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沙-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干净一点。”
“大概在什么时候?”
“三四天吧,我会提前给你消息,你做好准备就行了。”
李廷轩点了点头,说道:“还有一件事,现在风头很紧。为了搞到那台发动机、以及这些资料,我们的谍报人员冒了很大的风险,还惹出了一些麻烦。听说CIA的里克尔已经到了东京,还会晤了菅野直人。”
“麻烦……多大的麻烦?”王学明一下就抓住了重点。
“天大的窟窿。”李廷轩呵呵一笑,显得很轻松。“F35B照样得卖给日本,说不定还会搭上F22A。只是FPF项目彻底完蛋了,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内,日本别想在相关领域取得任何进展。”
“你们把实验基地炸了?”
“还有几百名科研人员,全是FPF项目的核心科研人员。”
王学明瞪大了眼睛,倒吸口凉气,说道:“确实是个烦,照你说,小鬼子快要发飙了。只是小鬼子那点能耐,恐怕还……”
“小心一点总没错。再说了,这几件事把山姆大叔扯了进来,闹不好就是天下大乱。”
王学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没错,我会小心应付。”
话说完,李廷轩没多罗嗦,立即起身告辞。
李廷轩刚刚离开,王学明就拿出专门与高级谍报人员联络的手机,开始逐一下达直接指示。
王学明并不笨,李廷轩给他这么明确的暗示,足以说明事态严重。
到底有多严重?
李廷轩心里有数,离开三部后,他没有返回军事情报局,而是去了怀柔,找到了已经离职在家休养的杜彦宁。
日本情报机构的能耐确实不怎么样,美国也不一定会为日本火中取栗。
真正让李廷轩担心的是美国在一旁煽风点火,让日本冲锋陷阵,迫使日本当局采取情报战线之外的报复手段。
走到这一步,大家都不好下台。
必须打好预防针,免得闹上去后无法自圆其说。
第九十八章 全面调查
轰轰烈烈的搞了三天,搜索失窃发动机的行动才宣告结束。
虽然没人愿意接受残酷现实,但是两天前,一起与该事件没有多大关系的事情就让美日当局意识到,那台F135800发动机已被送出日本。
两天前,一艘伴随“里根”号航母活动的美军攻击核潜艇在巴林塘海峡、萨布塘唐岛南面大约十五海里处的国际航道上发现了一艘行踪可疑的潜艇,随后确认,这是一艘大陆海军最新式的攻击核潜艇。
要在平常,这没什么好奇怪。
最近十来年,大陆海军建造了六艘攻击核潜艇。虽然统称为093型,但是前四艘的性能与俄罗斯的VictorⅢ型相当,后两艘则是一个全新型号,性能远远超过前四艘,绝对不会比俄罗斯的Akula型差。
根据CIA获取的情报,后两艘在设计的时候接见了俄罗斯的Sierra型,大量采用高强度钛合金,最大潜深超过九百米,最大潜行速度达到三十五节,静音性能与美军的SSN751型旗鼓相当。
这两艘潜艇的最大问题就是造价高昂,贵得让大陆海军望而却步。
两艘潜艇的造价,竟然是前四艘潜艇的两倍,单价高出三倍算上后期维护成本,这两艘潜艇的全寿命费用绝对是前四艘的三倍以上。
攻克了高强度合金钢的难关之后,大陆海军开始设计第三种攻击核潜艇,性能指标以美军的“海狼”级与“弗吉尼亚”级为准。只是该型潜艇还处于设计阶段,最快也要等到两年后才能开工建造。
这次美军遭遇的,正是那两艘“钛合金”潜艇中的一艘。
问题就在这里
因为性能先进,对维护保障又有较高要求,所以这两艘潜艇部署在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北海舰队。
服役后的最初几年,这两艘潜艇一直在黄海与东海活动,每次都有水面舰艇伴随。
直到去年,才有一艘潜艇经大隅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到关岛转了一圈,全程观摩了美日两国举行的联合演习。
也正是这个时候,美军才第一次在近距离接触到这种大陆海军最先进的攻击核潜艇。
