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倾天下之吕后新传-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皇上这么做,就不怕寒了群臣的心?就不怕君臣失和,边境上匈奴进犯?
圣意难猜啊,萧何禁不住感叹一声。
终于,皇上的銮驾,浩浩荡荡开进了长安城,在群臣们的簇拥下,在百姓的围观下,在古乐声中,威风凛凛的回到了未央宫。
满朝文武,以丞相萧何,齐王韩信为首,纷纷跪在在宫门前,迎接皇上归来。
全副武装的士兵,浩浩荡荡的开了过去,接着,是大队的太监宫女,下面是跟随着的文武大臣,二位皇子的车队,一一开了过去,下面,就是皇上的车架。
可是,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黄色的车架驶过,并没有等来皇上的圣颜,而是一个脸上没有胡须,扯着公鸭嗓的太监。
“皇上有旨,路上小染风寒,众卿家不必候迎。”
什么,皇上病了?
病了?
所有的人又是一惊,皇上好好的离开,现在,怎么会病了呢?
先是那道有些奇怪的圣旨,让人一头雾水,接着,皇上又病了,连面都没有露,看起来,病的还不轻呢。
这意味什么?
所有的人,都在暗自揣摩,究竟发生什么了?皇上的一系列举动,又是什么意思?就连素有智多星之称的萧何,也琢磨不明白,皇上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这一次,皇上是真的病了,而且,病的不轻,不然的话,起码他也会露个脸的。
要知道,刘邦并不年轻了,和吕稚成亲的时候,他是三十五岁,到建立了大汉王朝,十几年过去了,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而且,在汉代,一个人的寿命并不长,是没有办法跟二十一世纪想比的,人活七十古来稀,那时候,五十岁,已经步入老年了。
再加上,他不是行伍出身,这么多年以来,刘邦驰骋沙场,经历过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战争,身上也有数处伤口,这些都成了他身体山的巨大隐患。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皇上,并不只是威风八面,还是一件天底下最累人的苦差事,他要管整个天下,要治理大汉王朝,连他的众多的老婆,争风吃醋,都不让他省心,还要时刻防备有人夺了他的王权。
此时的大汉皇上,够累吧,想不病,恐怕都难。
于是,刘邦回长安的第二道圣旨,是给丞相萧何的,让他继续监国,而皇上自己,当起了病号。
这一下,萧何犯难了,有圣旨,非刘姓不能称王,齐王韩信怎么办?萧何不敢擅自做主,来到养心殿,求见刘邦。
而养心殿里,正在上演一出闹剧,这场闹剧的主角,又是皇上刘邦。
“一帮废物,都滚,统统滚蛋!”
刘邦大声喝骂几句,吓得殿里的太医,哆哆嗦嗦的往外走,垂头丧气的站在殿外,不敢离去,更不敢进去,连宫女太监们,都不敢大口出气了。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报,说丞相到了,刘邦才稳了稳心神,说一声“快请!”
萧何迈步走了进来,向歪在榻上的皇上看过去。
这一看,连萧何都吓了一跳,只见昔日威风八面的大汉皇上,面黄肌瘦,憔悴的脸上,带着深深的皱纹,一下子就老了十岁。
旁边是戚夫人和刘如意,母子两个的脸上,还挂着泪痕。
“参见陛下!”萧何上前一步,跪倒在地。
“丞相,不必多礼,快坐下。”刘邦有点虚弱的说,摆摆手,指了指旁边的一把椅子,示意他坐下。
“谢陛下。”萧何坐了下来。
戚夫人暗暗冲着萧何点点头,又摇摇头,萧何会意,明白她是要自己多劝劝皇上。
于是,戚夫人带着刘如意,告退出来,大殿之上,只剩了君臣二人。
“陛下,怎么几天不见,就病成这样了?”萧何迫不及待的问。
“朕没事,老毛病了,调养几天,就好了。”刘邦笑了笑,说道,“请丞相来,是要告诉丞相一件事,另外,商量一下立储之事。”
“陛下请讲。”萧何回答。
“朕已经封刘肥之母曹氏为曹夫人,即日起,诏告天下。”刘邦一字一句的说。
萧何一听,就明白了,此招一发,身为长子的刘肥,就不再是皇后的儿子,也就不具备立储的资格,既然不立刘肥,自然是要立刘颖了。
怪不得皇上一心一意要回老家沛县,原来是早就想好了的,就是要堵住文武群臣的口。
可是,那道圣旨呢,究竟是何意?
