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我是帝王-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子杨勇似乎已觉得无力再为自己辩护,因此连申辨奏折也没有写,终日里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只是在太子居住的东宫里整日醉酒酣歌,似乎在享受着最後的太子欢乐时光。



得到这些情报後,杨广一派大臣更是找到了理由,一番添油加醋之後,几十道奏折摆在了皇上的龙案上,其中描述杨勇“颓废糜烂,淫乱挥霍,夜以继日”等等,情节之细,仿佛亲眼所见似的。



俗话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再正直的人,也架不住这许人的诽谤和贬抑。



一段时间下来,杨坚愈来愈疏远杨勇,反而接连下旨训斥,言语甚是严厉,而晋王杨广则抓住时机,有意做了一些“好事”。



本来遣散一半王府家丁,处理几件民间诉状,每日进宫请安,这些在平时都是大不了的小事,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可是在这个敏感时期,一经润色,就成了晋王的功绩,什麽“勤於国事,体恤民间百姓疾苦”,“节俭温中,忠孝仁义”,“照应圣意,堪为楷模!”。。。 。。。种种光环几乎在同一时间都加在了杨广的头上。



顿时,宫廷内外,几乎时时都在颂扬晋王殿下。当然,林子太大,总有几个不和谐的声音,但在潮水般的赞美声中,丝毫没有起到当事人预期的效果。



然而,四皇子杨俊与此同时也拉拢了一批朝中大臣,凭借着自己征讨南陈时所立下的一些战功,公然和杨广争夺起太子之位来,其咄咄逼人的势头委实令晋王党羽头痛不已。



同是皇子,同样各有自己的实力和优势,皇上对他们是不偏不倚,换一句话说,就是一视同仁,一样的亲近。



一时间,朝中大臣分成了三派,一派是“太子派”,这一派以太师伍建章为首,实力最弱。



一派是“秦王派”,这一派以杨俊为首,纠集了一夥大臣,在军中还拉了山南道阅军使刘仁恩和剑南道总管元晖等一众武将。



再有就是“晋王派”,这一派实力最强,不禁得到了朝中的大部分大臣的支持,更因为有我在京城掌管御林军,三皇子雍王杨爽在边境玉门关一带经略军事(杨爽和杨广素来交好,此人生性凶残,好色爱财之极),故此无论哪方面,都是晋王一派占有优势。



大隋朝开国以来的第一场宫廷危机就再这样的形势下粉墨登场了!!



第一卷 第五回  帝都不眠夜



秦王杨俊的回朝让太子职位的争夺更加扑朔迷离,同时回京的还有靠山王杨林和他的十万大军,驻扎在离京城四十里的城东江夏镇,并州侯韩擒虎和武阳侯贺若弼各帅三万精兵驻扎在离京城三十里的城西五家岗,杨俊自己带着五百亲卫甲士住进了自己在京城的王府,而他从襄阳带来的一万大军则驻扎在城南三十里处。加上先前淮阳王高颖的部队,共有二十万大军在京畿驻防,一时间,京城周围驻满了军队,站在城头,放眼望去,满山遍野全是旌旗飘扬,营帐一座挨一座,不时传来号角之声,气势甚是吓人。



顿时,老百姓们都传言要有大事发生了,言语中直指太子职位要有大的改动。



一时间,原来就观望的一些大臣们纷纷托人打听消息,希望能够知道皇上的真正心意,以便投对“门户”,步步高升!



晋王杨广面对这种局势也是有些手足无措,本来以为自己是铁定了的太子爷了,没有想到皇上会来这一招。



一些“晋王派”的大臣见势头不是十拿九稳,或是见到秦王实力也不小,有的托病不起,有的称有急事要办抽不开身,不再来晋王府,纷纷躲在家里以观形势!



