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艳史-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任凭林轩怎么思考他也想象不出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南朝上下对正观皇帝提出的联姻结盟全体保持沉默,就算主事的大臣不想出来出来,可是让手下的虾兵蟹将站出来一个嚷嚷两句也可以啊,这样也显得正常一点。

然而,没有。南朝上下一片平和,皇帝之下,令行禁止,这简直就是盛世大唐之时才会拥有的场景啊,可是眼下却出现在了晋国这个偏安一隅的江南小朝廷身上,当真是让人感觉心中不舒服。

这样的疑问不只是发生在赵景和林轩这个秦国密使身上,在桂王府,在吴王府,在平王府,在中书省,在枢密院,在御史台,在六部,在晋国的各个角落,晋国早朝的诡异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到达了这些需要了解晋国的各色各样的人手中,然后,不可避免的,这样一个问题被大家思考着。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南朝上下在今天的早朝之上这样的安静?平和的没有一丝的杂音,仿佛一时之间晋朝就成了一个典型的君臣和谐的完美国度,简直就成为六国学习之楷模。

然而,事实上大家都清楚,晋国是一个混乱不堪的偏安朝廷,朝中诸王夺嫡,派系林立,主战派与主和派夹杂其中,年寿以高的皇帝只想安享太平,朝中大权分封四王,朝廷效率低下,纠缠不清。

可是,正是这样一个朝廷,在和周朝联姻结盟的问题上竟然表现出了令人咤舌的和谐一致,这,当真是诡谲难名!

'貌似这已经是第04章了,糊糊,还是要收藏哦'





第二卷【金陵图盟】 第29章【见驾】

“八贤王?”

“孙丞相?”

“哈哈哈,”赵景哈哈大笑道:“赵景见过孙丞相,久闻南朝孙丞相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不同凡响啊。”

孙方智谦虚的道:“王爷客气了,孙某些许薄名算不得什么,倒是八王爷贤名远播,孙某十分的佩服,今日得见王爷真容,实乃是孙某的福分啊。”

赵景笑道:“劳烦丞相在此久候,赵景心中甚是过意不去,他日若有机会,定要上门拜访,到时候丞相可不要拒景于门外啊?”

孙方智客套道:“哪里,哪里,王爷肯屈尊登门拜访乃是孙某福气,孙某定然扫塌以待。来,来,王爷这边请,皇上已经等待八贤王良久了。”

赵景笑道:“如此,就请丞相前边带路,让贵国皇帝陛下等待本王,本王实在是担当不起。”

今日是赵景和正观皇帝约定的商谈之日,南朝早朝之后赵景便渡江南下,结果尚未到达宫门口便遇见了恭候在此的晋国丞相孙方智,于是便上演了上面的那一幕。

和孙方智一番客套之后,赵景跟在他的后面走进了金陵城晋朝皇宫,这次南下赵景谢绝了所有人的随行,既然南朝上下一片寂静,那么自己也不妨作一次孤胆英雄,单身赴会,渡江去金陵瞧瞧岸边的美景。

承乾宫钓鱼台上,晋国正观皇帝正全神贯注的注视着自己手中鱼竿,不,确切地说,正观皇帝是在注视着鱼竿上面的浮标,钓鱼台乃是皇家御用垂钓亭台,钓鱼台下渔池中的也饲养着各色的鱼类。

赵景一路上和孙方智说说笑笑的来到了钓鱼台旁边,看见正在全神贯注垂钓的正观皇帝,台外站着七八个衣冠华丽的王公大臣,想来他们应该就是负责和赵景商谈联姻结盟事宜的人选了。赵景和孙方智等人俱都是很有素养的没有说话,静静等待着正观皇帝杆中鱼儿的上钩。

孙方智是南朝的丞相,在相位上一坐就是二十余年,对自己的这位皇上可谓是知根知底,两君臣相交莫逆,见正观皇帝貌似一脸认真的垂钓,这个老臣道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的伫立着,仿佛自己是个石人一般。

