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倾天下之吕后新传-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萧何是皇上的人,不过,毋庸置疑,他对自己是有恩的,而且是最了解的,很多的时候,都在凑成他和刘邦之间的关系。
于是,韩信并没有动手,要了萧何的性命,尽管他已经下定决心,既然是皇上的人,就是自己的敌人,就要除掉,但是,对于这个昔日的恩人,月下追韩信的萧何,韩信还是有所顾忌的。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心,还不够狠,更不够干脆。
既然说要反了大汉,就不要顾及什么昔日的恩情,就不能念及往日的交情,这一点,也是萧何早就预料到的。
隐藏在房梁上的沈食其,默默注视着这一切,他知道,丞相的性命,暂时无忧,可是,暂时无忧,并不等于他是安全的,毕竟,如今的他,在韩信的掌控之下。
沈食其脚尖一点,轻轻离开房梁,落在一株茂密的大树上,然后,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离开王府。
于是,等在王府外面的国舅吕泽,第一时间派出人手,火速赶往未央宫,向皇上传递消息……
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死较量刘邦小胜
第一百一十四章生死较量刘邦小胜
深夜,悄然降临,长安城里,即使夜色深沉,也阻挡不住人们的脚步,歌舞升平之所,热闹繁华之处,依然是一片太平,和往常没有任何分别。
不过,这都是表面上的,在不为人知的背后,却是暗潮汹涌,整个大汉王朝,都处在风云飘摇之中,手握王权的皇上刘邦,和手握兵权的齐王韩信,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了自己的生死,展开了第一回合的较量。
这场较量,显然还没有分出胜负。
即使刘邦服用秘药,不惜牺牲自己的寿命,激发生命的潜能,来摘掉韩信这个尖刺儿,面对三军统帅,面对大汉第一武将,他依然没有丝毫把握。
首先,借助沈食其出神入化的小箭,警告已经决心谋反的韩信,让手握兵权的他,心里有所顾忌,这一招,已经达成。
可是,如果以牺牲丞相萧何为代价,这场较量,即使刘邦胜了,却也是代价太多,不足以弥补失去第一文臣带来的损失。
这一点,刘邦心里最清楚。
夜色之中的未央宫,数不尽的宫灯照耀着,刘邦在养心殿中,等着齐王王府里的消息。
几盏明亮的宫灯闪烁着,把这里照的亮如白昼。只见大汉皇上刘邦坐在大殿之上,两眼炯炯有神,眉宇之间,露出一分担忧,更露出一分不安来。
丞相萧何,名为君臣,实际上,两个人却是难得的知己,朋友,以及兄长。
早在老家沛县的时候,萧家就是沛县的士绅人家,就是他,安排无所事事的刘季做了泗水亭长,才让早起的大汉皇上有了安生立命的根本;
也是他,在张县令陷害刘家的时候,出谋划策,暗中周旋,不惜得罪沛县的最高长官;
走上反秦之路的时候,又是他,甘愿放弃养尊处优的生活,跟随自己转战南北,终于打下了大汉的美好河山;
大汉建国之初,又是他,修建宫殿,整治朝纲,才让大汉王朝稳定下来;
如今,自己命将不保,在大汉王朝举足轻重的时刻,还是他,一点武功都不会的他,为了可以让沈食其和小毛子全身而退,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只身闯齐王王府;
这是何等的大英雄情怀!
