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艳史-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北,危矣!北疆,危矣!江山,危矣!时局,危矣!

'推倒重新来过,期待新的惊喜,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哦,要修就干脆推倒重修,免的大家说混乱,写了十万字我可是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重新推到来过的哦,要是大家再不支持的话估计我也没有什么爆发的动力了,嘿嘿,八月份,什么事情都不做,就是更新,疯狂的码字更新,当我七月份白写,奥运八月,疯狂码字,为北京奥运加油'





第一卷【镇藩江淮】 第02章【良策】

皇极殿中死一般的沉寂,没有人说话,有的,只有沉重浓密的呼吸声,所有人都被眼下的艰难时局给震住了,大周国运艰难若斯,谁还敢放声言笑?所有人都忍不住心中打鼓,难道这一次大周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赵景虽然刚刚融合了这具身体,但是他却感觉自己和这具身体有着难以明言的契合。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如同他莫名奇妙的来到这个世界一般,赵景感觉自己本来就是应该这具身体的主人。

融合了原先主人残留的记忆,赵景知道了很多无法告人的辛密,这些秘密无论哪一件说出来都足够惊世骇俗,甚至于让赵景死无葬身之地。

默契的契合以及对自己占用了人家的身体表示愧疚,赵景决定扮好如今的这个角色,帮助这具身体原先的主人完成他所没有完成的遗憾和愿望。

赵景清楚的知道这个时候要是没有站出来扛起顶梁柱的话只怕大家的情绪会更加的消极,这样对于大周而言没有丝毫的好处。他轻咳两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朗声道:“咳,咳,皇上,诸位大人,眼下大周虽然国运艰难了一些,然而却也不是丝毫没有破解的办法。”

赵景这话一出,所有的人都面露喜色,赵景乃是大周宗室少有的人才,才思敏捷,文采飞扬,思维缜密。当今天昌皇帝能够如此顺利的登基他功不可没,要不是他立挺皇太子赵康,只怕这皇位的最终归属还真的不好下结论。

不过现在一切都已经成为定局,赵康已经登基,而当初最大的皇位竞争者福王赵鑫也被天昌皇帝贬到荥阳,赵景也凭借着定鼎之功被天昌皇帝册封为贤王,又因为他宗室排行第八,故又称八贤王。

他既然这么说想来是有了解决困局的良策,丞相周诚忠微笑道:“不知道八贤王可有良策?”

赵景笑道:“良策与否我不敢说,我只是把心中所想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罢了,至于可行与否还要看皇上和诸位大人的意思。”

天昌皇帝笑骂道:“行了,八弟,你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吧,别藏着掖着了,朕和列为大人可都等急了。”

赵康与赵景关系极为友好,又有定鼎之功,两人私交愈发的密切,乃至于赵康在朝堂之上也公然亲密的称呼赵景为八弟而不是贤王。

当年先帝明宗宠爱郑贵妃,正宫冷落,天昌皇帝早在被封为太子之时便地位不稳,几经波澜。郑贵妃骄横拔扈,野心勃勃,妄图后宫正主,但皇帝乳娘的身份让这一切成为空梦,所以她就另谋出路。

根据大周礼制,母以子贵,皇帝生母可晋位太后之尊。所以郑贵妃及其子福王赵鑫几度向储君之位发起强烈进攻,妄图让赵鑫登基之后加封郑氏为皇太后。

所幸朝中犹有正直忠良之士,赵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更是力保赵康的储位,以“礼法不可轻废,太子无大过,储君不可轻移,否则社稷必然动荡,民心思动,徒让他国笑话。”为由,保住了储君之位。

先帝驾崩之后犹不死心的福王母子再次向皇位发起凶猛的进攻,只不过赵康有赵景这个同胞兄弟的鼎力支持再加上储君这个正统的名号顺利的击败福王赵鑫登基为帝。

然而因为一个女人,赵景竟然为情所困,殉情自杀,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给了现在的赵景一个机会灵魂附身,开始了一段从来没有想象过的新的人生。

赵景微笑道:“皇上,诸位大人,眼下我朝的危机主要是两个,来自外部的军事威胁和来自内部的财政危机,而这两个危机集合在一起便成了眼下的危局,只要我们将他们拆开,依次寻求解决之道,问题不久迎刃而解了吗?”

