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艳史-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说才干,虽然说孙方智的才干在整个大晋皇朝也是不俗,但是却不是最为突出的,惶惶南朝八道五十八州,若单独评论才干,比孙方智要强的比比皆是;若是论及正观皇帝的宠信程度,同样的,整个南朝最受宠的也绝对不是孙方智这个权势滔天的丞相。
但是若是将这两个条件加在一起,既要才干突出,又要深受帝宠,那么,遍观整个大晋朝,数来数去也就是那么有限的几个大臣,而其中又以丞相孙方智最为突出,谁让人家是丞相呢?
孙方智是正观皇帝的心腹,他的意见基本上代表的就是正观皇帝的意思,正观皇帝大权在握,恋栈不去,为了保护自己皇权的单一独霸性,几十年来正观皇帝一直迟迟不肯册立皇太子。
孙方智这话是什么意思?是代表着孙方智自己私人的意思还是这根本便是正观皇帝自己的意思?所有的大臣都不可避免地想起了这个问题,不管是哪边的意思,所有昏昏欲睡的大臣在这一刻全部都惊醒了过来,双目放光的盯着龙位上的正观皇帝,想要看看皇帝是什么态度?
正观皇帝当然知道这个时候整个朝堂的焦点已经全部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对此他不屑一顾,有些事情真正起到作用的往往也就是关键的那么几人,而更多的人,却往往仅仅只是陪衬,这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正观皇帝阴沉着一张老脸,冰冷的目光巡视着四周,所有触及到正观皇帝目光的大臣全部都自觉地垂下了自己的眼帘,不敢和这个老而不死的老皇帝对视。
所有的大臣全部都沉默不语,心中紧张到了极点,他们急切的想要知道正观皇帝心中的想法,立储之事事关重大,一直以来正观皇帝都是避而不谈。今天提出要求立储的,可是正观皇帝最为宠信的大臣,大晋丞相孙方智,面对着自己最宠信的要求,正观皇帝究竟会如何处理?
“怎么?你们便都是这般想法的吗?”正观皇帝的声音低沉绵长,里面压抑不住的隐藏着一股子怒意,那深深压抑其中的滔天怒火就连傻子都听得出来,更何况是这样一群官场精英?
如果是在别的什么事情上,也许这群文人会同皇帝妥协,大家一起商量出一个稳妥可行的,让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办法出来,但是立储之事却不行。
朝堂之上,除非预见战事,否则的话武将不便参与政事,哪怕是册立太子这样的重大事情,他们依旧便不能发言参与,这个朝堂,注定是文官的天下。
而偏偏就是这些文官,虽然看似文弱好欺负,可以任由皇帝拿圈画扁,然而事实上在某些方面这些文官却是相当的具有韧性,相当的有弹性,相当的不怕死,甚至于敢和皇帝直接对着干。
虽然皇帝的目光阴沉危险,然而站在朝堂之上的这群大臣们无畏。他们是文臣,他们不是武将。文臣,那便是文人,从骨子里说,他们就是一群读着孔孟圣贤之书长大的一群书呆子,他们深藏在骨子里血脉中的是那种坚持到变态的韧性,为了维护先圣的光荣,劝帝立储那也并非难以做到。
不管孙方智是出于什么原因请求正观皇帝册立太子,但是这对于这群文官来说,却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以前是他们想求孙方智开口请立储军难以办到,现在倒好,他们还没有出场这孙方智自己倒是先站出来做先锋了。
能让一国之丞相作先锋的机会可是不多的,百官在霎时间抓住了机会,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和孙方智站在一起,如轮如何也要和正观皇帝都上一次,这皇储之位给正观皇帝这么一拖便是几十年,这一次无论如何是不能再让正观皇帝拖下去了。
“臣等奏请圣上早日册立太子。”霎时间所有的朝臣全部跪了下来,十分整齐的恭声道,仿佛是经过特别的训练一般,百官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别样的和谐与一致,和谐的让人不敢致信,一致的让人感到可怕。
正观皇帝气的两眼冒烟,花白的胡须在这一刻竟然有些飘动,他的身躯不断的颤抖着,仿佛在忍受着极大的愤怒一般,如果赵景能够看到这一幕的话一定会暗暗称奇,这个正观皇帝演戏的本领当真是炉火纯青啊。天知道百官要是知道现在正观皇帝这幅生气的面孔根本便是在演戏的话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正观皇帝强忍着自己那隐藏不住的滔天怒火,高声反问道:“如果朕今天不立太子呢?”
