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捕头-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哭鼻子了,大人嘴上说麻烦,却一刻都没耽搁便跑回将军府去了,连午饭都没有吃。”
说起蒋熙元,夏初心情便流畅了许多,与咏薇一边吃着东西,一边讲着他们当初如何办案子,遇到过什么样的趣事,什么样的难事。说她与蒋熙元吵架打架,说蒋熙元审案时多么的威风……
咏薇听得很是认真,忽而蹙眉,忽而掩嘴发笑,听着听着,眼里却泛起了点泪光。夏初正说得兴味盎然,沉浸在那些回忆中,看见咏薇如此便停了下来。
咏薇缓了缓情绪,用帕子按了下眼睛,勉强一笑,“没事……,我就是想家人了,想哥哥了。臣子不能入后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上他一面。”
夏初静静地没有说话,却被咏薇的这句话戳得心里一沉,沉到了很深很深的水底,压抑得像是没有办法呼吸。
犹记入宫前的那一天,蒋熙元站在她身边肆无忌惮地嘲笑着她临的字,夺过笔来,在被她写的乱七八糟的纸上寻了一处空白,写了‘蒋熙元’三个字。
“写的好吗?”
“还凑合吧。”夏初不情不愿地点了点头。
“你来写写看,蒋熙元。”
“为什么?”
“别的字难看就难看了,我的名字你要写漂亮。”
“我要练也是练自己的名字,练你的名字有什么用?”
蒋熙元双手撑在书案上,侧头看着她,笑吟吟地道:“写的好看就要多练,也许写着写着,就写进你心里去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他一面……。夏初忽然,也有点想哭。
☆、210。 一个消息
咏薇伤感了一会儿之后,情绪渐渐过去,又问夏初这些天在内庭是不是还习惯,有没有受欺负。
夏初抿嘴笑着,摇了摇头。
“也是,你是捕头呢,轻易的也不会让旁人欺负了去。”咏薇笑道,又伸出手来,越过桌子按着夏初的手背晃了晃,“选秀之后宫里定然就没这么清静了,若是有人找你麻烦,尽管来凤仪宫找我就是。”
“多谢娘娘。”
芊芊在一旁道:“夏典侍往后要做御前随侍,可也要多帮衬着娘娘才是。”
咏薇轻声念了个去,嗔怪地对芊芊道:“你倒是把我当什么人了?”见夏初看着她不说话,便有些不好意思,手上又稍稍用了力,像是生怕夏初不信她的话似的,说:“莫听这丫头胡沁,我与你投缘,见着就心里欢喜的很。今天让姜尚仪带你过来,可没有存了什么利用的心思。”
咏薇的手掌干燥而温暖,夏初看着她的笑颜,心里蓦然生出许多愧疚来。片刻才稍稍低了头,轻声道:“夏初明白,我也很喜欢娘娘。”
两人又说了点话,夏初却觉得心里发沉,提着精神才勉强的让自己没走了神。待到近巳时,尚宫局的陶尚宫来禀事,夏初才起身告退,从凤仪宫离开了。
日头已高悬南天,宫墙殿宇的影子都短短的,夏初低头履着墙根的荫凉往内庭走,心情十分糟糕。
出于本能的趋利避害,她没有与咏薇提及蒋熙元对她的心思,没有提及她与苏缜之间的故事纠葛。可这让她很不好受,感觉自己就像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骗了所有的真心真意。
苏缜剖白的话语还在耳边,淑景园湖畔的情景还在眼前,她心动,心疼,她时常觉得他还是当初在她身后叹息的黄公子,还是那个让她见之怦然的少年。
相别一段时日后的重逢,似乎是重拾了往日的时光,似乎是在缓缓的再次了解和接近,可她却也如此清晰地感觉到,有哪里不对了,变了味道。
她与苏缜就像一张划了痕迹的光碟,总是在某一处停下来,然后跳回到这首歌的前奏,永远也听不见结尾,听不见下一首歌会是什么。
夏初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或者说,她知道自己最好是出宫去,可她害怕。
她怕对苏缜说出那样的话来。那次小院里的告别,她有多难过多伤心,便也能想见苏缜会有多难过多伤心。
而更甚的是,那时的她从未对与苏缜的将来抱有过期盼和想像,苏缜如今却不同,他捧着自己的心,诉出自己的情,怀着满满的希望。
只是想像,夏初都觉得难荷重负,会觉得鼻酸,会想要哭上一场。她怕去看他的眼睛,怕那样一颗小心翼翼的心,被自己摔在地上。
回了尚仪宫,元芳迎面走了过来,对她福了福身,掩不住心中的好奇,问她:“夏典侍,听说你去凤仪宫了?”