毫无疑问,丞相萧何,就是大汉王朝举足轻重的人物,是顶起了半边天的人物。
可是,此时此刻,丞相生死未卜,即使派出了未央宫里的贴身卫队,不过,这些卫队,在韩信面前,在拥有实质兵权的三军统帅面前,未必就能够发挥作用。
别忘了,齐王王府,是大汉的军事中心,韩信的士兵,都是在刀尖上滚过来的,有着不凡的实战经验,比起华而不实的贴身卫队来,实力上,显然更胜一筹。
刘邦很担心,一是担心丞相的安慰,另一方面,放心不下自己的贴身卫队。
刘邦的贴身卫队,是一批三千人的敢死队,最大的不超过二十五岁,最小的十八岁,都是战争时期的孤儿组成,这些人没有家人,没有牵挂,都是敢打敢拼的硬汉,都是由他自己亲自训练,外加沈食其的指导。
在刘邦的心目中,这对人马,就像他的眼珠子一样珍贵,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对不会拿出来的。
然而,这批敢死队,只限于训练,并没有真正上过战场,没有经历过鲜血洗礼的部队,就不能称之为军队,这一点,刘邦这个马上皇帝心知肚明。
他一次又一次的踱着步,走得越来越快,凌乱的脚步声,回荡在养心殿的大殿之上,这就表示,他的内心,难于平静,也预示着,这是一个烦躁不安的夜晚……
刘邦在深宫之中,度日如年,与此同时,齐王王府周围,吕泽用闪电般的速度,派出卫队长李立队长,带着两名亲随,快马加鞭,直奔皇宫而去。
忐忑不安的刘邦,终于得到了丞相的消息,尽管并不是安然无恙,不过,暂时没有性命之忧,就已经是难得的好消息了。
丞相依然在韩信手里,贴身卫队还布置在齐王王府周围,危险虽然还没有解除,不过,韩信既然没有下杀手,就表示,齐王韩信,并不是一个狠辣的角色,刘邦的心里,已经踏实了不少。
假如,韩信当机立断,立刻举起手里的尖刀,对萧何痛下杀手,那时候,才是最危险的。
即使沈食其是绝世高手,在戒备森严的齐王王府之中,救出一点武功都不会的萧何,谈何容易,即使有国舅的支援,有贴身卫队的拼死效忠,但是,对手是韩信,想要全身而退,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毫无疑问,沈食其是大汉最秘密的力量之一,丞相萧何,是大汉第一文臣,两个人都是刘邦的生死弟兄,如同左膀右臂一般,哪一个都不能失去,砍掉哪一个,都削弱了大汉的实力,此消彼长,也增长了对方的实力。
另外,付出了无数心血的贴身卫队,眼珠子一样宝贵,也不能有丝毫差池。
几股力量,暂时还是安全的,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让刘邦把心放到肚子里的是,韩信此人,优柔寡断,绝对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假如韩信立刻动手,大汉将会难以抵抗,只有如此,韩信才会第一时间夺取大汉王权。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无论是在什么年代,都是没有错的。
韩信的心,还是不够狠,更不够干脆,在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刻,依然念及什么往日的恩情
这样做,唯一的后果,就是为刘邦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时间,让他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增加了刘邦的胜算,
与此同时,韩信也贻误了最佳战机。
刘邦则不同,他是说做就做,绝不给对方任何喘息的机会,只要是认准了,就大刀阔斧的去实施,连自己的寿命,都要去透支,还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
假如刘邦跟韩信一样,优柔寡断,心里只念着开国功臣,只念着历史上,杀害功臣的臭名昭著,史书上的遗臭万年,那么,除掉韩信,就永远是句空话。
这就是刘邦最可贵的地方,也是他战胜韩信的首要条件。
即使韩信并没有反心,并不代表他以后没有,等到刘邦千秋万岁了,继位的小皇上,就更没有能力抗衡他了。
刘邦就是认准了,看清了形势,果断出手。
这就是功高盖主,就是韩信必须面对的。
