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山奇鸣-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此,吴如孝随即打开城门,向清兵扑去。城外,两军兵马战成了一团。枪声、火炮轰击声震动了镇江城。
那副将连过了朱平几个部下,直向朱平杀来。
朱平眼明手快,闪身躲过一剑,即向那吴如孝使了个眼色,跃马向外围无人处奔去。副将紧追不舍,大喊道:“贼人休走!”
朱平见他一人立于空地,即向吴如孝点了点头,只见一颗子弹向前飞来,顿时,那副将跌下马背。
朱平进前,随之大声令道:“吉尔杭阿部副将在此,还不住手!”朱平话音未落,但见部分清兵四下里散去。
吴如孝正要领兵追赶时,朱平止住了他,说道:“看得出来,这些清兵多数是附近的乡民被逼入了军营。对此,能放一人则放一人。”他又看过余下的放了兵器的兵士,接着说:“你们若不想跟随我太平军,也可保你们安然离去。”这时,只见一兵士从人群中站出,说道:“将军果然仁义!我虽是附近乡民,但家中已无挂念,我愿跟随将军左右。”随后,众人纷纷喊道:“我等愿跟随将军左右!”
高资镇外,陈玉成见吉尔杭阿率部赶来,与之激战了一番,便有意退出了高资镇外围。
吉尔杭阿见此情势,笑道:“贼兵果然不堪一击。”随后,他又令道:“即刻布重兵于高资镇周围,严防贼兵来袭。”
话说向荣领兵与秦日纲部激战了数日,如今已然紧迫天京城下。得知城外情形,洪秀全大惊。
只见早朝之上,洪秀全看过众人,又望向杨秀清,道:“如今,城外兵力分散,那向荣部众已牵制住李秀成、陈玉成二位天将兵马,眼下只有燕王所部兵马与那向荣激战。但几日已过,那向荣却步步逼近天京城。东王,翼王爷部可有消息?”杨秀清回道:“天王勿虑,臣弟已向翼王传过军令。探马报称,翼王亲率数万大军不日将至天京城外,与燕王兵马会合。”大殿之内,众人听后,纷纷议道:“如此甚好。”“如若东王爷所说,那向荣岂敢不败啊?!”洪秀全言后,钱江应了句:“向荣败后,我天京城之围便可消解。”洪秀全微微点头,道:“军师所言极是。”
“启禀大人,张将军现固守下蜀街,吉尔杭阿将军坚守高资镇,贼兵陈玉成、李秀成部人马及镇江一路兵马已被牵制,无力助援贼兵秦日纲部。”那探子报过,向荣喜道:“如此说来,我部兵马可尽数出击,不必担心贼兵相援金陵城了。退一步说,就算那陈、李二人及镇江一路率兵来救,又能怎样?到时,张将军及吉尔杭阿将军正可率兵而至,将贼兵全数围歼。眼下,这秦日纲部兵力不足,只守不攻。我部只需一股作气,就可大败贼兵秦日纲部,到时,再一举夺下金陵城,方不辱皇命。传令下去,前营及火炮营兵马火速逼近贼兵,让那秦日纲部不得喘息机会,我领余下各营兵力驻守大营。定将贼兵困至金陵城下,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此城。”“小的这就将大人之令传报前营及火炮营二位将军。小的告退!”“去吧。”向荣令道。
少顷,听得前方炮声阵阵,向荣于帐内来回走动,思索围攻太平军之计。
“报大人,贼兵秦日纲部不敌我前营及火炮营猛攻,现已节节败退。”“好!”向荣大喜。
那探子才退出营中,忽又见一人来报。“大。。。。。。大人,不好了,前方杀来贼兵,旗帜上写着偌大的‘石’字。我部兵马不敌,前营主将派小的来请援。”向荣闻后,大惊失色,道:“定是那石达开率部赶到了。你速去下蜀街,令张将军前去援救,不得有误!”“得令!”
