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拜火传说-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一回房,殷茵道:“你有什么事现在可以说了吧,什么事情得瞒着巧儿?”



傅介子道:“汉人商队现在这个样子肯定是没有办法赶路的,可是我们得马上回长安去,这可怎么办?”



殷茵哦了一声,道:“你是担心巧儿不肯走,她肯定是走不了了。”



傅介子道:“现在敦煌也不安定,留她和商队在这里实在不怎么放心。但是现在看来,还是得留她在敦煌了。”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葛妮亚和潘幼云落下了,苏巧儿也要落下,是自己无能,还是世事无情?说到这里,傅介子脸上不由浮现出一阵沮丧来。



[我要勤快更新,吼吼!]



七,刀锋上的文明



第六卷 解忧公主 第十三节,走河西



行色匆匆,敦煌也只能是短暂的驻留,出于军人的天性,傅介子到敦煌的军中看了一下军容,有些失望,没有汉军应有的威武之气,大概是因为匈奴来犯,朝廷的支援一直不到所造成的士气低下。



回到馆栈,傅介子思之再三,过去找苏巧儿,不想殷茵嘴快,早就已经跟苏巧儿说过了,此时的苏巧儿变得沉默异常。



“傅大哥,我不能离开阿爹,我要留在敦煌!”



这差不多已经是不用问也知道的结果,傅介子听了没有再说什么,苏老爹现在这个样子肯定是动弹不得的,苏巧儿作为女儿,自然也是不会离开他,只是,这一离别,本来就七凌八落的汉军一下子显得更加萧索起来。



“好吧,巧儿,那你留在敦煌照看你阿爹,我会嘱咐郡守大人,你有什么急需要的,就去找他。”傅介子眼里面闪现出一丝的落寂,道:“也许,过不了多久我就回来了,那时候你阿爹的伤也该好得差不多了。”



苏巧儿连连点头,此时的她一心放在苏老爹的伤势上面,儿女私情,对这个本来就还不怎么懂的小姑娘来说,已经很淡很淡了,只是有着一丝淡淡的惆怅。



傅介子想着这一次回来,本来还带来了身毒和安息的使者,可是现在到了楼兰出现意外,商人遭劫,使者被杀,也只有找马这一事尚可以说是完成,然而,找马不过是一件附带的小事,真正的大事还在乌孙,也不知现在乌孙的情况怎么样了?



翌日清晨,敦煌的城门大开,耿家兄弟送傅介子一行出城,兀难长老与众人随行,傅介子没有见到阿里西斯,道:“大长老,阿里人呢?”



兀难长老叹息一声,道:“这小娃和苏小姐一起长大,苏火者算是半个父亲,他也要留下来照顾,我就由他了。”



殷茵敏感得看了傅介子一眼,眼神之中有不满,却又有着一丝的喜悦。



傅介子回望了一下,没有见到苏巧儿的人影,心想罢了,她此时正在给苏老爹煎药,应该脱不开身,正欲离去,后面的驼铃清扬,苏巧儿一人一骑飘然出来。



四目相对,傅介子发现苏巧儿的眼神之中多了一丝与年纪不相趁的深情与不舍来,可是看上去,她又显得那么的平静。



这个姑娘终于开始长大了,傅介子感叹之余又有些欣慰,自己终究不是猪不叼狗不啃的,这个姑娘心里面还是有些舍不得自己走。



“傅大哥,我……”苏巧儿有些欲言又止,傅介子回过神来,道:“怎么了?巧儿。”苏巧儿看着周围的人群,有点不好意思,顿了一会儿,道:“傅大哥,我们过去一下行么?”



