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红楼之贾涓-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向一个姨娘问个详细。寒暄了几句,让跟来的媳妇们把表礼呈上后就找借口告辞了。
前些日子,史太君去南安王府做客,正跟南安老王妃说话逗趣,旁边几个妇人的议论声大了些,不小心飘进了史太君的耳朵里。如果是往常,史太君只当成耳边风不去理会。
可是,当她们提到林御史三个字的时候,史太君难免起了好心之心,心里想着这些妇人是哪家的官眷,难道不知贾家和林家是姻亲关系,居然没眼色的当着事主的面议论。于是,一边跟南安老王妃玩笑,一边竖起耳朵听她们说话。
原来,这里面有一位太太,她家老爷是在扬州下属的仪征县任县令一职,三年任期已满,上个月跟着陈县令回京述职,陈县令是吏部尚书门下挂名的弟子,借着这层关系本该可以很快补上肥缺,走马上任去富庶的某县继续历练的。
可惜,天不遂人愿,吏部尚书偏巧犯了事,虽说罪名不至于被抄家问斩,但尚书的位置是保不住了。吏部尚书罢官后,带着一家老小回了老家,听说半道上遇上打劫的,全家都死在了劫匪的刀下。此案至今未破,最终草草结案报上朝廷。
陈县令刚到京城听闻此事,吓得面无血色,夫妇两人望着一车的表礼暗自庆幸,以前跟吏部尚书走得不算太亲近,没有被无辜牵连进去。同时,又幸好没有派人提前送表礼去尚书府,要不然就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倒赔了银子。
陈家在京里有一门远亲,夫妇两人就暂住在远亲的别院中。陈县令每日跟旧日的同僚好友喝酒套交情,陈太太也不闲着,跟着远亲家的太太出门子交际,失了吏部尚书这座靠山,夫妇两人只好自己四处蹦跶了。
其实,依着陈太太的身份是进不了南安王府的,她这次能来是花了银子走了几道路子,才能舔着脸跑来奉承。南安王妃接过她的表礼,看都不看一眼就让人把陈太太带下去了。
陈太太也不在意,跟个花蝴蝶似得在官太太中间乱窜。贵族圈里的太太们互相之间都是熟识的,谁会去愿意搭理半途冒出来的土包子。陈太太再怎么脸皮子厚也不好意思了。只好拉着差不多身份的几位官太太在那说闲话。
这几位官太太是外放官员的家眷,说得是京城外的八卦事,都是久居在京城里的贵族太太们没有听过的新鲜事儿。旁人听着得趣就自降身份移动脚步来听热闹。陈太太说着说着,开始得意忘形起来忘记了忌讳。
“你们是不知道,林御史家的公子没了。”陈太太故意停顿一会,果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就连不屑跟陈太太等人交谈的一些子人也都偏过脑袋。
“什么时候没的?”大伙听说过,林御史家仅有一位嫡子,是一棵病秧子,常年抱着药罐子当放吃不说,全靠上好的补品养着。“不是说,皇上派太医在林府,怎么还是没有保住?”
