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家灯泡-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3

13、心结 。。。 
 
 
作者有话要说:皇上老子下一章得对王子诛心了。这章的逻辑,可能是全篇文纠结的源头,王子和老爹的关系、王子和四哥的关系、王子和闺女等等。
诶?那老十四呢,不能白打酱油
 
又行了三日,皇帝的大驾终于抵达了热河行宫,诸皇子臣工也都在行宫周围各自安顿下来,这一行整整走了一个月。胤祥素有腿疾,这些年来身子时好时不好的并不堪长途跋涉,只他天生是个倔强要强的性子,这一路上都坚持着骑马赶路,其实心里是跟老十四赌着口气,不甘心叫他看扁了。可一待到达热河,诸事安顿停当之后,便连着几天发起低烧来,不过这似乎正合了他的心意。他从胤礼那里听说皇帝一到热河便要行围的消息后,并不兴奋,虽然他生性好喜田猎,十几岁时便能单骑擒虎,但这些年皇帝对他是横竖看不顺眼,若跟着参加围猎,表现好了骂你出风头,表现不好奚落你没本事,况且那少年擒虎的威名早已吊足了众人的胃口,若是表现平平,不但自己没脸,还得被那憋着看笑话的老十四逮住了把柄。如今这一病,倒乐得轻松,向上边报了病假,便在自己在热河的住所消夏养病,就当又换个地方疗养了。
抛却了与皇帝接触的焦虑,胤祥在热河的日子过得倒也悠闲,不必起的太早,在池塘边看看书、钓钓鱼,领着小格格到处溜溜弯儿,想起来写几个字儿给京中的四哥寄回去。对骑马射箭的事儿连看也不看,他本来连弓箭都不想带的,只让四哥千叮咛万嘱咐,别汗阿玛一时兴起要行围射猎,您没带弓箭招的他老人家骂你,惹一肚子闲气。四哥送给小格格的小红马,也一直拴在槽头,也没心思教女儿骑马。他并非不爱骑射游猎,任是多少年不碰,一旦上马也跟长在马背上一般,只是此刻没有知心人伴游,没心气儿罢了。看胤祥整日介领着闺女悠闲懒散的生活,对三个阿哥如当空气一般问也不问,让福晋不由得有些不满。原来在京中时,虽然小格格小尾巴儿似的天天跟着胤祥,但阿哥们每日进宫读书,胤祥对阿哥们的忽视还不明显。可如今所有孩子每日里俱在一处,只领着闺女念书写字儿、嬉戏玩乐,对儿子们的学问功课问也不问,就实在有点儿说不过去了。福晋几次有意提醒胤祥,说阿哥的书背得如何好,受到了皇父的表扬,他连茬儿也不拾,弄得福晋也无可奈何,比起别人家的父亲动不动就对儿子板着脸训斥、稍不合意就举大板子抽,十三皇子家的阿哥们可真是幸运了,因为他们的阿玛根本不理他们。
个中深意,又有几人能参透?福晋知道,胤祥这是在跟皇父较劲、也是跟他自己较劲。一废太子后,皇帝严厉处置了牵涉其中的阿哥,但对孙辈的关心并没有因其父辈的罪愆而受到影响,仍让他们享受应有的待遇、让他们进宫念书。胤祥自幼便受皇父疼爱,可这一朝获罪,便从天堂打入地狱,经此一劫,他真个体味到了什么叫“无情最是帝王家”:生下来便被从生母身边抱走,一个孩子身边一套奶妈、看妈、太监谙达,谁对你都恭恭敬敬,可惜没人爱你;母妃是爱你的吧,可惜只是个符号,而这个符号也在他十三岁的时候消失了;皇父是爱你的吧,他以为皇父是疼他的,甚至由此一度忽视了君臣之间的天地之别,而当他认识到了皇父先是“皇”的时候,竟不敢再承受他的“父”爱了。钟鸣鼎食、茕茕孑立,这便是天家儿女的宿命吧!大阿哥被圈后不断地生孩子,他就觉得可笑,何苦再让这么多孤独的孩子来到帝王家呢……这些年皇帝几乎把他当成了空气,对诸皇子的封爵赏赐无不刻意跳过了他,却颇为讽刺地赐给了他几个侍妾,呵,他现在的作用只剩下为皇家繁衍生息了么?算了吧,何苦让他们生下来还过这种日子,他把那些侍妾分给了福晋、侧福晋,对阿哥们也不再关心,他们是天家的子孙,皇上既还让孙子们进宫念书,那天家的孩子还是天家管吧;他只亲手抚育了女儿,他的小格格竟然没有贵族人家孩子周围的那套奶妈、看妈、使唤人,没有那么多勾三搭四的隔阂,只是他自己的小丫头儿!
然而他终究又不是个洒脱的人,看着女儿无忧无虑地一天天长大,他也享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亲情的快乐。现在快乐了,那以后呢?皇帝的冷落让他享受了一段相对与世隔绝的自由,但他从来未曾跳脱尘世、沉迷于虚无,他清楚自己的处境,不能够无视女儿的未来,即便他想把女儿揽在身边一辈子,可他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握:就算认了这种被打入冷宫的生活,谁知道这种日子还能过上几天呢。无论怎样,天家的血脉终还是跳不出这个“黄圈圈”吧。千思万想,不得不“就范”,他才下决心把小格格托付给四哥,还是让女儿变回天之娇女“正常”的样子吧。





