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霄汉[射雕神雕]-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书怒火中烧,还没有人敢在她面前拿刀指着谢曜,当下五指探出,夹住刀锋,“啪”的一声脆响,便将这柄大刀折为两截,“若再敢胡说八道四处造谣,人如此刀!”
那大汉冷汗涔涔,谢曜去一把捉住天书的手,道:“天书,你看,他手比你的还小,说明年纪也比你小,以大欺小是不对的。”
众人一瞧,看谢曜一个二十岁的青年,说出话竟如此可笑,登时都明白他原来是个傻子,但迫于这女子的高强武功,没有一人敢出声嘲笑。
天书转过头,痴痴的道:“不能以大欺小?”她心中柔软,没曾想谢曜即使是傻了、疯了,也永远坚持着正义而正确的一面。这一下又触碰到她的神经,不由回忆起谢曜未曾走火入魔前的点点滴滴,在阳光下,英气凛凛的说出自己一生抱负和理想。
她其实早就可以带着谢曜去找一灯大师治病,但是她害怕恢复神智的谢曜不再需要自己,不愿意让他来中原,也是怕他有朝一日知道一切,离开自己,躲避自己。故此,就算谢曜现在神志不清,她也愿意和他一直躲在天山,当做谢曜已经原谅了她,自欺欺人。
可是她又有什么理由让谢曜一直痴痴傻傻的跟在自己身边?她口口声声说自己不再自私,但这难道不是另一种自私?
天书顿时想通一切,仿佛下定某种决心一般,将那断刀扔在地上,一把牵过谢曜,柔声道:“我们走。”
天书带着谢曜,牵着芦苇沉下脸一语不发。
谢曜偷眼看她神色,拉了拉她衣袖:“天书,你怎么了?刚才的样子好凶。”天书闻言顿住脚步,转过头道:“我哪里凶啦?是那些人胡说八道,惹我生气。”
“他们胡说八道甚么?”
天书转移视线,不再这个话题上和他争论。她没想到,事情竟会变的难以控制,一发不可收拾。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些江湖人一通谣传,天知道三年、五年、十年以后,谢曜的名声会变成甚么样子,难道,他当真要和自己一生躲在天山不出么?
谢曜见她不答话,也不敢追问下去,自顾自的把玩面具。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阿忆、ub、葱丝儿的手榴弹地雷
、第115章寻医问药
随着日子渐久;谢曜流血的次数也愈来愈多;天书不敢耽搁,没日没夜的赶路,即使如此;到了桃源县内,已经是四五日后。
山脚下;那茶寮倒是一点儿没变。
天书本想过去给谢曜买几个馒头吃,却见那小二正在一油锅面前炸鹌鹑馉饳儿。她想到元宵那夜;不禁嘴角微弯;道:“给我两个。”谢曜在树下等她;不过片刻,天书便交给他一串,谢曜好似没见过一样,大呼道:“哇,这是甚么?”
天书笑了笑:“我最爱吃的东西,嗯,你也爱吃。”
谢曜不管往嘴里便是“啊呜”一大口,烫的呼呼喘气,却还直呼:“好吃,真好吃!”天书好笑的看他一眼,低头轻轻咬了一口,甜蜜在嘴里化开,似乎浸到了心里。
将芦苇留在山下,两人便携手上山。顺着蜿蜒小道走了七八里,穿过一处狭缝,景色豁然开朗,远处传来隐隐水声,走上岭顶,那瀑布倒挂前川,依然如旧。
天书让谢曜别乱走,自己东张西望,却不见那渔人在瀑布旁垂钓,山野寂静,好似空无一人般。天书心下一紧,想到万一自己是白来一场,一灯大师已经另寻别处,岂不是竹篮打水吗?
思及此,她忙拉上谢曜,上前一看,幸好那铁舟到还停泊在原地。
但就是这样,天书才更加疑惑。她对谢曜道:“上船。”
谢曜没见过这铁舟,心下好奇,很听话的坐进去。天书拿起铁桨,叮嘱道:“紧紧抓好船舷,万不能掉河里去啦。”谢曜这点了点头,当真紧紧抓住。
天书摇着铁桨,从右首转过山角,过了瀑布,便是一道急流,她也不是第一次划船,仗着一身武功,倒在急湍中格外平稳。小舟逆流而上,便到山腰。天书将船靠岸停下,伸手想将谢曜扶出来,但他自己踩着船头,跳上岸边,朝天书挺起胸膛,期待表扬似的:“天书,我厉害吗?”
