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倾天下之吕后新传-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项羽依然没有说话,他看着沈食其,听他继续往下说。
“我知道,这样做,是为难霸王了,皇后自然是不肯听萧何的,但是,萧何也是为了天下着想,他一心逼迫皇后来求霸王,说起来,他们都不是为了自己,都是为了长安城的安危,我沈食其不忍,特意来替皇后求霸王,救救大汉吧。”
这一点,沈食其说到了点子上,要是吕雉来,求他帮助大汉,说实话,项羽会很不舒服的。
当年,这个小女子,为了一双儿女,为了和刘季的结发之情,没有跟他远离尘世,而是回到了刘季身边,这一点,项羽理解归理解,心里毕竟有几分不舒服,自己心爱的女人,回到别的男人身边。
其中的滋味,项羽自然有苦难言,接受她的选择,无奈接受是一回事,不过,心里情愿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今,大汉有难处,自己已经尽力在周旋了,跑来长安城报信不说,还亲自跑去匈奴打探虚实,加入,再让他做不想做的事情,项羽当然不会情愿,即使是他心爱的女子,也不行。
但是,沈食其却来了,说出了吕雉的难处,也说出她不听从萧何的建议,不肯前来。
如此一来,项羽沉默了。
…………
皇后吕雉和丞相萧何,秘密的安排着一切——
长安城里,仅仅有万余守军,这些兵马,对于守城,已经毫无意义,只要匈奴的兵马一到,他们就会全军覆没,等于是白白送死。
与其这样,不如用在其他的用途上,那就是——让他们去造声势。
齐王韩信,既然辞去大汉统帅,要荣归故里,那么,就在这个“荣归”二字上,自足功夫!
把长安城所有的守军,都派出去,作为齐王的“护卫队”,看起来有多热闹,就弄多热闹,有多大动静,就尽量弄多大动静!
让全天下的人都看到,大汉的开国功臣齐王韩信,要荣归故里啦!
这样一来,混淆视听,让匈奴人看到齐王归家,就有万人前呼后应,是何等的气派,那么,长安城里,有多少兵马,就很有意思了。
在正常人的思维里,大汉的王爷出京,就随随便便弄出一万人来,大本营里,怎么也有数万兵马吧。
这是其一,混淆视听,让匈奴人摸不到深浅。
其二,请霸王亮相!
西楚霸王项羽,并没有死!
这并不是一个谣言,而是事实!
不仅没死,还与大汉的关系亲密,众所周知,韩信和项羽都是楚国人,也是同乡,如今韩信归乡,项羽跟着露露面,也是正常的。
这些消息,早被长安城里的细作,秘密通报给了匈奴人,尽管皇上带兵去平乱,长安城不但不空虚,更有数万兵马,如铁桶一般!
而且,令世人瞩目的西楚霸王项羽,果然没有死!
如果说,匈奴有了同样锋利的兵器,骑兵也是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他们毕竟是小国,跟大汉比起来,兵马钱粮,就显得不足。
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们不敢冒进!
再加上,还有一个项羽!
这就更麻烦了……
就这样,在皇后后吕雉和丞相萧何的匈奴退兵了。
当这个消息传来的时间,所有的知情人,都长长出了口气,尤其是监丞相萧何,一座空城,就这么不动一兵一卒,安然无恙,是何等幸事!
当然,也是太不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情!
偏偏,皇后吕雉和丞相萧何,轻而易举的做到了,这一点,任何一个知情人,都不得不叹服!
刘盈和小玉,也得偿所愿,双双留在了长安城,还有虞姬这个大媒人,两个人的亲事,也定了下来。
就在这皆大欢喜之时,又传了一喜讯,那就是御驾亲征,外出平乱的皇上,胜利凯旋了!
