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神池-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谁也弄不清楚王丰是怎么把几座省府焚烧的,这可是王丰手里最有威慑的武器,王丰可不想轻易暴露,有时候,敌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才最有威慑力。
于是,王丰一边向二王子索取物质,一边加紧韩武山的建设。
王丰准备把韩武山基地打造成为一个矗立在草原上的巨型据点,然后圈伏在这里静观其变。
现在帝国形势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有什么状况,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现在是大王子和二王子争夺的关键时期,只要自己不去跳脚扳手的乱折腾,大王子和赵波也不会主动来惹自己,毕竟王丰也不好惹。
当然,为了继续索取二王子的物质援助,王丰也会是时不时的弄一点小动静来。
赵波也不敢大规模的反击,于是东源、韩武山、阳城就处在一个微妙的境地中。
除了王丰,圈伏在南洞山的张氏族人,也在蠢蠢欲动,他们可是不甘心失败。
另外,张姓人在东部有一亿多人,所以这些人也不甘心,他们也在静观其变。
元帅张浩目前还被扣押在帝都,隆德陛下也没有直接处置他,只是把他幽禁起来。
因此,帝国的形势非常诡异。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张姓人离开了韩武山,他们要去南洞山投靠张高、张雷等人,那里是张氏家族在草原上的基地。
南洞山位于居奇湖的北侧,这里是蒙托人和塔塔人势力交汇的地方,所以张高和张雷选择这里立足也是有所考虑的。
;
第六百五十五章 蜷伏
目前,张高盘踞在南洞山的南侧,这里背靠南洞山,面临居奇湖,地势非常险要,易守难攻,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当然最重要的这里是三不管地带,这里北面是蒙托人、南面是塔塔人,中间还聚集着一些少数民族部族,因此鱼龙混杂,张高才得以在此休养生息。
张高在居奇湖周围建立了四座主城,分别是居奇城、军山城、清风城、秦武城,在王丰和赵波交战这段时间,二王子和孙楚没有时间顾及这群流落草原的残匪,因此他得到修养生息,在居奇湖边上开荒种地,放羊牧马,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
因为大量张姓人的支撑,目前张高的势力不容忽视,人口有近千万,兵力约两百万左右,已经成为了南洞山一带一个非常强悍的实力。
塔塔人曾经围剿过他们,但是收效甚微,毕竟当塔塔人攻过来的时候,张高就蜷缩进南洞山中,坚守不出,有险峻的山林和宽阔的居奇湖作为依托,塔塔人也拿他没有办法,塔塔人一般八月底才迁徙过来,他们在居奇湖西南侧安营扎寨,然后就会去帝国边境攻城抢夺,因此也不可能和张高等人长期消耗。
另外,张浩盘踞的地方位于蒙托人和塔塔人交界的地方,这里还有不少少数民族部族盘踞,情况非常复杂,塔塔人也不可能在这里大规模的围剿,否则很容易引起蒙托人的猜忌。
从蒙托人的角度看,张高盘踞在南洞山的南侧,这里是交界的地方,平时蒙托人很少到这里来,因此蒙托人对张高的盘踞基本上不闻不问。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张高才能够在南洞山南侧,居奇湖北侧,这个狭长的地带盘踞下来,修养生息。
张雷虽然是张高的叔叔,但是两人的关系并不怎么好,因此他没有和张高驻扎在一起,而是盘踞在南洞山的西侧,这里离东部边境不是很远,人口和军队和王丰相当。
张雷在南洞山建立了两座城池,一座为春山城和一座为春花城。都是依山而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因此也相对平静,这里的人也和张高那边一样,也是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
