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相天下-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繁华的区域,想要摆摊设点,就要提防了,也可以说,几乎没有机会。实难复制古时算命先生满街走的盛况,但每个时代都有死角,比如卖冰糖葫芦的,别人是扛着插满葫芦的竹竿满街走,你也管不着。
还有如磨刀、收废品的,见了也只能干瞪眼,因为别人是流动做生意,不占道,不违章摆放。
张兵当然不是要体验这三种生活,葫芦他不会做,厨艺是硬伤;磨刀是技术活,收废品不懂行情,笑了笑,先吃饭。
他的住处虽然不是郊区,但也比较靠城市边缘,现在到了中心区域,物价瞬间就不一样了,一顿快餐下来,三十大洋再次不翼而飞。
歇息了片刻,便进了书店,现今,看似纸张读物已经不重要了,就如cd败给了mp3。但纸张读物依旧有不可替代的市场,只因成书出版的读物更全面,也更权威专业。
反之网络读物虽然很多,基本都是免费,或是能找到免费,但很多时候,并不能满足专业水准,况且,一些年龄大的,并不能上网。年龄小的,也被限制上网。
如此一来,书店里,依旧门庭若市,男女老少都有,哪怕不是周末,依旧生意火爆,这是一个全民读书的年代。
张兵来此,并非为了化缘,也跟修行无关,仅仅只是来查找资料,付出与得到是成正比的,准备越充分,投入的精力越大,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一进书店,自然而然的就会进入到沉默模式,人来人往,但所有人都不会故意制造噪音,落针可闻,有些夸张,但这种环境,张兵很是喜欢。
没花多少工夫,就到了他要查找书籍的区域……

第一百四十章 重大发现

景观城,其实是锦官城,来历是因在蜀汉时期,保护蜀锦生产的地方,也设有锦官这个职位。到了现今,取谐音景观,意为人文景观,是一个来了就不走不掉的城市。
建城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蜀汉的国都。一直是蜀地的政治经济中心。
刘阿斗没有坐稳皇位,估计也跟蜀地这条大支龙有关系吧。龙分几等,大支龙可不是北斗那条穹窿龙脉能比的,不是一个档次。
但龙脉也不能这么比较,若是没那个命,得到再好的龙脉也无用,因为无福消受。
景观城面积12390平方公里,相当于13个穹窿地貌那么大,相当于159个北斗镇的面积。幅员人口1400多万。而北斗仅两万多人口,差了700倍,当然,城市与乡镇没有可比性。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军队攻入景观城,自立为帝,国号大西。后清军入川,战乱多年,至清廷接管蜀地后,蜀人已经不足八万。而在明朝时,蜀地的具体人口也无从考证,因为赋税的关系,与人头挂钩,所以吃空饷比较严重。
但根据历史记载1578年,蜀人有三百多万,这是最保守的数字,往上翻两倍三倍都正常。
又有记载张献忠毁景观城,焚蜀王宫殿,并焚未尽之民房。凡石柱亭栏,皆毁之;大不能毁者,更聚薪烧裂之。记载中,当时景观城宫殿之盛,比之京师都不差,但最后尽为瓦砾矣。
景观城被毁,这一点是有证可查的,就拿张兵此刻所在的书店,之前还是瓦房,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怎么可能连宫殿也没有。
至于是否被张献忠所摧毁。也不好随意评判了。
张兵一边翻阅着资料,一边寻找蛛丝马迹,资料上显示,张献忠确实有些生猛。曾斩杀过明朝的楚王,并食用其肉,大明瑞王也被斩杀。而蜀王、太平王皆被逼得自杀。
张献忠的势力,几乎是一路杀出来的。
其人重要的抢宝行动,共有两次,一是抢夺了楚王所有的财产,“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
二是,抢了蜀王,也是景观城所有的财宝。据传一共有上千船的金银珠宝。
