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反特反谍奇战写真-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特务们不争气,不好好工作,生活腐化,连他最得力的重要助手,他的参谋长也包括在内。郑把许多事情的失败都归咎到别人的身上,好像只 有他最能干最有办法。他做梦也希望从北平坐火车回南京,可是始终没能实 现。军调处工作结束,郑发表了一篇和中共商谈经过的谈话,极尽造谣诬蔑和颠倒黑白之能事,把全部责任都推到中共“缺乏诚意”上面,用以混淆视 听。当时,保密局许多外勤单位从各方面搜集到许多情报,全国人民对国民 党有许多责难的地方,毛人凤都送给他看。他除了将一部分送给蒋介石去看 外,其余大多作为档案保留下来,不敢把各方面对国民党不满的情况全部让 蒋介石知道。
反共又畏共
1946 年 10 月 1 日,军统局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蒋介石派郑为局长, 毛人凤为副局长。正式编制发下以后,组织、人事、经费等都比军统局时期 大为缩减,不到以前的三分之一。军委会结束,改组为国防部,各厅局部在7 月间先后成立,郑介民的第二厅厅长也在那时公布,而保密局却拖了 3 个 多月才决定下来。郑介民对这个改头换面新成立的特务机构,是极力主张紧 缩的。他对戴笠那种不受编制和经费约束乱来的作风一向反对,戴在世时他 管不了,戴死后要他来顶这个破摊子,他感到无法维持,不能不管。郑从北平回到重庆,在军统局准备迁往南京之前,曾召集军统各部门负 责人开会。他在会上强调令后军统工作是和共产党作斗争,必须有精明强干 的人才能担负起这项重大任务,所以宁可少些但要精干一些,目标不宜太大。 他在会上还提到朱德总司令早有电报要蒋介石撤销一切特务机关,为了不增 加蒋介石的困难,应主动提出“汰弱留强”和“紧缩开支”的办法,并且一 定要把工作做好。当时以毛人凤为首的军统各单位负责人,都希望能保持原 来的庞大机构和众多人员,所以他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这些意见。
郑介民在北平期间,他的“国防部二厅厅长”的职务先后由侯腾和龚愚 代理,“保密局局长”则由毛人凤代理。1946 年 6 月以后,他经常回到南京, 照例只召集两个单位的负责人开开会,简单讲讲他在军调处工作的情况。他 一贯诬蔑中共,企图掩饰蒋介石“假和谈,真备战”的阴谋。他多次举出国 民党的一个组员在山东晏城被流弹击毙的事,作为中共不守信用枪杀军调处 小组国民党人员的例子,对中共进行诽谤。当蒋介石发动大规模内战的部署已经完成时,军调处工作停顿下来,郑把参谋长蔡文治留在北平,自己坐着飞机回南京。蒋介石交给他“恢复铁路 交通”的任务没有完成:受到蒋介石的严厉责备之后,他对中共更加仇恨。1947 年,郑主持保密局对各地中共地下党的迫害,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他几乎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这方面,以发泄他对中共的愤恨和配合蒋介石的军事进 攻。这年 9 月初,保密局北平站发现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电台的线索,郑介民和毛人凤研究之后,立即派保密局行动处(主管侦防、行动、策反、心 战等)处长叶翔之赶到北平,主持破坏工作。叶翔之到了北平后,报告案情 重大,涉及保定绥靖公署许多高级人员,郑便立刻亲自飞到北平指挥工作。 