虽然张高和张雷被赶到了草原,但是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歇,一边努力发展,一边密切关注东北两省的战事,准备伺机夺回东北十省的控制权。
不过,二王子和孙楚目前形势太强,因此张高和张雷都是蜷伏关注,时不时骚扰一下,没有什么大规模的袭扰。
当王丰放弃东源省后,就撤退到韩武山,张高和张雷还派人前来慰问。
虽然几人以前关系不是很好,但是现在同是天涯沦落人,有着共同的敌人,关系自然融洽了不少。
另外,在张家人看来,王丰虽然有时候不听从张家的调遣,但是始终没有背叛张家,不像田刚公然投靠了二王子,因此张氏族人对王丰的好感也油然而生。
除此之外,王丰也是一个股不小的实力,现在大家都流落到草原上,只要相互扶持才能够抵御帝国和游牧民族的双重夹击。
其实王丰不是不想投靠孙楚,只是赵波突然进攻,横插了一杠子,才把王丰设计精妙的计划给大乱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算不如天算。
不过,王丰也没有办法,只有盘踞在韩武山,静观其变,王丰相信,二王子和大王子的斗争不可能停止,除非一边彻底压倒了另一边,否则这种斗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只要他们有斗争,王丰就不担心。
五月初。
等大多数张姓人和其他族人相继离开后。韩武山的居民减少到了四百万左右,加上一百万军队,总人口为五百万左右。
其中,王姓人口占了五分之三,达到三百万左右。其他的是吴姓、田姓、张姓、李姓、朱姓等等。
这些人大多数是跟王丰关系紧密的,他们知道留在东源省只有死路一条,因此不得不全部迁徙过来。
看着坚如磐石的韩武山基地,王丰心里暗自庆幸,当初幸好自己派秦风进入韩武山修建基地,如果没有当初的决定,自己和王氏族人恐怕现在正在草原上四处流荡。
王丰和张峰、李浩等人登上山顶,遥望远方,心里格外感慨三人从田家镇走来,在马车上拉水的日子仿佛就是昨天,如果不是机缘巧合,进入药堂,几人恐怕现在还在田家镇过着平淡的日子。
然而世事难料,王丰在田家镇发迹,然后经历了江湖上种种尔虞我诈,然后就以悍匪招安的名义进入军界,来到东部,从一个小小的队卫开始,一路坎坷,爬到了执掌两省的上将军位置上,正当春风得意的时候,哪知道帝国的帝位斗争又波及过来,最后被赵波打得狼狈逃窜道韩武山上,如果不是当初要预留一条后路,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事事难料,当年的悍匪,如今又成了流匪,仿佛如同轮回一样,让王丰不得不感叹命运的有趣。
张峰低声道:“幸好当时预留了一条后路,否则我们这么多人麻烦得很”。
李浩低声道:“躲在这个韩武山上也好,静观其变,帝国不会平静的,赵波虽然击败了我们,也把我们赶到了草原上,但是现在三个王子倒了一个,另外两个实力相当,要想分出胜负来很不容易,我估计随着东部战事的结束,他们也到了正式摊牌的时候,到时候我们静观其变,如果二王子赢得了帝位,我们就好了,如果大王子赢得了帝位,我们恐怕将会非常麻烦”。
王丰淡淡笑道:“你说得太远了,隆德陛下虽然要死不活的,但是他一直都是这个鬼样子,我估计一时半会死不掉,只要隆德陛下不死,他就不会让这场斗争分出胜负,毕竟帝王心计非常复杂,他即希望儿子们有本事,毕竟将来的帝位是要交给他的儿子的,但是又不希望这个儿子太有本事,因为这个儿子太有本事,或者实力过大,就可能提前造反,提前篡位”。
李浩笑道:“看来王丰是把权谋的斗争看透了,算了,我们还是谈谈现在吧,我们该怎么办”。
张峰低声道:“还能怎么办,只能够蜷伏起来,好好的打造韩武山,冷眼旁观这场你死我活的帝位争斗”。
