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世之铁血枭雄-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连在阵后的红胡大王自己也身中两箭,带着压后的千多蛮兵仓皇而逃,还是曹平聪明一些,根本未跟大军前来,以回西川调拨粮草为名,先行回西川去了。

络县大捷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就已经在川中传开,使川人再次认识到了大燕的强大,五万蛮族军,在络县一战就几乎全军覆没,两万燕军却是损伤轻微,在张霸的命令下急速推进,跟在蛮族败兵身后,直接通过了舟山栈道,又击败了守在栈道西面的数千蛮族人马,红胡大五连遭败绩,率领残兵败将退守化隆府,张霸则停住攻击势头,守住舟山栈道,等待后续粮草的到达,顺便让已经疲惫不堪的将士进行一下修整,收复东川已经指日。

第六卷江山如画第二百一十章平定

川中战局顺利,川州节度使李禄又已表明了归附之意,在大燕二年这一年里,大燕的收获颇丰,而伊兰战事在大燕三年秋冬之际已接近了尾声。

自大燕二年秋,革兰铁骑踏上伊兰国土之后,先是攻克了伊兰坚城区罗斯城,尽屠城中数十万伊兰百姓以及投降士卒,当然,这样的事情自然是交给了革兰铁骑来办,杀人屠城,这在革兰人眼中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大军过后的区罗斯城中冲天的烈焰之下,成为了一片废墟,纳塞尔,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伊兰家族也随着这场大火被丢进了历史当中。

随后的战事在密河平原地区展开,区罗斯城破也不过是月余的事情,再加上这些年有区罗斯城护卫,密河地区的伊兰军队难免有些松懈,当面对四十多万燕伊联军的攻击的时候,根本形不成一点儿有效的抵搞。

以五万革兰铁骑为先锋,燕伊联军横扫密河东岸平原地区,这是伊兰中原的送粮地区,对于伊兰人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当年就是因为沙特家族占据了这里,才渐渐在相持之中占据了优势,一举夺得了伊兰苏丹之位。

凡抵搞者尽屠其地,凡投降者,交出所有的粮食,可以免死,两条路,哪一条在这冬季将临的时候选了也是死路一条,面对凶狠残暴的革兰铁骑,伊兰人的抵抗是坚决地。上演许可歌可泣的战争篇章,但实力的差距是如此的明显,徒劳的抵抗只会使革兰人更加的嗜血残暴,到了后来,革兰人经过的地方,再也找不到什么幸存者,一路之上,都是被焚毁的村镇和遍地的尸体,抢夺。杀戮,这些好像已经融入革兰人骨子里地东西在这一刻被完全释放了出来,联军中的伊兰人将领对革兰人的这种做法深恶痛绝。就连一些燕军中地将领也颇有微词,但在沈中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之后,也就都给堵了回去,“革兰人桀骜不驯,本帅也有些控制不住,要是有人不满的话,尽可去找那些革兰人去说。此战过后,本帅也正准备上书皇帝陛下,严肃革兰人的军纪,但现在正值战事,此事不宜再提。”

虽然这样的话大家都是认为有搪塞之嫌,但要让他们自己找革兰人去说,却也没有那个胆子,当冬季的第一场大雪来临之际,密河东岸已经尽数被燕伊联军占据。沈中见天气渐渐寒冷,不再利于战事的进行,遂将兵马撤回了区罗斯城以东,以作过冬准备,密河西岸的伊兰人已经被吓得胆战心惊,在这冬季来临之时,都是松了一口气,知道这一年总算是熬过来了,至于过了这个冬天之后怎样,都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地心思。两边到也一时相安无事起来。

大燕三年春。燕伊联军陈兵密河河畔,数十万人马蔓延数十里。而密河西岸的沙特家族也不敢怠慢,组成大军二十万和燕伊联军隔河对峙。

但现任沙特家族族长伊索尔却是个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人物,对于那些被传扬的好像魔鬼一般的燕人惧怕不已,竟是在大战之际派出使者,愿意承认现任苏丹为天主在地上的使者,并年年上贡称臣,但却要苏丹承认沙特家族在伊兰西部的地位,一应内政也不过多干涉,实际上也就是要和东部伊兰隔河而治的意思。