夏初点了点头,轻轻地嗯了一声。
“皇后娘娘美不美?人好不好?”元芳合掌用手指抵着自己的下巴,“夏典侍,你有没有见到皇上?”
夏初心里有点疑惑,看了看她,勉强地笑道:“总听你念起皇上,元芳……,你是不是喜欢皇上?”
“哪有!夏典侍可千万别这么说,我……,我可不敢。”元芳虽这样说着,脸却悄悄地红了,眼里晶晶亮亮的都是笑意,“我就是觉得皇上好好看……”
她停下来看了夏初一眼,急急地道:“真的没有!夏典侍要是见到皇上就明白了。我可没有什么非分之想,远远的看着就高兴了。不过,阖宫里的女子,哪个不喜欢皇上呢。”
是啊,阖宫里的女子,哪个不喜欢皇上呢?哪个不是皇上的女人呢?只要他愿意。夏初有些出神的想着,想想又有些自嘲,在别人看来,自己岂又不是这些人里的一个,如此而已。
“夏典侍可万不要与别人说,要是让存了心的人听去,我可就倒霉了。”元芳说道,把夏初的思绪唤了回来。夏初点了点头,有点疲惫地笑了一下,“放心,我说这些做什么。”
“我知道夏典侍不是那样的人。”
“这么肯定?”
元芳点点头,仰头想了想道:“我十三岁就入宫了,从前朝到现在,虽然没人注意我,可我会去注意别人。我在这宫里见了不少人。是什么样的人,带着什么样的心思,我都看的出来。”
“那你觉得我带了什么样的心思?”
元芳略略怔了一下,闷声想了一会却道:“不知道呢。夏典侍不爱打扮自己,不像是要往上钻营的样子,对内庭的事务似乎也没那么上心,像是志不在此。”她顿了顿,笑道:“有时候觉得夏典侍你不是这宫里的人,也许哪天就走了似的。”
夏初笑了笑,没有说话。
“不过进了宫哪那么容易走呢。”元芳叹了口气,抬手扶住夏初的手臂,“该吃午饭了,下午夏典侍还要背宫规呢,别耽搁了。”
晚上,夏初没有睡好。她想着苏缜,想着蒋熙元,想着咏薇,怎么想却都没有个万全的办法。
如果这繁杂的关系里必然会有人受到伤害,她真希望是自己。她甚至想自己是不是应该去尽力撮合苏缜与咏薇,等苏缜对自己的情意淡了,再请他放自己出宫,万事大吉。
可以苏缜的聪明,自己有心撮合他会看不出来?明知他喜欢自己还要这样做,那样对苏缜何尝不是伤害,甚至伤的会更厉害,会让他连咏薇都一并反感起来。
左思右想皆是不行。也许是见了咏薇的缘故,也许是自己没了主心骨,夏初这一刻份外的想念蒋熙元。可今次也不同往时,这是皇宫,便是蒋大人在,恐怕也没有办法了吧。
到天色泛白,夏初才浅浅地睡过去。梦里,她看见苏缜坐在流觚亭里,拿着笔正在写字。她站在亭外,离的很近却看不清他表情,忽然蒋熙元便来了,像是没有看见她,径直地走到了苏缜身边。
“皇上,放了夏初出宫吧。”蒋熙元说,“如果皇上一定要让谁留在宫里,我愿意换她留下。”
“也好。”苏缜从案上拿起一支荷花来递给他,“咏薇见了你一定很开心。”
一阵敲门声把夏初从梦里惊醒过来,外面元芳低声地唤她:“夏典侍还没起身吗?”