陈太太拍了拍胸口,压低嗓音说道,“就是大罗神仙下凡也是救不活的。实话给你们说了吧,林家公子不是病死的,是死于非命。我家老爷说,孩子的尸体在荒野暴晒了几日,尸体上都沾满了苍蝇虫子。”
这一道令人震惊的消息,让在场的人全部噤声,不再接话下去。南安老王妃下意识的瞅了一眼史太君,这不看还好,一看差点把老王妃给吓出毛病来。
史太君一听外孙没了,以为外孙的病秧身子最终是没熬住,心下伤心之余又痛惜闺女命苦,哪里顾得上其他,难过的开始大口喘着粗气,喉咙里堵着一口痰难受的要命。
后来,又听到外孙居然不是病死,死得时候样子还挺惨,不用问就猜出是被人害死了。她更加的喘不过气来,她身边的丫鬟赶紧上前帮着抚背顺气。南安老王妃生怕老姐妹在这里有个好歹,不好跟荣国府交代,赶紧让人请太医。
事后,南安王妃亲自出面追问陈太太事情的来龙去脉。陈太太在众人同情的目光中,战战兢兢的跟着南安老王妃屁股后面去了偏厅,把从她家老爷听来的小道消息转述了一遍。史太君听完后白眼一翻昏了过去,南安王府顿时忙做一团,手忙脚乱的把老太太给抬到老王妃的住处去。
王氏怀着胎儿行动不太方便,这次没有跟着史太君出门子,而邢氏那边,贾母压根儿就没打算带她去。。这不,老太太身边除了两丫鬟,就没贾府其他女眷在旁边照顾了。南安老王妃婆媳两人一看这不是办法,连忙派人去把荣国公府传信,让公府两位老爷赶紧来接老太太回去。
事后,贾赦兄弟两人打听回来的消息,比从陈太太那听来的更加糟糕。原来,歹人将林哥儿绑走的目的是想借此威胁林如海,林如海没有答应歹人的要求。歹人一怒之下就把林哥儿给杀死了,并且故意把林哥儿的尸首丢在城外一处偏僻的山坡上,任由野兽虫蚁啃其尸首,使其死无全尸。
当然,贾赦兄弟是不敢把详细情况告诉老太太,只挑了重点来说。老太太一辈子精明,哪里听不出两兄弟有所隐瞒,心急如焚的让他们照实说。两兄弟被逼无奈之下,只好如实的说了,就连林哥儿死后的样子面无全非这一段也没删减掉。
老太太不出所料的又晕倒了,太医早就在旁边候着呢,不用贾赦兄弟喊人了,自觉自发的跑进来给老太太施针。老太太醒来后第一句就是让贾赦给林如海书信一封求证此事。
扬州那边很快就回话了,大概意思是林哥儿只不过是偶感风寒不能见客,不知是何人在外面散播谣言,让老太太担心受怕了。信中含蓄的提到一件遗憾事儿,林贾氏肚子里的孩子最终还是没有保住,至于以后能不能生养就不好说了。
老太太听到前面一段刚放下心来,只要林哥儿没事就好。林哥儿打小就经常生病,老太太已经见惯不怪了,照着老太太的话来说,林哥儿是世家公子,身边一圈的下人伺候着,凡事都用不着他动手,那些体力活更是沾不上边,体弱就体弱些吧,只要以后能娶妻生子继承家业就行。
也不知道是哪些子人在背地里胡说八道,传言林哥儿被歹人害死不说,还编排出暴尸荒野的这种令人发指的恶毒话来。不要说老太太了,就是贾赦兄弟两人都想找出幕后主使之人,替妹妹讨公道了。
越往后面听,老太太越替贾敏难过,拼着命怀上的孩子,这说没就没了。一想得到打小宝贝养大的闺女,自从嫁人后就没有过几天舒坦的日子,老太太的心就疼得厉害,恨不得立刻起身下扬州探望闺女去。
老太太本来想让大儿子告假去扬州看看的,谁料到朝中突然起了风向,一夜之间平日里交好的世家都倒霉了。宁荣两府生怕受到牵连,分别约束家人不得随意外出和跟外人有接触,以免被人抓到话柄。贾赦的扬州之下行自然就取消了。
风波平息后,老太太再也坐不住了,听说文定候回了京城的消息,就派了赖大家的去了侯府,想从贾涓那探听虚实。自从上次贾敏的奶娘在补药中下药被林如海抓了正行,林如海就跟岳家生分了,表面上礼尚往来的不断,其实老太太心里清楚的很,林如海恐怕是早就对贾家不满了。老太太知道,林如海是不会对自己说实话,只好走弯道来关心闺女了。
荣国府的荣禧堂内,以史太君为首的荣府主子辈的大小女人们齐坐一堂,翘首以盼的等着消息。王氏和邢氏妯娌两人是否是真心暂且不论,只看那史太君一脸焦急的模样,就知道她是真心关心贾敏。
“见着夫人了?夫人怎么说?”史太君免了赖大家的礼,着急的问道。
“回老夫人的话,夫人昨夜凉了肚子折腾了一宿,奴婢去得不巧,夫人刚喝药睡下了。”赖大家的埋下脑袋。老太太露出失望的表情,“唉,你下去吧。”莫非是侯爷特意交代过,要不然早不病晚不病,刚巧这个时候称病了。老太太心下不安起来,开始肯定林如海是没有说实话。
妯娌两人大气不敢出一声,安静的观察老太太的脸色,只要老太太一个不好,她们就准备起身喊人了。正厅里的气氛一瞬间安静的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可以听得见,史太君愣了半会神,摆了摆手。
“罢了,罢了。既然嫁了人就是人家的媳妇了,再怎么操心也落不到好。老二家的,你让人从我的库房里挑几样药材给大姑奶奶送去,做娘的只能替她做这些了。至于以后,就看她有没有那福气了。”语气中透着伤感。王氏这回乖巧的很快应下了,反正老太太贴得是自个的私房。
扬州林府书房内
“听说,荣国府派了人打听消息?”
