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西游记同人)(西游)沙失时空-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到市口之间,见许多穿青衣者左右摆列,有几个冠带者立于房檐之下。
师徒四众顺街行走,那些人更不逊避。
沙织蹙起眉看着往来不逊避,时不时推撞到她身上的行人百姓,心里有些恼怒,这些人走路不长眼呢,怎么老往人身上撞!正郁闷烦躁间,想要发作手臂突的一紧,一只手斜里伸过来一拽。
孙悟空将她拉到身后,一边闪耀火眼金睛,神威大现,喝道:“闪开,让路!”
世间凡人有几个能抵挡他的神威,孙悟空不是神,却比神更有凛然威严,那往来行走的路人,登时被他的神威唬得心惊胆战,个个腿软脚酥,不自觉的闪开避过,生生让出了一条通天大道来。
唐僧八戒和沙织目瞪口呆,眼睁睁的看着他鼻子里哼一声,大摇大摆的在那条道上率先走去。
他们四人离开了好半响,那些被孙悟空神威震慑住的百姓才回过神来,心有余悸的目视他们四人的身影,心神不安。
眼见他们四个异族他乡,又英伟神俊的来者朝这边来,那檐下冠带者战兢兢躬身问道:“各位是哪方来者?”
唐僧恐孙悟空再吓到人,一力当先对众道:“贫僧乃东土大唐驾下拜天竺国大雷音寺佛祖求经者。路过宝方,一则不知地名,二则未落人家,才进城,甚失回避,望列公恕罪。”
那官人却才安下心施礼道:“此处乃天竺外郡,地名凤仙郡,因连年干旱,郡侯差我等在此出榜,招求法师祈雨救民也。”
孙悟空闻言道:“你的榜文何在?”
“榜文在此,适间才打扫廊檐,还未张挂。”
“拿来我看看。”
众官即将榜文展开,挂在檐下。
孙悟空师徒急忙上前同看。
榜上写着:“大天竺国凤仙郡郡侯上官。为榜聘明师,招求大法事。慈因郡土宽弘,军民殷实,连年亢旱,累岁干荒,民田…而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浍空。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为此出给榜文,仰望十方贤哲,祷雨救民,恩当重报。愿以千金奉谢,决不虚言。须至榜者。”
看罢,孙悟空对众官道:“郡侯上官何也?”
众官道:“上官乃是姓,此我郡侯之姓也。”
孙悟空笑道:“此姓却少,不曾听闻。”
唐僧笑道:“悟空不曾读书,百家姓后有一句上官欧阳。且休闲讲,你们三个那个会求雨,与他求一场甘雨,以济民瘼,此乃万善之事;如不会就行,莫误了走路。”
孙悟空懒洋洋道:“祈雨有甚难事!我老孙翻江搅海,换斗移星,踢天弄井,吐雾喷云,担山赶月,唤雨呼风,那一件儿不是幼年耍子的勾当!何为稀罕!”
众官听说大喜,一边好言相谢欲请他们求雨,一边着两个急去郡中回报郡侯,请他们师徒四人入郡府。
作者有话要说:
☆、凤仙郡求雨(二)
那郡侯闻报也大喜,即整衣步行,也不用轿马侍从多人,亲自径至市口,以礼敦请。
眼看见人群拥护中间,四个异国僧人,均是貌逸俊颜,犹似西天金身罗汉降世,得道圣僧临凡!那郡侯立刻当街心倒身下拜道:“下官乃凤仙郡郡侯上官氏,熏沐拜请老师祈雨救民。望圣师大舍慈悲,运神功,拔济拔济!救我一郡贫民百姓。”
慌得唐僧急忙上前扶起答礼道:“阿弥陀佛,郡侯莫要行此大礼。此间不是讲话处,待贫僧到那寺观,却好行事可好。”
郡侯请道:“请圣僧同到小衙,自有洁净之处。”
师徒们遂牵马挑担,径至府中,一一相见。
郡侯即命看茶摆斋,斋毕,唐僧谢了斋,却问:“郡侯大人,贫僧一路而来,却见郡城外处处干旱,不知贵处干旱几时了?”