天书一把牵起他手,笑道:“厉害,你最厉害。”
山腰两旁种着花草树木,姹紫嫣红花团锦簇。
天书和谢曜往花丛深处走了几步,她沉思片刻,记得那樵子名叫蒋青,轻声喊其名讳,声音飘远,却不得回应,只有山风吹来,吹皱春水,摇摆柳枝。
“怎么回事?与耕樵读难道都不见了吗?”
她皱了皱眉,四处一望,却见一株桃树的枝桠上挂着一捆粗麻绳。天书快步走过去,取下麻绳,道:“不管了,怎么也得上山。”说罢,便将绳索捆在谢曜腰间,抱着他腰,像爬雪峰一样攀登绝壁。
天书担心的是他神志不清,莫一个脚滑给跌下去,但后来发现是她多虑。她事先叮嘱谢曜不看脚下,只想着怎么登顶,谢曜便按照她的话努力向上,绝不下看,待他二人一起爬山峭壁顶端,谢曜回头一望这深不见底的悬崖,吓的一屁股跌坐在地。
“好啦,我们已经上来了。”天书将他拉起,拍了拍他身上的灰尘。
环目四顾,已经开春,这片稻田却没有播种插秧,土地龟裂,仿佛长时间没有人打理。想到去年武三通四处奔走寻找何沅君,心中五味杂陈。她拉着谢曜又往山顶走去,行不多时,山路就到了尽头,前面是条宽约尺许的石梁,横架在两座山峰之间,云雾笼罩,望不见尽处。
谢曜抬脚就要跨过去,天书忙一把拦住他:“急甚么?来,我牵着你走。”她深知这石梁滑溜,谢曜若跌下去,那还得了。
当下将那麻绳又栓回谢曜腰间,紧紧抱着他胳膊,一步一个石阶,走了约莫五六个石阶,才来到当初朱子柳阻拦的山洞。天书本以为能见到此人,可没想洞口也空无一人,穿过那荷塘,却见莲叶枯萎,根茎折断,七零八落漂浮一池。
谢曜一路上东张西望,天书心下越来越奇,怀着忐忑不安的情绪,终于来到小庙门前。
她转头对谢曜道:“待会儿见到一灯大师,你便将那串念珠拿出来,知道吗?”
谢曜点点头:“知道。”
天书说罢,正要敲门,倏然之间大门自动打开,“呼”的一声飞出一件物什,天书心下大惊,伸手一抄,便将此物稳稳接在手中。她定睛一看,不由得大惊,怀中物什原来是一个被包裹在襁褓中的婴儿,小脸皱巴巴的,显是刚出生不久。
那婴儿后知后觉,小嘴一瘪,嚎啕大哭。
“你……你是谁,请把孩子还给我。”只见一名身着素色衣衫的女子,对天书言道。
谢曜第一次见得这么小的孩子,他看了看婴儿的手,又看了看自己的手,怪道:“他的手这般小,难道是零岁?”
素衣女子接过孩子,向天书一阵道谢,忙拍着襁褓一阵哄:“敦儒乖,不哭,不哭,你爹爹方才心急了,不是故意的,他……”女子说到此处,含泪哽咽,回头一看,院中冷冷清清,哪里有半个人影。
天书看了看西南方,抬手一指:“是不是武三通,他往那边去了。”
女子闻言一怔,道:“你认识我家官人?”原来她正是武三通的原配发妻,武三娘。天书不欲多谈,只道:“一灯大师在么?我有要事相求。”
武三娘皱了皱眉,记起临行前朱子柳等人托付的话,若有外人来见,一概推脱一灯大师不在,以免打扰大师闭关清修。但武三娘心地良善,多亏了天书方才接住武敦儒,否则自己的儿子就被他爹失手摔死,她几经纠结,问道:“姑娘来找大师作甚?”
天书也没有说是求医问药,道:“故人来访,见到一灯大师我自会明说。”
武三娘叹了口气,道:“大师正在闭关,倒是可以让慈恩为你通传,但大师肯不肯见你,这我们可做不了主。”语毕,武三娘便抱着孩子去帮天书通传。不过片刻,出来一名身披黑色袈裟的僧人,须发皆白,正是已被点化出家的裘千仞。
慈恩一见天书,先是愣了愣,他转头一看蹲在门口玩泥巴的谢曜,登时大惊:“是你!你没死?”