百官还是很整齐的回答道:“臣等万死,臣等有罪。”
正观皇帝咬牙切齿道:“既然如此,朕便许了你们,只是朕有十三个儿子,你们倒是给朕说说,哪位皇子适合被册封为皇太子。”
百官再一次的愣住了,他们发现今天的早朝上他们发愣的次数比起以前任何一次都要多,一切的一切都要源于正观皇帝的反常行事,原本在他们心中也没有多少希望正观皇帝会答应册立太子,因为这种情况已经上演了太多次,正观皇帝在位四十年来几乎天天在上演着这种相同的充满着激情的戏码。
但是这一次的情况貌似发生了一些改变,正观皇帝这一次竟然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他竟然同意了册封皇太子了,虽然人选问题上大家还需要细细的讨论一下,但是能够让皇帝让步册立太子这本身便是一种胜利,一种以丞相为首的文官集团的巨大胜利。
从激动中平静过来的百官又马上皱起了眉头,正观皇帝可是给出了一个不太好处理的尴尬问题,究竟该册立哪个皇子为太子呢?这是一个问题,而在朝堂之上还有一个尴尬的问题便是现在朝堂之上还站着些王爷呢?
这些王爷只要稍稍的记恨点,那么他们这些发言的文官究竟以后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就不太好说了,谁都有希望被册封为太子,又谁都没有可能被册封为太子,一切都存在着巨大的变数,而其中最大的变数便是来自高坐在龙位之上的正观皇帝带来的。
第二卷【金陵图盟】 第40章【太子】
“百官议事,诸王回避。”正观皇帝貌似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下令让自己的一群儿子离开,虽然这样仍然不可能避免将来自己的儿子可能加害这些文官的情况,但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减轻百官的心理压力的。
最不济正观皇帝自己是作出了这样一种姿态,咱是很体谅你们的,你看咱为了你们的前途未来都让自己的孩子回避了不是?但是既然你们一定要逼着咱立储,那你们想必也做好了将来可能遭受的不幸的准备,即便是将来自己的那个孩子登基,而你们又不幸的得罪了他的话,那么你们也不好意思责怪于咱了。
看见正观皇帝真的有意愿要册立皇储,这一下子楚王等人心中着急了,这个时候正观皇帝又下令让自己等人离开,那么也就是说它们不可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事情的进展,从而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加以干涉,这个时候他们只能暗自祈祷以前那些在自己面前效忠的面孔这个时候真的便也能如从前一般坚定的站出来为自己说话。
皇子们断断续续的离开了,朝堂这一次真的回到了百官的手上,自从四王联合议政以来这些文官的日子便没有这么舒坦过,而且这一次他们商讨的还是国之大事,皇储之立,在场的每个大臣都有这个权力去探讨,每个人的意见都可能影响到国家的未来。
很多人都感受到了肩膀上的责任之重,虽然在场的这些文臣并非每个人都是真心的为国为民,虽然他们之中很大一部分的臣子是想要借此机会进行一番赌博,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官运前程进行一次惊天大豪赌,但是不可否认的,作为一个文臣,他们还是有些些许道义的。
六部尚书这个时候是不会随便站出来说话的,他们是一部之尚书,是国之重臣,他们效忠于皇帝,虽然在某些时候在某些强权之下他们不得不表示愿意效忠于某个皇子,然而他们却是深深的效忠于这个国家的最高主宰的。
“臣李从德请奏。”寂静的朝堂之上,经过一阵子的沉寂,终于还是有些人忍耐不住,率先跳了出来,大家的目光纷纷转向说话的人,却见吏部侍郎李从德一脸恭敬的站了出来。
正观皇帝高兴的道:“准奏。”
李从德恭声道:“启奏皇上,自古以来立储立长,我朝纯宗皇帝便是以长子身份继承大统,楚王殿下仁德宽厚,且在诸位皇子之中年纪最长,所以微臣窃以为立楚王殿下为太子乃是顺应民意,合乎天理的大善之举,恳请陛下册立楚王殿下为储。”
李从德乃是效忠于楚王陈永兴的铁杆支持者,他一出场便为楚王争取,为了让楚王被册立为太子显得更加的名正言顺一些,他甚至拿出了本朝纯宗皇帝来作佐证。