且说张国梁得了军令后,即领兵前去相助前营,却不料,途中遇到一路兵马相阻。原来,李秀成从石达开部得了一营兵力后,李秀成猜知张国梁定会率众经此去救向荣部前营及火炮营人马,所以早已候在了此处。
李秀成向张国梁部大喊:“张将军,你乃忠义之士,犹如那山东呼保义宋公明,且据我所知,张将军虽对清廷效忠,但清廷于将军,恐存戒心。我为将军着想,不如为这‘义’字入我天朝,也可使将军之才得以尽显。”“贼人休要妄想!众将士,随我杀敌!”张国梁一声令下,两军拼杀起来。
忽值此时,只听四面喊杀声袭来,张国梁惊道:“丛中有伏兵,不可恋战!快撤!”他率部行了一阵,见李秀成部并未追来。张国梁思索一番,忽地令道:“前营已不可救,我等又离了下蜀街,也只有回转江南大营,保得向大人周全。”
“大人,吉尔杭阿将军请援。如今,贼兵陈玉成部及镇江一路人马攻我高资镇,大人若再不派兵相救,高资镇不保。吉尔杭阿将军说,切不可让贼兵各路人马合于一处,不然,到时再想破敌,便会难上加难。”向荣心绪不宁,随即说道:“你且回去,告知吉尔杭阿将军,让他坚守高资重镇。我率部即刻就到。”“得令!”




 (67)向荣落计败走遇惊 钱

话说那探子离了向荣大营后,并未进得高资镇,却是急急地赶至朱平帐内。
“朱将军,小的已告知那向荣,想必他即刻就会率兵来救高资镇。”“兄弟快快请起。”朱平扶他起身,接着说道:“你以前随那吉尔杭阿,自称‘小的’,现在和我朱平一起共事天朝,你我就是兄弟,切不可在我这里再称‘小的’。”“将军,小的。。。。。。”朱平听后,随即显得严肃,那兵士方才说道:“将军,我知道了。多谢将军!”朱平随之一笑,忽地说道:“去让慕先锋进帐说话。”“是,将军。”
待随部先锋入得帐来,朱平说道:“慕兄,你曾为我部信使,破那江北大营,你立下了汗马功劳。今日,兄弟又有事,需你走一趟了。”“将军有何事,但请吩咐!”“慕先锋听令!”“末将在!”“你速去报知翼王,向荣部兵马即将前来援助高资镇。”“末将领命!”
朱平离帐后,来到吴如孝营中,禀道:“吴天将,翼王交代的事,朱平已经办妥。”吴如孝随即说道:“翼王爷派人来此,命我等守在高资镇外,又令我等使计让那向荣领兵来此。朱将军做得好!”“此时,陈天将率众兄弟与那吉尔杭阿部战得正酣。只是,我部有命在身,不得前去助战。”朱平叹了叹。吴如孝听后,道:“我知玉成之才。陈天将自是胸有成竹。朱将军,不必担忧。”“是。”朱平回了句。
少时,那向荣领兵出了江南大营,径直奔向高资镇。吴如孝部得报,速倾出所部兵力与朱平人马前去阻截向荣兵马。
两军相遇一处,向荣怒道:“贼兵胆敢拦我去路,众将士听令!”“在!”众部下回声震耳。“冲杀贼兵!”向荣大喊道。一时间,枪炮声和着风声向四周传开。
两军战了一阵,眼看吴如孝部即将不敌,忽在此刻,向荣见大营方向有人来报。
那人飞奔而来,见了向荣,下马惊慌禀道:“大人,我江南大营遭袭!”向荣听后,随即令道:“众将士,回救大营!”
看着向荣率部撤离,朱平望过吴如孝,吴如孝点点头,朱平忽地令道:“我等莫追!众兄弟,随吴天将同去助陈天将一臂之力,拿下高资镇!”“遵令!”众人齐声喊道。
向荣带领部下急赶至江南大营,只见营中帅旗已成了带“石”字的太平天国帅旗,于是惊呼道:“夺回大营!”众人随即冲向主大营,喊杀声震动了整座江南大营。
“报。。。。。。大人,营外伏有贼兵。”来报之人就是先前告知向荣援救高资镇的那个兵士。这兵士禀完,随即离去,入了众清兵之中。
向荣向四下里望去,只见风过草丛,似有异动,于是心中恐慌,令道:“众将士莫要恋战!速速撤离!”