这些财宝,好像至今都没人找到,除了在岷江挖出过几十个明朝的银锭,便以此推断,张献忠的财宝都掉江里去了。
当然。这样推断也不无不可,但张兵摸了摸胸口挂着的小黑石,这东西,疑似开启张献忠财宝的钥匙。
搓捏着小黑石,张兵目光闪烁着,如果有可能找到宝藏的蛛丝马迹,那他到底要不要一探究竟。相信,只需很小很小一丁点宝藏,就足够买下北斗。
何川以为签订了承包权就保险吗?只要他能拿出两个多亿,瞬间就能破了合约的违约金,再直接支付七十年的承包费,做成死约。那条龙脉,还不得乖乖落入手中。或是有了宝藏,直接买掉何川的命,不就完了。
这样想,有些太没志气。靠金钱买来的,算什么事。只有用斗法,把何川斩落马下,这才能彰显他张撼龙之名。
笑了笑,继续翻阅资料,宝藏的事,太过虚幻。
但张兵却不知道,此时北斗白沙乡高峰山上,谭家生一行,却有了重大的发现。
这几人妄图去寻清朝隐居御医的墓穴,而高峰山,比凤凰山还要大一千亩,有四千多亩的面积,而且海拔也要比凤凰山高出不少。只有三条路可以上山,而且其中一条,只存在理论上,年久失修,就连砍柴人都不愿意走。
但三个寨门都有一个共同点,到底山顶之后,地势就平坦了,几乎没有起伏,所以根据记载,此前山顶居住有上万人口,有集市,衙门,这些并非没有可能。
要守住此山,只要扛住三个寨门的进攻就可以,三百多年前,吴三桂奉命追剿张献忠残部,就在高峰山大战了一场,战况持续了一年,都没攻下来,最后还是因为山顶上遭遇粮食危机,残部自己败在了后勤。
此后清朝晚期,红灯教、义和团,都在高峰山经历失败了,选择了这疙瘩角,逃难到高峰山,或许当初,高峰山在造反圈子里很是出名,都知道是硬骨头,逃到山上,至少暂时就安全了。
可惜,最后都败给了后勤,这几个造饭派,因为弹尽粮绝而全军覆灭。
清朝灭亡后,土匪又来了,盘踞在高峰山,这群土匪向前辈们致敬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出了土匪的优势,硬是扛住了一个正规团的兵力,在高峰山坚持了数月,这让民国上将,大军长刘某人?大为光火,败兴而归,这仗咱不打了成不成。
土匪们,此后在高峰山盘踞了十年之后,最后可能熬不住清贫的生活,陆续下山去了,然后就没了音讯,充分证明了,耐得住寂寞,才能在乱世中活下来。
建国后,土匪们也走了,但高峰山顶之上,一直没有村民愿意迁移上去,因为太偏僻了。但每年,也会有村民组织上山,一是在冬季上山砍柴,储备过冬用的柴火,以达到节约煤炭的目的,现今煤炭太贵了,烧不起。
一是,采摘各种山货,尤其以上山的野竹笋最为出名,还有各种蘑菇、药材。还盛产一种对鱼类,带有致幻效果的植物果实。
野果、野生小动物更是不计其数,也是北斗境内,唯一还有老鹰存活的地方,可以说是,刀光剑影之后的世外桃源。
谭家生名声在外,也确实对得起名头,此前在高峰山上花了九天时间,竟然真的找到一处遗迹,换了旁人根本发现不了,因为这是一个洞穴,天然的。
本来在山顶之上的悬崖下面,就如一个“日”字,上面一横是上顶,下面一横是起点。中间一横就在半山顶上,也是高峰山上唯一的一个半山顶。
在日字上面两横之间,有一处高约四十多层楼的悬崖,露天悬崖。崖上光秃秃的,岩石裸露在外,崖上有十来个小洞穴,这是老鹰的巢穴。
而在这崖下是乱石堆,每一块石头都不小,棱角分明,人走进去都困难,谁都没想到,这些乱石下面,也就是悬崖的底部。竟然掩盖着一个天然洞穴。
现在被谭家生寻了出来,一行四人不敢在白天动手,虽然高峰山上平日里根本不会有人上山,村民上去,也是匆匆经过。基本会选择,另外一条路的大寨门,那是相对最好走的道路。
但这段时间,山上可不太平。也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竟然让很多行家知晓了白沙乡有龙脉。谭家生都遇到了十几个有道行的人。