果然,刘邦说完了,就把话题转向了圣旨,转向韩信。
“这次回老家,刘家祖上有训,非刘姓者,不能封王,齐王虽然已经封了,却不能违背祖宗的意思,还是撤封吧。”刘邦说道。
“可是,陛下……”萧何刚要问,就这么撤了,总要有个理由吧,难不成就是一道圣旨,一句“非刘姓者”,就撤了韩信的封号?这不成了儿戏了?堂堂大汉王朝,朝令夕改,像什么样子。
可是,萧何没有往下说,皇上并没有和他商量的意思,而是直接宣布结果,他毕竟是臣,面对的是君,为臣之道,他懂。
“有点委屈了齐王,对吧?”刘邦点点头,说道,“丞相,麻烦你去齐王府走一遭,宽慰一下他,齐王府照旧居住,日常供应都不变,另外,重赏齐王,一定要重重的赏,不要吝啬金银珠宝。”
“陛下——”萧何小心翼翼的喊了一声,试图打断刘邦的话,劝谏一翻,这些日子以来,萧何派出各路人马,多方排查,都没有发现丝毫的异样,那就只能说明一点,韩信绝无反心。这样做,说不定,反而会坏了事,万一激起韩信谋反,就不可收拾了。
”丞相,朕知道你要说什么,怕逼反了齐王,对吧?”刘邦是何等聪明的人,怎么会不明白萧何的意思。
萧何重重的点点头。
“丞相,你看,朕已经老了,身上多处伤,活不了几年了,真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这样一个大大的隐患。”刘邦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
“陛下——”萧何感叹一声,说不出话来。
再看看憔悴的刘邦,佝偻着的身体,头发已经花白,的确,大汉皇上老了,多年的战争,让他多处受伤。
萧何算是什么人,素有智多星的称号,自然知道刘邦的想法,大汉王权的顺利交接,帝王永世长存,才是他最关心的,至于韩信曾经的功劳,如今的委屈,就显得不重要了。
这就是摘刺,为大汉王朝摘刺,为未来的皇上摘刺,摘掉一切对大汉王朝有威胁的尖刺,毫无疑问,身为三军统帅的韩信,就是第一个刺。
至于怎么开始摘这个刺儿,萧何已经大致明白了,就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安抚一翻,然后,就是下一个巴掌,再给一个甜枣,再安抚……
慢慢的,一巴掌一巴掌打下去,直到夺下兵权。



 第九十五章染重病刘邦心事重
第九十五章染重病刘邦心事重
天空中,一轮明月爬上了云头,皎洁的月光,洒在苍茫的大地上。养心殿里,已经点起了盏盏宫灯,照亮了整个夜色。
一阵忙乱的脚步声,几名白头发的御医,匆匆忙忙赶了过来。
为皇上看病,是他们的职责,尽管白天已经被刘邦骂了出去,他们依然丝毫不敢懈怠,又一次来到皇上跟前,誓死劝谏皇上就医。
“滚!滚!都给朕滚!!”刘邦大骂几声,由于用力过猛,禁不住使劲咳嗽起来。
“咳——咳——咳——”旁边的戚夫人,赶紧拍打拍打他的后背。
几名御医并没有滚,而是齐刷刷的跪了下来,嘴里大声喊着:“臣罪该万死,请求皇上,及早医治!!”