向荣率部离营之时,未见太平军来追。行了一程,向荣说道:“幸得我等及早发现贼兵伏于那营外稍远的山谷深草中,不然,贼军伏兵一到,我等前后受攻,焉能不败啊?传我将令,前往高资镇,与吉尔杭阿将军合兵一处,再调回张国梁将军兵力,一举夺回我江南主大营。”
向荣等人行至途中,忽见一队人马与自己相迎而来。“是张将军。”向荣身旁一侍卫忽地禀道。
那张国梁见主帅至此,忙下马进前请道:“大人,末将恐我等主营遭贼兵攻袭,故领兵来保。”向荣随即下马,扶住张国梁,道:“贼兵十分奸诈,已趁我不备,攻下了我江南主大营。”张国梁见向荣心中难过,于是说道:“大人,切莫忧愁。末将在途中遇之那石达开部,双方交战,贼兵也不能将我怎样。”向荣闻听,言道:“将军神勇。”“大人,如今之计,我等前去高资重镇,再与吉尔杭阿将军合兵夺回大营。”“我正有此意。有张将军相助,定能取回我等大营。”
向荣人马急行了一程,即将到达高资镇时,忽见吉尔杭阿部副将跃马前来。
走至近前,那副将带伤下马,哭禀道:“大人啊,我等失了高资镇。”张国梁听后,随即问道:“那吉尔杭阿将军呢?”“我等被贼兵重重围攻,主将见此形势,便让末将领一队人马突围,向张将军求援。却不想,贼兵围住末将人马,又猛攻城门。末将率众苦战一番,只见城门已破,贼兵纷纷冲入城去。主将吉尔杭阿将军誓死不为贼兵所辱,在城墙之上,已经。。。。。。以身。。。。。。殉国了。”向荣听后,忽地说道:“吉尔杭阿将军含恨而死,众将士随我前去杀贼,为将军报此血海深仇。”“大人,不可啊。。。。。。”张国梁一旁劝道。“将军之仇要报,但此时尚不能与贼兵硬拼。大人,不如我等暂且领军向北,等得了粮草及补足了兵马之后,再来与贼兵计较。”向荣叹了叹,道:“如今之计,也只有依张将军之言了。”
“翼王爷,探马回报,那向荣率部正往北边赶去。”秦日纲进了营帐,说道。“噢?燕王可让秀成多带兵马于那向荣必经之地设伏。想来,这向荣也算尝够了苦头。”石达开淡定地说。“弟即去告知秀成。”秦日纲回了句。
向荣领部一路急赶,众兵士皆已疲惫不堪。行至一坡谷前,张国梁见四周群山相绕,不禁说道:“大人,此地易设伏兵。我等改行对面平地,绕过此坡谷。”向荣点头不语。
向荣等众人来至那平地时,都似松了口气,忽在此刻,却听得四面喊声不断,仔细听时,乃是喊道:“活捉主帅向荣!”“此地有贼兵!你等护大人先走,我部随本将杀敌!”张国梁大声令道。
随后,听得火炮轰鸣,两军冲杀在了一起。战了一阵,张国梁见向荣已然走远,于是喊道:“众兄弟随我撤下,与贼兵来日再战。”张国梁率所部兵马且战且退,方得突围而去。
“天将,是否追赶?”李秀成部下先锋问道。“切莫再追。这张国梁虽侍于清廷,但也算能兵善战之辈,不该绝于此地。”说着,李秀成不禁感叹:“他日后若能为天朝所用,实乃我天朝之福了。”“天将为天朝忠义双全,末将钦佩不已。”“先锋听令!”“末将在!”“你速回帅营,向翼王禀报此战之详情。”“谨遵天将之令!”