沈中在见到对方的使者后,为表东部伊兰诚意,将大军后撤三十里,并要沙特家族派出相关官员商谈其中细节,十日之后地一天夜里,燕军以沈中帐下猛将李献为将,率一万燕军在密河水流最湍急之处连夜用铁索架起浮桥,在损失了一千余士卒之后,八千余燕军精锐禅师不知鬼不觉的过了密河天险,天明之际,燕军主力出现在了密河河畔,将整整一冬天造就的数千条小船抬了出来,开始了强攻。

对岸伊兰军队猝不及防之下,急急想掉水军参战,就在这个时候,水军大营已经腾起了冲天烈焰,数百条大小战船尽数没于大火之中。

西部伊兰大军本就士气低迷,又中了这缓兵之计,就连统兵大将都是惊慌失措,更别提手底下的士卒了,李献派出三千士卒焚烧战船,自已则带领剩下将士从后冲击伊兰军阵,将伊兰人陈列在阵后的投石车等远程器械尽数摧毁,伊兰大军人数虽多,但被这些从数十万大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敢死之士一阵冲杀,前面又有燕军不断登陆河畔,两厢交攻之下,没过半天,二十万大军就已经被冲散开来,伊兰士卒丢盔卸甲,也顾不得什么阻击断后之类的战阵之术十余万人,蔓延数里,尽数狂奔向西而去,待得革兰铁骑被陆续运送到了密河西岸,败军的命运已经被注定,在从密河西岸起,到达最近的伊兰城市伊拉地六十余里地路途之上,尽数都被伊兰士卒的尸体铺满,鲜血横流,残肢断臂到处皆有,就连稍候陆续走过地燕伊联军也被这等地域景象震慑的说不出话来。

此一战,西部伊兰大军二十万人马,逃回去的不过五万多人罢了,剩下的不是被俘虏,就是被杀死在了逃亡的途中。

沈中随后下令,俘虏的青壮男子尽数发往大燕草原八洲,找商人贩卖为奴,所得钱财一半儿奖赏有功将士,一半儿送回大燕,归入国库,以后这等事情也是一体办理,这个命令一下军中立即士气一振,尤其是革兰人,他们对奴隶和钱财的热爱是祖宗传下来的,打仗就是为了能得到这些东西,在随后的战事当中,这个命令却是救了许多伊兰人地性命。战后统计,总共用二十余万伊兰青壮男子和妇女被陆续送往了大燕,这样一来,不但补充了由于连看战乱和疾病急剧减少的中原人口,也使大燕的官吏和百姓充分意识到了战争带来的好处,伊兰战事结束之后,大燕扩张的脚步再也停不下来,大多原因还是因为民间对于这种侵略性质的战争的兴趣大增,还管是大燕的官员。还是商人,百姓,军人等等各阶层的人们在战争中都得了好处。利益驱动一切,在这后地战争中,掠夺对方人口,财富,就成了一件约定俗成的事情,多少年之后,大燕被称为万国之国。就是缘于此时沈中地一道命令罢了。

但这样一来,在伊兰和大燕本就存着些裂痕的关系上又重重加了留下了些痕迹,伊兰人国中对大燕不满的情绪也是越发的激烈了起来,多少年之后,伊兰趁大燕渐渐衰弱之机,脱离大燕辖制,其根源虽然未必在此,但从此伊兰奴隶贸易兴盛,使得伊兰人口大量流失。大燕与伊兰隔阂日深却是有的。

沈中也未想到自己临时起意的主意会影响如此深远,渡过密河之后,照样以革兰铁骑为先驱,攻城破府,一路西进,伊兰人的主力已经尽数覆灭于密河河畔,这一路上再无有联军抗手之辈,再加上西部奴隶纷纷起义,响应联军地到来,大军前进的更是轻松自如。到了大燕三年夏未。也正是张霸率兵在西川大展身手之时,沈中已经率军兵围沙特家族所在之地曼丽亚城。数十万大军陈兵城下,只用了十三天的时间,这座伊兰名城就已经陷落在联军职强大的攻势面前,此时根本不用革兰人出手,鉴于费萨尔家族对沙特家族的仇恨,伊兰各级统军将领为讨费萨尔家族欢心,蜂拥入城,立时展开了从上到下的血腥清洗。

