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我爱我家-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他辖区的人。这让他顿时来了精神,觉得这里值得投入精力,可以一搏。
“赵镇长,据说林燕是个小气的人,我们这次找她,不一定有结果。”村以前张姓和林姓平分,但后来张家人渐渐多了,这几年村长选举,转来转去都是张家人的事儿,这一任村长张宏伟,也是张家的,他对林家这边的事情,也就道听途说,不是很清楚,见镇长动问,便老老实实把听来的,林燕不肯帮堂弟的事情说了一遍。
赵镇长还有点不信,专门去林军民家走了一趟。
林军民的平菇生产,刚好赶上过年,价格销路都很好,正趾高气扬用鼻孔看人呢,镇长来了。
赵镇长当然提前做了工作,一上来把林军民大大表扬一通,说农村就需要他这样有技术有闯劲的年轻人,林军民高兴得找不到北,他想有了镇长支持,自己就能弄到贷款,也能迅速发展起来。
赵镇长他很仔细地询问了林军民的技术水平、经营方式等方面问题,觉得养香菇确实是明州镇发展的一个方向,当说到林军民因为资金不足没办法扩大生产时,他趁机询问林军民求助林燕遭拒的事情。
林军民虽然言语中很多诋毁林燕的地方,但赵镇长还是听出了事情的原为:林燕要林军民准备那些资料是应该的,并不是林军民所说的故意推诿,得出这样的结论,赵镇长精神大振,他派人打听好了,便安排了今天的拜访之行。
镇长当然不会林家吃林老娘她们做的饭,有干部早就在附近的酒店订了席面,赵镇长很技巧地向老林表示,他是来慰问明州镇的著名企业家林燕的,他希望老林能引荐一下。
林燕好容易让黄伟良做代表,出去陪来客吃饭了,还以为自己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呢,爹爹却带着明州镇的一群干部过来,邀请她去商讨家乡发展大计。
实在推辞不得,林燕只好随着他们出门,再说,林燕手里那么多钱,也得找个投资渠道的,虽然生意难做,她完全不用这么奔波,但她还年轻,现在就在家里无所事事,每天做做美容,练练瑜伽的打发日子,还是有点太无聊了。人就是这么复杂,太忙碌,觉得很累,可太悠闲,也觉得没意思呢。
赵镇长听说黄伟良让同行请走了,心里立刻有点懊悔,觉得上班前,就该到这里来拜访。他得到的资料,伟燕公司也不过几千万资产,还能让他分一杯羹吗?
不管心里怎么想,他都得打起精神,到了饭桌上,因为林燕是个女士,茅台换成了葡萄酒,敬酒也变得文雅起来,大家象征性地沾沾唇便罢。赵镇长觉得能当女企业家的,一定都是八面玲珑的主儿,碰上林燕这么朴实,说话一是一二是二的,一时还不知道怎么办,不过,他可不会忘记来的任务,饶了好几个圈子,林燕都不接茬,他只好赤膊上阵,单刀直入地问林燕,肯不肯投资,为家乡父老乡亲做点好事。
“赵镇长有什么合适的项目推荐给我?”
赵镇长尴尬又后悔,觉得自己准备工作没做到家,来得冒失了,但他在镇上也做了很多调查,肚子里也不是一点东西也没有,他提了几个方面:果品加工、养殖和菌类生产,但他说得空泛,林燕没吭声。
“林董,只要你有意愿,咱们镇时刻欢迎你回去,我也会准备好项目,尽快送过来供你挑选。”
“好吧,我也希望自己的家乡能早日腾飞。”
赵镇长虽然有点遗憾,但林燕的态度让他看到希望,他还是觉得不虚此行。
第二百三十九章
赵镇长第二次来的时候,黄伟良还在家,男人在一起,说话方便多了,或者,他们有自己的沟通方式,不像对林燕这样不知道话该怎么说才好。
黄伟良对他提出的投资邀请,一时无语。
赵镇长很紧张:“上次我们来,林董曾问起有什么合适的项目,这次我们准备的非常充分,和县里的农牧局进行了沟通,请了专家进行过论证,应该能使农民和企业家双赢的。”
黄伟良见是妻子答应的,便招手让在收拾茶盘的林燕过去,他这几天被老家的人缠住,没有听见老婆给他说过这方面的事情。
林燕见赵镇长拿来的项目,是在镇上建一个干菇加工厂,还有一个菇类批发市场,有点怀疑地抬起头,她的家乡,有这么大的客流吗?
