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书香世家-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瞅着她鼻子红红的可怜模样,二哥哑然失笑:“是负担,也是动力。”

他伸手揉了揉她的脑袋,将她头发上的雪花扫干净,现在的妹妹,已经有他下巴高了。想起小时候,她的个子总是那么小小的,成天跟在他身后晃荡,像个小跟屁虫似的,还总爱摔跤。他偶尔分神没注意到她,再回头的时候,就见到她又摔得满手是血,想哭又不敢哭的样子,活脱脱的可怜虫。

他看着她出生,看着她长大,看着她长成一个大姑娘。他接下来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继续看着她嫁人,看着她生孩子,然后看着她幸福地过完下半生……

这么样一想,她好像成了这个世上,唯一一个能与他相伴着从生走到死的人。

“爹娘都不在了,你是我在世上唯一的亲人,只要还没看到你成亲生孩子,我就不会放心留你一个人在世上,”他微微笑着,墨眼之中溢满了温柔,“好好照顾自己,只有你安全了,我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来到这个世上,最让书华觉得幸运的事情,就是有了这么一个哥哥。

她猛地吸了口气,将快要夺眶而出的眼泪又给憋了回去:“我会好好照顾自己我会老老实实地等你回来哥……谢谢你……”

“傻丫头……”

雪越下越大,好似要将整座汴京城都埋掉一般,寂静的雪白,一如苍白的死人脸。

书华回到沈家之后,王管事和刘管事果然已经一切都准备好了,这一次回去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也有可能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书华决定将兰苑里的人都带回去,青巧得知消息之后,早就将行李准备妥当,君庆几个丫鬟也都各自去收拾自己的行李,就等着明天天亮就走人。

至于对面院子里的沈书画,书华担心她会趁着二哥不在的时候闹出什么幺蛾子,索性也一并带回去。反正她有的是时间,足够看紧沈书画了。虽然在跟沈书画说要带她回苏州的时候,她表示非常的不情愿,书华在这个时候没什么闲情逸致再与她磨叽,直接将话摊开了说:“这件事情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容不得你说‘不’。你别忘了,你母亲也在苏州,你难道都不想回去看看她?”

说完这些,书华就吩咐了绿思几个帮沈书画收拾行李,便懒得再去管她。

当晚,书华又特别找到谢娘子和姜嬷嬷,亲自向她们告了辞,并且奉上为数不少的酬劳,后又特别吩咐了刘管事,等到谢娘子与姜嬷嬷回去的时候,为她们准备马车,千万不可怠慢了她们。

另外还有庆远候府也需要知会一声,两家好歹也算是亲家,自己走之前该是打声招呼。

她当晚就写了一封信,等到第二天临走之前,叫来王管事,打算叫他派人将信件送到庆远候府。可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小侯爷竟然主动出现在了沈家的门口。

他骑着高头大马,一身黑色锦袍,身形修长挺直,静静立在马车旁边,饶是头发上落满了厚厚的雪花,可那双眼睛仍旧沉稳如黑夜,与他身后的白色天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他难得地主动开口说话:“送你出城。”

书华一愣:“你怎么知道我要走?”

“令兄昨天就已经告诉我了,现在城里查得严,没有我,你们出不了城。”

二哥果然将一切都已经布置妥当了书华点点头,扶着青巧钻进了马车,等到所有人都上了马车,车队方才正式驶动。王管事与刘管事一并站在大雪之中,目送他们而去。

小侯爷说的没错,城门果真有重兵把守,严查每一个进出的人,此时,想要出城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龙。为了赶时间,小侯爷领着书华的车队直接来到了队伍的最前面,与守城的士兵说了些话,很快,另一个将军模样的人从城墙上走下来,与小侯爷打了声招呼。