由于这一案件的发展,以后又在西安、兰州等处破坏了电台,逮捕了 10多位中共地下工作人员,还在东北也破坏了一处地下党组织。 郑对这次破坏极感兴奋,除随时向蒋介石报告外,并连续在保密局召集大特务们开会研究,认为这是最得意的大事。他强调今后为了配合前方的军 事进攻,对在后方活动的中共党组织必须用全力来进行破坏,以安定后方秩 序。他最感兴趣的是搜查出来的中共地下党电台。他在没有看到以前,曾断 定这些地下电台一定是苏联供给中共专做秘密活动的新型电台,很不容易侦 测出来。当特务们把搜获的文件和电台送到南京后,他急于要看一看,结果 使他大出意外,这些电台不但不是苏联制造的什么新型秘密电台,而且做得 很粗糙。他看了以后,先是用讽刺的口吻说:“这些东西我们早就扔到垃圾 箱里去了,他们还当作宝贝在使用。”等他翻过一些档案材料之后,他又改 口说:“用这样的电台能做出这么多的工作,真不简单,这是人家比我们强的地方。”
同年 11 月间,军统在上海破坏中共的一个补给机构,也是郑亲自赶去指 挥的。这一事件的经过大致上是这样:军统派在第一绥靖区司令部第二处的特 务们,在苏北射阳口检查来往船只时,发现一只可疑的木船,装了一些禁止 运往苏北解放区的物资。特务们将全船人员扣留,在细密搜查和酷刑逼供下, 知道这事与中共地下补给单位有关系,除继续搜寻线索外,并向保密局报告。 毛人凤马上把这一情况告诉郑介民,郑便亲拟电稿,指示该处处长蒋剑民务 必追出有关人员,扩大破坏。蒋剑民对被捕人员多方威逼利诱之后,有一人 动摇叛变,供出了上级领导机关设在上海,但不知道详细地点,只了解接头 办法。郑得报后,即嘱蒋将该叛徒带往上海。他自己也连夜赶去,召集在上 海的大特务——淞沪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长陶一珊、保密局上海站长刘芳雄, 以及在上海市警察局工作的张师等密商选派精干特务,会同蒋剑民在上海搜 捕中共地下工作人员。第二天,蒋剑民带着那个叛徒和几个特务来到上海, 郑立即接见了他,并叫他和陶一珊等密切配合。在郑亲自领导下,先将中共 设在上海的后勤补给总站破坏,总站长冯伯昌、柳明等 20 余人被捕,抄出大 批文件和存在仓库中的布匹 1000 多匹、颜料几十桶以及许多其他物资,并在 吴淞口外查出一艘小火轮和物资。
当陶一珊、蒋剑民等兴高采烈地认为收获不少的时候,郑却认为还不够,必须“趁热打铁”继续猛打穷追。结果又在上海××路破坏了中共华中局、 苏皖边区政府、华中银行等单位设在上海的联合办事处,又搜捕了 10 多人。 郑介民的作风与戴笠有些不同,他从来不亲自主持审讯被捕的中共人 员,上下像戴笠那样爱亲自指使特务对被捕的中共人员使用种种酷刑。他总 是叫特务们去干这些,自己偶尔在审讯时走去听听。去之前,先叫人关照主 审的特务不要看到他去时起立。他去时也只站在旁边听一听,不像戴笠或是 抢着插话来问,或则把主持审讯的特务赶下去,自己坐下来审。郑不爱露面, 对叛徒不愿马上接见,怕遭到突然袭击。他除在背后指示特务如何去做之外, 最有兴趣的是研究搜得的各种材料,他能一气看上几小时都不放手,并能从 这些材料中发现新的线索,继续扩大破坏。那次从上海破坏的中共地下后勤 补给机构取得的许多材料中,他便找出了一些与上海中共补给总站有关的线 索,先后在青岛、宁波、定海、烟台等处陆续破坏了一些中共地下后勤机构。 他在保密局一次会议上特别谈过,如何从搜获到的材料中发现线索的问题,叫大家对片纸只字都不要轻易放过。