赵镇长还真是有备而来的,他立刻解释道:“以前不是有个国道通过咱镇吗?前不久还有条省道通车,刚好和国道在咱镇交汇,这样,省内和省外客商很容易过来,你若能进行干菇加工,肯定能吸引鲜菇过来。县里给了很大优惠,这个蘑菇批发市场三年不收税,就是批发市场的摊位,也只收成本费,咱们当地的消费又低,客商过来,无论住店还是吃饭,都花不了多少钱,再说,我们离X市很近,从我们这里批发的蘑菇,能直接进入大城市的菜市场,我想这些是很有吸引力的……”
见林燕点头,赵镇长信心大增:“咱们镇的土地,百分之八十种植的是果树。每年剪下的枝条都烧火做饭了,真是太可惜了。还有,农林大学的教授说梨园秋天能种蘑菇,我们镇的梨园。有八万多亩呢,这笔资源要是充分利用起来,那可是能创造一笔巨大财富的……”
“支持这些的技术人才。我们有没有?”这是林燕最关心的,林军民技术水平到底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但他一个人,才能发多少光和热?实在是远远不够用啊。
“有,我们和农林大学下属的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他们的毕业生在咱这里实习。到时候,会有几个带队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当然也会对咱们的养菇户进行指导了。”
“林董,黄董,县里的农科站也给我们派来一个常驻技术员。这是农林大学毕业的,在咱县上工作了好几年的了,他的技术很过硬,曾经得到过省里的表彰。”
林燕觉得赵镇长确实是下了功夫,禁不住欣慰地点了点头。黄伟良和林燕交换了个眼神,对赵镇长说道:“我们两人会尽快去一趟,对你说的这些进行考察,我希望咱们能合作成功。”
赵镇长见这两位这么痛快,脸上立刻溢满笑容。这个项目要是推广成功,哪怕每亩梨园增加一百多块收入,镇上的增收就是近千万,还不算部分农民专门种蘑菇增加的收入。他前几天又去了一趟林军民的菇场,才两亩地的大棚,一季平菇。就收了好几千块,这一年下来,每亩地的收益,比种水果还好呢。
明州镇若是照这样发展,两三年内必然会有个大跨越,赵镇长似乎看到了自己光明的前途,脸上的笑容更加真切和热情:“林董,黄董,我们热切盼望你们早日来到,欢迎你们对我们即将建立的鲜菇批发市场选址进行指导,还有其他配套设施也亟待你们这样有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去投资建设。”
“好的,我们会尽快去的。”黄伟良点头。
送走赵镇长一行,黄伟良有点忧虑地问林燕:“你做期货,到底挣了多少钱?这么四下洒水,能顾周全不?”
