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理想年代-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改为共和,一省之中应只设一行政总机关,俾民政有所统一。而宁苏相较,自以驻宁为宜。程德全平昔行政,注重民事。现在金陵光复,拟即请程公移驻宁垣,抚绥保定以慰全省民望。此中意思极为明白:你去北伐,还是个总司令,带着你的几个人离开南京。其实明升暗降,江苏虽然是他流血打下的,但是转眼已经变成旧官僚程德全的掌中物。”

早在联军集合于镇江进攻南京之前,徐绍桢见林述庆欲另立联军总司令部,曾电致上海总机关部,力辞总司令职。上海总机关部便改举程德全为总司令,以徐绍桢副之。那时候进攻南京,前途未卜,程德全可不会傻的去做这个总司令。他便自称无军事学识,通电力辞,但允许亲赴前敌抚慰各军,后来其实也没去,扯淡,前线危险。上海总机关部以军事紧急,电请徐绍桢以国为重,勉任其难,徐绍桢不得已,遂率联军向南京进发。南京光复,这回程德全屁颠屁颠的满口答应。

李想略一思索,便想通了。说道:“当初在汉口,同盟会也是准备这样来架咱们吧。只是咱们自觉,自己老实的离开了汉口。”

“当时,他们应该就想这样办吧!”曾高道,“但是,林述庆却没有咱们的自觉。”

“事不宜迟,趁他还没有失势,赶紧联络他一起北伐。”李想低头思忖了一会儿,最后觉得宋缺那个没脑子的提议也不错,便说道,“同盟会和程德全眼下不能与林述庆翻脸。我以为还是可以联合,至少也可以牵制一下袁世凯,等革命风潮再次鼓吹起,就不是求和派可以左右德了。”

“这个见地极是,”曾高眉头紧锁,“只是迟了,林述庆实在不知进退,而同盟会,立宪派的动作有太快。”

李想同样是眉头一皱,似乎自己今夜放不下的心思要被印证,急忙问道:“怎么回事?”

曾高恍然大悟,似乎明白李帅夜不能寐的原因,肯定是预感南京这股风云变幻,连连摇头叹息,道:“12月6日,程德全从上海乘专车到达南京,随即就任江苏都督。从此,江苏省会由苏州迁往南京。林述庆被改举为北伐临淮总司令,但镇军中许多人对他并不心服。进攻南京时,林述庆委柏文蔚为镇军第一师师长,徐宝山为镇军第二师师长,郑权为镇江军政使。林被推为总司令后,即赴浦口晤柏文蔚,商量就职和北伐事宜,柏对林态度冷淡,商谈也毫无结果。林述庆又赴扬州去晤徐宝山,徐也不加理睬。他只得回到镇江,与镇江军政使郑权商议,郑亦无所表示。那雄心勃勃的林述庆,不得已,只得宣布下野,北伐临淮总司令成为光杆司令,北伐无疾而终。”

李想痛心疾首,道:“南京刚刚光复,这些人却立刻开始权利挣扎,好无进取之心,和当年的太平天国又有什么区别!”仰天大吼一声,“竖子不足与谋!”

如今南京处在一遍苟安氛围当中,忙着争夺到手的权柄,谁也顾不上北伐,袁世凯愿意和平解决南北纷争,南京还不个个乐的小接受?袁世凯只要看透此局,他只要面对他李想的挑衅,令段祺瑞置之不理,一心一意的去和南京和议,篡国大计依然还是按着袁世凯的剧本在走。李想此刻,真是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挫败。

怎么办?

曾高也和李想陷入同样的苦恼,他咬牙切齿的道:“大帅,咱们只有狠狠挫败北洋军,让袁世凯不得不顾忌咱们,不得不接受咱们的挑衅!”

“打!狠狠的打!”李想的脸色已经铁青,“加快第一部作战计划,实现第二部作战计划,狠狠的挫败袁世凯。是要大一场大战,震惊全国的那种!”

宋缺听说要打大战,立刻叫嚣起来:“杆死他妈的北洋军!”

“好!”周吾听得同样兴奋,击节称赞道,“抄了袁世凯的老窝!”