郑任保密局长期间,只是每天上午去一两小时。他的办公桌抽斗内,满 装着从各地收集来的中共发行的书刊文件。他批阅的公文很少,除了重大问 题如破坏中共组织、逮捕了中共人员等文电由他批阅外,其他一般性问题都 由毛人凤决定。他看完几个卷宗后,总是从抽斗中找出一些书刊文件略加翻 阅,选择几本带回去细细地看。当时保密局的电讯总台,有两部专门收听中 共广播的电台,每天把收到的电讯抄下两份,一份送给他,一份由毛人凤看 后批交情报处(保密局第一处)存查。他对这些电讯看得很仔细,看后便带 走。郑在反共活动史,总是绞尽脑汁,全力以赴。他不断研究中共文件,除 了进行诬蔑宣传外,还从中共政策中钻空子进行特务活动。他利用“宗教信 仰自由”指使军统特务中一些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到解放地区进行特务活动。山西天主教徒李广和(解放前任天津稽查处长)在山西教区关系很多, 他便叫李在教徒中进行布置。还有比利时神甫雷震远,郑一直利用他披着宗 教外衣在华北进行特务活动。
另外,他还利用中共少数民族政策,先后多次命令外勤省站尽力在少数 民族中去发展组织。他常说:“将来有些地区汉人立不了足,这些少数民族 中的同志(指参加军统的特务)是大有办法的。”
解放前,毛人凤亲自在上海、重庆、昆明等地拉拢过资本家,希望他们 协助保密局工作,而以保障他们在国外的利益为交换条件。据毛人凤谈,这 也是郑介民研究中共政策想出来的好办法。当时不少人以为共产党来了,资 本家会被清算,郑介民却说这些人不会有问题,认为这些人如不走而能拉上 关系的则应尽量去拉。
郑介民任局长时期,许多特务都认为对解放地区布置工作太困难,他总 是说是大家不肯动脑筋去研究中共的文件,所以总是弄得束手无策。他从中 共文件中找出不少钻空子的办法。他常说:“共产党不能不要老百姓。只要 他们要,我们就有办法。他们要的是哪一种人,我们就在哪一种人当中去布 置。”以后毛人凤继任局长时,就专门在医生、护士、教师、店员、小商贩 等人中布置潜伏特务,一反过去吸收特务专找社会关系复杂、爱活动的以及 地方恶霸豪绅和流氓头子等的办法。这也是郑介民任局长时所决定的。
郑一生反共最积极,同时又最害怕共产党。解放前,他总是鼓励别人反共,而自己却害怕得要命。他在公开场台中,照例夸夸其谈,说什么共产党 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的,如果国民党能纠正错误,真正听从蒋介石的指挥, 一定能转败为胜。同时,他还认为美国一定不会让国民党垮台,必然会全力 支持。他在背地里却对自己的亲信表现出悲观恐惧的心理。1948 年,郑介民的胞弟郑挺锋任九十四军军长,驻在北平,归傅作义指挥,担任防守北平的任务。辽沈战役刚一结束,蒋介石在东北的精锐部队全 部被歼灭后,郑介民急忙从南京赶到北平,亲自向傅作义请求,准郑挺锋离 职南返。傅碍于情面,只好准郑在短期内把军长职务交副军长朱敬民代理。 郑介民将郑挺锋带回南京后,不让其再回北平。他认为只要东北解放军 一进关,再留在华北的话,不被打死,也会当俘虏。他对华北能否守得住, 完全没有信心。以后他帮郑挺锋弄到海南岛去当二十一兵团副总司令,海南岛还没有解放,又将其弟叫到台湾,生怕这个老弟被解放军活捉去。
淮海战役刚开始时,郑的老婆就在收拾行李准备逃往台湾。郑自己却逢 人便说:“共产党不能打主动战。这次徐州决战,是我们转败为胜的起点, 乘胜收复华北和东北在此一举。”当时南京的许多国民党高级军政官员也都 是这样指望。其实郑心中有数,不等到淮海战役结束,他在南京的动产已全 部转移,剩下的只是搬不动的房子和家具了。
郑介民自认为对当时国际形势有相当了解,曾多次预测美国必定要趁苏 联在二次大战后损失惨重、元气未复之前对苏作战。他的这种论断很适合蒋 介石的胃口,蒋曾叫他到中央训练团、中央军官学校等许多训练机关去讲这 一套,以安定人心。他认为美国对苏发动战争,美必能将苏击败,那时国民党才有希望将中 同共产党消灭掉。他对中共不像陈诚那样狂妄,说什么“三个月消灭共产党”, 而是经常提心吊胆。他在对一些亲近的人谈话时,多次显示出他内心对与共 产党作战的恐惧。他常说:“最好是发生三次世界大战,单靠我们反共,困难还很多,打下去很难有必胜的把握。”