郡侯脸上一暗,叹道:“敝地大邦天竺国,凤仙外郡吾司牧。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下官出榜遍求贤,幸遇圣僧来我国,若施寸雨济黎民,愿奉千金酬厚德!”
孙悟空听说,满面欢喜,呵呵的笑道:“不妨,不妨!若说千金为谢,半点甘雨全无。但论积功累德,老孙送你一场大雨。”
那郡侯原来十分清正贤良,爱民心重,又兼此地已是干旱得久,全无办法应对,得闻此话,即请他上坐,低头下拜道:“圣僧长老果舍慈悲,下官必不敢悖德。”
孙悟空笑嘻嘻的搀扶起他道:“且莫拜,请起。但烦你好生看着我师父,等老孙行事。”
沙织见他如此,走近他身边轻声道:“大师兄,你要怎么行事?”
孙悟空伸手揽住她道:“你和八戒过来,就在他这堂下随着我做个羽翼,等老孙唤龙来行雨。”
八戒、沙织谨依使令,三个人都在堂下,郡侯焚香礼拜,唐僧坐着念经。
孙悟空念动真言,诵动咒语,即时见正东上,一朵乌云,渐渐落至堂前,乃是东海老龙王敖广。那敖广收了云脚,化作人形,走向前,对他躬身施礼道:“大圣唤小龙来,那方使用?”
孙悟空道:“请起,累你远来,别无甚事。此间乃凤仙郡,连年干旱,问你如何不来下雨?”
老龙道:“启上大圣得知,我虽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来此行雨?”
孙悟空挑眉似笑非笑道:“老孙因路过此方,见久旱民苦,特着你来此施雨救济,如何推托?”
龙王满头大汗:“岂敢推托?但大圣念真言呼唤,不敢不来。一则未奉上天御旨,二则未曾带得行雨神将,怎么动得雨部?大圣既有拔济之心,容小龙回海点兵,烦大圣到天宫奏准,请一道降雨的圣旨,请水官放出龙来,我却好照旨意数目下雨。”
孙悟空见他说出理来,不是敷衍推脱,只得发放老龙回海,他即跳出罡斗,回来对唐僧备言龙王之事,唐僧道:“既然如此,你去为之,切莫打诳语。”
孙悟空即吩咐八戒沙织:“保着师父,老孙上天宫去也。”
他说声去,寂然不见。
那郡侯看着惊诧不已,胆战心惊道:“孙老爷那里去了?”
八戒笑道:“驾云上天去了。”
郡侯见他会腾云驾雾,更是欢喜十分恭敬,即传出飞报,教满城大街小巷,不拘公卿士庶,军民人等,家家供养龙王牌位,门设清水缸,恭候孙悟空成功求得甘雨。
孙悟空去了不多时,一个筋斗又落下云头,那郡侯同唐僧、八戒、沙织、大小官员人等接着,都簇簇攒攒来迎。
孙悟空脸色不好,咄了一声,将郡侯狠狠一瞪,喝道:“哼,只因你这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冒犯了天地,致令黎民有难,如今天庭不肯降雨!问你害民害己,该当何罪?”
郡侯慌得跪伏在地道:“圣僧如何得知三年前事?”
孙悟空恨道:“你把那斋天的素供,怎么推倒喂狗?可实实说来!”
那郡侯不敢隐瞒,泣道:“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献供斋天,在于本衙之内,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无知,推倒供桌,泼了素馔,果是唤狗来吃了。这两年忆念在心,神思恍惚,无处可以解释,不知上天见罪,遗害黎民。今遇神僧降临,万望明示,上界怎么样计较。”
孙悟空道:“那一日正是玉皇下界之日,见你将斋供喂狗,又口出秽言,玉帝即立你三事记。”
沙织急忙问道:“大师兄,是哪三事?”