“话虽如此,你也不可大意。”曾高会意,他们虽然还不知道此时形势的严峻,道:“因为京汉铁路遭我们破坏,待机在各处的北洋军补給运输就只有走官道,只要等天气逐渐转晴,他们便可以活动了,一批批弹药物资从信阳,与送至孝感和汉口。接下来要干的是,扫荡京汉铁路大道两侧据点的北洋军队。出没在北洋军侧后的既有事先留置敌后的游击部队,也有担任正面防御的出击部队。”

李想一下子就明白了,击掌叫好:“破坏铁路的效果显现了。正面北洋军攻势减弱,咱们再次派出有力部队,从孝感北面绕过正面北洋军,向其背后的交通补给线主动出击!三万人在孝感和汉口没有补給,咱们有空就去骚扰一下,非逼得他崩溃不可,非逼得他按咱们的剧本走不可。”

(最后,诸位看官如果看了还满意,就点个推荐,收藏个,光景会加倍努力回报诸位的支持。)

168深谋

“如此,我先回了!”曾高好像看到革命大功告成,眉见喜色地说道,“那边参谋部并不了解咱们的目的,下头兵士还不知南京事变的后果,上头将领们也难免有人不理解战略的修改,我还得赶回去统筹料理。”

“辛苦了!”李想半是欣喜,半是苦恼,强自按捺着道。他的内心其实没有刚刚表象的胸有成竹。

真把袁世凯惹恼了,也不知道咱们能否承受其狂风暴雨的打击?

李大帅此刻内心极度紧张。这位日后闻名亚太战场、令整个亚太国家提心吊胆的中国军国主义独裁者,对此次行动的成败毫无把握。

李想,虽说经历了二十一世纪现代化高等教育,经历过世界闻名的强大中国城管的严格培养,也接受过与街头小贩你追我逐的实战考验,更是穿越之后就在战火连绵的死亡线挣扎,但像今天这样处在一个最高指挥官的位置上,来策划一场可能震惊世界的行动,单挑此刻中国最有实力的军阀,他不能不感到有些底气不足。

这次不是武昌举义,那一次他清楚的知道历史的结果,所以他可以好无后顾之忧的扛起举义的领导旗帜。这次行动完全是没有历史的借鉴,他没有占到一丁点的穿越客的便宜。

这是一种“下克上”式的先斩后奏,想以与北洋军大战的事实,让南京临时政府放弃与袁世凯“和议”的想法。而北洋军队又处在绝对优势的地位,一旦起来还击,那可如何收场?他实际上是在冒一场胜算很小的大险。一股难以驱散的阴影笼罩在李想的心头。

曾高微微一怔,似乎看透了李想的心思,道:“我们做为一名革命军人,一个受过身体里流着炎黄血脉的中国人,有着自己理想上的追求和使中国实现独立,民主,共和,天下太平的使命。”

曾高的话,使李想想到自己穿越百年时空降临来到这个纷乱飘摇的年代,多年来苦心追求的革命理想,想到中华民族之魂可能将由自己来重振威风,发扬光大,心中竟涌起一股“天降大任于斯人”的豪迈之感。

“人生之途,当全力以赴。”李想笑道,这句话,从此就是自己的这则座右铭。“最后会有什么后果,现在也管不了。”

“打吧,”宋缺笑道,“也不要再考虑了,无论什么后果我都不怕。”

“打吧!”周吾道,“曾、李等将军,还有在下的身家性命均系于此,但个人事小,国家事大,为了革命,我们哪能坐视不管?咱不怕死,和北洋军打又有什么可怕的?”