出任“国防部次长”
1947 年 11 月下旬的一天晚上,蒋介石找郑介民去谈了很久。第二天, 郑的老婆便兴高采烈地向人谈出郑又要升官了。那几天郑到保密局去办公 时,也是喜形于色。 12 月 5 日,蒋介石果然明令发表郑介民为“国防部次 长”。当时“国防部”有 3 个次长:秦德纯主管一般业务,刘士毅主管国防 人员,郑介民继黄镇球主管国防物资。黄镇球随宋子文去广东后,这一职务 便空下来。蒋介石为了尽力争取美国的军火物资,考虑到由郑担任这一职务 最为适宜,先几天便找郑去征求他的意见,郑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一任务。当 命令公布后,保密局和二厅一些处长级的人员都到他家去向他道贺,许多新 闻记者拥到他家去请他发表谈话并向他索取照片,一时贺客盈门。他感到太 麻烦,当天晚上便跑到上海去休息,过了两天才正式去国防部上任。过了一个多星期,郑到保密局去办公,神情便不像前几天那么高兴了。 有人问他新的官职情况时,他连连摇头说:“不好办,不好办。”以后他慢 慢谈出了一些情况,说现在全面战争展开,最困难的是弹药补给不上,特别 是一些全部美械装备的部队,在和解放军作战时弹药消耗很多,库存一天少 于一天,美国答应补充的东西迟迟不来,自己又不能制造,再打下去会变成 有枪无弹,那就要靠刺刀和手榴弹来打仗了。当时保密局所掌握的交通警察总局,曾把过去军统的特务武装和汉奸部队编成了 20 来个交通警察总队,这些部队的装备都是由中美所美方供给的。 郑一向主张把这些部队都用到反共的内战上,以便更加取得蒋介石的信任, 毛人凤却希望能保留一点控制在手中。郑对装备这些部队的械弹,原来也想 准备把库存的全部拨给交警总局,毛人凤却留下不少。郑自当了次长之后, 知道美制弹药缺乏,便同意毛人凤的意见,除已拨给交警总局的外,库存的 应当好好控制起来,并叫总务处把重庆、贵阳、南京 3 个军械库所存的美制 弹药数量表抄一份给他。郑看到 3 处库存的弹药数量还很多,曾表示将来在 必要时使用在刀刃上,俾可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对这些交警总队,一向看成 是反共的一支强大力量,称之为“袖珍挺进队”。因这支特务部队都是美式 装备的新型轻武器,又大都经过美国的训练,行动轻便,带部队的军官多半 是军统特务分子。蒋介石对这支部队也是很重视的。在解放战争中,这支部 队虽很顽强,却同样是不堪一击,除少数逃往台湾外,其余全部被解放军所 歼灭。郑当上了“国防部次长”以后,工作比过去更忙,对所兼的二厅厅氏与保密局局长两个职务都不能很好地照顾到,而这两个单位的工作又都异常重 要。蒋介石希望也把精力多放些到争取美援与部队的补给方面,曾授意他把 二厅厅长职务辞去。他最初还有点恋栈,以后蒋当面问他,什么人继任厅长 为宜?郑原来打算保荐他的亲信张炎元升为厅长,蒋对这个出身于戴笠“十 人团”的老特务表示同意。但郑没有及时签报,主要原因是宋子文出任广东 省主席后,把张炎元从二厅副厅长调去任广东省保密司令。他怕得罪宋子文, 不敢保荐张,而在军统中虽然还有人可以担任这一职务,却不是郑的亲信, 便不愿保举,因而拖延了一个时期。当时二厅副厅长侯腾,早就有野心想当厅长。侯原来就当过二厅副厅长, 后任驻美大使馆武官。侯重任副厅长后,郑在北平军调部工作时,便由侯代 理厅长很久。侯早做了种种安排,郑升次长后,便大肆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