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云人物汉武帝-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父子关系么?”江充直抖嗦,说不出话来。

太子刘据喝令手下将江充立刻斩首,又将胡巫檀何拉到上林苑中,用火活活烧死。太子刘据做完这些,只是图眼前痛快,但他并没有从江充口中得到供辞,所以汉武帝追查起来终归无法解释。

江充陷害太子(4)

太子刘据杀掉江充和檀何之后,派舍人无且持节,乘夜色来到未央宫长秋殿殿门,请长御倚华报告卫皇后。太子刘据征发中厩的车马载运长乐宫的卫士,并打开军械库,分发兵器,让他们守备宫门。

苏文、章戆连滚带爬地逃入甘泉宫,奏言太子造反,擅自捕拿江充。汉武帝对平素一向谨慎的太子刘据很放心,听了苏文的报告,只是淡淡地说:“太子因为宫中掘出木头人,定然迁怒于江充,因为这个才会生变。朕当召太子前来问明情况就是了。”汉武帝打发内侍去召太子前来。

那内侍出去的时候,苏文向他递了个眼色,好像打了个冷颤似的摇了摇头。那内侍心中早巳明白七八分了。再说他也害怕太子像对待苏文那样对待他,所以更不敢去见太子了。这内侍想来想去,径自到别的地方躲了一会,然后回来报告说:“太子已经造反了。他不肯来,还要杀臣,臣只好逃回来了。”

汉武帝这才信以为真,他大动肝火。正好在长安城的丞相刘屈氂听说太子造反,吓得拔腿就逃,连丞相的印信都丢掉了。他立即派长史乘驿站快马,赶到甘泉宫汇报。

汉武帝责问丞相长史道:“丞相现在干什么呢?”

长史战战兢兢地回奏道:“丞相在封锁消息,不敢擅自采取行动。”

汉武帝吼叫着说:“事情已经闹大了,整个长安城都在哄传,还有什么好保密的?丞相独没有听说过周公大义灭亲,诛杀管叔和蔡叔这件事吗?”

汉武帝担心局势恶化,就用正式诏书,命令丞相刘屈氂说:“捕斩谋反者的人自有重赏!应用牛车堵住街道,避免短兵相接式的肉搏,以免滥杀无辜。关闭所有的城门,不要让造反者漏网。”

丞相刘屈氂正在惶恐不安的时候,接到汉武帝的诏书,他壮了几份胆量。他令人先将诏书颁示出去。

不久,汉武帝又下令凡是三辅地区以及附近县的士卒,全都划归丞相刘屈氂调遣。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刘屈氂当时调集人马,将内城团团围住,一心要捕拿太子。

太子刘据听了这个消息,慌不择路。他又假传圣旨,尽赦都中的囚徒,分给他们兵器,派少傅石德和门客张光分别率领。并且他又宣告百官,说是皇上病危,奸臣作乱,应当速讨,大家共诛逆贼云云。

百官也是毫无头绪,分不清丞相和太子谁真谁假。但听得长安城里,喊杀声震天动地。太子刘据和丞相刘屈氂各自督兵交战,杀了三天三夜,还是胜负不分。

到了第四日,有人传来消息,说汉武帝仍然健在,现已移驾建章宫。这时长安城中才知太子矫诏谋反。于是太子的部下军心涣散,胆大的反而出助丞相,同讨太子。就连民间也知道太子刘据造反,因而没人敢去帮他。

太子刘据见寡不敌众,先派长安囚徒如侯持节前去征调长水和宣曲两地的胡人骑兵。正好这时汉武帝的侍郎马通知道了这个消息,他穷追不舍,告诉两地胡人说:“符节是假的,不可听从。”