曼丽亚城在沙特家族数百年经营之下,其繁华就不用说了,伊兰士卒进城之初还能遵守起码的军纪,只是详查与沙特家族有关的各色人等,到得后来,各级将领开始专找城中富户的麻烦,上行下效,一发不可收拾,沈中这位联军统帅早就率领全军继续西进,各部将领互不统属,根本弹压不住手下士卒甚至有地军队竟然因为分赃不均而起了争斗。

敌军肆虐之下,杀人,放火,抢劫,奸淫妇女这些事情一样不少都在曼丽亚城上演的一番,到得伊兰执政公主阿特兰妮亲自到来的时候,这座伊兰的千古名城已经被糟蹋的不象样子,城中数十万伊兰百姓,在敌军肆虐之下,十不存一,财富更是被劫掠一空,阿特兰妮好不容易控制住了城中敌军,望着满城的残垣断壁,当真有些欲哭无泪的感觉。

再望身被四起的浓烟熏得灰蒙蒙的天空,好像看到了一双冷酷异常的眼睛正年看着自己,眼神中有轻蔑,有嘲讽,还有……。还有一丝地温存,压地阿特兰妮喘不过气来。

大燕军队继续西进,火焚西部真主教圣地伽蓝寺,屠比索尔城,一直打到伊兰西方边境之处,将伊兰败军赶出了伊兰之地这才停了下来,之后大军四散而出,细细清剿西部每个地方,在大燕三年秋末,沈中率领麾下十余万大军回军密河平原,经此一战,伊兰西部几成白地,千年辉煌毁于一旦,伊兰也从一个陆上大国正式成为了大燕附庸沦为二流国家。

“蛮族”这个字眼儿是张霸最最痛恨地,而川中蛮族更是让张霸感到了由衷的愤恨,从进入西川开始,一路之上,传闻中富庶的西川之地已经人烟稀少,大路旁边更是田地荒芜,时不时还能看见一些半腐的尸体,战争给变通人带来的伤痛在这一刻尽显无疑。

张霸所率之兵都是大燕精锐,都是从尸山血海中打过滚的老兵,杀戮在她们的眼里已经是家常便饭一样的事情,但此时看到同族的百姓遭遇这样的劫难,还是难掩心中愤怒,曹平这个名字也在这时进入了张霸的耳朵,作为蛮族入侵川州的罪魁祸首,还是一个中原人,这一切都使张霸在俘虏地山民中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简直想当即扒了对方的皮。

随后,张霸传令三军,得曹平此人活口者,当为入川首功,得人头者,立即保奏其官升三级,奖赏更是以一等军功为准,更是派人在西川山民中散布消息,若能献曹平于军前。不但赦免其罪,还会保举其在大燕为官,还可以在北部草原划出封底予其家族。若有能出力杀伤蛮族者,赏赐从优。

这样的策略却是经过张霸和李焕深思熟虑过了的,入川的燕军太少,要是一路直接进入西川不定会遇到什么状况,就粮草问题也是难以解决,到于说张勇手下的川兵,张霸和李焕在见识了蛮族战力之后。当即对与川军协同作失去了信心。

当张霸所发布的消息在山民中传开,已经是大燕三年冬末的时候了,这个冬季对于蛮族来说是不幸地,山民比蛮族的人口本就多出许多,而且大部对蛮族野蛮的行径有所不满,不然也不公在篡取更多地战利品和权力的诱惑面前大多选择了上山投靠山民,无形中壮大了山民的的队伍。且加深了山民对于蛮族的不满。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张霸的命令一经传出,虽然山民对于大燕能否况现诺言还报持着一定地怀疑,但蛮族在西川的逍遥日子却也到头了,一些山民开始自发的下山攻击落单的蛮兵,就连山民的首领们也开始控制不住事情的发展,到得蛮族失踪的士兵越来越多,蛮族本就生性暴躁,和山民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多,待到大燕关于捉住曹平的赏赐颁布下来以后。又有山民拿蛮族的人头在大燕那里获得了封赏。蛮族主力被破,燕军又开始沿着道路清剿蛮族。蛮族的败亡已经注定,这样的情况之下,山民猎取蛮族的人头的行动越发的频繁了起来。