两人又走到一边,指着书华这边的马车说了几句话,那个将军模样的人点了点头。他让人把书华的车队粗略检查了一遍,见到并无可疑,就放书华等人出城了。

坐在马车里的书华透过车帘子的一角,瞅见城里那密密麻麻要等着出城的人,不由暗自感叹:有权有身份就是方便啊,就连排队出城也能插队占便宜,红果果的封建阶级特权主义啊。

出城走了没多远,车队就停了下来,书华以为是小侯爷要走了,等到将脑袋探出来的时候,却发现是因为另一个人来了。

魏锦荣迅速从马上翻下来,先朝小侯爷拱了拱手,再向书华行了一礼:“三小姐,奴才收到二少爷的信,立刻就日夜兼程地赶了过来,幸好时间刚刚好。”

小侯爷将他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这一路上就交给你了。”

魏锦荣郑重其事地点点头:“小侯爷放心,奴才定当舍命保护三小姐的安全。”

小侯爷又看了书华这边一眼:“保重。”

言罢,他就骑着马往后退了两步,朝魏锦荣说道:“启程吧。”

魏锦荣再次翻上马背,又朝小侯爷拱了拱手,大声喊道:“启程”

马车再次启动,书华透过窗户,静静看着站在路边上的小侯爷,直到他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消失在了视线的尽头……

书华放下车帘子,缩回到被窝里头,青巧就坐在旁边,小心地伺候着。走了没多久,书华觉得有些闷了,随口问道:“青巧,你知道苏州老家现在变成什么样了么?”

青巧轻轻一笑:“奴婢自从被卖进府,就一直没去过其他地方,哪里知道苏州那边是个什么景况?不过奴婢听府中的老人们说过,沈家在苏州也算得上是有头有脸的大家族,就算是那里的知州,也要给沈家一些面子。小姐,奴婢听说苏州那边的丝绸很漂亮,到时候再给小姐做几身衣裳,一定很漂亮。”

孝期三年已过,按理已经可以不用再穿着素服,禁忌也少了很多,只有荤腥和婚嫁两件事情还要仔细守着。

书华心里却开始琢磨,沈家的老根在苏州,沈家在那里的势力必然是盘根错节。自己此番孤身回去,也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到底会是什么样的一群亲戚族人。二哥在天子脚下步步为营,自己在苏州老家还得小心翼翼,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老话,还是要小心为妙。

青巧这边套不出有用的信息,书华在路上又借机找魏锦荣探了些口风,这才弄清楚了一件事情——沈家并不是一般的家族,它自从在苏州落根之后,就因为某些原因而将家族一分为二,分别称为南沈家和北沈家。两家各有自己的族长管事,但为了利于沈家团结,两家族长之中又会选出一个作为整个沈家大族的族长,这一届的沈家大族长本来是老太爷,但后来老太爷与父亲接连去世,重选大族长的事情就一直拖着。眼下,苏州那边是由南沈家的族长三叔公暂代大族长之位,而书华这一家,是属于北沈家的……

第71章苏州老家

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甚至有过“人间天堂”的美誉。当车队正式驶进苏州境内之时,书华方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江南水乡的温灵秀美。

这里濒临东海,靠近长江与浙江,又与嘉兴接壤,实乃交通发达之地。也正是因如此,这里的经济相当发达,尤其是鱼米与茶业,在整个北周都是极有名气的。

更有趣的是,这里与北方不一样,实行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如同棋盘一般,街道与河流交错纵横,若非有当地人领路,很容易迷路。马车在进入苏州之后,就停了下来,转为乘坐小舟,为此又租了三条小船。

船家见到这一行人衣着不凡,又知道他们是要到城南沈家,猜他们十有八九是沈家的亲戚,立时就热情得不得了。可书华刚一上船,就因为舟车劳累而不想动弹,躲在船舱里面安静休息。见到自家小姐不说话,随行的奴仆更加不敢轻易乱动,全都老老实实地呆着,倒让满腔热情的船家们碰了一鼻子灰。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每一处都流露出浓浓的玲珑清秀之美。虽然这个时候还只是初春,天气比较冷,但却远比汴京城要暖和得多。河水没有结冰,反倒碧绿清澈,一如最上等的翡翠玉石。

只可惜书华坐了半个月的马车,早已累得不行了,实在提不起兴致再去观赏这里的美景。等到到了目的地,她就扶着青巧跳上了岸,而沈家的人早已站在小码头上等候他们了。

一个年轻男子走到书华面前,礼貌地笑道:“这位就是五堂妹?”