匈奴来犯,只有少数人知情,匈奴罢兵,也是很少有人知道,当然也不会大肆庆祝,而皇上平乱,却是人尽皆知的,他的胜利班师,却闹的沸沸扬扬,举国欢腾。
吕雉暗想。
回来的真是时候啊,早不露面晚不露面,偏偏等匈奴退兵了,长安城已经摆脱了危机,身为大汉的皇上,却露面了1
把困难留给别人,等困难解除了,你老人家也露面了。
刘邦啊刘邦,你也太精明了吧。
好吧好吧好吧,既然回来了,韩信的问题解决了,匈奴的威胁也不复存在,但愿,大汉王朝的太平日子,就在眼前吧。
可是,她错了,大错特错了,什么太平日子,早就注定,跟她无缘,一场更大的阴谋,正悄悄等着她呢!
第一百六十二章 奖吕泽刘邦藏计谋
第一百六十二章赏吕泽刘邦藏计谋
这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长安城的天空中,弥漫着一股喜庆的味道。
平叛成功的皇上刘邦,凯旋而归了!!
一万留守的士兵,也是怪异的很,似乎改变了职责,不再是守城的军士,而是参加庆典的礼仪队伍!刚刚大张旗鼓的送走了齐王韩信,不,如今的韩信,已经不能称之为齐王,他“自愿”放下兵权,卸甲归田,回老家养老去了,也是他自动请求,王爵撤销,不过,毕竟是大号女的功臣,不可能是个白丁,监国萧何做主。封了个“淮阴侯”。
要说,他这次回老家,动静也太大了,比当初皇上御驾亲征离开长安的动静,还要大。
连军士们都盛传,到底是开国之臣,国之栋梁,大汉第一武将,如今告老还乡,大汉并没有忘记他的功劳,真是风光过无限啊!
送走了他没有几天的功夫,如今,比他脑袋更大的人物,皇上他老人家,打了胜仗,回来了,那么,不用说,动静自然要盖过韩信的。
就这样,这一万军士们,再一次当起了仪仗队!
加上皇上离开的时候,带走的大汉精锐,也胜利而归,盔甲鲜明,刀剑森森,那气势,更显得隆重而恢宏,自然是一个韩信比不了的。
不仅如此,大汉的文武大臣,除了当值的人,都列队相应,文官穿官服,武将身披铠甲,在民众的眼睛里,可谓是摆足了派头。
当然,丞相萧何作为监国,自然是排在头一个,然后是国舅吕泽,站在迎接队伍的最前沿!
反而是皇后吕雉,并没有来!
毕竟她是长乐宫,属于后宫的范围,就算她参与了政事,还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却也是不能摆在众人面前的。
这是宫廷礼节,吕雉当然要遵守,只是,她才没有那么老实,乖乖待在长乐宫里,倒不是她好热闹,而是,长安城太平了,你刘邦露面了,危急时刻,这个皇帝,跑哪里去了?
难不成,你就会做皇帝,就会摆皇上的臭架子?真正需要你的时候,你却躲起来了,这皇帝当得,未免太舒服了吧。
好吧好吧,就算你刘邦对外称在外作战,不过,这点小花样,骗得了谁?真的以为,骗得了天下人的眼睛吗?
说实话,吕雉心里有些不大舒服,不,应该是老大不舒服!
她倒要看看,这个缩头乌龟,现在怎么样了。
大汉皇上刘邦,端坐在一匹雪白的战马上,盔甲鲜明,在士兵的簇拥下,缓缓而来,萧何率领文武重臣,跪倒一片,山呼“万岁”。
尽管是皇上,还有重病在身,不过,他还是骑马而来,因为鼓舞人心的事情,刘邦最懂,大汉的皇上,威风凛凛的骑在马上,对于手下的军士们,都是无形之中的鞭策,产生的效果,自然是坐车比不了的。
炸一看上去,刘邦精神还好,一张脸,明显消瘦了下去,有些许苍白,丝毫没有倦容,好吧好吧好吧,他根本就是躲在长安城里,没有去前线,如今“凯旋而归”,哪里会有什么“倦容”,他这个缩头乌龟,终于露面了,当然也只是做做样子罢了。
刘邦点点头,一副灿烂的笑脸,挂在脸上,很满意的样子。
不过,仔细看去,就看出不同了,此时的刘邦,脸色苍白还不算,还带着几分蜡黄,分明就是一种病态,沈食其配置的秘药,是要透支生命力,也就是透支人的生命力,来维持现状。
但是,一个人的生命力毕竟有限,更何况是一个病入膏肓之人,刘邦的生命,已经没有多少时日,出现了大限的征兆。
吕雉看在眼里,不免有些心疼,毕竟是这么多年的夫妻了,看到他这个样子,难免心酸,不觉得,一滴眼泪,顺着脸颊,悄然滑落……
此时的吕雉忘情,也忘了,在危急时刻,大汉的皇上做了缩头乌龟之事!