韩信贻误了战机,也失去了最佳时间,但是,并不表示,刘邦赢了,更不表示,韩信就束手待毙,等着雪亮的尖刀架在脖子上。
所以说,这场还没有分出胜负的较量,这不过是开了个头,真正扳倒韩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大汉的兵权,在他手里。
就在这个时候,皇后吕稚,悄悄走了进来……
第一百一十五章 煮青蛙刘邦茅塞开
第一百一十五章煮青蛙刘邦茅塞开
大汉王朝的局势,发展到如此地步,是吕稚没有想到的,更是她无法预见的。
即使她的灵魂来自二十一世纪,对于大汉的历史,如数家珍,然而,在她的思维里,同样被目前的局势困扰住了,更理不出头绪来。
并不是刘邦当了皇帝,就忘记了开国功臣们的赫赫战功,而是他的身体,在连年的征战之中,已经千疮百孔,已经无药可医。
这样的龙体,不得不为大汉王朝的将来早作打算,不得不摘掉一些尖刺儿,为将来的新皇帝坐稳江山去考虑。
毫无疑问,拥有兵权的韩信,首当其冲,毕竟,刘邦死了,就再也没有人可以与之抗衡,既然无敌,就注定,他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
这些,跟韩信有没有谋反的本意,没有关系。
所谓的谋反,只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一个给天下人交代的借口,一个让史书去记载的合适理由。
如今,刘邦与韩信交锋的第一回合,尚未分出胜负,连丞相萧何,也落在了韩信手里,生死未卜。
这些,都是老师书籍上没有的,也是她想不到的,如此复杂的情况,让她费尽心机,却还是理不清楚。
忽然,吕稚想起了一个故事,让她眼前一亮,于是,匆忙来到未央宫,特意来讲给刘邦听的。
未央宫里,静悄悄的,只有皇上刘邦坐在榻上,眉头紧锁,一筹莫展。
“什么?讲故事?”眼睛都熬红了的刘邦,一听就急了,“丞相生死未卜,皇后还有心情讲故事?”
“皇上先不要急,丞相的安慰,我也同样担心,”吕稚微微一笑,说道,“这个故事,就是针对齐王的,先听我讲完,至于有没有价值,皇上再定夺,如何?”
”好吧,讲吧,讲吧。”刘邦无奈的摇摇头,勉强坐下来,洗耳恭听。
“皇上,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开水里,它会如何?”吕稚也不着急,耐心的问刘邦。
“自然是马上就跳出来。”刘邦不情愿的回答,悄悄瞪了吕稚一眼,这么小儿科的问题,也拿来问。
“可是,要是把它放冷水里呢?”吕稚又问。
“放在冷水里?”刘邦不耐烦了,如今,丞相生死未卜,都火烧眉毛了,没事折腾一只青蛙做什么,居然还有这份闲心,于是,又使劲瞪了吕稚一眼。
吕稚不理他,就像没有看到刘邦瞪她一般,继续讲道:“没错,放倒冷水里,再把冷水烧开,慢慢的烧,青蛙就会察觉不到,而来不及反应,等到水开了,也就跳不出来了,会被活活烫死在里边。”
这就是冷水煮青蛙的故事,二十一世纪最平常不过的一个小故事,每个人的中学时代,都听老师讲过。
这也正是吕稚要对付韩信的办法。
刘邦听到这里,已经听出门道来了,“慢慢的烧,慢慢的煮”,在青蛙没有发觉的情况下,在不知不觉之中,让它丧失跳出来的警觉,然后在不知不觉之中,慢慢烧水,直到这只青蛙被煮死。
对啊,对付齐王韩信,完全可以如法炮制!
如今,萧何尽管是软禁起来了,韩信并没有果断的,不顾一切的杀死丞相萧何,这就表示,韩信此人,还没有狠辣到无懈可击的程度。
这就表示,他对丞相萧何还是念有旧情,还是念及往日的情分,那么,大汉王朝也对韩信是有恩的。
在被项羽赶出楚营的时候,是大汉收留了他,在楚汉战争时期,拜为大将军,统帅三军,又是大汉给了他光宗耀祖展示才能的机会,打败项羽之后,更是大汉,让他封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成了人上之人。
既然韩信念及丞相萧何的旧情,那他同样也会念及大汉的旧情。
这就是冷水煮韩信必要的前提条件,假如这只青蛙足够机警,就会不顾一切的杀死萧何,抓住机会,与大汉彻底决裂,那样的话,什么样的水,都不会好使的。
刘邦想明白了,心里也有了一个对付韩信的大致方针,大喜过望,不由得赞叹一声,“好一个慢慢烧,慢慢煮,真不愧是朕的皇后,果然聪明!”