南晋纯宗陈盛阳乃是南晋开国皇帝高祖陈昭明的长子,高祖皇帝晚年陈盛阳便因为是陈昭明的长子为册立为皇太子,在高祖驾崩之后陈盛阳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南晋偏安王朝的第二代皇帝。
这个时候李从德十分聪明得拿出了纯宗皇帝的事情来说事,单单在道义上李从德已经处于不败之地了,至少作为后人,作为纯宗皇帝的后世子孙,先祖的事迹摆在那里,你不可能去推翻这个事实。
李从德这话一说出口,百官立即变色,所有的人都惊疑不定,几天不见这个李从德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的善说了,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还是他自己想出来的,难道真的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不过不管怎么说李从德都已经在立储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光明正大的支持立长制原则,冠冕堂皇的拿出了南晋的祖宗说事,用铁的事实告诉大家还是遵循着祖宗家法来办事好了,拥立楚王殿下为皇太子。
不过李从德显然小看了自己的这些同仁,他能够那历史上的先辈说事哪其他人自然也是可以,刑部侍郎郑霖立即反驳道:“仁德宽厚?李大人,本官真的不知道你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你知不知道的这句仁德宽厚将会给国家造成多大的损失?你知不知道刑部扣押了多少份弹劾楚王殿下残害无辜的奏章?若是像楚王这样行事嚣张的人党上太子,皇上,那绝非我大晋之福啊皇上。”
知子莫若父,正观皇帝对于自己孩子的了解程度远远在于在场的诸位大臣之上,他当然自己的这个儿子绝非可造之才,只是身为一个父亲,正观皇帝必须维护自己孩子,维护天家的形象,他冷声道:“够了,退下,是非功过朕自有决断,你们继续提名。”
户部侍郎王强晋道:“微臣以为平王殿下谦恭待人,好学广闻,古之立储有立贤之说,微臣以为当今朝中诸位皇子之中平王殿下最是贤明,若立平王殿下为太子,臣以为我朝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盛世。”
“皇上,臣以为桂王殿下英姿天纵,这些年来镇守岭南,微压岭南黎族,战功之盛本朝少有人及,这样的功劳难道还不足以被封为太子吗?”
“皇上,吴王殿下好啊。吴王殿下年少之时便已经跟在李大学士身边读书,这些年来更是熟读圣人经典,半部《论语》安天下,吴王殿下心中富有韬略,若是吴王殿下被立为储君,那实在是我朝之福分啊,皇上。”
“楚王。”。。。。。。
“平王。”。。。。。。
“桂王。”。。。。。。
“吴王。”。。。。。。
。。。。。。
早朝成了菜市场一般,这些平日里衣冠楚楚的精英人才这个时候纷纷褪去了自己批加在身上的虚伪外衣,毫无形象的破口力争,各自为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官运前程押宝,为自己选中的皇子摇旗呐喊,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太子的人选其实早已经便订了下来,这个时候坐在龙坐上的那个老人正一脸看戏的看着这些蝼蚁拙劣的表演。
文英殿外,回廊之中,大晋皇朝的九个成年皇子三三两两的靠在一起,正观皇帝一共有十五个儿子,长子和次子都已经死去,剩下的十三个儿子之中还有四个儿子没有成年,虽然他们都已经封王,然而没有成年便是没有成年,没有成年便没有资格参与朝政,因此在场的便只有九个皇子。
这九个皇子看似随意的三三两两的呆在一起,然而你仔细一观察,便会发现他们站的位置都十分的巧妙,楚王靠在左首第一个梁柱上,在他的身边,站着安王和建王,桂王站在楚王的旁边,均王紧挨着桂王站着,吴王和彬王站在一起,平王和惠王站在一起。
大晋皇朝的九个成年皇子就这样的分化瓦解,各自支持着自己的兄弟,看似随意,实则尖锐地站在了一起,三三两两的低声探讨着,声音十分的低弱,貌似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一般,至于内里究竟是什么,那就只有上天知道了。
桂王似笑非笑的道:“楚王兄,恭喜了啊。”
楚王虽然行事嚣张,然而最近两天连续遭受着正观皇帝的打压,即便是再强悍的人这个时候也知道稍稍收敛一些,楚王自然也不例外,更何况今天的情况还比较特殊呢?