胡延年眯起自己的小眼睛道;“八贤王说得不错,只是眼下户部亏空,财政危机严重,不知道八贤王有什么好的提议没有?”

赵景微微笑道:“如何增加财政收入这是胡大人你的责任,你才是户部尚书,本王看重的是来自秦、汉两国的军事威胁,至于户部,胡大人你要是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话,我想还是有很多大人愿意帮助胡大人分忧的。”

赵景这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其他大臣是听得含笑点头,而胡延年却是吓得冷汗淋漓,这个八贤王实在是太狠了,短时间内就要解决财政问题,这不是赶鸭子上加吗,可是这确实是自己的职责,他也怨不得别人。

胡延年伸手擦擦额头的冷汗,道:“八贤王说的不错,再过一段时间便是开春,可以上缴春税,相信到三月份应该可以充实国库。”

“嗯,那便好,相信有一次春税的收入虽不至于应景,但是至少也可以使我们缓上一口气了。”赵景笑道。

陈孝祥摸摸自己那已经发白的胡须,道:“八贤王英明,这财政的问题暂时解决了,只是不知道八贤王对于秦、汉两国的入侵怎么看?要知道两国联军可就是五十万啊。”

天昌皇帝忧心的道:“是啊,八弟,陈大人说的没错,秦、汉联军五十万可不是小数目,眼下犯边,西北三道已失一道,西北乃是我朝门户,西北若是丢失,则秦、汉联军便可长驱直下,我朝如何抵挡?”

秦、汉五十万联军就像是一柄利剑悬在天昌皇帝的心头,这威胁不可谓不大,如噩梦一般挥之不去,赵康迫切的想要知道解决它的良策。

赵景哈哈大笑道:“臣弟以为此战我朝必胜。”

赵景竟然这么有信心,面对着秦、汉五十万大军的强势入侵而面不改色,侃侃直言我朝必胜,这样的胸襟让在场的大臣不禁汗颜,同时他们也不禁疑惑赵景从哪里来的信心我朝必定会战胜秦、汉联军的?

周诚忠疑惑的道:“八贤王,不知道此话何解?”

赵景呵呵笑道:“我想皇上和诸位大人都被秦、汉两国五十万联军那恐怖的数字给吓住了,而忽略了去探寻这其中的隐秘。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哦?怎么说?八贤王可否详细的说明一下?”周诚忠微笑的道。

听见赵景这么一说,所有人的兴致都提上来了,他们都很想知道为什么贤王殿下回丝毫不害怕秦、汉两国五十万大军那恐怖的力量,难道他有什么暗招不成?

赵景呵呵笑道:“陈大人的加急文书上说秦、汉两国联合出兵五十万,景以为这个数字不真实,有夸大的嫌疑,据景所知,后秦有戴甲将士五十万,北汉有甲兵三十万,先皇登基之时南犯的秦、汉联军也不过是三十万。而此番他们却扬言要集结五十万大军,恐怕倾国中精兵也不过如此。

而很显然,不管是怎么考虑,他们都不可能冒着国内空虚的危险而举国南犯,所以这所谓的五十万大军,依景的看法,最多也就是和先帝时期持平,能有个五十万就已经很不错了,别忘了关外后秦还要面临着草原蛮族的威胁。

再者说,他们是联军,这便注定可即便他们再怎么协商也不可能真的做到统一指挥,毫无间隙,这在历史上可是有明证的,上一次西北战争不就是如此吗?”