王丰低声笑道:“张峰说得对,我们目前只有静观其变,慢慢的等待时机,看看形势的变化再说,当然,现在毕竟是在草原上,虽然我们占据险要的韩武山为基地,但是毕竟身在草原上,很多事情还是要入乡随俗,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交易习俗可能都得慢慢改变,另外我们还必须和游牧部族交朋友,扩大贸易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草原上谋得发展”。
张峰和李浩点了点头,很显然,他们都非常赞同王丰的观点。
几人,在山顶商谈到了旁晚才会来,回来后王丰立即召开了高层会议,把韩武山的发展规划说了一遍,大家都非常赞成。
韩武山面积很大,横跨几百里,其中部的盆地的面积也不小,正适合王丰开垦荒地,修建城池,以前这里都是森林和荒地,最近被平整起来,建立了三大区域。既农耕区,位于韩武湖的南侧,南湖江的东侧。
这里建立了大片大片的农田,种植各种农作物,农耕区是王丰最重要的区域,毕竟王丰认为粮食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现在是在草原上,粮食将会是安定繁荣的基础。
幸好王丰这些年输送了无数的粮食物质进入韩武山,如今韩武山到处都是粮仓和仓库,各种物质十几年也用不完,但是王丰必须未雨绸缪,谁也不知道自己要在这个韩武山上盘踞多久,因此王丰不得不谋划长远,在盆地内规划处一大片农田去,种植粮食。
在平地上种植小麦、水稻、土薯等等,在山坡上种植面包树。
因为王丰配置了数量庞大的生长液,所以农作物的生长非常茂盛。
其实配置生长液极为简单,就是找几颗万年古树吸收他们的精华,制成绿液,然后配置一定比例的生命之水和回阳圣水,然后倒进一个大池子中,稀释几千几万倍,就行了。
有了足够多的生长液,就能够保证韩武山旱涝保收,加上以前在韩武山囤积的物质,韩武山的物质保障不成问题。
在韩武湖的南侧、南湖江的西侧建立了大型工业区。
这里有完备的军工品加工区,主要负责加工箭矢、刀剑、弓弩、铠甲等等,另外还有马鞍、马掌的修炼也在这里。
军工区非常完备,人数也不少,这些工匠都是王丰从东北两省带过来的,不少人都是王氏族人。
另外,还有陶瓷、茶叶、布匹、日用品、药品、蔗糖加工区,这主要是为以后做打算,在草原上必须要有自己的商贸,所以这些东西可以贩卖到草原上去。
除了这些,王丰还开矿。
有了自己的矿产,才不会被帝国的封锁卡住脖子,否则帝国一旦封锁将会非常麻烦。
在韩湖山周围找到了一大片铜矿区,所以王丰开始大规模开采,然后把这些铜矿炼制成铜水,制成武器。
铜质武器坚硬度不如铁器,所以在炼制铜器的时候王丰加入了少量的康精和其他金属,炼成合金,从而让铜质武器更加坚硬。
;
第六百五十六章 发展和迷茫
不过,这些武器王丰的军队很少用,主要是为了以后贩卖给游牧部族。
帝国严格规定金属物质不得流入草原,这主要是防止草原游牧部族过分强大,因此金属武器在草原上价格非常高。
以前王丰执掌东北两省的时候也是严格执行这一命令,毕竟如果让大量金属武器流入草原会壮大蒙托人的势力,对自己得不偿失。
但是现在物是人非,现在守卫东北两省的是赵波这个敌人,王丰自然希望借助蒙托人的手来打击对手,何况,这样做,王丰即赚了钱,又打击了敌人,真是一举多得。
在韩武湖的北侧,王丰建立了庞大的牧区,这里主要是王丰的大型牧场,大部分牲畜和战马都饲养在这里。
原来这里是一片低山地带,被秦峰砍伐了全部的树木,然后用生长液培养了成片优质的牧草,现在已经是最好的草场了。
一些最初被秦峰抓来的游牧部族,主动的申请到这里来为王丰饲养牲畜。
饲养牲畜是游牧部族的强项,他们非常乐意在这里做,毕竟这里安全和食物都有保障。
目前,在韩武山内,物质充沛,人心安定,兵力虽然不多,但是防守足够了。
目前,王丰在韩武山基地中,建立了两座城池。
一座主城,为韩武城,是韩武山基地的行政中心,人口有八十多万,和以前的东源城人口差不多,这座城池的人大多数是王姓族人。