喊声是那么整齐,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看起来,几个老家伙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了。
死谏,这就是几位御医的想法,就是死,也要为皇上看病。
皇上有个三长两短,他们就难逃干系,皇上像个小孩子似的这么拖延着,不肯治疗,肯定是好不了的,左右都是一个死,倒不如死谏,说不定,还可以劝动皇上,只要医治,就会见效。
“你们的好意,朕都知道,你们下去吧。”刚刚停止咳嗽的刘邦,稳稳心神,说道。
“不,皇上不诊治,老臣就是死,也不会离开的。”几名御医声泪俱下,依然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刘邦喘着粗气,恶狠狠的盯着这几个老家伙,心里也明白,他们是一番好意,只不过,自己的身体,他心里最有数。
他倒不是不想医治,更不是不医治,而是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医治。
因为,这次的病,什么劳累,什么年岁大,都是次要原因,主要是旧伤复发引起的。
攻打大秦的战役中,他曾经受过一次重伤,而且那处剑伤,是有毒的,尽管表面上已经好了,却并未除根。这次回沛县,忙忙碌碌,一路上颠簸,加上心里有事,操劳过度,故而引发了旧疾。
大汉皇上有这样的病根,这可是最大的国家机密,一旦披露出去,对于刚刚建立的大汉王朝,绝对是致命的打击,而且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说动摇国家根本,绝对不是夸张。
如此机密大事,就连丞相萧何,皇后吕稚,都不知情。
所以,刘邦才会拒绝治疗,才会大骂御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几名御医哪里知道这些,还以为皇上哪根筋不对劲呢,于是跪在大殿之上,以死来劝谏,他们哪里知道,别说他们视死如归,就是立刻死在刘邦面前,皇上的病,也不会请他们治疗的,更不会亮在大庭广众之下。
站在刘邦旁边的戚夫人,眼泪早已经模糊了视线,看着皇上剧烈的咳嗽,又心疼又担心,还有点害怕,她也想不明白,既然生病了,就要乖乖看病,皇上这是怎么了。
刘邦转过身去,不理他们,闭上眼睛养神,终于,过了好大一会,他才稳下神来,大声吩咐太监,把这几位轰出去。
几位御医哪里肯离开,嘴里依然大声喊着:“皇上,皇上,臣就是死,也要为皇上治病啊。皇上——”
几个太监上前,两个人拉起一个,不由分手,连拖带拽的,把他们拖到外面,即使走远了,还可以听到他们的哭喊声。
刘邦叹了口气,耳朵根子终于清净了。
“皇上,该用晚膳了。”
戚夫人走上前来,轻轻的说。
刘邦点点头。
“闭上眼睛养养神吧。”戚夫人拉住他的手,轻轻摩挲着,试图给他一些安慰。
刘邦听话的闭上眼睛,的确,他是累了,很累很累,不仅仅是病体的折磨,不仅仅是几名御医死缠烂打,最重要的是,刚刚接见丞相萧何,说明了自己的心事,他不但没有轻松一些,反而心情更加沉重起来。
立储之事,已经迫在眉睫,尽管追封了曹夫人,也让刘肥认了母亲,可是,皇后吕稚却杀了出来,还当着所有人的面,口口声声说刘肥是她的儿子,让她这么一闹,刘肥依然是皇后的儿子,依然有立储君的资格。
即使可以直接下诏,册立刘颖为太子,只不过,还不知道,大臣们是如何反对呢。
另外,齐王韩信的兵权,一定要收回来,想尽一切办法,尽快要收回来。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实际做起来,就难了。
韩信毕竟是大汉的功臣,而且是盖世之功,要不是他指挥有方,楚汉之战说不定还在继续着,可是,兵权在他的手里,自己还健在,固然可以掌控局面,要是哪一天,自己不在了,谁还可以压制他?