相较于孙方智的沉默,赵景脑子里就有些想法了,虽然他们也是和孙方智一般的做法,静默伫立,无声言语,但是脑子里却是高速的运转着,正观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在钓鱼台上安静的钓鱼,把自己这些周朝的使臣晾在一边,是想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可是不对啊,周、晋两国虽说有些摩擦,但是那是七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近几十年来两国虽说并不是最和睦的,但是却也是相处甚欢,战争很少爆发,就算有那也是控制在一定程度内的小范围的武装冲突。

周朝和晋国的结盟设想晋国正观皇帝也同意了啊,甚至于南朝还提出了联姻结盟这种明显是做亏本买卖的天才设想,没有道理在这个时候和自己不痛快啊。难道说坐在钓鱼台上的那个老皇帝真的只是在钓鱼?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那么,这个看似昏聩的正观皇帝脑中究竟在想些什么呢?他的垂钓,真的只是在垂钓吗?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成语也云:老奸巨滑,老成持重,人老成精。

正观皇帝在龙位上一坐就是四十余年,真的论起辈分来,这个老家伙甚至还是赵景爷爷元宗皇帝那一代的人物,天昌皇帝和他之间甚至于还相差了两代,这样一个老家伙,真的只是一个昏聩的老昏君吗?

这个时候赵景有一种强烈的直觉,他觉得所有人,不单单是南朝上下,甚至于六国王公,乃是于天昌皇帝和自己,都弄错了一个人,一件事,或许南朝上下最为睿智的人物不是别人,正是这个昏聩至极的正观皇帝!

时间在赵景等人的等待之中慢慢的流逝,天命宗周,老天也没有让赵景等待多久,忽然,正观皇帝似有所指的低喝一声:“鱼儿上勾了。”

伴随着正观皇帝有力的一下提杆,一条肥硕的鲫鱼摇晃着飞离了水面,正观皇帝收杆,将鲫鱼放入鱼筐,连同已经钓到的几条大鱼一起交给伺候在一旁的太监,吩咐道:“马上拿给御膳房,让他们里马给朕做好水煮鱼,一会送到承乾宫来,记住,这是要款待周朝使臣的,让他们给朕按最高规模的做,做好了朕重重有赏。”

“是,奴才这就去办,皇上放心,皇上的意思奴才一定会转达给御膳房的,奴才告退。”伺候在一旁的小太监接过皇上亲自垂钓而得的肥硕美鱼,一脸恭敬的道。

“嗯,去吧。记住,一定要让御膳房给朕按最高等级的做。”正观皇帝挥手让小太监离开,又一次的叮嘱道。小太监提着一筐的鲫鱼匆匆离开,留下一堆的王爷大臣对着那筐鲫鱼目瞪口呆,若有所思。

这个时候孙方智和赵景终于找到机会见驾了,孙方智跪地俯首道:“老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正观皇帝乐呵呵的扶起了自己的这个股肱大臣,亲切的道;“丞相快快请起,丞相可是朕之臂膀,你我君臣相交数十年还要这套虚礼干什么。”

赵景是周朝亲王,此行出使又是代表着周国,自然是没有给晋国皇帝下跪的道理,他弯腰道:“外臣赵景见过晋国皇帝。”赵景也够高傲的,直接敬礼,就连万岁之声也不想喊了。

正观皇帝还没有说勉礼,晋国礼部尚书胡卫永已经抢先喝道:“大胆周臣,见到我大晋皇帝为何不跪?”

今天的早朝胡卫永已经憋了一肚子的气没处发,这个时候赵景的不恭敬表现正好给他提供了一个出气筒,胡卫永自以为找到了泄愤的沙包,抢在皇帝之前斥责赵景一番道。

赵景对着胡卫永轻蔑的一笑,没有想到南朝君臣会挑选在这个时候发难,在皇帝同意结盟并且提议联姻的时候这些个大臣没有一个反对的,可是在周朝使臣见驾的时候却又跳出来蹦两下,当真是颠倒顺序,可笑之极。

赵景呵呵笑道:“还未请教这位大人是?。。。。。。”

胡卫永趾高气扬的道:“本官大晋礼部尚书胡卫永,怎么样?害怕了吧,害怕的话就给吾皇乖乖的跪下,或许吾皇仁慈,不会和你计较不敬之罪。”

赵景笑道:“原来是尚书大人,胡大人既然是贵国的礼部尚书,对于宗庙礼法应该娴熟无比才对,敢问胡大人,天地君亲师,圣人何时告诉我们要给贵国皇帝皇帝下跪了?