傅介子见她这个神情,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不能本能得看了殷茵一下,殷茵装作没有看见,傅介子忍不住道:“茵茵,那我过去一下?”殷茵哼道:“去呗,再不去没机会了。”



“傅大哥,你过来呀。”苏巧儿小脸薄红。



傅介子跟着苏巧儿过去,笑道:“巧儿,现在没人了。你是不是舍不得我们走?”苏巧儿顿了又顿,似乎是刚才鼓起的勇气又烟消云散了一般,只得点了点头。



傅介子苦笑道:“世事无常,巧儿,相信过不多久,我就回来接你们的,你是我未过门的媳妇儿,我不会就这么把你们落在西域的。”苏巧儿沉默不语,眼神之中有些迷离。



离开敦煌,走河西大道,汉军终究是开拨了,傅介子的心情很沉重,一连几日都沉默寡言的,殷茵劝了几回,自己也有些生气了,这个男人,身在河西走廓,心却在大漠敦煌,她身为人妻,这种感受自是不太好受。



这一日过了酒泉,汉军暂时休息,途经酒泉郡碑处,前一井打理得十分到位,殷茵道:“相公,你还记得这口井么?”



傅介子微微扬头,他自然明白殷茵的意思,道:“是当年河西之战期间,先帝命人从京城送来一坛美酒犒赏骠骑大将军霍去病,霍去病没有独自享用。他将那坛酒倾倒进了当地的一眼泉水之中,让全军将士前来享用,从此之后那眼泉流出来的就都是美酒了,因此被命名为‘酒泉’。”



殷茵道:“不错,霍大将军名留青史,所言所行无不传世千年,相公你也是我汉朝的军人,就该想着建功立功,名传千秋万世,而不是一门心思得放在儿女情长上面。现在朝廷正乱,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你该当振作起来才是。”说完又有些气弱,道:“我可不是因为你想她们生气,哼,你不想封侯拜相,我还想当侯夫人呢。”



傅介子听了心头微震,稍作休息,大军继续赶路,兀难长老似乎永远也不知道累一样,一路上都乐呵呵的,傅介子本来打算西域回来之后就带?着殷茵回北地去过逍遥日子,但是殷茵似乎更喜欢让自己继续当这个将军,这几年的军旅已经让他疲惫,本质上他是一个书生,被赶着走上了从军之路,现在一切又回到从前,他更喜欢的还是北地的那个常被妻子欺负的小书生。



“长老,你说人的一生应该怎么过?是建功立业么?”傅介子这个道家的高徒,本质上对着功名没有什么兴趣,否则这几天的功业以及与大将军的关系,怎么也不至于是一个平乐监。



兀难长老呵呵笑道:“人各有志,我们火教的教徒只是想过更好的日子,保护好自己的家园,让家人吃的更好,穿的更暖,不用四处流浪,不用受人奴役,我们向往真正的光明和善良。只要一切不与之相悖,我们都会用一生的努力去实现它。建功立业也好,隐逸山林也罢,都要让自己、让身边的人,让自己的家园充满光明,充满慈爱和善良。”



傅介子听了不由看向殷茵,他从军之前,美其名曰灭匈奴,实则是带着一腔的仇恨而去的,现在殷茵回来了,他报仇的心也淡了,只是身边的乡亲和百姓受匈奴之苦太重,而且一件事情做了五六年,到了最后关头不容易停下来,才一直坚持着剿灭匈奴,他内心里面对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实在是迷糊得很,听了大长老之言,心里面似乎明白了一些。



之后的几天,傅介子心情明显得好了许多,漫长的河西走廓,也似乎变得短了。



七,刀锋上的文明



第六卷 解忧公主 第十四节,长安



漫漫河西大道,说远则远,说近则近,傅介子一行风雨无阻,这一日已经走出了河西,过了潼关再走就是长安了。



此地距北地郡不是太远,殷茵有些想回北地看看,虽然此时的傅家都已经全部搬到了长安来,但是故乡的情结却一直漫延在殷茵的心头,他有记忆的时候就是在北地郡,再有记忆的时候身却处在了完全不曾想过的地方,这使得她的故乡情结更重。