侍郎马通追上如侯,诛杀了他,反而率领两地胡人骑兵前往长安帮助丞相刘屈氂。丞相刘屈氂的部下越战越多,而太子刘据手下越战越少。

太子刘据日暮途穷,他乘车亲自到北军营外,召来护军使者任安,给他符节,命他速速发兵相助。

任安先是恭敬地接过符节。回到营中,他心里想,现在皇上和太子两人谁胜谁败还看不出来。这两面我最好都不得罪。想到这里,他下令紧闭营门,不许手下介入其中。

太子刘据无可奈何地退回去。他集合了数万人,在长乐宫西门,与丞相刘屈氂的军队展开血战,双方死伤数万人,鲜血流进了水沟里。但局势越来越不利于太子了。

七月十七日,对刘据来说这是个悲惨的日子。他的军队被瓦解了。刘据抛开手下,领着两个儿子和一些贴身随从向南面的覆盎门落荒败逃。

把守覆盎门的是司直田仁,他看到刘据父子惶恐悲哀的样子,认为他们到底是皇帝的亲生骨肉,而且又是受了冤屈,他心中不忍阻拦,就打开城门放太子一行人逃出长安。

追兵马上赶到,见司直田仁放跑了太子,丞相刘屈氂当时就要处决司直田仁。

这时,随同在丞相身边的御史暴胜之为了救田仁一命,就急忙对刘屈氂说:“司直是两千石的高级官员,即使有罪该杀,也应向皇上奏明才对,又怎么可以随意杀戮呢?”

丞相刘屈氂觉得也有道理,就把这事先禀报到汉武帝那儿。汉武帝怒不可遏,他派法吏责问暴胜之说:“司直放走逆贼,丞相杀他,这是法律。你为什么要袒护田仁?”

暴胜之心里明白已经得罪了汉武帝,他为了免得连累家人,只好自杀谢罪。

紧接着,汉武帝派宗正刘长、执金吾刘敢前往皇宫收缴卫子夫的皇后印信。卫子夫把玺绶交出,大哭一场,投环毕命。她临死前叹惜道还不如做个平阳歌女快活自在。

任安前来迎驾,汉武帝心里骂道,你可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紧闭营门,又接受太子的符节,不过是想首鼠两端,坐观成败罢了。到时候看谁取胜,就归附谁一边,这点小伎俩岂能逃得出朕的眼睛。汉武帝冷笑一声,喝令手下将任安捆上,定他个身怀二心的罪名,与放走太子的司直田仁一起腰斩。

江充陷害太子(5)

马通捕斩如侯;长安人景通,追随马通,捕获石德;商丘成奋战,捕获张光,都立下汗马功劳,汉武帝马上封马通为重合侯、景通为德侯、商丘成为侯。

对于参加叛乱的人,汉武帝毫不客气。他下令凡是太子刘据的门客出入过宫门的,都一律诛杀。凡是跟从太子作战的人,尽管有些被胁迫加入的,全家都要被放逐到敦煌去。因为太子逃亡在外,为了防备不测,长安各城门都屯集了重兵。

戾太子刘据之死(1)

太子刘据在长安城中一败涂地,幸亏司直田仁手下留情放他出城,他才捡回一条性命。太子和他的两个儿子一同从覆盎门狼狈逃去,他们荒不择路,只好一直往东逃去。

这时的汉武帝怒火冲天,他的狂怒使他接近于丧失理性。大批和太子有牵连的人倒在了屠刀之下。诸大臣也是惊忧交加,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群臣不敢进谏,惟独壶关三老令狐茂给汉武帝上书,替太子刘据分辩,群臣们都为他担心。

令狐茂给汉武帝的上书是这样写的:

“臣闻父者如天,母者犹地,而儿子好比是天地之间的万物。所以天平地安,万物才茂盛。父慈母爱,儿子才会孝顺。而今皇太子为汉家社稷的正式继承人,将承受万世的基业,担负祖宗们的重托,而且他又是皇上的嫡长子。江充,只不过是一介布衣,穷乡僻壤出来的无赖,陛下使他显贵,给他高官大权,而他竟迫害太子,栽赃陷害。而且这些邪佞之人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太子进则不能见到皇上,退则被那些乱臣贼子所围攻,他蒙受了冤屈却无法奏告,所以郁积愤怒之情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这才杀了江充。他心怀恐惧,所以子盗父兵,用以救难自保罢了。臣窃以为太子并无谋反之心。

《诗经》上有一首《小雅·青蝇》是这样写的;

营营青蝇,止于樊。

恺悌君子,无信谗言?