夏初应了一声,说了声这就来,坐起身来脑子一阵发懵。揉了揉自己微痛的额角,想起依稀未退的梦中荒诞的情节,简直哭笑不得,心说自己这是疯了吗?真是魔障了。
一个上午就在心不在焉中度了过去,夏初满脑子都是该如何在最小的伤害范围内,与苏缜说清楚自己的想法。最后的办法依然似是而非,只能走着看,寻个契机与他慢慢道来才好。
下午,一个消息在宫中蔓延开来,搅动的所有人都没了旁的心思。连那几个训导姑姑都失了往日的严厉,寻着空闲凑在一起反复议论着。直到姜尚仪冷着脸将所有人斥了一顿,下了噤口的命令。
消息无关后宫,却也关系着每个人——青城郡有人造反了。
苏缜一早接到了八百里的加急奏报,是一个县尉遣了亲信家丁送出的青城郡,然后才转交驿站快马送抵京城,送到了苏缜的案前。
奏报中说,青城郡有人从水退的河道中发现一石册,册上典数当今皇上种种无道,说苏缜杀兄弟弑父母,非天授之子。青城郡大水乃天谴所致,旨在授天权于民,惩昏君。
这是老把戏了,所有的起义几乎都要有这样或那样的异象。因为皇权受命于天,想要推翻天子,只能也由天来授权。百姓蒙昧,也信这些。
接下来几乎是顺理成章,有人发现石册,便有人煽动那些有苦无处诉,有气无处撒的百姓。铿锵言辞之下,歃血盟誓,于是揭竿而起。
青城郡遭了灾,朝廷的赈灾银粮送过去填不饱百姓的肚子,却肥了官员的荷包。横竖都是没有活路,造反也算当兵,至少有人管饭。
起义从灾情最重的羊湖县开始,几天之内便如风般地刮了周边的几个县,继而青城郡所有快活不下去的人闻风投奔而来,聚了泱泱万人之众后,竟夺了腾石县城立足。这奏报,便是那个腾石县的县尉送出来的,也许这人现在已经不在了。
苏缜拿到奏报,看着‘杀兄弟弑父母,非天授之子’那几个字,觉得血液都抽回了心里,浑身发冷,却唯独心要炸了。忍不住冷笑连连。
龙书案下,各部尚书要员连气儿都不敢喘大了,小心翼翼地说着自己的主意。
“贼乱人再多也不过乌合之众,可镇压容易,安抚民心却难。臣以为,既然贼人指皇上暴政,朝廷更应以怀柔之姿,派人招安为佳。”
“臣附议。青城郡周边郡县已受了波及,派兵镇压难免更加惶动人心。百姓图的就是口饭吃,与其做了兵卒补给,不如放粮于百姓,贼乱定能不击自溃。”
苏缜坐在龙椅上冷眼看着,一言不发。
☆、211。 就这么任性
御书房里臣子们的意见大致分为两类。多数主怀柔政策,理由也很说的通,而另一部分人则主张发兵镇压,只不过都算不得重臣,声音弱的很,说不了两句便被人压了下去。
“皇上!不过万把乌合之众,臣愿带兵往青城郡平乱,千人足矣!”蒋悯出列,抱拳高声道。
尚书令回头看了一眼,哼了一声:“蒋大人不愧将门出身,自是勇气可嘉。但如今作乱的不是外族他国,而是皇上的子民。皇上乃宽仁君主,那些反贼也是百姓,为的就是一口饭罢了。如果能不损兵卒不伤性命解决此事,何必大动干戈。天威不是要血流成河才能彰显的。”
“是啊,蒋大人。”旁边户部的人也附和道:“青城郡距京岂止千里,就算是千人的兵力一路过去这补给亦是需要不少。有这些粮饷,何不用之于民呢?”
正说着,安良从外面走了进来,于苏缜旁边低声道:“皇上,蒋熙元蒋大人求见。”
苏缜看了安良一眼,神色有些复杂,停了片刻才点点头。
蒋熙元如今是国子监的博士,这类事情自然与他并不相干,所以并没有在御书房。苏缜接到折子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蒋熙元,但犹豫了一下,却又没召来前来,没想到此时他却自己来了。
自鉴天阁之后,苏缜与蒋熙元还没有见过面,此时看着他一如往常般走上殿来,心里稍稍的有些不安,不知他会拿个什么看法出来。
蒋熙元入殿中叩拜后起身,还没开口,便听有人低声道:“哦?这小蒋大人还真是热心平乱,看来府衙门前的地儿真是不够使啊。”
蒋熙元往声音来处看了一眼,不咸不淡地道:“沈大人怎知下官是主张发兵镇压的?下官还没开口,沈大人着的什么急呢?”