天书挡在谢曜身前,冷冷看他一眼:“带我们去见一灯大师。”
慈恩在一灯大师座下良久,倒真将以前的戾气除却不少,见到谢曜也没喊打喊杀。他只皱眉道:“师父正在闭关,扰他清修干么?”
谢曜听他说话,眨了眨眼,突然走过去伸手想摸他光头,但慈恩以为他想下杀手,大惊之下反手便是一掌,天书眼疾手快,大步踏出,横臂一伸,将这掌力化为无形,便是这一瞬间,高低立分。
慈恩不禁骇然,没想到天书武功竟比他不弱。想到年前自己还不自量力,妄图华山论剑夺那天下第一的名头,顿时感慨万分。
谢曜却对他们的举动不甚了了,趁他出神,伸手摸了摸慈恩秃头,笑问道:“你为甚么没有头发啊?”
慈恩闻言怔了怔,转头打量谢曜,瞧他眼中一派天真无邪,哪有当初在重阳宫见他意气风发的半点影子?他脱口咋舌:“你疯了么?”
“住口!”
天书怒斥一声,慈恩顿时不再作答,她伸手在谢曜怀中一摸,将那念珠递给慈恩,道:“把这个交给一灯大师。”
按理说,慈恩和谢曜应算是有仇,但他出家后心性良善不少,便也不和天书的无礼计较,双手合十念了句佛号,便转身前去通传。
得半盏茶时间,慈恩去而复返,道:“你们随我来。”
言下之意,便是一灯大师同意面见。天书原本以为一灯大师久居深山,不会知道谢曜的事情,但她没有想到裘千仞跟随于他,兴许早就知道也说不定。短短百步路,天书却好似过了百年般漫长,她一直在为谢曜考虑、打算,生怕这丁点儿希望也破灭。
来到一座禅房前,慈恩便不进去了,对天书道:“大师就在里间,施主自便。”他说完这句话便转身离去,似乎全然不在意天书和谢曜来此的缘由。
“吱呀”一声轻响,房门大开,一灯大师宝相庄严的端坐在蒲团上,身后一个巨大的“禅”字,映着袅袅檀香,格外安宁。
谢曜不等天书说话,便好奇的跑了进去,他一眼瞧见屋中香炉,拿起来便凑到鼻尖去闻,用力过猛吸进去不少香灰,“阿嚏”一声打了个大喷嚏。谢曜忙抬手揉了揉鼻子,但一摸却湿漉漉一片,竟又开始流血了。
他每一次流血,天书便心如刀割,她上前轻柔的用手绢给他擦拭,看向一灯大师,对他歉然道:“让大师见笑了,他……他……”天书看向一脸痴傻的谢曜,说不下去。
一灯大师慧眼如炬,自然看出谢曜的疯症。他也不客套,见了念珠,便应允自己的诺言,谢曜如此,天书带他来,自然是为他治病了。
“来,让我探他脉象。”
天书拉着谢曜走到一灯大师面前,将谢曜如何受伤,如何在洞中以命压魔性的事情说与他听。一灯大师闻言一怔,随即笑着点点头:“他的确是好孩子,宁愿自损,也不肯损人。”
“是的。”天书颔首,“我以性命担保,那些江湖上的命案,没有一件事是他所为。”
她这句话说得斩钉截铁,一灯大师看了看她,道:“如此说来,他竟是无缘无故受了一场磨难。”他说到此处,又细细端详了谢曜面色,不由得一声长叹,“我若说他回天乏术,你可能接受?”
天书身形微微一晃,几欲站立不稳,她含泪摇头:“……不能!”
“他体内不知有多少种武功,阴阳不齐,正邪不顺,道佛不一。这些内功因误使而损伤五脏六腑,若是从此走火入魔那也就疯疯癫癫过上一世。他不肯堕入魔念,用一口真气强行压制,乃是火上浇油。假使他能压制一辈子,除了不能动武,那倒也无妨;但他神志不清,痴痴傻傻,不会运功,这四处流窜的杂驳内力已经压制不住,流血便是因为内力损伤了心脉,他其实还当口吐鲜血,但不知为何你说他没有这个症状。”
一灯大师说罢,转头望着谢曜,问:“孩子,你吐血么?”谢曜疑惑的看向天书,天书出言解释道:“你有没有经常喉咙一甜,然后……嗯,然后涌出红色的口水?”
