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命根子-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你喊她刘老师。”我心里慌,直犯嘀咕:我才上学,见老师就怕、也怕高年级的同学,还没有敢主动地和我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讲过话呢,我怎么敢去给小姐姐请假!但看看只顾自己忙活的妈,又转头瞧瞧没有一点儿动静的后房,心中一阵慌乱,小脑袋瓜子忽地闪出一个幼稚的念头:为什么除了小姐姐之外,没有别的孩子和我一块去上学呢。。。。。。



第九章

 

我们住在小溪西岸蒋二大队的地界内,听说离设在大队部的小学比到小溪东边蒋一大队的小学还近一点,往西经过人多、房大的供销社,就到了蒋场最热闹的老街,建在高高土台之上的老街西北2、3百米处,便是大队部和学校了。 

而去我和小姐姐就读的蒋一小学,有两公里多的“寡路”要走,所谓“寡路”就是路两边即不着村又不旁店,没有住户人家的路。路越寡为什么会觉得越长,繁华大街两公里的路一逛就到头了呢?这或许是一个观念、立场的问题,更是大人们对小孩的宠爱、小孩的惰性在作怪?为什么就没有看到小孩们总会情不自禁地在寡路上活蹦乱跳,又锻炼身体、胆量,还磨练了毅志呢。

听母亲说,舍去上一路热闹地段的就近学校,是因为蒋一大队的人老实、民风纯朴、学校没坏孩子、老师水平高、学风正,而这些足以抵销掉那段“寡路”。哈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仅中国母亲、就是父亲都有点象孟母,宁勿说孟母是中国母亲的化身,还不如说孟母代表着教育孩子的中式标准?何况母亲是读过几天私塾的人呢。

粮店和供销社两个单位,据我当时的认知程度,估计也有近半百号职工吧,却只有我们家四个小孩在这儿工作、生活、上学;很多的迹象表明,不少人是有小孩的,有的比我大,有的比我小。

从大人们吞吞吐吐的议论中,我可以听出他们也有小孩在上学,就是不放在这里上学,大概的意思是说放在蒋场上学学不到什么东西,耽误了、害了孩子什么的。可母亲让我深信不疑地说上学是学知识、是好事情,但“上学怎么会耽误、害孩子呢?”这个疑问还是困绕了我好长时间。。。。。

哈哈!可能母亲也是想把我们送到镇上或县城里的好学校去上学吧,要不然,她怎么会声情并茂地、抓时机繁简适宜地给我翻来覆去地讲述什么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直把我讲得耳孔生茧、热情似火、情绪振奋。

记得有天吃晚饭的时候,她正以凿壁借光折射出来的道理励我应该长出点苗儿的毅志,我却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反弹般喊出口号来:

“破坏公物。。。!”后面可能是“有罪”两个字,但没等我喊出来。

“胡说!”妈呵斥声起手落,一钉拐(我们将卷起实指中指,用第二关节猛力敲击别人的脑袋为“钉拐”)便砰到我左前额边上。

“不受教的东西!”目光刺得让我觉得比磕的还痛。

“只有针头大的眼。。。。。。”也许那个被凿出来的洞究竟有多大母亲确实不知道吧,为掩饰语塞,啪地放下筷子,伸出大拇指用指尖卡住食指尖使劲地比划,恼怒、无语、忍俊、又好气又好笑。。。总之奇怪而复杂的情表在她脸上翻滚着,站起身离席避开了几个孩子盯她的目光。

记得这件小事情,是因为那次被母亲击出小疙瘩来的地方,现在却长出了一个一般大小的脂肪瘤,哈哈,每每提醒我说话不通过大脑会招徕惩罚。

当然了,或许是我的智力只达到了学习乡村小学传授的少许知识的程度,至今也找不出在蒋场上学究竟害了我什么?反倒觉得适得其所,还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呢。再说了,从大姐的一些情绪和羡慕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了比大姐多得多的幸福,而从她说自己也很想读书,多做工多赚钱让我读好书、读大书的鼓励中,我直觉得她在往我身上浇灌着一种力量和希望,身上平添了她的努力,整天都被浇得劲头十足、精神抖擞地。