沈大人楞了一楞,悻悻地笑了一声,没有说话。
“不过沈大人倒是说对了。”蒋熙元轻声地扔了一句,转头看了看苏缜,两人相视了一瞬,蒋熙元垂下眼去,道:“皇上,臣方才于殿外也闻听了各位大人之言,倒是有几句话想问问各位大人。”
说罢,他对刘尚书拱了拱手,“刘大人,倘若朝廷以怀柔政策对待,招安逆贼,岂非是说谋反无罪,却反而能从朝廷得到好处?天下可有这样的道理?”
不等刘尚书说话,他又进一步道:“那么以后是不是只要造反,朝廷便要给钱给粮?开此先河,若是凡有不满便举旗反之?平乱固然难免伤亡,但贼乱祸及百姓又要如何论?姑息养奸,怎能说是爱民之举?又何来的什么天威。”
“一时一事,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刘尚书硬邦邦地回道,“蒋大人不要歪曲了本官的意思。”
“下官自以为没有。大人说百姓为的不过是一口饭,那么下官请问大人,青城郡水患朝廷没赈粮钱吗?百姓为的的确是一口饭,如今大笔银子出去了,饭呢?”
蒋熙元冷眼看着他,“贼乱因灾而起,更是因官员赈灾不力而起!怀柔,当是以君对臣,以上对下,如今官员私饱中囊上瞒天听已是不臣之心,贼首惑众叛乱诬蔑君主更是以下犯上,又有什么可怀柔的!”
苏缜不做声的听着,听蒋熙元如此说,一颗心便缓缓地放了下去。
这是一次因灾而起的事件,但绝不是普通的造反。苏缜第一时间就嗅到了这其中的阴谋味道,因为这‘杀兄弟弑父母,非天授之子’断不是寻常百姓能说的出来的,直指的并不是朝廷,而是他苏缜。
青城郡那么多的官员,只有一个县尉冒死送出了消息,那么其它官员都在干什么?若是北方郡县的官员连成一片皆牵涉其中,所图必定非小。绝不是送了钱粮过去便能息事,派官员前去便能招安的。
这乱必定要平。他不说话不过是想看看这般老臣的主意,现在蒋熙元把他所想的都说了,比从他嘴里说出来更好。如今朝中可信之人不多,可信又堪用之人更少,他势必要用到蒋家,蒋熙元这番态度,实在是给的及时。
蒋熙元说完,殿中静了片刻后,苏缜才缓缓地道:“朕宽仁,是对百姓,但既已举旗便是逆贼,何能以百姓论之。于贼人,绝无姑息之理。”他看了看刘尚书,“诚如蒋卿所言,朕退一步,便会有人进一步,道是人心不足。此非怀柔,而是懦弱!”
说罢,苏缜站起身来,扬声道:“蒋悯!”
“臣在。”蒋悯应的声如洪钟,荡在御书房里嗡嗡直响。
“朕命你为指挥使,青城郡平乱!缴械者不论,贼首必诛!青城郡上下官员就地革职,郡守郡尉押解入京,如有不从或劝解退兵者,斩!”
“臣领旨!”
“各部当以平乱之事为首要,有懈怠推脱者,与叛贼同论!”苏缜扫了一眼殿中大大小小的官员,一片的安静,不禁微微地皱了皱眉头,“没听见?”
众臣这才应了是,领了命,各自退出了御书房。各部的官员走了,蒋熙元却没走,仍站在原地。御书房里静悄悄的,气氛有些怪异。
“熙元,朕倒是没想到你会来。”苏缜走到蒋熙元身边,先开口说道。
“为人臣者当以国之大事为己任,岂能拘于司职而做壁上观。皇上这样说,臣惶恐了。”蒋熙元平平地说道。他知道苏缜说的并不是职位问题,而是其它,却故意回避了过去,话里恪守君臣之线,相比于苏缜的话而言,透着生疏。
苏缜点了点头,便也收起了情绪,“如此甚好。”
蒋熙元从怀中取出一薄册,交给了苏缜,“皇上,这本便是这段时间以来臣所探查搜集的东西,涉及六部要臣一十二人,外埠牵涉的官员有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