“披香殿立一座米山,约有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约有二十丈高下。米山边有拳大的一只小鸡,在那里紧一嘴,慢一嘴的…那米吃;面山边有一个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长一舌,短一舌的…那面吃。左边又一座铁架子,架上挂一把黄金大锁,锁梃儿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儿燎着那锁梃。直等那鸡…米尽,狗…面尽,灯燎断锁梃,他这里方才该下雨哩。”
八戒笑道:“不打紧!不打紧!猴哥肯带我去,变出法身来,一顿把他的米面都吃了,锁梃弄断了,管取下雨。”
孙悟空冷冷道:“呆子莫胡说!此乃上天所设之计,你怎么得见你能吃光断锁?”
唐僧急忙问道:“悟空,似这等说,怎生是好?”
孙悟空挑眉道:“此乃上天处罚之事,老孙能有何法?”
听他说无法,那郡侯更是自责难过,只因他一人之过而让全郡黎民百姓受罚,上告无路,下罚无能,悲从心生,不由得跪下来掩面而泣。
看着他哭得凄惨苍凉,众人跟着哭泣,一时间除了唐僧师徒四人,整个郡城人人悲哀,沙织八戒都心生恻隐。
郡侯哀伤悔恨交加,扯着唐僧痛哭流涕的忏悔,唐僧看着自己的僧袍上一把鼻涕一把泪,还有那悲天动地痛哭的郡民惨绝人寰的哭声,嘴角微微抽搐着又瞧向一旁冷眼旁观的孙悟空,眨了眨眼,悄悄的伸手扯了扯孙悟空的衣袖道:“悟空你有什么法子帮助他们且说。”
孙悟空挑眉道:“师父如何道老孙有法子?”
唐僧叹道:“知子莫若父,知徒莫若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心里想什么为师又如何不知,若是连徒弟心里想什么都不知道,为师又如何做好师父……你看为师这唯一一件僧衣,已经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你不想洗吧,更不想小沙来动手……”
“师父你可以说重点!”孙悟空一头黑线。
“好,重点是你想办法帮他求雨,为师不阻拦你和小沙!”
“好,就如此!”
孙悟空才整了脸色,对那郡侯道:“你等且莫哭,若要求雨也不难!老孙临行时,四天师曾对我言,但只作善可解。”
那郡侯急忙收泪,拜伏在地哀告道:“但凭神僧指教,下官定然一一皈依也。”
看他态度诚恳,孙悟空脸色放好,道:“你若回心向善,趁早儿念佛看经,老孙还替你作为;若仍前不改,我亦不能解释,不久天即诛之,性命不能保矣。”
那郡侯磕头礼拜,誓愿皈依。当时召请本处僧道,启建道场,各各写发文书,申奏三天。郡侯领众拈香瞻拜,答天谢地,引罪自责,颂经念佛向善乃是唐僧看家本领,心里发善,在旁也与他念经。
一壁厢又出飞报,教城里城外大家小户,不论男女人等,都要烧香念佛,自此时,一片善声盈耳。
孙悟空却才点头,心中欢喜,一来他们凤仙郡全郡黎民齐心协力向善祷告,二来欢喜唐僧为他和沙织之事退出第一步,伸手摸摸沙织的脑袋道:“你两个好生护持师父,等老孙再与他去去来。”
八戒道:“猴哥,又往那里去?”
孙悟空道:“这郡侯听信老孙之言,果然受教,恭敬善慈,诚心
念佛,我这去再奏玉帝,求些雨来好走路。”
这一次孙悟空去得很顺利,全凤仙郡的官民百姓向善祷告上天,感动了玉帝,惊动了天庭,看那面山米山,铁链油灯也尽消断裂,才下旨教施雨部往凤仙郡降雨。
三年不曾见得雷电乌云的郡民们人人欢腾喜跃,在满天大雨里欢喜歌唱跳跃,三年不曾下过的雨,滋润了黎民田地,解救了一方百姓。
作者有话要说:
☆、金平府观灯(一)
孙悟空为凤仙郡求得甘雨解了三年的干旱,救了一郡的生灵,凤仙郡全郡的官民百姓们感恩戴德唐僧师徒,强行留住他们不肯放行,留了将近半月有余,唐僧坚决的拜辞,全凤仙郡的官民才恋恋不舍,十里相送而别。
师徒四人离了凤仙郡,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路又一路,诚所谓极乐之乡,一路平稳,又去有十天半月的路程,远远的又见一座城池,唐僧问道:“悟空,你看此又是何处所在?”