“老太太跟着凑热闹,已经被我打发走了。也不知道是谁故意散播谣言,你回京后来了好几拨人,话里话外都在暗示不要得罪了那位主。”
“嘿,看来那位主是装不下去了。”
“你说,林哥儿会不会真的在他手上?”
“不会,有消息说,绑走林哥儿的刺客是柳家的人。”
“啊。。。。”
☆、第69章
贾涓进宫请安,在慈宁宫那看到几个面生的妃嫔,又不见据说很得皇上宠爱的甄婕妤,难免起了好奇之心。正巧,大长公主也在慈宁宫内陪太后说话。大长公主的身份不一般,跟太后的情分更是情同母女,在太后面前说话向来是自在的。
大长公主没有贾涓那么多的顾忌,随口问了一句,“咦,怎么没见甄婕妤?”话音刚落,下面坐着的众妃们面上表情瞬间各有各的精彩,太后淡淡的说道,“她如今是甄婉容了。”大长公主吃惊了一会,然后很快就淡定了。毕竟是在宫里长大的公主,对内宫的事儿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前段日子得势的甄婕妤昨晚侍寝,言语间冲撞了皇上,由庶三品婕妤降为从五品婉容,一夜之间就从一宫主位贬到惠福宫偏殿跟惠嫔作伴去了。
听说,自从二皇子造反被擒,皇上将其幽禁如意馆后。惠嫔的脾气是越发的不好,常常拿身边的宫女和太监出气,不是鞭打就是辱骂,跟以前“贤惠”的样子判若两人。
惠福宫有门路的奴才早就换地方当差了。只有新进宫的宫女和太监,才会倒霉催的被总管分到惠福宫。皇上把甄婉容和惠嫔放在一块安置,以后可有热闹看了。
这话是,跟贾涓关系不错的叶昭仪悄悄在贾涓耳边说的。这话也只有像叶昭仪才敢当笑话提了。换成别人,谁敢在慈宁宫里乱嚼舌根。
贾涓突然觉得尴尬了,像侍寝这等涉及皇家私密的事儿,岂能是她能知道的。既然是昨夜发生的事,也就是说消息还没有传到宫外。或者说,已经有后妃通过各自的渠道把消息带了出去,只是大伙不敢随便议论而已。谁知道,甄婉容在侍寝的时候怎么得罪了皇上了,光是侍寝两个字,就足够令人浮想联翩了。
偏偏身边这位叶昭仪,仗着是太后娘家远方外甥女的身份,说话起来是毫无顾忌。贾涓觉得她能在宫里生下一个健全的小公主来,已经算是她命大了,想来应该少不了皇上的暗中保护。
皇上会这么做想必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加上太后的娘家叶家也算是老实,重来不做出格的事儿,更重要的一点族里没出几个人才,就是有小心思也翻不起大浪,才会令皇上另眼相看。
慈宁宫里的气氛变得微妙了起来,大长公主后悔自己多话,“太后,你可听说了荣国公府的大孙子跟李家定了亲。”“哪个李家?”太后跟史太君年轻那会姐妹一场,如果不是因为出了王氏霸占先嫂子的事,太后和史太君之间的情分也不会淡了。
依着太后对史太君的了解,替大孙子挑得亲事应该是门当户对,家世不错,足以能配得上荣国府门楣。想当初史太君给大儿子娶回了家世不显的填房太太。太后就觉得奇怪了,这老太太是转了性子不成,后来王家的姑娘进了贾家的门,加上知道了老太太如何偏宠二房的奇葩做派后,太后就有些明白老太太的小心思了。
太后算了算,京城里倒是有几户姓李的官员,不知道是哪一户能入了史太君的眼。“李守中,李大人家的千金。”大长公主笑着说,她见过李太太一面,印象中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想必李家千金的性情也差不到哪里去。
“李守中?”太后喃喃自语,想了半会才记起这么一个人来,“原来是国子监祭酒李大人。他家虽然门第差了些,但是一家子的人品都是不错的。一门四探花就是夸得他家,听人说,李家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堪称得上书香门第了。”荣国公府总算是说了一门好亲事。