不久,张国梁领部下兵马赶上了向荣人马。“苦了将军了。”向荣看着张国梁,说道。“保大人周全,乃末将之职。”向荣听后,声音沙哑地说:“皇上不嫌我年事已高,委以重任,我当誓死不辱皇命。可叹此番与贼兵之战,我江南大营之心血付之东流啊!”他看过张国梁,接着说道:“只是有一事,我时常挂于心上。”“大人,是何事?”张国梁问了句。“张将军久随于我,屡立战功,朝廷又岂会不知?可朝中那些奸佞小人视将军如眼中钉、肉中刺,不时有害将军之心。我在时,还能护着将军,一旦哪天,我长眠于这尘土之下,将军又当怎样啊?”“大人,万不要有轻生念头。末将今日立下誓言,绝不负大人苦心栽培之恩,以死效忠朝廷,报皇恩浩荡!”向荣听后,微微点头,叹道:“这就好。有将军此言,我也就放心了。”
秋风瑟瑟,落叶飘零,转眼,秋色已至。这天,钱江独坐于桃园石凳上,想起往事,不免又是一番发自心底的深叹。
“义父。。。。。。”远山的喊声惊忧了他,钱江随即回过神来,道:“多年以前,为父也曾来过这桃园。当时,我与宇清贤弟说,为兄将要远行。贤弟不解,我便告知,我将南下去寻明主。后来,有了如今的天朝。我为当初所信,将心交于了天朝,那里有我多少心血啊!可是,竟在我眼皮底下发生了那样的惨剧,我却无力阻止!天京城,我寄于所望之地,却也是令我心寒至极之地啊!说来,怎不让我千叹万叹于此?!”远山见他这般,道了句:“孩儿未能阻住那肖童,以致。。。。。。”“远山,这不是你或是那肖童所致。”“义父为何这样说?”钱江听后,又是一叹,道:“为父算是看得明白了。提出信义者,只令万民信之还不够,自身还得信其信义。若这提出信义的少数人不为所信而只为一己之私欲,则终会因私欲不同,生出二心,长久以往,又岂会同存于这信义之下?”“义父之言,乃是说不顾信义的私欲之害,非他人之过。那敢问义父,如何才能使所提信义经久不衰呢?”钱江望向那大龙山,思虑了一番,道:“在于明主审时度势,以法令将其所提信义固定下来,让自身及天下人一律遵从之,再因时予以完善,使其符合世事变迁之所需,如此,可使这所提之信义常在。”“孩儿懂了。”
钱江忽想起了什么,随即问道:“对了,清沁与蔡音那两个丫头呢?”“都已去了大龙山上。义父问她俩有事吗?我现去叫她们回来便是。”“噢,不必了。只是,自从为父与你离开天京城后,就径直来到这大龙山下。不知怎的,这几日时常念起家乡父老。是啊,我离乡多年,也该回去看看了。”“义父既然有此想法,孩儿也不敢多留。只是,我们皆舍不得义父离去。”“孩儿勿念。为父会再来这桃园的。如此清静之地,我怎舍得长久不来。”远山颇感离别之愁,于是问道:“那义父何时动身?”“就在此时吧。你代为父多多谢过这两个丫头,这些日子,多是打扰。”“这。。。。。。”远山欲言又忍。“该是此刻就走。为父怕两丫头回来苦苦相留,到时又不知何时能走了。”“既然义父心意已决,那孩儿就不再强留。自此一别,义父大人多多保重!”“孩儿也是。”钱江说着,不禁叹了叹。




 (68)忆肖郎流尽相思泪 念

一日,韦文文怀着心事独自来至当初与肖童相遇时的凉亭旁。她向亭子走去,看有一女子坐在亭里的石凳上长叹。
韦文文见她叹得凄凉,不禁向她走近。“是你,你。。。。。。”韦文文大惊于色。那女子随即望过韦文文,叹了叹,说:“纵使我现在千恨万恨于你,也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韦文文听后,感伤道:“你该恨我啊,是我叔父逼得肖郎一刀刀将自己刺死,我却不能救他。肖郎啊肖郎,你说你有错,又错在哪里呢?该是我的错吧。没有了肖郎,那偌大的天京城让我觉得陌生,我便与父亲离开了叔父,来到了这我俩初遇的地方。思念你,想你了,我还能来这里看看,回忆着我俩的从前。”
韦文文说完,只见杨菁哭成了泪人儿。“肖郎,你将我带出了天京城,说让我在这里等你。可。。。。。。可竟不想,你已经。。。。。。肖郎。。。。。。”杨菁哭喊了一声,眼泪止不住地流着。
“杨姐姐,这是怎么回事?”韦文文擦着眼角,问道。“那日,肖郎心事重重,虑着有什么事将要发生。之后,他带着我去找陈承镕叔叔,却见陈叔叔不在屋里。当时,肖郎万分着急,我问他怎么了,他只是不说。我便缠着他问,我还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