与此同时,皇帝突然下诏晋封越王杨素为大司空,兼任京城布防使;太师伍建章加封上柱国,封国公,称“狄国公”;秦王的亲信户部尚书虞世基升为右仆射,掌管户部,刑部,工部三部,还有一堆的人事变更,摆明了是想削弱晋王的实力,在他和秦王之间制造一种势力平衡。



隋朝中央官制仿汉魏旧制,设三师和三公,又有尚书,门下,中书,秘书,内侍五省,管理政务的机构是尚书省,其下设尚书令一人,左右仆射各一人,其中左仆射掌管礼部,吏部和兵部三部,右仆射掌管户部,刑部,工部三部。五省以外又设御史台,还有太常,大理,国子,将作等十一寺。日常掌管全国军队的调动和布防事宜的是左右卫十二府,而在全国实行的也是府兵制,隋朝疆域被划分为十三道,共置府六百三十四,其中关内(潼关,淆关以西)有府二百六十一,关内外诸府统归中央十二卫统帅,一小部分归东宫太子统帅。{具体的兵制将在以後的章节里叙述}防卫中央的是禁卫军,同时也是皇帝的亲兵,这些军队常住京畿,不受府兵制。而由各府中抽调精壮武士组成,统归羽林军指挥使统帅,“开皇之治”年间,天下安靖,海内少战事,所以禁卫军的规模一减再减,最终维持在五万人,其中的三万精锐铁骑被称为“皇家禁军”,深得杨坚的锺爱。而我则正是这五万精兵的统帅。



杨广终於等不及了,在杨俊进京的两天後的一个夜晚,他亲自来到了宇文府,随同他一起前来的还有被称为“夜猫子”的兵部尚书明克让。两人都是骑马而来,身边除了几个亲信家将再无旁人。



听到家丁的禀报,宇文化及和我忙到前门迎接,匆忙中有嘱咐总管麻叔谋派得力家将守卫府内四周。



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前院,只见晋王杨广已经站在院子中央,旁边侍立着四个王府家将,在右手边则立着明克让,仅仅六个人。见到晋王,我和父亲连忙上前参拜,“参见殿下千岁,千千岁!”



杨广见到我,脸上不仅一阵喜悦,上前一手一人搀起我和老头,随後便道:“本王深夜来访,可是惊扰老师和将军了!”



宇文化及连忙称罪道:“殿下驾临,老臣和犬子未能到正门迎接,委实心中惶恐,殿下又何出此言呢?”说完又连连作揖。



这时明克让说话了:“王傅(宇文化及时晋王的师傅,所以别人尊称‘王傅’),殿下此次夜访乃是有要事与你等相商,莫要计较这些虚礼了,还是到内室详谈吧!”



我连忙搀起老头,请晋王先行入内室,我二人随後跟入。内室设在後花厅的密室里,专为平时商讨秘事而设,平时就有家将守卫,此时更是岗哨林立,花厅五十步以内空无一人,早有使女将热茶泡好,搁在檀香桌上



杨广看来很是满意如此的安排和布置,一路走来,不住的轻点头,我就跟在他的身後,看着他龙行虎步地走着,略显欣长的身躯左晃右摆,身形甚是潇洒,心中不由得暗想道:“此人果然有帝王气质,日後若是由他即位大统,我便可以功臣身份执掌大权,然後再取而代之,统帅中国大军去完成我的使命了!”



“老师,今天我去见父皇了,”杨广忧郁地看着花厅外的黑暗,语气沈重地说道,“情势有点不妙啊!父皇态度暧昧,似乎有意四皇弟。”



闻听此言,我不由得一怔,怀疑的凝视着杨广,道:“不会吧!皇上不会变得如此之快吧?皇後娘娘的意思呢?不成。。。。。。”



明克让小心地喝了一口茶,觑看了一眼沈默不语的杨广,不紧不慢地轻声说道:“皇後娘娘也是犹豫不决啊!”



这时,杨广突然开口,阴沉沉道:“哼!不就是杨俊那小子送了些破烂儿给她了吗!?究竟是个女人,几颗养颜丹药,几件漂亮衣服就被收买了,嘿嘿!!!”



我和老头对视了一眼,心中都想到了同一件事情…………大事不妙!事情绝对不是杨广所说得那麽简单,不知道杨俊用了什麽手段,竟能使得一向对杨广青睐有加的独孤皇後都要改变初衷,秦王果然不简单啊!