“我不是给你说了好几遍嘛,咱们现在身价上亿了呢。”
“可,你一次就给了刘海林三千万,在杨树湾和庞家营投资,又有两千多万,你还把咱们以前的国家贷款都还了,那又是一千多万……”
林燕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都是我没说清,我意思是,咱们光在期货这一块,挣的钱就上亿了,除了给国家交税,咱们有七千多万的流通资金,虽然我们投资花了一部分,可以前投资的,不还收回了很多钱嘛,我现在打算投出去的,是咱们去年的利润啊。”
黄伟良想想,笑了一下,他其实对这些数字更敏感,只是他谨慎惯了,唯恐老婆花超支,还有就是,他不知道林燕会不会像在自己家乡一样,刚开始计划投资不到一千万,最后竟然追加了一倍还多。
“伟良,不要担心,海林那里的钱,说好只给他用一年的,过不久那些钱该回笼了。明州这边的投资完成后,我就不再打算拓展阵地了,咱们只需要做些巩固根据地的事情就行了。”
黄伟良点头,就算他想要在有生之年做出成绩,但他又不是刘海林那样的财迷,有事情要他扎扎实实做下来,他也就满足了。
一星期都不到,赵镇长又派人来,邀请林燕和黄伟良回家乡。
正是春风吹得人陶醉的美好季节,林燕看了天气预报,在接连三天晴好的艳阳天只后,他们启程上路了。沿路的柳枝,已经柔软地摆动着纸条,桃树上都冒出小鼓包了,用不了几天,就会桃花笑春风了啦。
蘑菇批发市场建在离两条公路交汇处不远,林燕去时,四面已经插上了旗子,赵镇长说征地手续也办好了,因为市场三年不收费,由镇上和县里投资修建,批发市场外的宾馆和饭店由私人投资。离批发市场不远,就是干菇加工厂的地址,离公路不远也不近,应该不担心污染问题,和批发市场的距离也合适,林燕和黄伟良都感到满意。
赵镇长还给了林燕一些干菇生产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方面的资料:“这是我们去农林大学和农科站咨询时见到的,顺便拿了过来,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谢谢了!”林燕接过来交给身边的小秘书黄琼林,因为现在事务越来越多,林燕不想让人打扰家里正常的生活,给自己找了个随身的秘书,帮忙接电话和安排工作时间,她这样随意的态度,也是给赵镇长提醒的,若是对方还打什么小算盘,她可不予理会的。
赵镇长官场混的,当然明白林燕的意思,见自己好心被误解,略有点不高兴,但一想到同行中好些人雁过拔毛,用尽心思聚敛财富,只有苦笑而已,不再和林燕在这小事上计较,他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邀请林燕和黄伟良参观林军民的菇场。他想让林燕知道,支持家乡菇类生产,对农民增收这一块会起到多么巨大的作用。
林军民最后一茬平菇已经采收,正在把废旧料运出来,见到赵镇长,非常高兴地迎上来,他也看到林燕了,态度有点生硬的点头致意,林燕也不动声色地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赵镇长状似随意地问起林军民投入产出的情况,林军民很兴奋地介绍他收入了多少钱,这话固然是回答赵镇长的,也是向林燕炫耀。
黄伟良没有搭理他,一声也没吭,林燕却渐渐皱起了眉头,以她掌握的资料,林军民的投入产出比要比其他同行低。这话她本来可以不说,但她一是看不惯林军民浮躁的样子,二也是觉得大满叔不容易,不为别的,看在大满夫妇精心照顾老爹的份上,她也应该指出林军民的不足。
“军民,你有没算过你的投入和产出,比别人家的高还是低?是不是做到了利益最大化?”
“当然,我们这算是比较好的了。”林军民不屑地撇了一下嘴。
“军民,你扔掉的那些废料袋子里,怎么每个里面都有一截发黑了呢?你的培养料根本没有物尽其用吧?是不是有别的杂菌污染了培养料?”
“这是正常的,我之前已经采取过正确的消毒措施。”见林燕还想说什么,他又强调道,“我以前工作的菇场也是这样的。”
林大满夫妇听见林燕说的第一句话,就走了过来,他当然担心儿子说什么不合适的话,也怕林燕在镇长跟前说儿子坏话,毕竟,儿子背后说了不少林燕不好的话,他怕人报复。
“大满叔,我记得中央电视台八套节目,专门介绍过一个养菇大师,养平菇时,不会出现这种霉料现象,若我们也能做得那么好,不是会增加不少收入的吗?咱人力物力都出了,没的在这最后一步出现缺失。”
“对!对!”大满婶子连连点头,被林军民狠狠瞪了一眼。
大满却不理会儿子的黑脸,他急切地问林燕:“燕,你能联系到这个养菇大师不?”