孙悟空火眼金睛一看,道:“是座城池,但城上有杆无旗,不知地方,待俟近前再问。”
师徒四人都加快了脚步,还未进得城,及至关东厢,见那两边茶坊酒肆喧哗,米市油房热闹,有买有卖,与一路西来的国城州县大同小异。
正观看着两边异国风俗,却见那街衢中有几个无事闲游的浪子,看见三个异国僧人,光着头却相貌清俊,还带着个美艳无双、貌若天仙的姑娘,都拥拥簇簇的争看,也不知是看他们还是看她,只是他们是近极乐之乡的邦州,敬着佛祖僧人,却不敢近前而问。
唐僧暗中捏了一把汗,惟恐他们招惹了孙悟空闯祸,这猴子最是护短,深怕他们哪里冒犯了惹怒他。
所幸他们敬着僧人,也知佛门中亦有女弟子,不曾将他们当做坏人,只是跟在后面观看,又走过几条巷口,还不到城,忽见有一座山门,门上有慈云寺三字,唐僧喜道:“好了,我们且在此处略进去歇歇马,打一个斋如何?”
孙悟空眼锋一转,一个神威震慑,止住了跟在后面的浪子群众,淡淡道:“好!”
沙织也很不喜欢被人围观的看着,避开他们是求之不得,师徒四人一齐进入寺院。
寺院里香火鼎盛,想来这西方之人都心善信佛,正看时,只见廊下走出一个和尚,对唐僧作礼道:“老师何来?”
唐僧回礼道:“弟子乃自中华唐朝来者。”
那和尚倒身下拜,慌得唐僧搀起道:“院主何为行此大礼?”
那和尚合掌道:“我这里向善的人,看经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华地托生,才见老师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当下拜。”
唐僧笑道:“惶恐!惶恐!我弟子乃行脚僧,有何受用!若院主在此闲养自在,才是享福。”
那和尚急忙谦逊,领唐僧入正殿,拜了佛像。唐僧方才转身招呼:“徒弟来耶。”
原来孙悟空三人,自见那和尚与师父讲话,他们便自在一处背着脸,牵着马,守着担,立在一处说着悄悄话,那和尚一来不曾在心,二来先被唐僧的丰神英俊震感,不曾留意他们。
忽的闻唐僧叫徒弟,他三人方才走来,那和尚见了更是目瞪口呆,唐僧的英伟已是让他震撼,再看到他们三人的不同凡响,更是感叹羡慕中华人物。
正感叹间,里面又走出几个和尚作礼,纷纷露出惊叹的神色,先见的那和尚对后的说道:“这老师是中华大唐来的人物,那三位是他高徒。”
众僧且喜道:“老师中华大国,到此何为?”
唐僧回道:“我奉唐王圣旨,向灵山拜佛求经。适过宝方,特奔上刹,一则求问地方,二则打顿斋食就行。”
那僧人个个欢喜,又邀入方丈,方丈里又有几个与人家做斋的和尚,都来相见,见毕,各坐下,茶罢,唐僧问道:“贵处是何地名?”
众僧道:“我这里乃天竺国外郡,金平府是也。”
唐僧道:“贵府至灵山还有许多远近?”
“此间到都下有二千里,这是我等走过的,西去到灵山,我们未走,不知还有多少路,不敢妄对。”
唐僧谢了,少时,摆上斋来。斋罢,唐僧要行,却被众僧并斋主款留道:“老师宽住一二日,过了元宵,耍耍去不妨。”
唐僧惊问道:“弟子在路,只知有山,有水,怕的是逢怪,逢魔,把光陰都错过了,不知几时是元宵佳节。”
众僧笑道:“老师拜佛与悟禅心重,故不以此为念。今日乃正月十三,到晚就试灯,后日十五上元,直至十八九,方才谢灯。我这里人家好事,本府太守老爷爱民,各地方俱高张灯火,彻夜笙箫。还有个金灯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