宇文化及小心翼翼地向杨广问道:“殿下可有对策?”杨广没有出声,只是看了看我,眼中闪过一丝镇人心魄的光芒。



顿时,我已经大体明了了他的心意,“看来少不得要有一场腥风血雨了!”



很显然,杨广已经和明克让商量过了,所以这时“夜猫子”凑到我的身边,神情严肃的的问道:“下官敢问将军,万一殿下不能登上太子之位,将军作何打算?”



说到这里,宽敞的花厅里空气不由得一阵停滞,六道眼神“刷”地停留到了我的身上,尤其是杨广,眼中充满了热切的期盼,那火辣辣的眼神就好像嫣红看我时的眼神一模一样,不由得让我身上一阵鸡皮疙瘩,玻璃啊!



我明白这时我的表态将决定杨广夺位计划的成败,“晋王派”里真正执掌兵权的人虽然不少,但在京畿掌兵的确是寥寥无几,越王杨素新任京城布防使,掌握了大约三万人的“虎卫营”和三千人的“锐键营”,但是由於是刚刚接手,尚未来得及安排进心腹之人,所以一旦有事(尤其是反逆这样的大事),很难指挥得动这些皇帝“护卫”,而我担任羽林军指挥使多年,在军中经营日久,颇有威望,而且几年下来几乎所有的中上层军官位置都被我安插进心腹亲信,加之平日里恩威并济,士卒对我是既敬且畏,我自信除了皇帝,再没有旁人能号令指挥这支精锐之师。



回避了众人的探询目光,右手不住的在桌子上轻轻敲打,一副不急不慢的神情,两只眼睛眯瞪着自己面前已经有一些凉的香茗,好长一段时间,谁都没有开口,但我不用看也知道此时的老头肯定也在盘算着如何趁机“敲诈”杨广一笔,而“夜猫子”明克让肯定在暗骂我的卑鄙,同时杨广也不会轻松,万一我开口说个不字,那麽他的“太子梦”也就到此为止了。



“天宝将军有何难处,可否告诉本王?”杨广终於憋不住了,而我也等到了想要的话。



抬头与宇文化及会意地对视一眼,我不禁一笑道:“殿下言重了,小将从来都是唯殿下马首是瞻,殿下要小将上刀山,小将决不会下火海,只要殿下一声令下,小将手下五万禁军为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看见杨广满意的吁了一口气,转而语气一变,“可是光小将一人愿意也是惘然啊!小将官小位卑,就怕手底下有人造反,横插一手,到时候来个阵前倒戈或是通敌报信,那可就不是小将能阻止的啦!”顿时,杨广又变得担忧起来,但又不便明言,只是用眼神询问。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殿下许下诺言,答应事成之後,给众人加官进爵,厚厚赏赐,此时便不难应付,天宝将军以为如何啊!”明克让果然是个“老狐狸”,一下子就点破了我的蕴意,双目炯炯地看着我,弄得我一阵心虚。



杨广听到此,恍然大悟,连忙道:“原来如此,此事极易,事成之後,本王一定在父皇面前保举将军和老师担任要职,等到本王登基,再论功行赏。至於其他的有功之人,只要将军写一份名单呈给本王,本王也会一力保荐的!”



话说到这里,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和不满 ,看来晋王对我还是有点意见,想不到平素里对他唯命是从的我会在这个时候要胁他。



见到我的目的达到了,便朝宇文老头点了一点头,在我说话时一直沈默不语的老头会意的一声干咳,眼中闪过一丝赞色,起身道:“殿下如此信任老臣和犬子,这是我宇文家的荣幸,又怎敢与您讨价还价,只是成都此言也确实实情,若要收买一众武夫,除了金银财宝和美女豪宅之外,就数升官发财了!及时殿下应诺,必是一言九鼎,老臣相信成都也会方便行事,今後但凡殿下吩咐,众人定当全力以赴,以报殿下知遇之恩!”