“好像他常年做这方面培训的,我回去在网络上帮你查一下。”
“我自己会查!”林军民非常不悦地低声说了一句。
大满叔看到镇长在和黄伟良说话,没注意这里,狠狠瞪了儿子一眼:“你个不知好歹的东西!”
第二百四十章
林燕伸手做了个拦阻的手势:“大满叔,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别人违拗自己的意思,时间长了,他自然知道我到底是好心还是歹意。”不等林大满再说什么,林燕已经往黄伟良身边走去,镇长在那里,这一家人不会跟上来的。
她现在认清,林军民是非不分,你对他好,他认为是应当的,对他有一点儿疏忽,他就会对你有意见,这样的人不能打交道。以前看大满叔夫妻俩人不错,没想到儿子却没教育好。她想起了林佳豪,林军民是独生子,大满夫妇肯定和老林惯林佳豪一样,努力满足儿子的要求,对思想教育这一块,就放松了。
黄伟良给赵镇长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蘑菇批发市场是政府的,那广告投入和维修费用谁来管?县里还是镇上?现在国家不让收农业税,咱镇上也没什么企业,镇上哪里来钱做这些呢?”
赵镇长好一会儿不说话,几个人出了菇棚,他才说道:“我有个同学在省电视台,他能帮我申请到公益广告,我还想申请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至于维修费用,批发市场低收费,不是不收费,这个也能够用。”
黄伟良摇头:“这远远不够的,要想让这个批发市场红火起来,没有立体轰炸式那样的大力宣传,根本不行。”
“县招商局派人去几个大的蘑菇批发市场招商,这个效果应该还行吧?”
黄伟良和林燕对视了一眼,他们忘了这个茬儿了。但这个招商局的功能有多大,他们可不清楚,当然这个时候,不敢妄下结论。
“你们这里。收集到了愿意来做生意商人的信息,就和我联系吧。”黄伟良这是要看他们的工作做得怎样,才决定会不会投资的。赵镇长的脸上浮出一丝苦笑。林燕后来才知道,他曾经反对政府行为,提出按市场规律进行,但县里有位实权人物不同意,他想安排一个自己的亲信过来当官,毕竟,只要有工程。就有油水。
黄伟良和林燕,本来就嫌官场的人难缠,听到这个消息,对在这里投资的兴趣大减。在说还有杨树湾那边的事情要忙,林燕安排小秘书跟进。就把这里的事情放了下来。
没想到事情过了半个月,晁恩忽然过来了,询问她们投资明州镇的的意愿到底是不是真心的,林燕便把自己的顾虑说了一遍。
晁恩一笑,对黄伟良说道:“呵呵,有人把状告到了Y市政府,那个捣乱的家伙已经被调走了,我想接手这个市场,咱们哥们合作一把如何?”
“你能操劳下来吗?”黄伟良很担忧地说道。
“我只负责宏观把握。具体事情,是曼云表弟来做。这孩子虽然年轻,但很有闯劲,做事情也老练。”
“那好吧,你快点动起来,我随后就开始。”黄伟良对晁恩的能力很佩服。觉得他欣赏的人肯定也错不了,便爽快地点头了。
“晁恩,你怎么想的,能做这么个决定?”林燕觉得特别奇怪,她知道,投资建市场,若是做起来,那是一本万利的,全市场的商户,都是给他打工的,换做别人,林燕肯定觉得不错,但晁恩身体不好呀。
晁恩笑了一下:“亲戚来鼓动的,没办法。”别人怎能奈何不了他?看来他早先积累的人脉肯定对投资这个市场有帮助。
林燕和黄伟良不管这些,只要有利可图,又利国利民,他们何乐而不为?
又接连去了几次明州镇,林燕都没有回村,大满叔托人捎信,说媳妇生了孙子,请老林去吃喜,林燕听老林回来说,村里来了个老师,教大家种植蘑菇,老师讲的和林军民做的有点不一样,大满叔让儿子跟着老师学习,军民不高兴,爷俩这几天正闹腾呢。
“这孩子,他也不过是职业学院毕业的,就是跟人家老师学的,自己干了几年,就觉得翅膀硬了,不听老师话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