其实,不说外面的人,就连方文堂最近也频繁上山勘察。张兵放弃了,他却没有,就跟他劝张兵说的那般,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包勇等四个阴阳先生也在出动,但他们四人,更多的是在寻找白银。有了张兵大公无私告知推测,四人觉得可以一搏,顺带也可以找一下龙脉。
至于陈玄机一行更不用说了,分成了好几个队伍,在白沙乡范围内寻找。高峰山只是其中一个区域。
就算如此,高峰山上每天也出现了很多陌生面孔。
总算入夜了,谭家生四人,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磨破了手掌,擦烂了裤腿,没办法,面对这种乱石堆,谭家生的盗墓技术也挥发不出来,洛阳铲也只能打铁,在不能动用其余暴力工具的前提下,只能靠蛮力,还不能雇佣村民帮忙,以免走漏风声。
忙活了半宿,眼看天空已经泛着鱼肚白,太阳就快初升,四人终于成功了。弄出了一个可供一下滑下去的倾斜洞口。
谭家生在空气中嗅了嗅,并没有尸味,也放下心来。但他一个瘸子,不可能打头阵。杨文广也不可能,剩余的猛子是技术工,负责开车的,胆子也没黑子大。如此,黑子就当仁不让的率先下了洞。
这人也是胆子够肥,黑灯瞎火的就敢往下钻,也不怕给活埋了,其它的不说,夏天可是蛇虫活跃的季节。
不谈过程如何,黑子成功钻进了谭家生描述中的山洞,瞬间传出大笑声,“哈哈,杨哥,谭师,我爬进去了,这里面好大,我都可以站起来了,你们快进来。”
谭家生与杨文广虽后也进去了,猛子留在洞外打掩护,防止有外人经过,此地距离山路不到二十米,太显眼,也是通往第二个山寨大门的必经之路。
可惜,谭家生三人在山洞里只是发现了一些腐烂的木头,几把锈迹斑斑的铁器,应该是长枪之类,木杆已经烂了,只余枪头。
这也变相证明了年代,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陶器,说是陶器太夸大了,就跟现今的泡菜坛子差不多,品质也相同,谭家生看过一眼,就知道不值钱。
这里应该只是古时一个藏物点,或者说,很可能仅仅只是过路时存放干粮的地方,用来临时救急。
“谭师,你看这是什么。”杨文广忽然惊叫道,但见他从一个陶罐中摸出了一串什么东西。
谭家生连忙抢步过去,以为发现了值钱的东西,结果只是一串铜钱,除此之外,在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东西了,山洞并不算大,约莫十个平米的面积,两米来高,洞壁没有斧刻的痕迹,应该是纯天然的。
铜钱,谭家生见得多了,根本就不值钱,全靠量取胜,早些年,不知道有多少铜钱融化成了铜水。
除非是一些稀有铜钱,或是母钱,但手上这些铜钱都是小钱,而母钱会大上一号,就跟铜元差不多大。
“咦,这不是。”谭家生把串在一起的铜钱拆开,抓上几枚一看,瞬间就呆住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顺通宝

?谭家生手上这几枚铜钱,居然是大顺通宝。
大顺通宝,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于大顺年间,1644—1645年铸造。版式为小平钱,多阔缘大样,制作较为精细,铜色金黄。
因为发行时间太短,而且张献忠在一年后就亡故了,也可以说,在发行铜钱时,就一直在打仗。清廷攻下蜀地之后,大顺通宝自然就成了废品,康熙通宝适时上位了。所以大顺通宝如今存世量不多,很多人,根本听都没听说过。
谭家生自然不在此列,包括杨光文也是如此,后者见此情形,也抓起铜钱一看,虽然铜已经被腐蚀了一些,有些发绿了,但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可见。
大顺通宝,四个字亮瞎了杨文广双眼,这种铜钱一出,也间接证明,张献忠与此地有关联,在加上这些铁器,至少可以证实张献忠的军队曾经来过高峰山,而且逗留的时间并不短。
黑子凑了过来,在山洞中,虽然有电筒光,但更显皮肤黝黑,愣愣的问道:“这些值钱吗?”