傅介子好劝歹劝才把她劝好,傅母也还身在长安,北地只有一所空房子了。想到傅母,殷茵这才急着想回长安。过了潼关,一路急行,因为有朝廷的重要公文,傅介子把所有的马匹都暂留在了潼关内的马场之内,这里是朝廷的重要军马来源之一,北大营的大部分军马皆出自这里,傅介子是朝廷的骏马监,算是这里马官的头儿,熟人好办事,只半天的功夫便将汗血马处理得当,傅介子一行直扑长安而去。



长安是万国之都,是这个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城,几乎所有的行商来汉朝,一生中都要专程赶到长安来目睹一下长安的繁华盛景,铜城高锁,延续着皇宫一世又一世的威严。



”相公,这里就是长安啊,果然比北地要好上千倍百倍。“



傅介子一行放出公文,城里面守备直接放了众人进去,傅介子身边的这些人有一部分是御林军,还有一部分是北大营的骑兵,也算是傅介子自己的亲兵,有的在城里面已经结婚生子,此时已经有人拖子带老得过来找自己的儿子。



殷茵打顾右盼得打量着长安的盛景,不时得发出感叹。



傅介子让汉军先到大营交待,然后才能回去探亲,见殷茵兴致很高,笑道:”茵茵,长安比北地如何?“



殷茵哼了一声,道:”还是北地亲切,这里好归好,但同样是陌生的地方。“



“你以前不是说过想当个小姑四海云游一番么,怎么还怕陌生地方?”傅介子记得殷茵以前特别喜欢和元通到处游历,在北地的时候也是一个月不到就把所有的三姑六婆们全认识了,连街坊上面卖豆腐的阿婆也亲切得称她为“殷丫头”,这么个呆不住的姑娘,按理说是应该见到长安就不想回去的。



殷茵叹了口气,道:“以前不懂事,自从这一次莫名其妙得出现在龟兹之后我就明白了,以前一直向往着远方,其实远方也不过如此,还是家里温暖,有一个不给我穿小鞋的婆婆,有一个爱偷油的管家,有三个好吃懒做的丫鬟,还有一个书呆子。”殷茵说到这里声音暖暖的,也压得很低,似耳语一般。



到了长安,傅介子心里面也是百感交集,不自觉得将殷茵搂了搂,因为周围人多,殷茵闪开了。



“茵茵,一会儿我们得先到朝廷去报道,之后才能回去。我让人先送你回家吧。”



傅介子看着城北,傅府就在那里,但是现在却回去不了。殷茵想了又想还是答应了,傅介子派了两个汉军送殷茵回家,自己带着汉军直奔京兆尹,到那里交接了一下人马之后直奔大将军府。



辅政大臣、司马大将军霍光已经几天没有上朝了。



此时的大司马正把自己关在了书房之内。



傅介子向管家请示一下,管家道:”平乐监大人,老爷这些天受到朝廷的非议,已经好几天没有上朝了。“



傅介子一愣,道:”司马大将军是先帝亲封的辅政大臣,国事半数取决于大将军,怎么能不上朝呢?"



管家道:"朝中大事错综复杂,我一个小小管家也不知道那么多事,大将军说过了,如果有重要事情,可直接去书房.



傅介子谢过管家,这时正好赶上霍光老大来向拜见父亲,傅介子也正好与他一道,因为把霍仪留在了乌孙,霍光老在有点不高兴,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霍光的几个儿子虽然不怎么成气候,但是也都已经是一方之长,霍家家教甚严,所以霍光儿子在家不敢稍有放肆.



霍光老大直接把傅介子带到霍光的书房.这个地方傅介子是来过许多次的,以前有要事商议的时候,霍光都会把他门下的人召到书房议事.



书房的陈设没有变,还是依旧得简单,里面有一副汉武帝所绘的"周公负成王图",是汉武帝赠与霍光,意思是让他像周公旦辅助成王一样辅助昭帝,霍光每次都在此议事,实则是在暗示自己的门人不得有不忠之心.



此时的霍光正负手而立,看着汉武帝所赠的画,眉目深锁着,人也显得消瘦了许多。



"老爷,平乐监大人从西域回来了."