一副感激的样子,让我暗中好笑不已,真是好演技啊,死老头!



既然条件谈妥了,大家便开始商量起正事来。



原来杨广已经和越王杨素计议过,决定先由杨素和一众亲信大臣在朝堂上“文议”,尽量将这件事在朝廷上解决,万一不行,就杀杨俊一众人等,武力逼宫,迫皇帝立杨广为太子。我本人则对後一种计划比较感兴趣,毕竟只有动武才会让我得到更大的功劳,也才会多一笔与杨广讨价还价的筹码。



“如何应对大兴城四周的二十万大军啊?他们可不会袖手旁观的!”我提醒道。



“这一点早有安排,到时候兵部会发兵符调韩擒虎,贺若弼返回原地驻防,弹压地方,淮阳王的大营离京城将近百里,不足为虑,只是靠山王的十万大军不好调动。”明克让道。



我皱眉思考了一会儿,缓缓道:“可否让人在边境一带制造一点麻烦,借机调老王爷离京呢?”



宇文化及三角眼骨碌碌一转,翘着山羊胡须出主意道:“雍王殿下在玉门一带经略军事,时常与突厥开战,殿下可以书信一封,让雍王主动出兵与突厥打一仗。”



“这一仗必须败,而且要大败!”我补充着。



“对!对!嘿嘿,一定要败得一塌糊涂,然後八百里加急,请朝廷派援军,雍王爷是天胄贵种,万一被突厥大败,必定震惊皇上,现在靠山王是‘行军总管’,掌管天下平乱治靖事宜,所以,朝廷只有请老王爷前去平乱,如此一来就万事大吉了!”夜猫子瞬间就明了我的用意,干巴巴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奸诈的笑容。



“可是万一父皇提前决议,指定人选,那便如何是好?”似乎还是有一些顾虑,杨广俊逸的脸上满是愁容,一双手不住地拨弄着手指上的玉扳指,颇为焦虑。



这时,宇文老头凑到了晋王的跟前,悄声言道:“殿下,您把越王千岁给忘了?皇上可是对越王爷的话言听计从啊!只要王爷说一句‘还是三皇弟前去为好’(注:靠山王扬林与杨坚和杨素是堂兄弟,排行在老三),那麽不就。。。。。。嘿嘿嘿”



顿时,一言惊醒梦中人,杨广彻时大悟,一丝笑容展露嘴角,阖首道:“老师果然妙计,好啊!好啊!”



望着杨广,我又道:“为了节省时间,殿下今夜就给雍王写信,後日早朝就让明尚书上奏军情,虽然只差十二个时辰,可也够了!毕竟夜长梦多,老王爷越早走越是对我等有利啊!”一席话,众人不住点头,默然称是。



我正眼看着杨广,肃声道:“逼宫一事非比等闲,还请晋王殿下考虑清楚,万一起事便不可收拾,只有死撑到底!而且说不定还有好多的变数,丝毫草率不得啊!”



一声朗笑,杨广站起身,拍了拍我的肩膀,“成都啊,你且放心好了,本王岂是那种只思前不顾後的人,宫里宫外本王已经安排妥当,加上更得你的禁卫军相助,本王料定此事必是十拿九稳,勿虑!勿虑!”



我嘿嘿地笑了几声,心中暗想道:“可能事情没有你想的那麽简单,我可不会让整个事件按你们的想法进行,我的晋王殿下!”



晋王杨广达到了夜访的目的,随後几个人又商讨了一些细节,子夜时分,晋王和明克让一先一後离开了宇文府。



这一夜,我无眠。



第一卷 第六回廷议昭阳



公元600年秋朔,大兴城里一片繁忙兴旺景象,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无论官员百姓,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今年的“中秋花灯会”,而达官贵人的府邸内外早几天就挂上了精心定作的各式各样的花灯。



皇宫也不例外,皇城四周挂满了明黄色的薄纱宫灯,其中点缀着几盏红色的灯笼,更显喜庆之色。



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争夺太子之位的三派人之间几乎达到了无所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