为了搞清楚这种潜艇的性能,美军出动了三艘751型,还从珍珠港派来一艘“海狼”级攻击核潜艇。美日联合演习结束后,这艘潜艇转向南下,到菲律宾海盆转了一个月,才调头北上,经大隅海峡返航。
北海舰队的潜艇,进出西太平洋,都得经过大隅海峡或者是相邻的土噶喇海峡。
如果从巴林塘海峡或者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就得经台湾海峡进入东海。
台湾海峡是敏感海域,而且平均水深不足两百米,并不适合排水量超过五千吨的攻击核潜艇活动。
一直以来,大陆海军都竭力避免让攻击核潜艇进入台湾海峡。
这艘潜艇进入南海,显得很不正常。
如果仅仅是执行常规任务,比如前去威慑那几个东南亚小国,南海舰队的两艘093级攻击核潜艇足够了。
再说了,南海舰队没有为这种潜艇提供后勤保障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就在这艘潜艇进入巴林塘海峡的时候,大陆海军在南海北部进行了一次非常规演习,由正在附近活动的航母派出战斗机、以及运载特种部队的直升机,对一艘模拟被海盗劫持的货轮展开营救行动。
这演习,也来得太及时了吧?
与大陆潜艇遭遇的时候,美军潜艇也暴露了行踪,还被对方用主动攻击声纳“问候”。
在水下对抗中,这种行为非常鲁莽,甚至会因此擦枪走火。
十多年前,一艘俄罗斯海军的攻击核潜艇抢先占据有利位置,逮住了一艘正在跟踪俄罗斯战略核潜艇的美军潜艇,用主动攻击声纳“打招呼”。此举被美军潜艇指挥官误判,认为俄罗斯潜艇在挑衅。美军潜艇立即调头,冲向俄罗斯攻击核潜艇。两条钢铁巨鲸在海面下迎头相撞,美军潜艇的指挥台围壳被撞了个稀巴烂,俄罗斯潜艇的艇首被撞破,双方数十名水兵伤亡。
水下对抗,不能打旗语与灯光信号、也无法使用无线电台,声纳是唯一沟通手段。
潜艇使用主动攻击声纳,等于战斗机使用火控雷达,都属于非常严重的挑衅行为,很容易引发冲突。
大陆海军不像老毛子,一直比较温和。
这次却用上了主动攻击声纳,而且是抢先出手,绝对不简单。
查清楚那艘参与演习的货轮是从日本东京出发,目的地是马尼拉。因为临时被大陆海军征用,所以进入南海后就改道前往广州。CIA立即断定,那台失窃的F135800发动机就在那艘货轮上。
可惜的是,等到CIA想明白,发动机已经转移到了大陆海军的航母上。
美国再厉害,也不可能在公海上拦下大陆海军航母,要求登船检查吧。
这些线索,足以让CIA相信,偷走发动机的就是大陆军事情报局。
问题是,CIA拿不出证据。
没有证据,就不能摆上台面,通过常规渠道向大陆施压。
从一开始,特纳与里克尔就没想过通过常规渠道解决问题。
搜捕行动偃旗息鼓后,日本当局集中全部力量,搜救岛上的幸存人员。
这是一份更加艰巨的任务,那些没来得及撤离小岛的自卫队官兵还好说,几个活着的都被送进了医院,死掉的也都得到妥善安葬。
关键是被埋在地下实验基地里的科研人员。
因为小岛已经彻底坍塌,爆炸后只有几处较高地点露在海面上,其余都被海水淹没,地下实验基地也被海水吞没,所以搜救工作开始的时候,日方就没抱多大希望。基地里的科研人员没被杀死,也被淹死了。
日本当局想要的,还是几百名科研人员的心血:FPF项目的实验资料。
培养新的科研人员需要很多时间,非常麻烦,但是一切重新开始的话,不但之前投入的科研经费全都泡了汤,还得花更多时间。
要是能找到实验资料,FPF项目就有希望起死回生。
为此,日本当局不但出动数艘舰艇封锁了小岛周边海域、严禁一切船只进入,还调集了全日本的水下搜救部队,甚至出动了一支海自陆战队的蛙人部队,从驻日美军那里借来了几台水下探测器。
可惜的是,搜索行动仍然举步维艰。
实验基地深埋地下,最高处离地表也有二十多米,核心区域离地表大约四十米。随着全部沉入海底,要想在海面下挖掘出一条进入实验室的通道,绝非易事。更重要的是,爆炸使小岛全面坍塌,实验基地的地下通道肯定被堵死,进去后也不见得能够进入实验室,拿到至关重要的实验资料。
同时进行的,还是针对被炸货轮的打捞行动。
相对而言,这边的麻烦就少得多了。