谢曜了然笑道:“有,但我都给吞下去啦!”
天书瞧他笑容,心中一痛,看向一灯大师,问:“若是不治,将会如何?”
一灯大师似乎不愿与她说明,但出家人不打诳语,只得叹道:“不出三月,便再无力回天,筋脉尽断而亡。”
天书不想听这样的结果,但一灯大师绝不会因此骗她,她眼眶一热,站在原地,怔怔落泪。谢曜一见她流泪,忙走过去摊开手掌,接着她的眼泪,安慰道:“天书你别哭,别哭啊。”
一灯大师见得此幕,也为其悲哀,他忍不住道:“其实还有一个办法,但……”他说到此处突然缄口不言,天书却仿佛听到了世间最好听的声音,她快步上前,追问道:“是甚么办法?”一灯大师默然半晌,方抬手将念珠还给她,道:“回去为他准备后事罢。”
“大师,到底是甚么办法!”天书再三追问,一灯大师都避而不谈。她心中焦急有怒,抬掌便要出手,但手刚刚举起,却陡然意识到自己这样强迫是不对的,是不应该的,她已经强迫了谢曜无数次,不能再强迫别人。
她该怎么办?怎么让谢曜活下去?
其实说来说去,都是她一手种下的祸根。若不是她逼迫谢曜学许许多多的武功,当那天下第一,为自己所用,谢曜断然不会走到这山穷水尽的地步。她知道她错了,所以她一定要想办法弥补。
天书抬起泪眼,不知下定了甚么决心,一步步走到一灯大师面前。
一灯大师不明就里,便在此时,她双膝一弯,直挺挺的跪在冰冷坚硬的地上。
“求求你,告诉我怎样救他。”
天书感到双膝传来的冰凉,想起当初说过那句“上不跪天,下不跪地”,不禁觉得好笑。
她这一生从未放低过姿态,谦卑恭敬诚恳的跪在一个人面前。但她而今这样做,全然是因为谢曜。这一跪,她便知道自己这辈子都无法再对谢曜放手;这一跪,她已经将自己可笑的身份通通抛出脑海;这一跪,她才发现,谢曜就是她的全部。
一灯大师不忍心道:“你何须如此。”
天书低下头,掩盖哀伤,但却止不住眼泪纷纷落下,她凄然而坚定的道:“只要能救他,莫说是跪您,便是要我这条命,也无妨的。”
本来就是她的错,她来弥补,来挽救,又有什么不可以。
谢曜在旁手足无措,他上前去拉天书,可天书却死死的跪在地上不起,谢曜一急,便也跪在她旁边。
一灯大师的表情终有了一丝松动。
“人间最是痴情难得。”他长长的叹了口气,这一叹,似乎叹了良久,“你不该来此,应去大理天龙寺,尚有一线生机。”
、第116章世事无常
“天书;我走不动了。”谢曜跟在天书身后;颇为不耐的扯着路旁草茎。天书闻言忽然顿住步子,谢曜一个不察,撞她背上;揉了揉鼻子,正要开口;就听天书道:“下山就可以骑马了。”
谢曜点点头:“天书天书,我们现在又去哪?”
天书牵着他手;微笑道:“我们去大理;那里可暖和了;你一定会喜欢的。”
“好啊好啊!”
两人匆匆上山,又匆匆下山,天书知道谢曜时日无多,不敢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此去大理国快马加鞭也要五六日,她就算心疼谢曜,也没让他磨磨蹭蹭。给芦苇喂饱草料,天书便和他一起往大理南行。
一灯大师实则也没有告诉天书具体的法子,他只说这方法险之又险,若说当初谢曜在洞中以命压制魔性是生死各半,这个方法便是九死一生。大理天龙寺,作为大理国寺地位崇高自不必说,其间有一“涅盘炉”,宽约两丈,高约三丈,即将往生之人若欲回天,便得在炉中以业火锤炼七七四十九日。自大唐初年,进入炉中有十人,九人皆葬生火海,便是斗酒僧也只在炉中强忍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