新皇上肯定不行,这一点,毋庸置疑。
丞相萧何固然可以,不过,显然力量不够,他毕竟是文臣,充其量,只能跟韩信平起平坐。
只有彻底削去兵权,让这只老虎变成一只温顺的小猫,才会让人放心。
就在刘邦想心事的时候,几名宫女一阵忙碌,摆好了皇上的晚膳。
今天的晚饭,并没有什么大鱼大肉,更没有平时的奢华,只有熬得稀烂的稀粥,外加几个爽口小菜。
戚夫人端着熬好的稀粥,来到刘邦的病榻前,拿起汤勺,一口一口的喂他,一双美丽的眼睛,红红的,看得出,流过不少眼泪。
这也难怪,昔日威风八面的皇上老公,转眼之间,就变成了风烛残年的老者,加上她年岁小,没有那么多心眼,哪里见过这个,皇上偏偏还不肯就医,对不谙世事的她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了。
刘邦一边吃着,一边努力挤出一个微笑,试图安慰一下自己最疼爱的女子,戚夫人嘴一咧,也笑了笑,可是这个笑容,比哭都难看,刘邦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父皇!父皇!!父皇!!!”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蹦蹦跳跳的跑了进来,嘴里还喊着,他就是刘如意,刘邦和戚夫人的儿子。
刘邦看到分别了十数天的儿子,脸上终于露处一个大大的微笑,从病榻上支撑着,就要坐起来。
自从回到长安,即使生病了,刘邦还是忙着处理国事,又匆匆忙忙接见丞相,父子二人还没有来得及好好说说话。
刘如意跑过来,一下子就呆住了,被刘邦的老态病态吓住了。刘邦一只瘦骨嶙峋的大手,正好伸了过来,毕竟是小孩子家,反而吓得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大声喊道。
“父皇,你这是怎么了?怎么病成这样?”
“如意,父皇病了,快别哭了。”戚夫人赶紧上前,拉住儿子。
刘邦摆摆手,示意戚夫人不用管,他拉着如意的小手,坐在自己身边,温柔的说道:“想父皇了?”
“想,天天想,”如意擦擦眼角的泪痕,点点头,说道。
“父皇也想你呀,”刘邦笑的很欣慰,也很满足,他富有天下,只有这个小儿子,才是他的心头之肉,也是他最牵挂的。
猛然,刘邦的眼睛,定格在两只手上,一只自己的,另一只是孩子的。

自己的手,尽管又宽又大,却又粗又老,就像枯树皮一样,根本就是一个老人的手,再看看儿子的小手,粉粉嘟嘟的,细皮嫩肉,却很小,需要人去疼爱,需要仔细呵护。
刘邦的一双老眼,突然留下一滴浑浊的老泪,落在儿子的小手上。也落在他的心坎上。
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为什么赶走御医,不是他不想医治,更不是他故意为难几位老御医,而是他的病,不能被人知道。
此时的刘邦,才注意到,这对母子,他心尖上的女子,以及他的老儿子,是多么需要他的保护,需要在他这棵大树乘凉。
假如,哪一天,自己不在了,这对母子,失去了自己的保护,没有人疼他们……
想到这里,刘邦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没有到伤心处,堂堂的大汉皇帝,就这样流下了眼泪,是疼爱自己的女人,疼爱自己的儿子,更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最深切的关怀。
就这样,在养心殿里,上演着一处家庭温情剧,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忽然,有人来报,说皇后到了。
刘邦摆摆手,意思是不见,他谁也不想见,除了他最疼的女子,除了他的如意,谁也不想见。
吕稚等在外面,不敢靠近,她知道,刘邦病了,病的很严重,还固执的把御医都赶了出去。
作为皇后,她很担心,也很关心皇上,毕竟,他们夫妻。
另外,她也是心里有病。
那次争吵,那次夫妻间最激烈的争吵,最伤心的吵架,让吕稚心里不踏实,莫不是,自己的刻意破坏,成为刘邦生病的根源?
立储之事,刘邦可谓是处心积虑,就是不肯立刘肥,还大费周章的跑回老家沛县,却轻而易举的被自己破坏了。
如今的刘邦,再也不是小小的泗水亭长,更不是只爱着自己的老公,而是大汉的皇上,拥有天下,还有诸多的姬妾。
对这件事情,皇上能够释怀吗?
不过,吕稚一点都不后悔,即使搭上自己的性命,也要阻止立刘颖为太子,也要阻止儿子将来悲惨的命运,她是一个母亲,必须这么做。



第九十六章   生枝节吕稚被警告
第九十六章生枝节吕稚被警告
这就是自己的老公,就是一生托付的男人,什么终其一生,什么长相厮守,都是她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富有天下的老公,可不是这么想的。
从沛县回长安的路上,吕稚就知道皇上病了,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