虽然要将一艘被炸成两截的万吨级货轮捞上水面也很麻烦,组织策划与调集设备就得花上几个月,但是从货轮中捞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监控系统的控制计算机,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仅仅两天,潜水员就在货轮上打开一处缺口。
蛙人进入船体后,找到了控制中心,也找到了那台在爆炸中严重损毁的控制计算机。
这也难怪,为了安全起见,控制中心设在底舱。虽然爆炸点在十多米外,但是五十公斤高能炸药的威力绝对不可小觑,爆炸产生的碎片不但杀死了控制中心里的警卫,还顺带损坏了绝大部分设备。
那台计算机没能幸免。
计算机硬盘已经损毁,就算密封外壳没有损坏,海水没有进入硬盘内部,可以用别的办法读出硬盘里的信息,也得花不少时间。
组织打捞工作的,正是情报本部。
外界的目光集中在四十多公里外的搜救行动上,为情报本部提供了不少便利。
大木容谷早就知道,首相需要一个可以拿到华盛顿去与美国总统讨价还价的理由,因此货轮这边的打捞工作更加重要。
只要确定了袭击者的身份,就能搞清楚谁在幕后搞鬼。
货轮上有几十部监控摄像机,袭击者驾驶炮艇,还使用了炮艇上的机关炮,肯定被监控系统拍了下来。
只需要从计算机硬盘里储存的监控画面中找到一张可以辨识的面孔
情报本部全力以赴,拿到计算机之后,把日本最出色的系统恢复专家、以及计算机硬件维护专家请了过来。
此时,菅野直人紧急访问美国的日程也定了下来。
按照官房厅长官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布的消息,妥善处理国内突发事件之后,菅野直人将访问美国,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商讨购买F35B战斗机的相关事宜,随后还将前往洛马公司总部。
陪同菅野直人访问美国的,除了日本政界要员之外,还有十多名工程师。
这些人全都来自三菱重工。
发动机失窃,让日本当局非常失望,取消了川崎重工在该项目中的主导地位,由三菱重工取代。
因为国会还没批准购买F35B的预算案,所以菅野直人不会在华盛顿签署购买合同。
去华盛顿,主要还是商讨针对一系列情报安全事件的报复行动。
也就在菅野直人为访美做准备的时候,桥本家族与绪方家族就大联合达成协议,刘威也回到了横滨。
第九十九章 钱的问题
因为对桥本康太郎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所以见到他的时候,刘威有种很奇怪的感觉。
这个老家伙,能够从无到有的把兄弟会发展成日本头号社团,让桥本家族进入日本上流社会,头脑手腕绝不简单。虽然刘威并不认为康太郎已经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但是对招赘这件事,不得不多留个心眼。
一个什么都做得出来的军国主义份子,绝对不会在乎自己的孙女。
哪怕是唯一的孙女。
再说了,女人在日本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由女性继承家族的案例几乎没有。康太郎只有一个孙女,但是健次郎有几个儿子。即便没有桥本由美,桥本家族的基业也不会落入外人手中。
想归想,刘威没有表现出来。
他留在大阪处理两大家族联合经营的相关协议时,康太郎已经通过李廷轩搭的线,用家族资产做抵押,先从李氏基金会换取等价股份,再拿到汇丰银行获得等额贷款,而这些钱全都转到了三菱东京银行的账户上。
由李氏基金过手,桥本家族那些灰色资产成功漂白。
短短数日,康太郎就拿到了大约四十亿美元的贷款,刘威回来的时候,他正在处理最后一笔大约五亿美元的贷款。
按照与绪方樱香达成的协议,这次桥本家族将出资四十五亿美元。
剩余的三十亿美元,由绪方家族支付。
绪方家族获取资金的方法与桥本家族一样,也是拿家族产业置换李氏基金股份,再拿股份去银行做抵押贷款。
这么做有没有风险?