李想目光向众人一个个看去,表情带着往日少见的凝重,但声音中却有种掩饰不住的激动;“各位,一切按战略谋划吧!事不宜迟,老子要今夜就出兵。”

李想今夜反正是睡不着了,干脆制定好计划就行动。

屋内人的情绪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应把兵带夺取孝昌,再等着打各路北洋援军;有的说最好在孝昌至孝感的必经之路作埋伏;有的则干脆提议埋伏在孝感两侧,北洋军出程来就打。

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最后还是曾高说,应设在孝昌、孝感二城中间,两城之间所有道路全部设有埋伏,还有居高临下之势,同时两地的老百姓发动起来,也会给与他们情报和后勤的有力支持。最后,他们在这长官部议了小半个时辰才定了下来。

一切计定,李想一甩袖子昂然率先走出长官部。宋缺和周吾两人待他稍去远一点,按着指挥刀跟了过去,把守长官部的警卫见他们过来,一个个挺着胸脯跟着出门。

曾高见状不需要问,这些家伙今晚是不准备睡觉,立刻就要整军出发,便也回去整装。走了两步,又耐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李想。瞧他跃跃欲试的样子,一定又想亲身冲锋陷阵了。他要有什么三长两短,这支军队铁定要散。这回无论如何也要把他拖住,不成就把汤约宛也带上,汤家小姐对李大帅还是有点威慑力的。

李大帅来到部队的集结地。

废墟中的花西,此时已被浓浓的夜幕所笼罩。狗儿的吠叫声催得经历战火之后,在废墟之中努力重建家园的花西民众渐渐进入了梦乡。只有零星的几个夜起的人,抱着在寒风中簌簌发抖的身子,这某个废墟的角落嘘嘘,却突然发现小镇的四处,都是抱枪站立的哨卡,而小镇之外,却亮起一片通红的火把。他那苦苦抵御的疲倦和困意立刻不翼而飞。

此刻,几千双充满崇高信仰的眼睛,仰望着那个上串下跳的年轻人。这眼光,闪现着恶虎跳跃扑击前的焦灼、紧张、兴奋。此刻,李大帅兴奋的样子已经告诉他们,又有无限荣誉的战斗等待他们。

李想检查着准备情况。曾高报告:“所有伤员全部留在花西,黄光中会负责转移至安陆。这里的士兵都是从全师挑选的精壮战士,也搭配了一些在花西招募的新兵。士兵身上除了武器弹药和口粮,其他一概轻装。每人携带子弹两百发,手榴弹十枚,每挺马克沁机枪配弹三千发,口粮带足了三日份,如节约食用,可供六天。其实拿下花西,咱们补給了许多急需的物质,不过这次战斗士兵不适合负担太多。黄光中答应,在后勤会组织群众帮忙解决。所以,先让士兵带着一次战斗使用的弹药和粮食。”

“恩!”李想连连点头,又看着士气旺盛的官兵们,满意地不得了,手一挥说道:“山炮沉重,道路也不方便,但是一定要黄光中想办法运输给我们。我们就带来几门小钢炮,这还是没问题的,炮弹让每个士兵背一发。此外,咱们的行动一定要隐蔽,黄光中最好组织群众帮忙掩护。另外,出击要果断,路上发现北洋军搜索警戒部队,一概绕过。至于战斗地点,不作规定,由你相机处置,重点是敌人的辎重部队和物资。得手后,如果群众来不及收拾战场,就不要缴获,悉数焚毁。若伤亡不大,弹药有余,可择机再战,但要避免在同一地点附近两次作战。记住,此次出击,重在机动和奇袭…………”

这些话已经不是李想第一次说,打游击基本就是这样的规矩。但是李想还是人不多喋喋不休,也不管曾高一脸的无奈。

“大帅!”宋缺急促而兴奋的声音使曾高的精神为之一振,“各部队集合完毕,状态良好,等待您的命令。”

“大帅,”曾高语气中有掩饰不住的兴奋,说道,“一切顺利,按计划行动吧!”

“好!”李想道,“你就守在这里,我去去就来!”

在这个黑地里虽瞧不见面容,但听声气,便知李想热血沸腾的样子。曾高忍不住翻白眼,这个大帅,又想去演讲了……不过军心士气本来就需要鼓。

这小镇外的这片广场原是本地大地主的晒谷场。还没有走进广场,汤约宛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杀出来,就在这荒野里要给他换衣服。

李想不干了,连连摇手:“不行,不行。多少人看着呢!”

汤约宛玉面含煞,“个人卫生都不讲,怎么做一军表率?”

