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穷济天下-第3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这里有人质问我问什么很多作品没有续集?我说你们不能总是活在一个故事里吧?一个全新的有着无限可能的创意不是更能吸引人吗?咱们远山的学校一直都在鼓励学生们要发散性的思考问题,我的故事就算很吸引人,可也会有终结的那一天。再说如果真的跟某些日本作品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的炒冷饭不停地连载,恐怕你们早就看腻了吧?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题材,哪怕一开始很稚嫩也不用怕。反正在网上也没人知道你是谁,就算被人骂也可是当成是听不见。”
……
“听你们问了这么多的问题,那我来问你们一个问题吧。你们觉得自己的校园生活幸福吗?”
听众们自然也不会真的站出来回答问题,于是我就自说自话的开始唠叨起来:“昨天我参观了校园,说实话咱们的硬件设施就是拿到国际上都是一流的水平。它和我当年毕业时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但是我却没有找到当年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谁都听出来我又要长篇大论了,而且还肯定不是什么好话,麻烦的是现在没有谁敢阻拦我发言,只能任由我口无遮拦:“就说说我看到的那个精英榜吧,上边第一个名字就是我自己,而且我顺着看下去发现所有上榜的人无非都是一些成功人士,咱们不去管这些人做出了什么样的成绩,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都很富有!于是我就在想,这不应该叫精英榜,而该改成富豪榜才对!”
“学校是个什么样的机构?我们能不能仅凭着毕业生的财富来衡量它的价值?我们这些成年人要给你们这些未成年人树立什么榜样?我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想当年我还在校学习的时候,我有一位同学为了给身患绝症的母亲凑足医疗费,竟然只身跑到邻县的黑煤窑去当童工!试问在座的学生们有几人能做到?当然学习生活的幸福绝对不是要求你们去受苦。可你们这些衣食无忧的孩子们真的喜欢学校的生活吗?前边我已经说过了,我当年来上学更多的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息,这不是说我不在乎毕业考试所以轻松,而是当我从社会中回到校园之后,让我感到这里是那样的纯洁。没有尔虞我诈与勾心斗角,也没有对我敬而远之的老师、同学。回到这里之后让我感到了学校真的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世界,大家有说有笑有哭有闹,直率中带着几分天真。就算是因为一点小事而互动拳脚,过不了多久也能相视一笑泯恩仇。在这里无论你有多大的名气,无论你家有多少财富,所有的学生都会用一种平等的眼光来看待你,你也能坦率的去结交朋友不用担心对方接近你的居心。就算是崇拜也是那种纯粹的对才华的推崇,绝对不会夹杂着其他东西。怎么样?我那时的校园和现在差距太大了吧?也许你们很多人还记得远山第一小学已故的王校长,在那个老头的眼中就算是我这个名声在外的神童,也只不过就是个顽皮的需要管束的孩子。在他的教导之下,我明白了自己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并不比任何同学来的高贵或特殊。在你们的提问中有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现在我可以很自豪的回答大家,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才会使你变得与众不同,给予别人幸福自己才能真正幸福。”
第六百六十五节、童子新军
第六百六十五节、童子新军
这个世界上任何人说出任何话都不能简简单单的就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就算这个人是我这种名人也不行。再说中国的现行教育体制本来就褒贬不一,大家都想解放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思考能力。可却又不得不将评价标准缩小在几本教科书上。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的人太多了,有限的高等教育设施无法满足无限的毕业生挤进去,所以必须设下高考这个门槛来限制就学人数。所以在有能力改变这种现状,或者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变成日本那种负数之前,我将不再评论高考的必要性。而是将话题引向了现在的校园风气。
现场的听众们几乎都认识王校长,也知道那个打工救母的人就是山子,这两位算是远山教育界经常提起的明星式人物。他们一个收服了桀骜不驯的神童,另一个用自己的孝道促进了远山医保体制改革。最关键的是他们都和我有着直接的关联,而我是缔造远山现有成就的“幕后黑手”。所以当我以这两个人举例的时候,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他们也都熟知不久前雨光他们的光荣事迹,知道我这人绝对不允许特权阶层在远山生根发芽,当我委婉的表达出对学生们功利思想严重的担忧时,也就不会有人在这个问题上和我较真。甚至我说出反对以毕业生的成就来衡量学校的水平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辞时,别人恐怕只会莞尔一笑,谁让我是这所学校榜单上的第一名呢。