周诚忠思索道:“八贤王分析的很有道理,只是这其中也有一些问题,南线虽然承平已久,可是如若北疆大乱,南线说不得会出什么乱子。晋朝虽说偏安一隅,臣昏主庸,可是南朝再怎么无能,国内也会有那么几个有识之士,他们不会看不到这次机遇的。

再者说,西南边还有一个看似安分的蜀国,我朝若是与秦、汉陷入僵局,蜀国会是什么反应?臣以为蜀、晋两国不得不防啊皇上。”

赵景道:“周大人说的很有道理,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后面想要说的,秦、汉两国既然能够联盟,我们大周自然也应该寻求同盟,燕国与本朝乃是姻亲之国,相信这一次燕国也不会视之不理,皇上可遣使前往燕国和燕国皇帝商议,相信这方面问题不大。

至于南线,承平已久,这么多年都未成发生战争,不若乘着眼下皇上登基的机会遣使与之交好,晋朝和蜀国上下应该也乐得与我朝交好,不会反对的,正好我们也可乘着这个难得机会观察一下那些个有远见的朝臣,早作准备。

臣弟以为当务之急是马上发兵解救西北,只要我朝能够打败秦、汉两国,那么南线纯属庸人自扰,根本无须理会。南线的四十万大军我们不方便动用,完全可以让禁军去驰援西北,军情紧急,还请皇上早作决断。”

天昌皇帝的睿智在这一刻展现无疑,他站起身来,在龙案前来回走动,忽然他神采奕奕的对着赵景道:“八弟,你要去西北还是去淮南?”

赵康这句话问的突兀之极,大家还没有明白他这是什么意思,然而赵景却很好的把握住了赵康的思想,赵康这是在询问自己的意思,究竟是要领兵去西北抗击秦、汉联军还是南下淮南镇压出使南朝?

若是在从前赵景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去西北参加战争,可是现在赵景却不一样,生命只有一次,西北战争刀剑无眼,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就死在流箭上了,那样可就不值了,死过一次的人对于生命总是特别的珍惜。

赵景道:“臣弟愿意去淮南。”

赵康深深的看了自己的皇弟一眼,沉声道:“既然如此,八贤王,陈孝祥听旨。即日起八贤王出藩淮南,顺便出使一次南朝,一定要给朕稳住晋朝。至于蜀国,八弟也帮忙照看一下。

陈爱卿,你已年迈,按理说朕不应该再让老爱卿上阵,只是秦、汉联军的主帅乃是秦剪,当今之世也只有老爱卿与秦剪齐名,况且爱卿长子现在还被秦、汉联军围困在西昌,想必老爱卿心中也是难安,是以此战就还是让老爱卿出战好了。”

赵景和陈孝祥同时眼中光芒一闪,出列道:“臣遵旨。”

。。。。。。

'嘿嘿,够逆天不?只写了一章就强推,嘎嘎,想想都要笑,不过放心,没有全部推倒,只是每一章都修改过来,把原来的一些硬伤给填补一下,嘿嘿,因为不会写战争,干脆避开战争,转而写风花雪月好了,穿越丫丫中'





第一卷【镇藩江淮】 第03章【离程】

中扬运河开凿于大周文帝康平二年六月。时年气候异常,暴雨忽至,大旱三年的华夏大地骤然间得到大量降水,河道久未治理,淤塞难行,又恰逢暴雨狂风,是年黄河决口,淮南泛滥,文帝上体天心,始修黄河。

君臣齐心,众志诚成。康平四年三月中扬运河竣工,历时一年又九月,全长十万余公里,为史上修河之最,为后来圣祖灵庆皇帝修凿京杭大运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扬运河分两段,即黄河至淮水之间的通济渠以及淮水勾通长江的邗沟。它西接大周政治中心——国都中州,东承江淮经济命脉——南京扬州,可谓国之脊梁,自竣工通航起便一直是勾通中原的水上大动脉。

大运河上,舳舻相接,帆影联翩,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南下苏杭,北朔幽燕。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大周定都中州,中州又别称洛阳,居天下之中,乃是中扬运河的中所在,位于中州城外的码头更是繁忙异常,每天都有无数的货物从天下各地转运到中州卸载,又不断的有货物从中州转运出去。