从前江充陷害赵国太子刘丹,天下人有目共睹。现在江充又谗言挑拨皇上和太子的关系,激怒皇上。皇上偶尔疏忽,过度责备太子刘据以致派大兵围攻,由三公亲自指挥作战。智者不敢言,辩者不敢说,臣感到无限痛惜。

愿陛下放宽心怀,慰平怒气。对亲人不要过于苛求,不必担心太子的错误,应迅速解除这么多守兵,别让太子在外面长时间的流亡,以致再误入奸人的诡计。臣一片忠心,谨在建章宫阙外待罪,昧死上闻。”

汉武帝看了令狐茂的上书之后,稍稍感悟过来。他不愿直接承认行为过火,所以并没有下明令赦免太子。太子刘据还在重金悬赏之下藏匿不出。

太子刘据一路向东,到了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县北)境内,躲藏在泉鸠里,只有他的两个儿子跟随着他。

泉鸠里人,虽然留着太子刘据父子三人居住,但无奈家境贫寒,一时也觉得供给不上。泉鸠里人挺怜惜太子的遭遇,他只有督促家眷,昼夜织履,卖钱供给这几个人的生活费用。

久而久之,太子挺觉得过意不去,他忽然想起在湖县有一个以前的朋友,家道殷实,不如去召他一见,商议个办法才好。太子刘据想到这里,就亲自提笔写了一封求助信,差人前往投送。

不料这中间环节太多,因而为了这封信,竟然走漏了风声。邻里人知道泉鸠里有几个来路不明的京城人。这消息很快地传到了地方官吏的耳中。

新安县令李寿闻风而动,他为了得到重赏,连夜率领精干的吏役,前往泉鸠里捕拿太子刘据。

小小的几间民房被如狼似虎的一班役吏们围得水泄不通。太子刘据一看逃生无望,返回到里间,紧闭房门,自缢而死。

山阳男子张富昌也在围捕者行列之中,他第一个冲进房内,踢开内房的房门,看到太子刘据已经悬梁自尽,急忙回报李寿。李寿抢先进入内室,先把太子刘据抱住放下,摸摸气息,人已经死了。

泉鸠里人为了保护刘据在门外与吏役们展开格斗,无奈寡不敌众,被乱刀砍死。太子刘据的两个儿子也为了保护父亲逃走,前来抵抗吏役,同样死在乱刀之下。至此太子刘据父子三人全都命归黄泉。

新安令李寿飞快地派人去京城里上表奏功。汉武帝有言在先,尽管心中有些伤感,但还是封新安令李寿为邗侯,张富昌为题侯。李寿和张富昌被封侯之后,日子好过了不少,但常常风闻别人指着他们的脊梁骨,骂他们是断子绝孙的“猴儿”,他们自己也觉得抬不起头来。

汉武帝看到太子刘据的尸体被运到京城,他自己觉得有些犯傻,杀了自己儿孙的人反倒被封了侯,这不让天下人耻笑他的愚蠢吗?太子之死,使汉武帝头脑清醒过来,他开始调查宫中挖掘木头人的内幕。

各方面的调查结果呈送上来,汉武帝一眼就明白了。卫皇后和太子宫里根本就没埋过什么木头人,原来都是江充他们从中捣鬼,隐害太子和卫皇后。汉武帝也逐渐了解到太子刘据确是被江充一伙人所逼迫,因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铤而走险,本意中并没有丝毫的谋反之意。

汉武帝懊丧不已,他自悔前时的冒失不察,因而无辜断送了子孙三人的性命。想到这些,汉武帝心中充满了悔恨。

正在这时,管理高祖庙的郎官田千秋送来紧急奏章。汉武帝打开一看,原来也是为太子刘据鸣冤的。

田千秋在奏章中写道:“儿子玩弄父亲的刀兵,应当受到责打;天子的儿子错杀了人,该怎么定罪?这是我做梦的时候,一位白发老翁教我这么说的。”

汉武帝这时完全明白过来了,他召见了田千秋,一见他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已经很喜欢了,又听他说到太子的冤枉,真是一字一泪。汉武帝十分感动。他对田千秋说:“父子之间,外人难以插话。先生你却能阐明得这样简单透彻,这准是高皇帝托梦给先生,让先生来指教朕。先生应当担任朕的辅佐大臣。”汉武帝当即拜田千秋为负责藩属事务的大鸿胪一职。

戾太子刘据之死(2)

汉武帝又下诏灭掉江充全家,因为江充已经被太子杀掉,所以也无法拿他泄愤了。苏文也没有得到好下场,被捆绑到黄门外的横桥柱上,底下架上木柴,一把明炬点起了熊熊烈火,苏文被活活烧死。

