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洪荒之明玉-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卷三皇五帝第二九八章仓颉造字敖润出海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昆仑山,得取丹经。并向九天玄女、玉清圣人询问修道养生之法。
黄帝广成子教导之恩,便将三清祭祀之地独建,重修一座三清观祭祀。三清门下也趁机在洪荒人族各部落现身,做一些救扶之事。使三教之名渐渐传遍整个人族部落。
黄帝自建好三清观后,便回到缙云堂悟道修行。如此数十年后,黄帝写下了《阴符经》、《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黄帝太一八门入式秘诀》、《黄帝太一八门逆顺生死诀》等书以传后世。
话说黄帝座下有一官,名叫仓颉,有大材,性聪慧。自黄帝平定天下,泰山封禅之后,黄帝就开始迷信长生之术,三上九仙山,得广成子指点后,又去昆仑山拜访九天玄女,而后回到部落后,便一心悟道,再不理人族之事。
因黄帝不理政事,一心修道,许多事情交由各地官员处理。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
那时人族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吃食,黄帝便分派仓颉专门管理圈养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
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最后他想到在绳子上打结,来代替数目,又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如此一来,便把帐目理清了。不过这个方法也有很大的区限性,时间一长久,也就不奏效了。因为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仓颉遂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有一日黄帝从缙云观出来,在部落里巡视一番,看见仓颉这样能干,把很多事都交结仓颉。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
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
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此事被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
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经过这一事件之后,仓颉终于知道自己先前的错误,便重新把自己所造的字收集起来,一一对比,与族中老人不断的交流,最终把所有造的字修改了一遍,又传于各部落之中。
仓颉所造的字传入各部落后,渐渐很多人都开始放弃结绳记事,使用起了文字。可是仓颉造的字太难学习,很多事物用文字都无法表达出来。各部落便又开始学习仓颉,自己造出很多文字。使的文字混乱起来。
仓颉知道此事后,便去找黄帝,想让黄帝下令废除各部创造的文字,黄帝开始没有答应仓颉,只是让他去各部落收集文字,回来对比。仓颉果真行走各部落,花了数年时间,把各部文字收集后,交给黄帝审阅。
黄帝看完这些文字后,便对仓颉说:“我曾随广成子老师学习,尝闻上古时期,有大神通者感悟天地,创出一种符篆,能沟通天地,能察遍万物,这种符篆又叫做神文。洪荒世界,天上地下,周天万物,各不相同,若是依你方法一字对一物,不知要创出多少字来,怕是花了几百年时间都不能创造出来。”
仓颉听到黄帝的话后,不由心里一动,对黄帝说道:“陛下曾与广成子仙师学习,我也听说过,广成子乃是圣人之子,圣人者,行教化之职,察周天万物,能瓣前生后世。若是求得圣人传下神文符缘,我必将创出一种能流传万世之文字,叫后代子孙轻易学习。”
黄帝听到仓颉的话后,想了想,觉得此事乃是一大功德,便点点答应。再次去了九仙山,拜见广成子。
广成子见黄帝又来看望自己,向他问道:“你已得修行要门。为何不一求道,还要到处乱跑?”
黄帝遂把人族造字之举告于广成子。广成子听了后,沉思片刻后,对黄帝说道:“所谓符篆不过是道法显化,若无道行,不能写出。为师虽然也能写出符篆,但只玉清道法一种法门,你便是得了也无法创造出一种可述万物的文字。”
听到广成子如此说,黄帝不由一急,向他问道:“这如何是好,人族若要大兴,非以文字教化不可。老师还是为弟子指点一条明路!”
广成子见黄帝一脸焦急,缓声对他说道:“你既已修道,修行界的事情为师也可造之于你,但你不可外传,以使天下人妄自求道而误了前程。”
见黄帝点头,广成子才又与他说道:“传闻盘古开天辟地后,有大神通应运而出,号称十亿神魔,各有道法神通。为求大道,修行亿万年,创出无法道法。这些神魔修行不得前途,便开始相互交流,这才有了符篆神文。后有大劫,无数神魔殒落,又七圣人出世。其中一位居于海外瀛台山,道号明玉,乃明教教主。曾行走天下,录下三千道法,各有奥妙,得其一便可成道。你若创文字以传万世,便要去向他请教才行。”
黄帝听闻大喜,后又忧愁。向广成子说道:“我也曾闻四海之外有乐土,距离洪荒千万里之地,弟子如何行去?”