谭家生没有回话,飞快翻看起铜钱的另外一面,铜钱的样式与几位清朝皇帝的通宝差不多,不过上面没有满文,也稍稍比普通的小钱大了一丁点。
手上这枚铜钱的背面有一个“工”字,普通品。又继续翻看,发现了背面有“户”。更多的,背面什么字迹都没有。
大顺通宝虽然稀少,但毕竟只是铜钱,历史价值也算不上过高,张献忠只是昙花一现,历史留名而已。按照市场价,光背大概3元一个,工字背面,能值5元一个。而户字背,能值1到2一个。
别觉得便宜,相比几元钱一个的乾隆通宝,大顺通宝已经证明了其价值。
杨文广找到的这串铜钱。大约有五六百个,批量卖出去,也值个几千元。如果有村民发现,无异于是一笔横财了,能购买一千多斤大米。
但谭家生要找可不是这个,杨文广的心态也差不多,两人一起动手,黑子不明所以的在一旁找着电筒。
一小会后,杨文广大叫道:“找到了,真的找到了。这是川户。”
所谓“川户”,也被称为传世通宝,这是大顺通宝中的超级稀有品,背面有川户二字,市场价值在一万到一万五之间。并且是有价无市。
仅这一枚,就是五六百个大顺通宝总价值的五倍。
谭家生接过一看,也露出了笑容,“再找。”
两人虽然一夜未睡,劳累非凡,但是精神头却更足了,十几分钟后。两人都长出了一口气,发了。
实在没想到,在这些铜钱中,竟然找到了足足五十二枚川户,这意味着5万到8万的价值,甚至可能更高。这种稀有铜钱无法复制,若是打包出售,遇到喜欢收藏此类的富豪,花上几百万也正常。
“撤!”谭家生当机立断,把铜钱收好。三人赶紧爬出了山洞,此时天色已经灰白,就快要彻亮了。
扫尾工作不能马虎,几人硬是拖着疲惫要洞口掩盖好,成功有捷径,但万事需谨慎。
四人是直接离开了北斗,这些是铜钱,根本无需走销赃通道,正大光明的给卖掉了,打包出售了一百万,由一个喜欢收藏的老板购入。
分赃的时候,谭家生没有客气,一人独拿了五十万,杨文广拿了三十万,黑子拿了十万,猛子只有七万,因为功劳最小。
剩余的三万,四人花天酒地的潇洒,两天就没了。
谭家生现今是真的穷,有了五十万打底,终于缓了过来。杨文广也不急了,有了这些资金,又可以打持续战,再次回北斗。
“谭师,你说北斗是不是真的有张献忠的宝藏?”杨文广有些醉意,有钱的感觉就是爽。但这些钱还不够,不足以支撑花天酒地的生活。
“说不准。不过应该还有不少好东西。”谭家生舔了舔嘴唇,又道:“他们在找龙脉,我们找宝藏,很有可能,就是同一个地方……”
————————
张兵摇了摇有些发酸的脖子,从玻璃桌面上挑选了两本必须购买的书籍,一个下午他都在书城里,点了一杯可以续杯的咖啡,坚持到现在。翻阅了大量的书籍,不虚此行,很多资料在网上只能找到皮毛,但现在已经查询清楚了,这对他来说,作用真的非常大。
工欲行必先利其器。在这一点上,不能马虎,就跟他当初给人看地基,总是喜欢提前准备,这不算是性格,应该归为习惯,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两本书七十八元,加上咖啡,打车费,午饭钱,现在身上还剩近三百元,小资生活了。
夜幕降临,城管五点半下班,各类小商贩也行动了起来,更显得繁华。
张兵走走停停,本在世间,却又是在入世,背负行囊,手提法剑,好不潇洒。
“核桃怎么卖?”看见核桃,不知怎的,又想起北斗。虽然在镇政府也没住多久,但记忆犹在,不知那两棵核桃树怎么样了。
坊间传闻,吃核桃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