赵某是大周之臣子,生于周,长于周,食周之禄,不曾饮晋国一滴水,不曾食晋国一粒饭,我为何要向贵国皇帝陛下下跪?”

赵景两世为人,若是连这点见识都没有的话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么一次穿越的机会?他抓住机会,毫不客气的反驳道。

一番话说的胡卫永哑口无言,情急激动之下面红耳赤,却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来自赵景的质问,这种理屈词穷的滋味当真是十分的不好受,然而痛苦却不是就这样结束,赵景的无耻远超胡卫永的想象。

赵景嘿嘿笑道:“胡大人身为晋国礼部尚书,难道不知道君臣有别吗?本王乃是一等亲王,若本王没有记错的话胡大人的爵位不过是三等侯爵,你一个三等侯爵见到本王这样一个一等亲王都不行礼,却反而来斥责本王无理,不是本王怀疑,胡大人你真的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吗?”

胡卫永是不是真的通过正常的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赵景不知道,但是赵景却知道胡卫永之所以能够呆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完全是因为晋国楚王陈永兴的关系,胡卫永事实上根本就是一个无能的酒囊贩蛋。

在场的大臣对胡卫永这个无能之徒却身居高位都表示不满,因此也乐得看他和赵景等人想斗,胡卫永自己也清楚这点,此刻的他分外的愤怒,他已经感受到楚王殿下的不满了。

胡卫永怒道:“八贤王,妄你为大周贤王,你辱没了贤王这个字,你先前不是已经说过了吗,本官没有受你们大周一点恩惠,从小在晋朝长大,本官凭什么要对你行礼?

再者,本官严肃的告诉你,本官乃是正观十二年的恩科进士,是堂堂正正的恩科取士之才,八贤王你没有证据就请不要乱说话,诬蔑朝廷官员可是要引起两国纷争的,还请八贤王说话之前三思。”

赵景哈哈大笑道:“原来胡大人还知道这会引起两国纷争的,真的是不容易啊,胡大人刚才说要事实证据才说话是吗?

那么,本王请教胡大人,本王向贵国皇帝陛下行礼,贵国皇帝没有尚且没有对本王不满,你胡大人倒是先向本王发难了,本王愚钝,不知道这晋朝到底是皇上说了算还是你胡大人说了算?还请胡大人指点一二。”

'第05章的说,收藏收藏,偶需要大量的收藏'





第二卷【金陵图盟】 第30章【内斗】

赵景哈哈大笑道:“本王请教胡大人,本王向贵国皇帝陛下行礼,贵国皇帝没有尚且没有对本王不满,你胡大人倒是先向本王发难了,本王愚钝,不知道这晋朝到底是皇上说了算还是你胡大人说了算?还请胡大人指点一二。”

犀利,尖锐,刻薄,赵景的话一针见血,直接击中了胡卫永的要脉,胡卫永在怎么跋扈那他也只是一个臣子,而正观皇帝才是名正言顺的堂堂晋朝国君,可是胡卫用眼下却是在和皇帝抢班,正观皇帝尚且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胡卫永已经在大声地斥责八贤王了。

这本来是一个十分平常普遍的问题,因为每一次涉及到国家之家的初始接待问题的话基本上都是要惹出一点小小的外交风波的,胡卫用这般作在历史上也是有根可循的,并不算是先例。

而事实上为了打压他国的嚣张气焰,涨自己国家雄风,一般情况下皇帝对于自己的臣子也都是十分的宽容的,默认的允许自己的臣子向出使大臣发难,只要把事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要惹出什么不必要的麻烦就可以了。

然而八贤王赵景这番话却是将南朝上下全部拖下水了,君臣之道是十分的严格和残酷的,一般情况下要是你没有仔细的去追究的话向胡卫用这种事情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是赵景这般质问就将问题激化了。

事实上南朝真正的国君正是正观皇帝,如果正观皇帝不治胡卫永之罪,那岂不是说南朝真正的主人是他胡卫永而不是正观皇帝?这让身为一国之君的正观皇帝如何作想?