吕稚微微一笑,悄然退下,她知道,刘邦还要好好想一想,想清楚如何营救萧何,如何对付韩信,也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拿出方案来。
长安城的夜晚,是那么安详宁静,而这一晚上,注定是不同寻常的,大汉王朝的大人物们,都在绞尽脑汁,仔细思考着。
皇上刘邦,在思考,如何营救丞相萧何,如何慢慢烧水,把韩信煮上一煮。
齐王韩信,软禁了丞相萧何,他也在想,怎么处置大汉第一文臣,而且,整个大汉王朝,他并不是第一武将,毫无疑问,那个神出鬼没的绝世高手,就是大汉的秘密力量,尽管他的手里有兵权,对于这样的高手,却不得不提防,也必须早作打算,做出相应的反应。
丞相萧何,此时是最不踏实的一个,他这是在赌,拿自己的身家性命的赌,他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有把握的事情,韩信并没有杀他,并不表示,就会放过他,只要他没有离开韩信的手掌,他就不是安全的。
沈食其和国舅吕泽,密切注视着齐王王府里的一举一动,依然守在王府四周,以防止发生意外。
吕稚也悄悄派出自己的心腹,密切关注着每一丝风吹草动……
这个晚上,注定是个不眠之夜,每一个大人物,都在仔细思考着,也在决定着大汉王朝的命运,左右着每个人的生生死死。
天边的一抹彩霞,终于照亮了东方天空,也照亮了整个长安城。
大汉的国都,经过一晚上的沉睡,终于醒了过来,全新的一天,决定太多人命运的一天,也终于开始了。
这一天,最忙碌的,就是御史大夫周昌。
周昌者,沛县人氏,秦末农民战争中,随刘邦入关破秦,任中尉,如今为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他生性耿直,是大汉不二的忠臣,也是刘邦的臂膀之一。
黎明来临的时候,真是他接受皇命,离开未央宫的时候,他不紧不慢的找个地方,饱饱的吃了早饭,只带了几名家仆,乘坐一辆马车,径直来到齐王王府。
第一百一十六章握虎符韩信掌兵权
第一百零六章握虎符韩信掌兵权
东方的天空,出现了鱼肚白,第一抹朝霞,映红了半边天,也照亮了长安城,同时,开启了大汉王朝全新的一天。
这一天,注定是不平静的,也成了整个王权最动荡的时刻,尤其是齐王王府,不仅成了整个大汉的焦点,也因此,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在这个特殊时刻,一辆轻便的马车,是长安城里最怕普通的那种,只有一匹马拉着,连挡风的车帘都没有,一个瘦瘦弱弱的车夫,熟练的驾着车,行驶在长安城石砌的街道上。
看起来,这辆马车没有丝毫不同寻常之处,然而,这辆马车行走着的,却是最不寻常的一条路。
这条路,是未央宫通往齐王王府最近的路,也是长安城里最平坦最繁华的一条路。
昔日的繁华喧嚣,已经远去,而如今,这条路四周,布满了重兵,国舅吕泽带领皇上的贴身卫队,以及皇宫里一大半的武装力量,秘密布置在四周,越往前走,越接近齐王王府,布置的越严密,把个齐王王府围得铁桶一般,别说一个大活人,就是一只老鼠,也休想过去。
此时此刻,这条路,也只有这辆马车可以行驶,这跟马车的普通无关,因为车里坐着的,是皇上的特使,御史大夫周昌。
马车不紧不慢的走着,一路前行,马蹄声阵阵,敲打着石路,也打破了长安城安静的黎明,不大一会,来到齐王王府门前。
“什么,周昌来了?”正在吃早饭的韩信,听到家人的禀报,不由得一愣。
这个时候,他来做什么,难道又是来串门的?
来了一个萧何也就罢了,怎么他也来了?
要说串门,这么一大早的,恐怕也没有这份闲心吧,一定是刘邦派来的,想到这里,韩信笑了,笑的阳光灿烂。
一个说话都不利索的人,在这个特殊时刻,居然跑到这里来?
“来很容易,想走,就不好说了。”韩信暗想,“既然连大汉的丞相都软禁起来了,再囚禁一个,也不算多。”
只不过,皇上也太不开眼了,在这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