在开学以来,上学的那几十天的日子,没有那一天我不是满怀信心地上学,满载而归的,也从来没有掉过小姐姐这个我视之为依靠的伴。

每天早晨,我和小姐姐从粮店东墙头拐到蒋渔公路;奔过跨在淙淙小溪上的,蒋场唯一、最大、长约三十米的水泥独孔桥;向南渴盼似地跃入笔直的,两边长着合抱粗细、枝密叶茂的巨球状柳树冠,交汇而成的,如林荫隧道般的乡间油沙土路的大道,总是神清气爽,直让我活蹦乱跳。

雨后的油沙路面,犹如被水冲洗过的油滑绸缎,比晴日里更显平坦光洁,如逢雨后初睛,丝丝闪着银光的青沙,迎着朝霞,象一朵朵喜笑开的小花;走在上面,即觉湿软却又不留下一丝印迹,比走在沙滩上还舒服。而雨后东西向的蒋渔公路,路上的泥巴则象调制好的浆糊,走在这面不仅会踩出深深的脚槽,随着脚步起落还会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时不时地挤出来的泥水还会溅得你满身。

蒋一大队赶蒋场街早集的人很少,往往从住处出发直走到小学附近的村头也碰不到几个行人,有时一连几天遇不到一个人。油沙路两旁一遛生机盎然的农田,风吹庄稼微微起舞,发出沙沙细语,我和小姐姐走到远离住处、还看不到隐在密林之中的学校那路段时,心中总会泛起一丝紧张、害怕。这下可好,要我一个人去上学,心就象已经来到了那段树叶更显浓密的林荫道,乱蹦乱跳起来,比我在上学路上跑得还急,蹦跳得更欢。

“妈!那归您送我上学!”我默坐了一小会,鼓起勇气说。在我的记忆中,妈只送过我一次,就是开学报道的第一天,私下告诉你们吧,那天她把我和小姐姐都打扮得漂漂亮亮,或许是因为小姐姐不打扮也比我漂亮,在我们一路喜气洋洋去学校的时候,好多大人和孩子都盯着小姐姐看,而看我的眼神却是溜过去的,让我心里生出了好几回嫉妒。

“妈没时间!”象要悔收恶吼,转用一种鼓舞人心的口气给我打气:“男子汉,大丈夫,死都不怕,还怕去上学?!”我也知道她要上班,走不开,如果天气好的时候,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房子隔壁的营业厅那边已经有人站队买粮、换油了。

看得出妈虽依然在用力洗衣,心事却已放到开导我上:“怕了就想想黄继光,”更有力地搓一把,语气加重:“刘胡兰还是一个女孩呢,她面对刺刀都不怕,”说话的刚劲比搓衣的劲还大:“只要想一想!你的勇气就来了!”

在大人口里和小人书上我看到过好多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也许无论何时,英雄人物的确都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听母亲这么一提,我那每每提起英雄人物浑身泛起的那股暖流,一下子又在我身上窜起来。我鼓起勇气,用力地拖开椅子,换上套鞋,把绿色书包用力往后背上一甩,背上!几乎是雄纠纠,气昂昂,头不回地跨出了大门,象小八路一样迈出坚强的步伐,还故意有力地跺着双脚,在稀泥巴地面上踩出一个个深深小脚印来!



第十章

 

接连几天,小姐姐生她的病,我上我的学,她的病情一点没挂住我的心,想都没有想过去房间看她一眼,自己被一种已经很了不起的感觉支配着,好象自己真的成了一个天不怕,地不怕,能**走上好几里地,上学下学的、英雄般的人物。当笑眯眯,和善的班主任,同我妈差不多年龄的周老师问过我姐姐的病情,翘起大姆指表扬我能自个儿上学之后,我便更加沾沾自喜起来,整天心里不知有多滋润、多畅快,学识字、加减的劲头也好象足多了!哈哈!

