!”祖大寿还是重复着这句话,常年在辽东和鞑子过招的老将,最清楚鞑子的战力了,犹在关宁铁骑之上,更是比京军强到天上去了。
“就不能京军也出个人才?”袁崇焕笑着拍了拍桌子。
吴襄和祖大寿心里大是不信,就算出个将才,可带着一群京兵,哪怕你再将帅之才,也不可能打出这种逆天的仗啊。除非京军自己练了一支铁血精锐,呵,这可能吗?
祖大寿深吸一口气,又重重地吐了出去。对着袁崇焕行礼道:“大帅,末将觉得,我们该将诸将召集起来,商议一下接下来俺们的行事了。”
“呵呵,商议什么?有这必要吗?咱们不都商议好了吗,就在这京师城下,与鞑子决战。这才是对我们最有利的战法,无需再议了。”袁崇焕很果断地拒绝了这个提议,语气中有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你说,这情报上,到底是什么个意思?”朱由检用指关节点了点龙案上的密信。
“回万岁爷的话,臣也看不懂。”骆养性这可不是怕惹祸上身而选择沉默,是他真的也看不懂这个情报。
锦衣卫在外的探子下午传回了一份情报,写得很简略:京军与后金两红旗战于野,似胜。后因鞑子增兵,京军撤退,似败。
“你这是什么探子!搞得这种让人摸不清头脑的情报回来,这都什么废物?”朱由检很窝火,非常窝火,他早就已经知晓了京军的举动以及京军偷偷出城,并且还故意放任他们。朱由检在赌,他在赌京军到底还有多少战力,是否同前阵子奸细案中查获的情报中所说:京军已经彻底废了!
所以,从京军出城后,朱由检就在担心着他们,他们会遇到什么?会给自己带回来一场渴望已久地胜利还是又是一场大败?胜了,他朱由检便可以有了依仗,收拾尾大不掉的那个人时就更加从容,败了,他就可以横扫京师将门,将京军抓到自己手中,自己练出一支强军,看这朝廷百官如何同自己斗!但是,下一步到底如何,得先看京军这次的战绩再说,可锦衣卫的情报怎么这么个云里雾里,根本就看不懂嘛。
“圣上放心,等这组回来,臣必定收拾他!”
“算了,你退下吧。这种废物,你看着收拾吧。”朱由检对着骆养性挥了挥手。
“臣告退。”骆养性赶忙跪安,伴君如伴虎啊,故人诚不我欺。
……
“张头,太危险了,你还是回来吧。”
“虚,不靠近点怎么能看得清,探得了情报。”
“可这鞑子不知道发的什么鬼疯,怎么一下子撒开了这么多游骑,前面不知是哪支部队?和鞑子对上了,咱们都瞅不清楚。”
“那就更得跟上去看看了,你们都呆着别动,我蒙语好,混得进去。”
老张就这么摸上去了,过了数个时辰,同伴们发现老张回来了,只是黑夜中的他显得那么步履蹒跚,
“快,拿纸和炭笔给我!”
“张头,给。”同伴们赶忙递上纸和炭笔。
老张匆匆写了两句,就将这纸递给了身旁的同伴。
“你们把这情报,送回去吧。”老张似乎在忍耐着什么,不停地倒吸凉气。
“什么我们啊,你不回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