刘威不懂经济、对金融更是一窍不通,也就没有多问。
即便有风险,因为此事是李廷轩亲自操办,又有李家全力协助,所以早就做好了防范措施。
最大的风险,就是桥本家族与绪方家族借此机会进入李氏基金,削弱李家实力。
严格说来,这个风险还不小。
要知道,李氏基金的总资产也就一千亿美元左右,李家只占了五成五的股份,其他四成五股份属于当年跟李家老爷子一起开创李氏江山的几个手下。经过几十年,这几人也都有了自己的家族,而且股权分散在家族成员手里。
除掉自筹的二十亿美元,桥本家族与绪方家族需要通过李氏基金获得一百三十亿美元。
因为没有让基金会的其他股东介入,所以这一百三十亿美元贷款,只能拿李家的股份做抵押。按照七成五的抵押贷款率,总共需要价值一百七十三亿美元的股份,相当于李家在李氏基金拥有股份的三成。
也就是说,如果到时候还不上钱,这些股份就会被银行拿到市场上拍卖。
要是有人借此机会大肆收购,即便李家仍然是李氏基金的大股东,也将因此失去基金会的控制权。
为了让李振兴放心,李廷轩拿出军事情报局二十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做担保。
这些固定资产都是在过去数十年中,军事情报局的谍报人员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与那些用来掩护谍报人员的固定资产不同,属于灰色资产,不在军事情报局的预算之中,也就不在国家监管之下,由军事情报局自行管理。
只是这点钱,根本不定用。
为了最大限度的消除风险,李振兴做了两件事,一是保留基金股份的赎回权,二是把桥本家族与绪方家族的置换产业打包做成二级信托资本。
要说手段,李振兴才是真正的行家里手。
保留赎回权,让他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动用家族资本,把抵押的股权赎回来。要是桥本家族与绪方家族过河拆桥,李振兴还能把相当于二百零五亿美元的信托资本拿去交易,收回全部投资。
正是如此,李振兴才放心大胆的把李氏基金股份拿去抵押。
真要闹翻脸,吃亏的不是李家,而是桥本家族与绪方家族。
看得再透彻一点就能发现,只要李家获得强援,在不动用自家资本的情况下,保住了基金股份,就能拿用来赎买股份的资本,收购两个日本家族的产业,从而控制两个日本家族的半数资产。
走到这一步,李振兴要做的就是取代桥本家族与绪方家族,以头号大股东的身份,获得两大家族辛辛苦苦从岩崎荣一手里拿到的三菱财团百分之一的股权,进入“金耀会”,成为财团董事会成员。
即便只是百分之一的股权,李氏家族也能借此进军日本。
对日本来说,这绝对是比丢掉一艘潜艇、一台发动机、一座实验基地更加惨重的损失。
李氏家族在三菱财团身上打开突破口,等于为华人资本打开了通往金库的大门,为民族企业击败日本企业奠定了基础。
当初,李廷轩能够说服李振兴,恐怕这个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李的野心都不小,只是一个为国家民族、一个为自身家族。所幸的是,两人走的是一条道,而且朝一个方向前进。
如果把商业战争比喻成国家战争的话,日本此时面临的危机,丝毫不亚于当年元世祖屯兵朝鲜半岛,准备渡海东征时的情形。几百年前,一场晚到几个月的台风拯救了日本。这次有什么风能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