后来当妈和一些长辈们说我喜欢戴高帽子的时候,我当时真不知道她们说的什么意思,现在明白一些了,大概是说我需要不断地打气、爱听表扬的话吧。

家里的气氛和以往有所不同,一些事情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妈兴冲冲、劲鼓鼓、凶巴巴的神情或气势,被多出来的些许心思、担忧和愁容冲淡了好多;说话的声调也低了好几度。让我感觉身上箍的笼头、管束不那么紧了,浑身上下一股松绑的轻松和自在。

她那时在想什么?愁什么呢?我一点也不知道,如果我那时能操这份心,我就不该是7岁,而应该是14岁了,因为事实证明我在14岁才开始懂事,就是开始有点自己的小心事,七思八想,不怎么爱说话起来。哈哈!

就在周老师表扬我能独自走老远的路,一天比一天上学早,不早退,用功读书没有几天的一大早,当我被母亲叫醒,穿衣走出房门去洗口脸时,发现小姐姐已经无精打采地坐在堂屋中央,这些日子我只知道她生病,总睡在北房中,吃饭也是送到房间去,但我那有心思去管这些呢,作业一做完就连忙和弟弟跑到外面去疯,疯累了回家洗澡倒头便睡,多么美好、快乐、无忧无虑的时光啊。

但看到小姐姐已经梳洗停当候在堂屋,不管她精神状态好不好,心中高兴啊:“这下好,她又可陪我一块去上学了!”我心里想着,便欣喜地脱口而出:

“小姐姐!你今天和我一块上学!?”有好几天没见过小姐姐一面,妈和大姐各忙各的,从没有听妈说过小姐姐今天要和我一块去上学,心里还是拿不准,本想把话说得肯定一点,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一个问句。

也许,人的自然本性还包括所谓的暝暝之中的第六感吧,它贮藏在你身体中的某个部位,不需教化就能自动地对周围的环境、他人的心境和情绪作出感悟般的认知或评估?!

小姐姐没吭声,继续着她的无精打采。我多看她一眼,直觉得她身上透露出一种消沉、无奈的神情。

门外,母亲正在霞光晨雾中,以当时蒋场通行的方法,忙着晾晒衣服:用一根绳系在离虎口粗细、两米来长的三根竹杆顶端10多公分处,支开,立于地上,作为一个支架,两个支架之间横一根又粗又长的大竹杆,支架上端的那一小截分开后可以卡牢搁在上面的横杆,将衣服搭在或串在上面,晚上连晾干的衣服和竹杆一并收回家。

见大姐正在外面的场地上洗口,便忙拿起牙具跑到她身边:“大姐!小姐姐今天和我一块上学吗?”

大姐没嗞声,漱完口,叮当着响地搅洗一通牙刷,奋力洒泼掉杯中水,调头走的时候,才没好气地向我甩来一句:“不知道!”

我知道,大姐是很想上学的,向母亲不知求过多少次,可母亲总一口回绝,一点希望不给她;小姐姐好几次对母亲说大姐不上学她也不上了,还说不上学可以去割更多的草、捡更多的柴,但得到的不是一鼻子的灰,就是添加着责骂的闭门羹。

“是啊,她说不上学你非要让她上,我说要上学,你却非不让我上。”不知是不是俩姐妹串通好的,有次在小姐姐被骂完后,大姐理直气壮地护着小姐姐顶撞起母亲来,当然,更是被妈臭骂了一顿。为此,她对我和小姐姐能上学是又羡慕又不满,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还为此事对母亲耿耿于怀呢。

“妈!”我的热情没减,洗完口后向母亲喊道:“小姐姐今天和我一块去上学吧?!”

“你小姐姐今天去看病!”妈一边忙碌一边用责备的口吻说:“整天只知道疯疯癫癫,你小姐姐病成什么样子了也不知道!”可能是认为和我这个不懂事的孩子说这些如对牛弹琴吧,说着就嗄然而止。

“她已经好几天没吃过饭了!你去她房里看过她吗!”似乎又觉得孺子也要教吧,接过上面的话题将原本就打算说完的话说完。

我的心情沉了一下,走进大门时,看小姐姐的样子是又可怜、又憔悴,脸不觉得有点儿发红、发热。再看,不对啊!小姐姐的脸比先前更白、眼比先前更大、更亮啊,好像还更漂亮了呢!心里又生长一种说不出来的别的滋味来。

母亲还在外面唠叨着吩咐:“你快作好准备,等我晾完衣服后,我们一块走!”