自古天威难测,皇帝受命于天,对自己的绝对权威有着异常残酷苛刻的坚持,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要是臣子的权利甚至在国君之上,那就相当的恐怖了。正观皇帝当然清楚胡卫永没有犯上的胆量和实力,但是既然赵景已经指出来了要是正观皇帝在没有任何表示的话岂不是默认了赵景的话,那南朝可就真的君不君,臣不臣了。

南朝若是君臣不分,那岂不是让赵景这些周朝大臣笑话,这要是传出六国,晋国恐怕真的要变成全天下的笑柄了。

正观皇帝冷哼道:“胡卫永,你可知罪?”

胡卫永这个时候也正在暗自发颤,他现在心中恨透了八贤王,同时也在深深的后悔之中,没事为什么要找赵景的麻烦,这下子麻烦的不是赵景,而是自己这个礼部尚书了。

胡卫永知道自己的事情可大可小,往小的方面说那不过是君前失礼,皇帝责罚一声便可以结束,但是往大的方面说那就是胡卫永犯上,与国君争权,正要是一个处理不好可是要掉脑袋的。

胡卫永知道自己是生是死其实全部取决于眼前的皇帝,皇帝的态度直接决定着自己的一切,皇帝认为自己逾礼,那么他便是逾礼,这种事情稍作惩处便可以了,可是皇帝要是想从严治理的话,胡卫永也绝对没有生还的可能。

而且,胡卫永眼睛快速的环视了四周,他惊恐的发现整个承乾殿中竟然出现了无数双幽深的眼睛,都像是要吃了自己一般,尽管胡卫永知道自己的不得人缘,然而此刻他才真真正正的体会到了这种吃人的力量。

胡卫永仓皇下跪哭泣哀求道:“皇上恕罪,臣知罪了,臣身为礼部尚书,实在不该在君前失礼,臣忠君报国,一时不察,放下这等滔天罪责,还请皇上治罪。”

胡卫永绝对是一个精明之徒,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爬到礼部尚书这个位搞权重的高位上,他这般的说法便是将自己的罪责往轻的方面说了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还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忠君爱国的贤臣,只是太过激动,一时不察,导致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相信正观皇帝也不是冷血噬杀之人,这次应该会放过自己,同时胡卫永也急忙用眼神向自己的主子楚王陈永兴求助。

陈永兴虽然也对胡卫用十分的失望,然而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效忠于自己的大臣本就不多,身居一部尚书这样顶尖的人臣更是少之又少,能够安插进胡卫永一人进六部已经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他当然不愿意自己花费了大本钱才成长起来的礼部尚书就这样倒下了。

陈永兴出声求情道:“父皇,胡达人虽然有诸般的不是,但是念在他是为了维护大晋的颜面而失礼的份上,还请父皇绕过了胡大人这一次。相信胡大人以后一定会牢牢的记住这次的教训,断然不会再犯了。”

胡卫永立即会意,表态道:“皇上恕罪,为臣知罪了。”

正观皇帝被胡卫永和自己的儿子这么一求情脸色稍缓,正想说两句不请不重的话就此揭过不提,然而他的另外几个儿子却是抓住良机,乘此发难,要讲胡卫永置于死地。

胡卫永是楚王陈永兴的人,这所有人都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眼下是夺嫡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任何一名大臣的态度都可能改变整个朝堂夺嫡的局势,当然,这句话夸张了,但是胡卫永身为一部之尚书,他的言行却是深深刻刻的影响储位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以前是没有机会打压胡卫永,但是今天这绝对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把胡卫永打趴下,那就等于是剪断了楚王的一只手臂,将会严重的削弱楚王的力量,且先不管胡卫永倒下后由谁来接替他的位置,那个问题可以稍候在谈,但是眼下,无论如何却是绝对不能再让胡卫永坐在礼部尚书这个高位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