到大燕四年春,燕军后续部队陆续入川,蛮族终于顶不住燕军攻势,开始考虑退回山中,但此时就算是想着抽身而退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有山民作向导,兵力又已占据优势,对于藏在深山之中的蛮族村寨也不再是安全之地,燕军联合山民,开始进隐藏在山中的蛮族村寨。

燕军统帅张霸这时宣布,一日不灭蛮族,燕军一日不回,有时蛮族躲藏的山林实在幽深难测,不宜进军,燕军竟然开始焚烧山林,此例一散,就未曾下山地东川蛮族也遭了池鱼之殃,到了大燕五年秋冬之际,在西川平顶山一处蛮族村寨之中,曹平这个被川州百姓诅咒的叛逆被促住了,对这个对同族高举屠刀的逆贼,处置方式实是大快人心,在川州州府,曹平被施以了千万万剐刑,尸体被剁成碎块,添与泥士当中,撒于川州大小路途之上,以示永遭川州百姓贱踏之意。

川州略定,节度使李禄向大燕俯首称臣,大燕皇帝张弃下旨宽慰一番,并派北定州齐山郡郡守王全任川州刺史,任白狼遥领川州节度使之位,其后大燕政令在川州通行无碍,到有一多半是白狼这位杀神的震慑之功了。

大燕这些年虽然战事无日或无,但对于大燕的发展却并未造成多大的影响,入川军队的粮草都是川州供给,伊兰那边更是不用担心,都是伊兰自掏腰包,且燕军在伊兰大肆劫掠,所得都运回大燕,并得到成批奴隶,为大燕之几十年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燕此时已经进入一种良性的发展阶段,向外掠夺,以供自己发展之用,道路四通八达,商道通畅,对于下层百姓也相对宽容,官员廉洁奉公,治政得当,又有川州草原这等新得之地作为发展空间,税赋也开始有了增加的抛头,除了南方还未平的景象,大燕百姓的思想也开始渐渐转变,冒险精神开始兴起,这些东西都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大燕的国势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一代盛世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了。

第六卷江山如画第二百一十一章奇想

歧州,在经历了大燕二娘恐怖的血腥清洗之后,歧州世家大族十有八九被清扫一空,田地被重新划分到了百姓手中,至于炒没的房屋宅院以及钱财全部收归大燕国有,后又以贱价卖给了一些商人以及在歧州为官的大燕官员们,歧州本就是富庶之地,经过了那次动荡之后,除掉了一些横行不法的世家豪门,歧州刺史段闻又是大燕有名的贤臣,上任之后,安抚百姓,兴修水利,修整道路,检举不法,只两年时间,歧州就已经初步恢复了繁华的景象。

此时,在歧州东南方向的西海之滨,歧州节度使段闻陪同着一群人在指指点点,一边介绍海滨风物,一边回答着身旁皇上的问话,一群人中间还有大燕柱国将军王幕,大燕三等校尉黄山,自然也少不了出身歧州的辅臣周广,再就是一些歧州本地的官员,以及张弃身边的护卫随从等人了。

皇帝亲临,众人都是谨慎小心,生怕一个不好惹恼了皇上,所以数十人站在一起,只有段闻清冷的声音回荡在这海边之地,段闻乃是从龙旧臣,五十多岁年纪,当年有三策定北疆之称,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被当今大燕皇上重用,这些年一直身居要职,很得张弃信重。

“歧州东临大海,离这里不远处就是夏河入海之处,这里被当地人叫做龙王滩,是天然的出海良巷,不过听当地人说,楚时歧州节度使梁让也曾造船出海,但海船逡巡百里,并无什么岛屿之类。可供船只停靠的地方,由是无奈而反,自此之后,只有渔民在近海处打捞些鱼虾之类的东西,并无人再言出海之事。”

现在歧州船只,大多是些小船,经不得海上风浪……见周围多数人露出些疑惑之色,这才解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