众目睽睽之下,摘下李想头上变形的帽子,端端正正给他戴了一顶大檐帽,外套一身石青军装,武装带把腰杀的细细的,邋遢寒碜凶恶的样子一下子就变得年轻英武许多。腰悬着一柄西洋式样的指挥刀,足蹬小牛皮的高腰马靴――如果再配上授带星章,帽上插一支天鹅毛,就是标准的一副民国军阀头子的装束了。李想和汤约宛可能不知道,这一个小小的举动,直接影响了这支军队的精神外貌,这些丘八,在今后的日子也开始注意个人卫生了。

汤约宛忙了好一阵子,才打扮停当,退后一步,仔细端详各遍,发现李想其实蛮帅的,都快看得留口水。最后又把他的大檐帽拉下一点,完全挡住额头上的伤痕。这个伤痕记载独属于他们的一段同生共死的故事,只要看到这个伤痕就会想起那个紧紧相拥的画面。她满意的点点头:“好啦!”

李想似乎可以感受到她的情愫,轻轻的握了一下她的手,温暖从手心传递,她轻轻一笑,“去吧。”

“恩。”

李想昂然按着指挥刀,大踏步上前,一脚跨入广场中心,不禁愣住了。眼前黑压压一片人影,却是鸦雀无声。四周的火把辉煌,寒风刮过,烈烈做响。

李想正了正衣冠,先向眼前黑压压的人影拍的一声敬礼。礼毕,李想厉声叫道:“宋缺!”

“在!”宋缺向前跨了一步,站得标杆一样。

“委你的差事可做好了?”

“报告大帅:三军集合完毕,整装待发,静待大帅号令!”

“好!特务警卫营继续由你带领。”李想大为兴奋,一双眸子在火光下熠熠生辉,又大声道:“周吾,晋升你为第一师师长,身份与林铁长等一样。”

“是!”周吾高声应道,等明白这个任命的含义,又多一份狂喜。

“诸位同志!”李想朗声说道,“‘革命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北洋贼臣袁世凯与洋人狼狈为奸,卖国求荣,和议之意,在于谋国篡权,在汉口擅杀革命千万,焚烧孝感,汉口民宅无数,在湖北为非做殆,涂炭生灵,其心奸险,其罪难赦!”

说到这里,李想的脸涨得通红,愤怒的眼睛扫过战士们同样愤怒的眼睛,接着又道:“当今革命垂危,有被袁贼篡夺之虞。我每念及此,五内如焚,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中夜推枕,绕室煎虑。我决意,将革命进行到底,与袁世凯战个你死我活。列位同志,皆我中华民族忠贞之子民,望能奋发用命,卫我民族,靖我国家!”

下面几千战士听到这里,早已热血奔腾,群情激昂,齐声答道:“是!静待大帅号令!”

“大帅!”曾高大吼一声道,“袁世凯妄图篡夺革命果实,和议实包藏祸心!我等热血革命,只为倾覆满清专制政府,建立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我等岂敢惜身而与国贼共戴一天!袁世凯为共和之梗,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大帅请下令,我等虽赴汤蹈火,也决无反顾,必将革命进行到底!”

一番慷慨陈辞,几千个人激动得泪光满面,庄严肃穆的广场上气氛立时显得悲壮而又紧张。李想突然平静下来,说道:“武昌形势十分危急,黎元洪已致电南京求援。宋教仁、于右任派淞军黎天才率部往援。黎是湖北人,积极赞同赴武昌,遂将收编的巡防营张联升、赵,荣华部同淞军合组大军十万,以黎天才为师长,星夜驰援,旦夕可至。众位放心去做!”

李想心平气和地道。他一下子将兵力夸大了十倍,把不知道何时能驰援到湖北夸张成旦夕可至,众人听得十分振奋。忽然他提高了语调,“沪宁以推林述庆为出征临淮总司令,江浙联军随时准备北伐。咱们不能落后,一定要抢在他们前面把袁世凯老贼头悬国门!”

“大丈夫当成功名传万世!”李想按刀而立,满面肃杀之气,“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和你们在一起,湖北千万民众和你们在一起。我们的身后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