尽管处死了罪魁祸首,但汉武帝心中的郁闷并没有解除。他特地在太子刘据殉难处建立了一座思子宫,又在其中建有归来望思台。

汉武帝时常到思子宫里住上两天,想念着太子刘据。他上了归来望思台,东瞧瞧,西望望,希望太子能回来。天下的人听到这位年老的皇帝这样于思念着太子,既恨他乱听谗言,又替他辛酸。

最初,太子刘据的姬妾群中,有位来自鲁国的史氏,封为良娣,生子刘进,当时称史皇孙。刘进又娶涿郡(今河北涿县)的美女王翁须,生下一子,名叫刘病已,又称“皇曾孙”。

刘病已生下才几个月,巫蛊案爆发。太子刘据和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以及所有的姬妾都被诛杀。只剩下才几个月的婴儿皇曾孙刘病已被收押到大鸿胪所辖下的郡邸狱中。

当时担任廷尉监的丙吉,奉诏主办巫蛊案件。丙吉知道太子刘据冤枉,又哀怜刘病已的身世悲惨,特别地将刘病已留下没有杀掉,让性情谨慎、为人忠厚的女犯人渭城人胡组、淮阳人郭征卿给刘病已做奶妈。丙吉还把刘病已搬到地势较高,较干燥清洁的囚室,每隔一天,他都要前往探视一番。

巫蛊案一拖数年,不能结束。后来汉武帝患病,轮流住在长杨、五柞两宫中。这时方士们又风闻太子的后人尚在京城狱中,就诡称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

篡位夺权是汉武帝最为忌讳的,他听了方士们的胡话大为震恐,因而下令:长安城所有监狱里的囚犯,无论定案与否,无论罪行轻重,一律诛杀。

内谒者令郭穰于深夜突然抵达郡邸狱,打开圣旨,执行命令。丙吉见情况危急,就拒绝给郭穰开门,他说:“任何一个没有死罪的人,都不应该处死,何况此狱中还有皇上的亲曾孙呢?”

双方互不相让,在狱门两边僵持,转眼天色大亮,郭穰见无法执行命令,怒不可遏,他撤回手下进宫奏报汉武帝。

郭穰怒气冲冲地把丙吉的话又学了一遍,并控告丙吉阻遏圣旨,理应诛杀。汉武帝此时却蓦然惊觉,他对郭穰说:“这是天意。”于是大赦天下。

杀完人之后再大赦,死者已矣,只留下是悲剧。长安城所有的监狱中,一片伏尸。只有丙吉所辖下的邸郡狱,由于丙吉的阻挡,侥幸逃过杀戮生。

苦命的刘病已虽然留下一条小命,但京兆尹并不肯接受。丙吉无奈,又让胡组将刘病已抱回狱中抚养。

刘病已在狱中度过了他的童年,由于营养不足,他身体孱弱,有几次患病很重,几乎要死掉。丙吉督责养育的乳母,小心照料护理,再次将刘病已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

丙吉听说刘病已的祖母史良娣的母亲贞君以及哥哥史恭尚还在人间,就雇了一辆小车,将刘病已送到史家抚养。外曾祖贞君,年事已高,她把刘病已接到家中,承担了抚养的任务。

这个身世坎坷,几次险丧性命的刘病已在汉昭帝刘弗陵死后却时来运转。

原来,汉昭帝刘弗陵并没有留下子嗣就死了。因而大臣们只能从近支亲王中挑选一位新的君主。

昌邑王刘贺先被大臣们推为继嗣者,不想此人行为乖张,不守法规,荒淫无耻,被霍光等大臣联合剥夺了他继嗣的权力,狼狈地离开了长安。

而这时幸运之光却照到了少年不幸的刘病已身上。由于他是戾太子刘据的亲孙子,所以他也有继位的机会。刘病已历经坎坷,因而为人恭谨,体恤下情,成为刘家子孙中较为贤明的一位。

刘病已终于苦尽甜来,被众官推举为皇帝,是为汉宣帝。他从一个绝望又卑微的一介小民,猛然间高坐人间至尊之位,在他苦难的人生中,留下了一个大喜剧的结局。

立子杀母病危托孤

马何罗行刺(1)

汉武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