“有志者事尽成,你若去做,自然能成功!”听了广成子的话后,黄帝拜别广成子,再次回到部落,把此事告之仓颉。
仓颉闻之,与黄帝说道:“造字,可传吾后孙万世,鼎人族亿万万年基业,我愿去往海外,寻找圣人之地,以创出最完美之字。”
黄帝听仓颉如此说,大为感动,遂招各部一同祭天礼地后,仓颉向海外而去。
到了东海之岸,仓颉见茫茫大海,惊滔骇浪,自己一介凡人如何渡的过东海,去得了海外,不由大哭起来。
哭声传入龙宫后,龙王敖润派部将打听何人在海边大哭,扰的龙宫不得安静。片刻之后,有龙宫部将回到龙宫禀告龙王,说一人族男子在海岸哭泣。龙王不由大奇,人族不过凡俗,其哭声何以传入龙宫之内。觉得其中定有隐情,便化成一男子出海去见见此人为何哭泣。
仓颉正在大哭,觉得自己有负黄帝之托,竟然被大海所阻。一位男子上突然出现仓颉面前,向他问道:“你从哪里来,为何对着大海哭泣?”
仓颉止住哭声,见一位男子出现在自己身边,便与他说:“我奉黄帝陛下之命,欲渡东海,前往海外拜见圣人,不想这大海如此汹涌,无法渡过。因愧对陛下,不能完成大愿,故此大哭。”
这男子正是东海龙王敖润,听到仓颉如此说,与他说道:“东海千万里之广,你一介凡人如何渡的过,便是你能造一大舟,不被海浪击翻,过了东海又得何时。不如回去告之黄帝,尝闻黄帝乃仁义之君,定不会怪罪于你!”
仓颉不由摇头,“我曾为人族大兴而创文字,以教化后世子孙,却坐井观天,不得完善。后陛下拜见仙师广成子,告之海外有圣人,可助我人族。没想到东海凶险,半途而回,那有脸面面对族人!”
敖润听到后,大为感动,告之仓颉自己身份,与他说道:“造字以传后世,乃是天大的功德,我愿助你一臂之力,载你过了东海。不过天下之事,多是付出才有回报,不知你如何回报于我?”
仓颉听后大喜,向敖润许诺:“若龙王能驮我过得东海,待我回到陈都,定然向黄帝陛下禀告,凡天下河流湖泊,四海水域,皆以龙族为尊。请黄帝祭天封诰,以龙为象征!”
敖润听到大喜,与仓颉说道:“如此甚好,若你诺言兑现,我必遣龙子龙孙入洪荒水域,行云布雨,保人族风调雨顺。”
仓颉闻之曰:“善!”