楚王皮笑肉不笑的道:“桂王弟说笑了,本王可不知道这戏从何来?”
桂王道:“今日丞相大人亲自提议册封太子,父皇也已经答应了下来,大哥二哥都已经过世,楚王兄乃是我们兄弟几个之中的长兄,这太子之位还不是楚王兄你的囊中之物吗?
兄弟在此先给楚王兄祝贺了,三哥你要是做了太子,可千万不要忘记兄弟了啊。小弟也知道自己以前做过一些让三哥不高兴的事情,不过三哥你是做大事的人,应该不会和小弟一般见识吧?”
桂王这话一出,均王马上拍马屁道:“是啊,楚王兄乃是大晋未来的皇帝,当然是心胸宽广,小弟方才还奇怪楚王兄为何今日紫气盎然,却原来是王兄要进位了啊,真是可喜可贺啊。”
这话听得舒坦,把楚王这些天的郁闷之气一扫而空,见识浅短的楚王这个时候马上抛弃了自己可以装出来的那一脸沉静,得意忘形的哈哈大笑道:“好说,好说,诸位皇弟都是本王的好弟弟,我们都是兄弟,以前的一切就都让他过去好了,大家以后还是好兄弟嘛,哈哈。”
看见楚王这副小人得志的低劣嘴脸,其他的几个王爷心中暗暗嘲笑,心中暗道:给你点阳光你还真灿烂起来了,竟然还真当自己就是大晋的皇太子了,大晋朝的太子无论给谁,但是绝对不会给你。
心中这些王爷虽然有些想法,但是表面上,至少在表面上,这个时候几个皇子还是十分的配合的恭喜着楚王殿下,嘴里说着千篇一律的恭贺之词,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却突然发现文英殿外的白马桥上,年幼的睿王陈永思正一步步的向着这边走过来。。。。。。
。。。。。。
第二卷【金陵图盟】 第41章【落定】
“够了,都吵什么?住嘴,你看看你们,这都成了什么样子了,这里是文英殿,是朝堂,不是菜市场,你看看你们,啊,把早朝当成什么了?”看见情绪十分激动的朝臣在互相激烈的为各自支持的皇子正朝着,把宁静安逸的早朝变得如同民间菜市场一般的喧闹,端坐在龙位之上的正观皇帝终于坐不下去了,高声喝道。
正观皇帝可谓是南晋皇朝历史上脾气最好的一位皇帝,这位皇帝自从登上皇位之后一项就是以老好人的形象出现朝臣面前,很好有让这个老皇帝动怒的时候,然而此刻这个高坐在龙位之上的老人却是充满着愤怒。
食君之禄,分君之忧,这本是身为一个臣子最基本的准则,可是站在朝堂之上的这些个大臣,一个个那是打着国家传承的重大口号,可是暗地里奉行的,却是为着自己的主子或者自己看重的皇子摇旗呐喊,哪里还有一点身为国家重臣的自觉。
正观皇帝的勃然大怒终于让朝堂上的这些个国之重臣醒悟过来,这个时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