刘邦满意的看着众文武,露出一个会心的微笑,他的目光,落在萧何身上,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又点点头。
大汉的丞相,出色的完成了一个监国的职责,果然不负众望!
周围的人,也随着皇上的目光,落在萧何身上,无论文武,都面露羡慕之色,皇上眼里的忠臣,大汉的红人,又是皇上的老乡,萧何的地位,大汉第一重臣的位置,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
然而,萧何的脸色,依然平静如水,甚至于还挂着一点点的忧虑,看得出来,他的心情,却并不大好。
别人都在关注他的风光,关注他在大汉的地位,殊不知,萧何跟他们想的不一样!
匈奴来犯,是何等大事,明明在长安的皇上都没有过问,如今,匈奴退了,藏在暗处的皇上终于露面了,这一点,萧何也是有些许意见,不过,意见归意见,看在皇上是个病人的份上,也是释然了。
但愿,匈奴退了,皇上露面了,大汉王朝从此就太平了吧,万万不能再出什么状况了,唯有大汉的稳定,才能让匈奴人有所忌惮,万一有什么变故,势必会引来匈奴的再次来犯。
可是,皇上大限已到,稳定,谈何容易?大汉的稳定,江山社稷的太平安稳,究竟可以保留多久呢?
这才是萧何最关心的,至于皇上的器重,反而不会让他放心上的。
这就是一个忠臣的灵魂所在吧,也是他在大汉地位超然的必然,因为他的心,永远站在天下苍生的立场上,站在国家稳定的立场上。
刘邦的目光,从萧何身上,转移到国舅吕泽身上,尽管淡淡的笑意依然挂在脸上,可是,他的心里,却”咯噔“一下!
要知道,刘邦御驾亲征,带走了大汉的精锐之师,留在长安城的一万人,是由国舅吕泽统帅的!也就是说,此时的长安城,是在吕泽手里。
而且,解除匈奴危机,吕泽也是执行者,功不可没!
大汉的国都,长安城,居然不在皇上手上,而是在一个外姓人手里韩信的长安的时候,还可以压制住他,如今,韩信回了老家,张良等武将,跟樊哙他们都打得火热,樊哙者,是吕家的女婿,跟吕家的关系,也是微妙的很。
那么,他要是想夺权篡位,并不是一件难事!
想到这里,刘邦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甚至于,他还跳下马来,拉了拉吕泽的手,又重重点了点头。
吕泽也没有想到,皇上居然下马,还拉着自己的手,他”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高声呼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声喊,可谓是声泪俱下,身子哆嗦着,都有点变调了,很明显,如此皇恩浩荡,他受宠若惊……
周围的人,都惊呆了,都傻了,大汉的皇上,那可是真龙天子,见了吕泽都亲自下马,还拉了拉他的手,这是何等的荣宠!
就连丞相萧何都没有收到如此礼遇,偏偏,国舅吕泽,享受到了。
于是,皇上的凯旋,变成了国舅吕泽的受恩大典,他的光芒,连丞相萧何都盖了过去!
表面上,一个是恩威齐天的大汉皇上,另一个是大汉的有功之臣国舅吕泽,一对明君贤臣,在众人面前,表演着一出明主贤臣的喜剧……
可是,刘邦的心,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抬得越高摔得越疼”,就是要把你吕泽抬到天上,等到掉下来的那一天,就是你粉身碎骨的时候……
更有甚者,刚刚回到长安城的皇上,下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废掉太子刘肥,改立刘盈为东宫之主!
此诏一下,举国震惊……
第一百六十三章 兔将死戚夫人叹狐悲
第一百六十三章兔将死戚夫人叹狐悲
太子刘肥被废了!?