他看起来不过二十来岁,面容生得极为白净,穿着一身淡蓝白边的宽袖长衫,方巾束发,典型的儒生打扮。加之他举止皆有风度,倒也是个翩翩佳公子一名。在他身后还跟着三四名随从,皆是清一色的灰蓝粗布短衣。

书华微笑着点点头:“请问你是……”

“家父与令尊是堂兄弟,我叫沈书亦,你叫我三堂哥就可以了。”他稍稍侧身,“大伯与家父得知你今日归乡,特意叫我前来迎接,你且随我来。”

书华略一欠身:“那就有劳三堂哥了。”

行李的事情就交给魏锦荣与三堂哥随行的几个随从,书华扶着青巧,后面跟着沈书画与绿思,私人一并随三堂哥走了一小段路,来到一处名叫“博园”的大宅子面前。早有管事侯在此处,见到书华等人,管事立刻就叫人准备好炮竹。等到书华等人一迈进门槛,他们就点燃了炮竹,噼里啪啦的一阵欢响。

书华害怕炮竹会烧到衣裳,加快走了几步。三堂哥无奈地笑道:“我也觉得这些炮竹有些吓人,只是大伯与家父坚持要点炮竹,说是能热闹点。”

书华跟着笑了笑:“长辈都喜欢热闹,能让他们开心点,咱们做晚辈也就满足了。”

绕过院门口的假山,就是一条碧清的小河,横摆在面前。他们从河上的曲桥走过去,穿过一处怪石山洞,之后又穿一处名叫“悦楼”的三层楼阁,又来到一处精巧的小院落。如此又走了一盏茶的功夫,穿过了大大小小三个院落,四周不是嶙峋怪石,就是树木花草,亦或者绿水碧池,五步一个小亭,十步一条回廊,亭台楼阁,精美绝伦。

相比北方四合院的严谨端庄,这江南的园林可真是充满了灵动秀美,许多精巧之处直让人目不暇接。

青巧自小长在北方,哪里见过这般精巧的景象,一路走来,一双眼睛都舍不得多眨一下。幸而她也在沈家呆了许多年,再加上还有外人在场,她也晓得些分寸,尽力将好奇心压下去,老实跟在书华身边寸步不离。

倒是沈书画旁边的绿思禁不住这般诱惑,一直东张西望地到处看,直到书华让青巧拉了她一下,她这才羞红了脸垂下头去。

沈书画见到自己身边的丫鬟这般没出息,一时也觉得有些恼火,想要骂她两句,却又碍于三堂哥在旁边,也只得忍住脾气不做声。

最后经过一处九曲回廊,他们停在一处名为“沁园”的院门口,拱形的木门,垂着些枯黄的藤蔓。

三堂哥上前敲了两下门,很快就有人从里面将门打开,他又领着书华走进宅门,走过一条碧水小河,绕过假山花园,进到一栋白墙灰瓦的三层高房子。

中规中矩的布置,两边各有一排靠椅,是为客座;最上方的是两张檀木太师椅,是为主座。主座后面挂了副山水画,画工相当不错,应该是出自名家之手。

他们才站稳脚跟,就有一个身穿浅灰色锦袍的中年男人从侧门走出来,他生得眉目疏朗,身形消瘦,大概四十岁左右,看人的时候总是带着浅浅的笑,像是个性格随和的人。

“你就是清海的三女儿?”他将书华仔细瞧了两遍,笑意更浓,“长得与雅梅还真像当初雅梅与清海成亲之时,我还特别代表大哥去参加了他们的婚宴,时间一晃,竟没想到当初那对小璧人的女儿都生得这么大了?”