粮店东头那条10来米宽的小溪—暂且就叫它蒋场溪吧,听大人们说它是天门河的支流,除暴雨洪水天外,欲穿双眼都望不到它的尽头,如绸带般飘逸在广袤田野之中,若呈绿色的舒缓溪流,既清澈又柔美。

深秋、冬季贴着溪床漫游的寸长小鱼搅动纹尾击起的浑水花都能清晰可见;溪流之中长着各式水草,虽然春夏之季时常有人高卷裤腿下到溪中,用两根竹杆做成的夹,搅起一捆一担的水草去养猪,但草仍然长得茂盛。

溪中长得最多、最茂盛的有两种水草:碧绿闪亮,叶如绣花针,形似棉条状的,我们叫它虾须草;另一种墨绿色,片状叶,如柳枝的,我们称它为养猪草。随着水流,大多数水草,像一条条绿丝带在水中飘浮、蠕动;阳光之下,带着银光闪闪小气泡,形同小桃心、小梅花,亮绿叶片点缀其中,那可是越看越好看,不过你现在想去享受我儿时的眼神福。。。。。。

小溪和小孩子不一样,它是长不大的,不倍加呵护,它就象其它的自然景观一样,一溜烟地跑掉。

在小姐姐生病、母亲放松对我的管束后,我壮着胆,毫无顾虑地和弟弟瞎疯着玩的时候,在溪坡上跟着捕鱼、打水草的人顺着河道流连忘返地走出好远好远,一边看一边闹,还时不时捡些土块、碎瓦砾与4岁左右的弟弟比投掷,比他掷得越远,我就越高兴,可他却胀红着脸,挑砖拣瓦地比,就是不认输,现在想起来真好玩。

不过他在我上学的时候练就了一种本领,用片状的瓦砾在水上打漂,我们叫着“戳流碑”, 由于关键不在力量大小而在技巧,还要找到弧度适当的瓦片,较真的比起来他就和我不相上下了,只是失误比我少,稍微比我在行一些罢了,哈哈!

别看他小不点地,却练到了一碑打到水上去,至少可以在水上串跳五、六下,打得多的时候,一遛子居然能打出十几个如糖葫芦般的串状水花来呢,那功夫真是了得。

溪流由北向南,流湍得很激,只是到了深冬河水才好象看不出在流动的样子,特别冷的那几天,小溪还会结上一层厚厚的冰,我和弟弟可以在上面行走的。我问过妈,妈也为我问过好几个在场的人,但谁也说不准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到底有多长。我和弟弟,以后又和小伙伴们尝试过好几次,想走到它的源头去看看,开开眼界,可是我们虽然出发前决心满满,也一次走得比一次远,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终没有溯溪到源头,前行得久远,往回返的路就越长。哈哈!

紧挨蒋渔公路的北边,我们上学的沙油路的东边是春节后才落成的蒋场公社卫生所,我的小姨就在那里上班,可平日里很少来往的。她们是从粮店往西,沿蒋渔公路走不到一公里地,原蒋场高土台子老街上的公社党委会的院子中搬过来的。据我所知,蒋常葫有的老湾、老街都是建在用土垒得好高好高的大台上面。

粮店的营业窗口前,早已经有人在排队等着换粮买油,妈领着我和小姐姐穿过让道的队伍时,边走边和熟人生人点头、打招呼,从他们含着笑意的眼神中可以看得出几份担心,我都感觉得出他们似乎在盘算或想问:我们都站等到这儿,营业员怎么带着孩子走了,会及时赶回来吗?

/》“还没有开始营业,我带小孩去卫生所看看病就回!”母亲急急忙忙地解释反而引起了一阵骚动和叽叽喳喳的纷议,催促着她加快步伐带着我俩小步跑过大桥,来到蒋场卫生所西墙头该分手的地方,她跃过田头小沟,头也没回地径直往卫生所走。

“俊儿!”小姐姐象陡然记起了什么,来了点精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