大长公主突然想起贾涓跟荣国公府有亲戚关系,“夫人,贾家大公子的吉日是定在何时?”“回公主的话,臣妇记得好像是开春时节。”贾涓这才知道李纨的娘家这么有名,要是按照现代的说话,那就是知识分子家庭了。
以前不论是读红楼梦原着,还是看红楼梦的影视剧,贾涓都觉得李纨这个角色就是一个悲催的主。嫁进贾家后,还没过足公候家大少奶奶的瘾,相公贾兰就早逝了,她正是好年华的年纪,却成了熬日子的寡妇。
她膝下的独子贾兰是贾家的重长孙子,说起家世来,贾兰比贾宝玉是差不到哪里去,贾元春跟他的爹爹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妹,贾元春成了皇妃后,贾兰也算得上正经的皇亲了。再说了他可是荣国府的重孙辈第一人,二房以后的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按道理,在荣国府是应该非要有地位的,李纨靠着儿子也该是能说得上话的。偏偏,上面有一个年龄相差不大的亲叔叔,这位衔玉而生的叔叔吸引了王氏和史太君的全部视线,一应用度全部超过了标准,甚至于,只要老太太有的,贾宝玉那也必须备一份。祖母都是如此疼爱了,作为亲娘的王氏更是把贾宝玉当成凤凰疙瘩护着。
对比之下,贾兰这个身世可怜的孩子,没有得到王氏和史太君的特别优待,在府里的经济待遇只能称得上吃穿不用愁,比起贾宝玉来那简直是天上跟地下之别。荣国府惯出的奴才们,各个都长了双富贵势利眼,使唤那些体面奴才来,比如加一盘肉菜或者点心,还得给奴才塞银子。
贾兰死得早,死后应该是没有多少遗产留给李纨母子,李纨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光靠府里发的那丁点例钱,要想在府里过得多好还是很勉强的。她只能忍耐下去,支撑她的精神支柱就是她的儿子贾兰了。
书中描述贾兰的段落不多,除了原作者是想把他放在后面留一个伏笔,也有贾兰自身的原因。古时候的孩子都很早熟,尤其是生活在荣国府这种人际关系复杂的大家庭中,贾兰过早的领悟到了世态炎凉。加上,李纨母子地位尴尬的局面,让贾兰不得不低调做人,出风头这种高调的事就让贾宝玉来做好了 。
李纨明白,若想在贾家出头,只能靠读书了。所以,贾兰是不屑与跟贾宝玉一样整日的在老太太那逗乐,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抱着书本躲在自己的院子里用功。日子久了,他在众人眼中的印象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唯一的优点就是他书读得很好,是贾家几位公子中,最有可能考上功名的一位,当然故事的最后他的确是中举了。
这要是换成别的家里,依着贾兰的人品和出息肯定是受到肯定的。可是,坏就坏在他投错了胎,生在了荣国府这样子奇葩的家里。王氏是他嫡亲的亲奶奶,史太君是他爹爹的亲祖母,却在她们两人眼中成了可有可无的人儿,地位就差跟庶出的小叔叔一般看待。难怪,有的同人小说,喜欢把贾兰和贾环写成关系很好的叔侄,看来是有他道理的。
李纨是寡妇的身份,很多场合是不能出席的,贾兰能被带出场见人的机会也跟着少了。幸亏,贾政没有迂腐到不堪的地步,在重要场合谁都不会关心贾兰在不在场,只有贾政还能记得起他这个倒霉催的亲孙子,派人把贾兰接了过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