敖润遂现了原身,鹿角马脸,蛇身鱼尾,鹰爪鱼粼,乃是一五爪神龙。仓颉见之大骇,不想此物如此骇人。
敖润驮着仓颉过了东海,以一小岛上放下他,又为仓颉做了一艘木舟,便回返东海。仓颉驾着小舟随波遂流,寻找所谓的圣人之地。
海外之地,广大不知其里,气候异常。明明天晴无风,眨眼之间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平海翻起百丈巨*。仓颉驾着小舟无数次被掀翻海里,不知受了多少苦,死里逃生无数次,已经在海外飘泊十几年。
龙王敖润给他做的小舟已经被仓颉修修补补无数次,对舟船一无所知的仓颉,经过这些年海外飘泊已经成为了行家里手。小舟被他逐渐改进,已经可能在巨*里行走。
历经千辛万苦,也是仓颉机缘到了,竟然在一小岛补给时遇到一位修行者。
这位修行者见仓颉一介凡人,竟然可以在大海里航行,谓之奇人。邀他入岛休息,问志仓颉如何到了海外。
第四卷三皇五帝第二九九章历万千艰辛,文字终成
仓颉与修行者如实相告后。修行者敬佩他不惧生死,便对他说:“海外三仙岛,曰蓬莱瀛台方丈,其中瀛台山乃是圣人道场,有无量大神通,道号明玉。”
仓颉闻之大喜,遂向他请教如何到得瀛台山,修行者告之向太阳升起的方向行走十万里,便到达瀛台。仓颉拜别修行者后,驾舟向太阳升起的方向行去。每当不辨方向时,便寻找一岛停下,第二日太阳升起,再次驾舟行走。
又花了九年时间,仓颉终于到了瀛台海域。只见远方一座万丈高山,雾遮云绕,宝光盈盈,有仙禽神鸟飞于天空,一山顶之上一座巨大宫殿,金光四溢,实乃神仙胜景,仓颉见之不由大喜。遂向西方而拜,与黄帝祷告自己终于找到圣人之地。
明玉正于无量金宫参悟道法,当仓颉来到瀛台海域之时,突然睁开眼睛,与松叶童子说道:“外面来了一位客人,你去把他接来。此人乃是奇人,你不可轻怠于他!”
松叶躬身应道:“弟子尊命!”说完后出了无量金宫。
如今的瀛台山,极为清静,明玉座下众弟子外出行走,只余孔宣一人还留于瀛台。松叶出了瀛台山后,环顾四周不见有人前来,不由疑惑,难道此人竟已离去!正要返回瀛台山,突然见到远方一个影子,好似驾着一艘舟船,正向瀛台山行来。
“老师所说客人,想必就是他。我不如前去问上一问!”松叶想到这里,飞了过去。
仓颉虽然看到了瀛台山,可还是行走了数个月。今日他正驾着小舟行驶,突然见到一道光华向自己飞来,便停下小舟。只片刻时间,光华飞到跟前,化为一个道人。
这道人立于空中,向仓颉拱手作揖道:“前方乃是瀛台山,不知道友所为何来?”
仓颉一听这位道人说眼前灵山乃是瀛台,不由大喜道:“见过仙师,我乃是人族仓颉。奉黄帝之命,前来拜见圣人!”
松叶看到仓颉只一介凡人,不由皱眉,“你确是诳我,人族远在洪荒,与吾瀛台足有亿万里,你如何到达这里?”
仓颉连忙向松叶躬身作揖道:“不敢哄骗仙子,我说的都是实话。”
松叶突然想到明玉与他说来者乃一奇人,再看看仓颉一身狼狈,看来吃了不少苦。能以一介凡人寻到这里,确实担的起奇人之称。
“即如此,便与我一同拜见老师。!”松叶信了他的话,衣袖突然一挥,卷起一道仙光,反仓颉连人带舟一同卷起,飞向瀛台山。
松叶自瀛台山落下,把仓颉放于地面,指着面前的白玉阶,对仓颉说道:“此乃是上山之道,吾师有言,需得步行而上。我在山上等你。你快些行走!”说完后自原地消失。
仓颉打量着四周,只觉这里如梦如幻,一道道云气行走四间,天上水中各处仙禽飞舞。仙草灵根遍地,一道白玉阶直上山顶。玉阶两旁数丈高的桑树,吐吞出一道道光华,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刚一踏上白玉阶,一道清润之气沿脚底直入体内,多日疲惫竟然一扫而光。仓颉不由精神大震,直叹圣人之地果然非同凡响。
一步一台阶,仓颉整整走了一天时间才上到山顶。只见座金色大宫现于眼前,宫前站着的正是刚才那位道人。
松叶见仓颉来到金宫之前,与他拱手作揖:“此乃无量金宫,乃我家老师修行道场。你先在这里等候,我去禀告老师!”
仓颉向松叶行礼参拜:“有劳仙师!”
“我乃是老师座下童子,松叶,可不是什么仙师,你莫要乱叫才好。你先等着!”松叶说完后走入无量金宫。
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