书华瞥了旁边的三堂哥一眼,三堂哥立时会意地为她介绍:“这就是家父,你应该叫他二伯。”

书华赶紧屈膝一礼:“不知是二伯,书华失礼了。”

“不妨不妨,你从未见过我,不认得我也是自然的,”他笑着让书华等人坐下,自己也跟着坐到主座之上。他的目光随意一扫,注意到书华旁边的沈书画,似有疑惑,“你是画姐儿?”

沈书画当即站起身,微微一礼:“二伯眼力真好。”

“呵呵,才倌儿信里也有提起你,听说你的腰身不太好,这些日子车马劳累,你还是快些去歇息吧。我已经差人将你的采萍园打扫好了,现在就可以搬进去住了,老李会带你过去,你若有什么需要的,尽管与他说。”

沈书画一听他说到自己腰身的事情,脸色就已经稍稍一变,又见到他摆明了要支开自己,心中更是有气。但这毕竟是人家的地盘,闹起来的话最终还是她吃亏,想了又想,她压下胸口的气,端端正正地施了一礼,就先行退下了。

沈书画离开没多久,书华的大伯就风风火火地赶来了,他是个四十七岁左右的中年男子,个子不高,身材略微发福,皮肤白净,穿着一身广袖长衫,头发束冠,一看就知道是个地地道道的读书人只是他与谦谦有礼的三堂哥不一样,做事说话之间都带了几分急态,想来是个急性子。

他见到书华来了,亦是开心得不得了,直夸她生得标致,是个漂亮的大姑娘。

书华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面皮微微发红。

大伯与二伯又问了些关于沈书才的事情,书华不敢将朝廷里的事情随便乱说,只能模模糊糊地说二哥现在挺好的,请两位叔伯不要担心。

二伯知道书华这一路上舟车劳顿,担心她身子骨会受不住这般劳累,就让人提前带她下去歇息,等到晚上的时候,再设家宴为她洗尘接风。

三堂兄带着书华来到宅子东面一处名为德馨居的院子,又特别为她安排了两个屋里丫鬟和四个粗使丫鬟,另外还特别配了一个信得过的婆子为她做内院管事。

如此安排妥当了,三堂兄方才离去,书华也顾不得打量这个院子长得什么模样,二话不说就先扑到床上睡了一觉。

青巧见到自家小姐这般的劳累,也不好去打扰她,一边安排人手整理行李,一边吩咐其他人去烧热水。

睡到傍晚酉时,书华这才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青巧赶紧让人打来热水,服侍着她洗了个热水澡。等到洗去了一身的尘土,书华才算是完全地活过来了。

管事婆子将夫人提前准备好的衣物端上来,是三身绸缎长裙和两套头面。书华挑了一套杏色窄袖束腰长裙,腰间坠以白色璎珞结,脸上略施粉黛,发髻轻挽,捡了两根样式别致且颜色简单的玉簪插上。等到收拾完了,整个人看起来低调又不失庄重,最适合这种面见长辈的家宴。

虽然管事婆子略嫌她这一身太过朴素,但书华却觉得刚刚好,但她又不好当面扫了管事婆子的面子,就又捡了一朵小巧的淡绿色绒花插到头上。

估摸着时辰差不多了,书华准备带着青巧出门,却不想二伯母正巧找来了。

她看起来也是四十岁上下,眼角有一点点鱼尾纹,穿着墨绿色直领绣暗纹长裙配深绿褙子。与二伯不一样,她是个不苟言笑的人,说话待人都比较严肃,她来到这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检查她穿戴得怎么样,顺便说一下今晚家宴的具体事项。

见到书华的时候,她仔仔细细地将书华打量了好几遍,见到书华礼数周全且言行有度,脸色这才稍稍放缓:“今天晚上的家宴设在锦绣园,那里是你大伯的家,到时候你三伯、四伯、五伯家的人都会来。等到了明天,你还要亲自去一趟南沈家,向你三叔公请安,让他带你去祠堂上香。”

第72章妯娌之间

后来书华才知道,大伯与二伯在二叔公去世后就分了家,她现在住的这座博园是二伯家的,大伯家的锦绣园与这儿隔了一条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