他们沉默不代表其他人也没有反应,至少当我提到学生幸福感的问题后,网络上对此的讨论简直可以用人声鼎沸来形容。谁都知道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学习强度最大的那群人,也是竞争最为鸡烈的未成年人。最终造就了世界上基础知识最为扎实的学生。很多发达国家对此都充满了溢美之词,称赞中国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很强大。可曾经作为中国学生的人都知道这其中的辛酸,他们何尝不想同其他国家的同龄人一样尽情欢笑,尤其是日本那种进入少子化时代的国家,堪称是长个脑袋就能上大学的地方,绝对是中国学生心目中憧憬的对象。现实是残酷的,就算是执行了多年饱受诟病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没能让中国的人口出生率进入负增长,大学扩招算是部分的解决了高等教育不均衡的问题,但扩招带来的教育质量下降与大学功利化更加明显。这些问题在我抛出半块砖头之后,引来了一个“砖瓦生产厂”的反馈,许多人纷纷对中国教育的现状展开了无穷无尽的批判,但是我真正要谈的却和这也都不一样,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明白我究竟在指责什么。
“你不就是变相的骂我们校长过分的钻营吗?”雨光满不在乎的说出了答案:“还抬出了王校长来证明他教育出了一群市侩的学生。”
“哟呵,你小子词汇量见长啊!从哪学的那么多名词?”他能猜出真正的意思并不意外,让我吃惊的是他对语言的组织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他用一副少见多怪的表情看了我一眼:“看了那么多动漫,多少也该知道一点了。”
母亲点点头:“进行课外阅读的确可以增长见闻,但是从你的话中就能明白,你的语文水平并不是从现有的教科书上得到的,这才是我们问题所在。”
老妈作为教育工作者当然是从教育的观点上来看问题,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就算你将教科书编的再完美,也还是会有学生对此不感兴趣。这一点日本做的比我们到位,他们全部将教材漫画化,不爱读书的孩子还不爱看漫画吗?其次作为一个半封闭的小型社会,学校是学生们磨练自己社交能力最直接的地方,分出三六九等几乎是人的潜意识中的必备程序。而这个等级划分又必定和家世背景扯上关系,就算中国人的社会风气中天生对有能力的人更加看重,但是像雨光他们那种水平一般后台过硬的学生也是会占到很大的便宜的。加上远山的商业气息浓厚,身为校长都不能以身作则,学生们也不免会沾染上某些社会陋习,不少天生早熟的孩子更是会千方百计的巴结他这种贵族阶级,这也是我从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上看到的问题。可对外宣传上我必须宣称这只是家中孩子顽皮,不能过分的暴露现在校园中的不良风气,否则将会对已经另类无比的远山体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市井化的严重性在于会扼杀学生创新向上的动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既然能使普通人获得好处,那谁还会认认真真的学习?过分优越的环境也会造成懒惰成风缺乏进取心。这一点在欧美乃至日本的身上都多有体现,只是人家基础雄厚,又能吸引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才为其服务,才无法在短时间内丧失竞争优势,可我们的革命工作离成功尚且十分遥远,又怎么能变成那种暮气沉重的社会?
“我们也在反思森严的等级关系所造成的问题。”宫城一脸严肃的参与到家庭讨论之中:“在日本一直都是一个要知尊卑的社会,下级服从上级是天经地义的,即便你对领导的做法有不同的看法也不能采取过鸡的手段来抗辩,这虽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却造成了变革精神的缺失,所以我们最近引入了西式的教育方法,可是……”
他的话没有说下去,我知道他想说什么,虽然在这个年代这一教育改革的做法还没有显现出它的问题,但我却明白这会使日本的学生变得更加自由散漫与自私自利,面对严酷的生存压力时也很难做到父辈的那种坚韧不拔。执教多年的老妈更是对此心知肚明,她早就深入的研究过东西方的教育方式,对这方面的认识比我深刻得多。
贞子本来很生气,因为难得来中国的父亲没有和自己亲昵,反倒是聊起了这么严肃的话题,可当她听到日本的学习生活时却又忍不住插嘴:“我觉得吧,这种比较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学校也算是远山的贵族中学了,可还是有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在里边上学,要是放在日本太郎哥哥那种私立学校一比,他那边的学生除了一些特长生之外,几乎都是有钱人。”
贞子说的对,中日教育体制的差别不是制度而是社会贫富差距,即便是富如远山,庞大的学生群体中也必然会夹杂着各种地位差距,如果放到全中国来看,地区性差异就更加明显,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保持他们竞争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使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可以平等竞争的平台,这说来说去就又回到了高考问题。
“我看最好的办法不是告诉他们要平等待人,而是让他们去平等竞争!除了要扩大对特长生的支持外,最重要的是给那些地位较低的学生一个可以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老妈不以为然的摇摇头:“最平等的就是高考,可是在扩招的大旗之下,这种动力也会逐渐枯竭。”
我很肯定的辩解道:“这不一样,有钱人家的孩子将来上什么大学,是否工作都和我们无关,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校期间感受到另外一种地位的差距,即便你是富豪权贵之子,但如果不思进取也只能敬陪末座,孩子们大多都是喜欢互相攀比的,我们要正确的引导这种思想。”
宫城显然来了兴趣:“你能说的具体点吗?”