老管家对霍光很恭敬,显得小心翼翼的,说完又道:"大公子也来了。"



霍光听了有些惊讶,回过神来,看着傅介子,傅介子向霍光行了个礼,本来以为霍光会问霍仪的下落,不想霍光什么也没有问,而是问起了西域的情况来。



傅介子一一如实答复,把楼兰、敦煌、龟兹、乌孙诸国的情况都说了一下,因为此时安息、龟兹的使者尚在京兆尹,没有到大将军府来,傅介子也把这事情大致说了一下,因为霍仪的事情,傅介子始终不怎么安心,霍光越是不问他心里面越是着急,终是忍不住道:“大将军,霍仪此时还在乌孙国,和部分汉军在一起……”



霍光听了只是点了点头,略微问了一下情况就没有再说什么,霍家老大见父亲大人没有说什么,他有怨言也不敢说了,等傅介子和霍光说完才道:”父亲,这几天在军中一直听到关于父亲不利的谣言,父亲为何不上朝澄清一下,听着我们心里面实在有气!“



傅介子问了一下情况,霍家老大道:“皇上突然病重,朝中便有人趁势造谣,说父亲有不臣之心,并且军中也有变动,怕是这几天会有事情发生。”霍光喝道:“不得胡言!我霍家清者自清,不必和小人计较。你先回去吧。”



“父亲……”霍家老大还有些不情愿,憋了一肚了的气准备到父亲大人这里来诉诉苦,不想霍光闻如未闻,因为霍光说话,他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得依言回去了。



霍光把管家也支开了,向傅介子细问了一下楼兰和敦煌的情况,傅介子想问朝廷的情况,又不方便开口。



西域之行说了约半个时辰,突然有御林军来请霍光进宫,说是皇上不行了,请霍光进宫商议后事。



霍光的眉头锁得更紧了,向傅介子道:“西域之行千万里,古训有云,父亲在,不远游。傅将军回来了就赶快回府一趟,傅母孤单一人,我派你出去也实在是有些不近人情。”



傅介子正急着想回去,向霍光辞了行就准备回府。虽然说皇上快不行了这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但是这种事情傅介子也不便多问多懂,还是少插手为妙。



刚到大将军府外,还没有来得及上马,就有一辆马车停在了傅府外面。



“老爷。”一个颇为俏皮的声音响起,傅介子这才回过神来,看了一下身前这个珠圆玉润的姑娘,不由莞尔道:“哟,是玉珠,你不在家里面照顾老夫人,怎么跑这儿来了?嗯,看你越长越漂亮,没少偷懒吧?”



这个丫鬟是傅府的使女,叫玉珠,平时调皮得很,胆子也大,不怕傅介子骂,时间长了傅介子也就习惯了。



“才没呢,少奶奶回来了,在和老夫人说话,我没事就过来接老爷了,我可在这等了足足一个时辰了!“说到这里有些害怕,道:”老爷,少奶奶,少奶奶不是……不是已经那个了吗?刚才把我们都吓得不敢开门,还是老夫人胆子大,说’少奶奶在世的时候,对婆婆就很少,现在……现在那个了也不会害婆婆‘……“



”呸呸呸!“傅介子听了不由皱眉,道:”快别说晦气话,你们少奶奶是真的活过来了!“说完这事又没法和她一个小姑娘说清楚,道:”既然来了就跟我回府去,老夫人现在身体好吗?“



玉珠道:”好着呢,就是总是说’哎,我的儿怎么还不回来呀‘……嘻嘻。“



傅介子见玉珠没有一个做丫环的样子,佯怒了一下,玉珠果然有些害怕,忙吐了吐舌头,见傅介子是假意发火,胆子又大了起来,道:”老爷不在的这一年多,大将军总是定期派人送些东西到府上,我们的日子过得好着呢,就是无聊哇。你老爷看,老夫人总是让我多吃,腰都粗了。“



傅介子没好气道:”就你好吃懒做,老夫人太纵容你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