虽然这座韩武城建造并不高大精美,但是依然高墙四围,舵城、环城都有,宛然已成为了一座像样的城池。这座城池毅然矗立在韩武湖南侧,南湖江东岸,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在韩武湖的北侧,建立了一座小城,人口现在已经增加到了三十万,是韩武山的第二大聚集区。
在韩武山中,其他城镇也发展迅速。
例如,专门为炼盐建造的峰山镇,虽然人口不多,但是却设施齐全,非常重要。
峰山镇位于深山中,一般人是不让靠近的,毕竟这涉及到炼制食盐的秘密。
食盐可是草原上第一稀缺物品,价格高的惊人,王丰之所以能够累积这么多财富,食盐功不可没,王丰把食盐当成了第一产品,以后自己要在韩武山立足,主要就是要靠食盐的生产了。
当然,茶叶也是另一个重要的支柱,所以王丰在韩武山广泛种植茶树。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武山渐渐安定下来,赵波也没有再来进犯韩武山。
王丰权衡利弊后,下令消减了军队,把军队消减到了六十万。
其中二十万为守城军,四十万为轻骑兵。
城守军一般为步兵,但是依然装备了少量的骑兵,城守军一般负责城池或者乡镇守备,但是最主要的职责还是守卫据点。
韩武山的两个据点扼守险地,只要卡住了这两个据点,敌人就根本无法攻进韩武山盆地来,因此城守军的责任非常重要。
城守军装备了大量的晶石大炮,实力非常雄厚,又是据险而守,因此敌人就是有数倍的兵力也很难攻陷据点。
轻骑兵则是王丰最精锐的突袭力量,负责支援据点的作战,当然更多的是偷袭,打击敌人的后勤补给或者偷袭敌军的小股力量。
王丰也对军力进了适当的调整。
大牛山据点兵力为五万人,配备五千门晶石大炮。
怒山据点兵力五万,也配备了五千门晶石大炮。
另外十万守城军作为后备,驻扎在韩武城周边,随时支援。
四十万轻骑兵主要驻扎的北城附近,这里紧挨牧区,可以提供优质的牧草,毕竟有几十万匹战马,光是牧草每天的消耗就不得了。
随着韩武山基地的完善,王丰还在韩湖江的上游发现了大量的煤矿,于是派人开采。
开采的原煤,用木筏运输,沿着韩湖江而下,进入韩湖镇,这里有大型的冶炼地,为他们提供能源。
另外,王丰还在韩武湖的中心岛屿韩湖岛上修建了大量的仓库。
之所以把仓库建造韩湖岛上,一来是方便防御,因为韩湖岛位于韩武湖的中部,周围都是扩阔的湖面,即使敌人攻进了韩武山盆地也很难攻陷这里,这里可以作为一个临时的避难所。
二来这里是韩武湖盆地的中心,韩武湖的有位于韩武湖西侧的韩湖江和位于南部的南湖江两大水系,水运交通发达,把仓库建在海岛上也便于储备和运输。
韩武城位于韩武湖的南侧,与韩湖岛、韩武湖北侧的北城正好位于同一条线上,因此王丰在韩武城、韩武岛和北城之间建设浮桥,以方便来往。
随着浮桥的建好,韩武城和北城之间缩短了不少距离,整个盆地也连成一片,使得盆地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赵波控制了东北两省后,就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对东北两省的家族和官吏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很多东北两省的家族都遭了秧,这些人很多躲进了深山密林中,一部分人跑到草原上流浪,因此,王丰的韩武山时常有人来投靠。
王丰也收留了他们,一来是这些人都和自己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二来,王丰目前人口有限,又想发展,人口还是关键。
赵波清洗了东北两省,又从北方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然后又对一些听话的家族进行了扶持,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总算是把张、李、吴这些大家族彻底的压了下去,东北两省也渐渐平静下来,多年的战乱让人心思安,因此大多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