“很简单,军队用勋章来区分英雄,我们就可以在校服上做文章,比如有某种特长出类拔萃就是可以佩戴一种标志性的徽章,担任某种校内职务就可以挂上职务臂章,使其在视觉上首先区别于普通人,造成一种地位高人一等的感觉,同时还可以下放一些管理权给这种学生,让真正的等级观念成立!”
“你是说像美人那样,在前胸别上‘伞降资格章’之类的东西,鸡发孩子的荣誉感?”
老妈不满这个日本人拿美人做例子,于是找了个中国的解释:“等于给中学生重新颁发三道杠的臂章,并且给点小权利。”
我对自己的新想法有点兴奋:“怎么形容都行,不过不仅是要给权利,我看他们那个学校的硬件建设有点过头了,不如就同时开放些设施的优先使用权,比如假设某个社团获得了全国比赛的大奖,那么带头人就有权利增加对校内设施的使用范围,鸡发某些兴趣小组的竞争意识。在这种竞争中,社员的家世地位与最终成绩很难挂钩。同时为了贯彻我们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指导方针,应当有针对性的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不发达地区选拔优秀人才免费就读,用贫困生那种期盼改变命运的进取精神制造影响力,我们只要从旁监督他们是否公平竞争就行。”
老妈点点头却又摇摇头:“具体的评定标准恐怕很难制定,我们怎么区分两个学生的专业水平,就算是校际的比赛,在远山想超过他们学校也是很困难的。硬件的实力在那摆着。”
“这不一样,他们学校虽然条件很好,可少爷羔子也不少,真要是拼综合素质未必就占上风。再说现在的父母们一个个望子成龙,嫌咱们的教学宽松便找了一堆补习班给孩子开小灶,绝大多数的城里孩子都要参加各种特长班、提高班,论真实的水平很难分出上下。”
老妈似乎被说得心动了:“你的意思我懂了,看来我们也要摸着石头过河,就先组织一些学校间的比赛试试吧……”
“完了!我估计自己就是混到毕业也得不到几个奖章……”雨光看着繁复的奖项直叹气:“有谁会得了奖不拿出来炫耀的?别说是勋表,恐怕带着奖章到处乱晃的人都有一大堆!”
这俩小子在我面前大吐苦水,其实还不是因为自己的水平太平庸导致的。我不得不鞭策一下他们:“俩大小伙子这就怂了?别忘了这些可以累积到高中毕业,这些年就一点希望都没有吗?再说你看看人家女孩都没这么多闲话,你们俩别给我丢人现眼。”
撇开俩没出息的小子不说,女孩们对此反应冷淡。细究之下才知道女孩子对此没有太大的压力,因为争胜之心并不是太强烈,而且一个女孩要是比较平庸反而受到男士们的青睐,所以就没有男孩子那般紧张的感觉。可以说除了一些好胜心很强的女生以及一些特长生之外,校园中女同学的整体氛围并不热衷去争夺那有限的奖励名额。这让我不得不感叹解放女权很彻底的中国,竟然也还是无法完全摆脱男权社会的心理状态。很多女孩似乎并不将争取获得奖章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更有甚者想的只是找个拉风的男友给自己装门面。
我看着俩不在意鸡励制度的女孩有些担忧的说到:“我可警告你们,虽然很多时候学校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你们要也想找个帅哥约会还是最好等到十八岁以后再说。”
晓清脸一红低着头不再理我这个哥哥了,豆芽菜的反应比较直接,窜过来就要抓着我的胳膊咬下去,还好我吃过亏反应比较快,她发现没有可乘之机就叉着腰气鼓鼓的瞪着我:“帅哥有什么好的?风哥哥就一点都不帅还不照样是个大作家!”
这话怎么听都不像是夸奖,刚才还郁闷万分的俩小子则直接捶着桌子笑得前仰后合。
第六百六十六节、跨国礼物
第六百六十六节、跨国礼物
新的学生鸡励制度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些身有一技之长却偏科严重的学生似乎看到了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而另一些只是家世显赫水平却很平庸的人,身上的光环也减弱了几分。就算是家境一般也无过人之处的学生,也可以靠着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获得承认。算是从较为广泛的范围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让学生的注意力从金钱权势上转移开来,谁要是想得到众人的瞩目,哪怕是出门坐地铁的时候让人多看两眼,那最好凭自己的本事赢得青睐。
“我之所以会支持这种制度,其根本是在告诉所有关心中国教育的人,以中国现有的国情来说,根本不适合欧美那种宽松的教育环境!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正在发生的城市化进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质量的不平等,那么我们有必要鸡励广大的学子向着更广阔的领域发展,而不要认为只有考大学才是人生的出路……”既然公示期间并没有绝对多数的人表示反对,那么在该提案获得通过的当天我就在博客中写下了自己的看法。
雨光翻看着网页有些不解的回头看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