说什么无才无德,又说什么不能担当起大汉王朝的将来,借口借口借口,都是借口!
就算刘肥果然是个无才无德的,没有君临天下的大智大贤,作为父亲的皇上,他早就知道,偏偏这个时候,提了出来?
早干什么去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要一心一意想废掉他的太子之位,理由还不是随口就来?!!
分明就是找茬!就是要故意废了长子刘肥,改立次子刘盈!
所有人的心中,都如梦方醒,怪不得,皇上凯旋回京的时候,见到国舅李泽,不仅亲自下马来,还拉了他的手,乖乖,原来,早就计划好了,要立刘盈为太子!
虽然,不管是刘肥做太子,还是刘盈做将来的皇上,他李泽都是国舅,但是此国舅而非彼国舅!
意义上,是完全不同的。
尽管,刘肥和刘盈都是皇后的儿子,但是,刘肥却不是皇后亲生的!也就是说,只有皇后的亲生儿子刘盈,才是吕家的亲外甥,而刘肥不是!
这一点,众所周知!
大家都不知道的是,当初为了拔掉韩信这可钉子,不得不扶持吕家的力量,立吕家的亲外甥刘盈为太子,就是讲好的条件之一!
如今,韩信已经回老家,他的势力也除掉了,吕家却达到了鼎盛时期,只有立吕家的前外甥刘盈为太子,才能安抚住吕家!
只要吕家不蹿汉,好好辅佐刘盈,刘邦也算心安的……
大汉的文武,都被这突然的举动震惊了,不过,却没有人为废太子说一句话!
反而是吕雉,心里老大不痛快!
为了不立刘盈为太子,她可谓是煞费苦心,甚至不惜跟皇上大吵大闹,最终还是没有改变这个事实,既然改变不了,还说什么废话……
文武大臣们,谁肯为了一个废太子刘肥,得罪得宠的吕家,所以,他们都不说话。
至于萧何,他虽然不赞同废长立幼,不过,刘肥的背景,实在也是一个大问题,他的母亲早亡,尽管皇后从来都是当他为亲生的,甚至于心疼他早年丧母还多疼了他一些,但是,他毕竟不是皇后的亲儿子,也不是吕家的亲外甥!
这是血脉亲情,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就算他也称呼李泽为舅舅,不过,这个舅舅,跟刘盈嘴里的舅舅,就大大不一样了,这一点,萧何很清楚。
这样一个无根无基的人,将来君临天下,恐怕也是个问题,倒不如,刘盈继位,反而对于大汉来说,是上上策。
所以,他也沉默了。
于是,废立太子之事,就这么风平浪静的完成了,连一点点波澜都没有掀起来,显得很是诡异,就好像,这不是什么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而是一件太小太小的小事,小到任何人都漠不关心,连追问都懒得有人追问。
不过,还是有例外的。
最关心这件事情的,还是有人的,那就是——皇上最最宠爱的妃子,擅长歌舞的戚夫人。
按理说,废立太子,是废了刘肥,立了刘盈,无论是刘肥还是刘盈,都不是戚夫人的儿子,跟她没有关系才对,不过,心思细密的戚夫人,却露出了从来没有过的担忧!
因为她知道,废立太子这么大的事情,居然就这么风平浪静的过去了,其中,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废太子的背后,没有人,更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
刘肥早年丧母,而且,母亲还是一个没有名分的,说白了他就是一个私生子,可是,刘盈呢,却大大不同。
刘盈的舅舅,是当今国舅,如今韩信回了老家,他就是手握兵权的第一人,加上智谋过人的母亲皇后吕雉,他当太子,上有皇上的诏书,下有强大的力量支持,谁敢说一个不字?
难不成,刘肥指望已经化成黄土的母亲,从坟墓里爬出来,为他撑腰吗?就算她为了儿子,可以从坟墓里爬出来,但是,一个无名无份的死人,可以抗衡吕家吗?可以抗衡大汉的皇后吗?
当然不能!
说句不好听的,这是废刘肥改立刘盈,要是换个个儿呢,飞刘盈改立刘肥呢,估计,大汉的半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