按理说中州码头每天都应该保持着高度繁忙才对,然而今日的码头却是有些异常,安静的可怕,一时之间仿佛所有的船家全部都消失了一般,昔日热闹的码头眼下却是一片肃然。

码头沿线,旌旗猎猎,彩旗飘飘,十万禁军一脸严肃的分立两岸,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不敢有丝毫的放松。码头之上,一艘极其豪华奢侈的巨型楼船正静静的停泊在那里,豪华楼船的左右两侧各行驶着几艘小艇,护卫着高大壮观的王船。

眼下大周时局艰难,秦、汉五十万联军联合入侵大周,西北战局正酣,这个时候大周皇朝最为担心的便是自己南线的安稳,若是大周南线不能保持承平之势,一旦南北两线全部开战,则大周亡国之日不远矣。

为了压制蠢蠢欲动的南朝何和西蜀,天昌皇帝忍痛让自己最疼爱的八皇弟贤王赵景镇藩淮南,压制南朝。今日更是封锁了中州码头,禁军开道,帝后亲至,百官相送,荣宠之至。

“送君千里,终需一别,皇上,皇后,你们就送到这里好了,小弟坐镇淮南一天,就不让晋朝妄动一刻。”赵景看着依依不舍的天昌皇帝和皇后,充满感情的道。

天昌皇帝将手中的酒杯倒满,拿起一杯酒地给赵景,满含不舍之情的道:“八弟,你我自幼长于深宫,从未踏出中州一步,如今国运艰难,累得八弟千里南下,坐镇淮南,朕心不安,有你坐镇淮南朕相信短时间内南朝绝对不敢妄动,抽空去一次南朝,能够结盟的话最好,不能的话也无妨,只要不要让他们过江就可以。此行意义重大,还请八弟暗中把握,锦衣卫我就交给你了,该用的时候哪怕暴露一些暗子也没有关系,一切以安全第一。朕在中州恭候你的好消息。”

赵景举起手中的酒杯,对着天昌皇帝以及一众大臣朗声道:“皇上,各位大人,而今我朝国运艰难,还请各位大人同心协力,共度难关,大家干完这一杯,当为本王践行。请。”

“请。”

皇后看着赵景,话里有话的道:“景弟,此番让你受委屈了,淮南远离中州,富饶平静,这些天你也累了,正好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如若在淮南遇上什么中意的姑娘,只管娶了便是,不要记挂中州了,知道吗?”

看着皇后隐藏在薄莎后面的那张美艳绝伦的俏脸,赵景心中一痛,他和这个女子并不熟悉,然而她却是自己占据的这具身躯原先的主人最心爱的女人,只是天意弄人,命运无常,她在三天前下嫁了赵康成为了大周皇朝母仪天下的国母。

而为了她,赵景很浪漫的选择了殉情,草率的结束了自己仅仅十六年的宝贵生命,本来以为可以彻底的结束这段感情,可是眼下赵景灵魂附身,两个人融合后重组的赵景究竟是谁已经说不清楚。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便是你,你便是我。现在的赵景和原先的赵景已经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没有人知道隐藏在这具身体深处的,会是另外一个伟大的灵魂。

赵景别过脑袋不敢看皇后那绝美的容颜,他怕自己会伤心,他怕自己会失态,他怕自己到时候会做出什么自己都无法猜测的疯狂事情。赵景淡淡的道:“多谢皇后关心,臣弟知道了,时候不早了,臣弟该启程了,皇上,皇后和诸位大人请回去吧。”

不管如何难舍,离程终究是要踏上,赵景挥手告别了依依不舍的天昌皇帝和一众大人,坐上了龙舟。迎着河道上吹来的春风,龙舟缓缓启航,拉开了南下的路程。

南下的龙舟极为豪华壮观,高达十余丈,长达二十余丈宽约五丈。船上设备齐全,包括抛泊、驾驶、起阽、扬帆和测深等方面。船分五层,各层各有十来个房间,可以供兵士居住,甲板下面储物仓,储存稻米、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再往下则设有夹层,存放淡水。

船舷的两侧装有两排共四十余只长达两丈的划桨,使得龙船既可以依靠风速前进。若是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通过人工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