14

14、父子(上) 。。。 
 
 
作者有话要说:Kani大胆假设,悠悠小心求证。写着写着句子越写越顺、文章益发枯燥,快成议论文了,赶紧删、转向胡编。“得王子者得天下矣”。
 
告病请假,耗够一个月就回京换班,便能躲过和皇帝的接触,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胤祥心知,这么多年被皇帝不闻不问,冷不丁地一个月之内就被皇帝折腾了两次,点着名儿的让随驾来到热河,被皇帝宣召是免不了的。虽然他心里还存着侥幸:也许皇帝要他随驾已经是个信号,便没有必要非得见他。他的日子仍然过得悠闲,内心里却不能平静,索性就赶紧见了吧,省得像现在这样心里翻腾得难过。终于,他等到了皇帝的旨意,太监魏珠过来宣旨,皇帝传见十三阿哥。
换好了朝服顶带,之前心中的焦灼烦躁平复了不少,仍旧是极在乎容止,容不得衣服上有一粒灰尘、一个皱褶,身姿仍旧挺拔、步态仍旧稳健,只神气上没有了大驾出发时在十四弟面前显现出的那份从容和自信;他小时候是敢在皇父面前耍赖撒娇的、也曾经仗着身后的皇父对别人发号施令、颐指气使,可如今呢?他生而为人臣子已三十多年,知道臣子对君父应有的态度与本分。自从身遭变故直到如今,他并不是没有见到过皇帝,只不过那都是夹杂在朝班队伍中随着大流儿亦步亦趋,那时他不是没有感慨过当年在皇父跟前的万般荣宠。将近十年未被皇帝单独传见,饶是此时再故作沉着,心里仍不免发虚。随着引领太监进入万壑松风,进门行罢了跪安礼,脑子里一片空白,接着走到皇帝进前跪定叩头。
“臣胤祥恭请皇上万圣金安!”
声音从他口中发出,进入他的耳中却十分恍惚。屋里所有太监退出,只剩下父子二人。刚一进门,盘腿坐在炕上的皇帝便进入了他的视线,那么瘦、那么老,他在心里叫了声“汗阿玛”,汗阿玛的老态让他的心一震。此刻他跪在皇帝跟前,眼睛盯着地上的金砖,却再也感受不到少年时代在汗阿玛身边的亲热和温暖。将近十年时间拉开的距离,岂能瞬间消失……
“嗯。”
皇帝转过头看了看跪在地上低着头的皇子,高大的骨架,跪在地上比一般人还高一些,还是那样平整的衣服,怎么却这么瘦了,仍旧一丝不乱的发辫里还夹杂了白发,呵呵,这个小十三也是老了呢!

皇帝子嗣繁盛,饶是对儿子们充满爱意、关怀备至,也是记不得所有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不过片段而已。对于十三阿哥童年时的最深印象,是他六岁的时候和其他皇子们一起向皇帝、太后叩贺中秋节。坐在宝座上的皇帝一眼就在一片花团锦簇的皇子队伍中发现了这个小人儿,明亮的眼睛、诚挚的目光、稳重的举止、秀气的面庞,身上好像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质,让他在这群同为金枝玉叶的皇子阿哥中显得卓尔不群。皇帝招手把十三阿哥叫到身前,揽在怀里仔细打量,想看看这孩子身上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打动他。倒是身边的太后一语道破,说“十三阿哥可是这么多皇子阿哥里长得最像皇帝的呢”。皇帝这才恍然,可不是么,自己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被皇父揽在怀里问及志向,说愿“待长而效法皇父,黾勉尽力”时,就是这般的面貌和神气,那时候比他年长一岁的哥哥福全回答皇父说“愿为贤王”。如今呢,皇帝看了看站在自己身边英姿勃发的少年太子胤礽,又瞅了瞅这个酷肖乃父的十三阿哥——“效法皇父”已是无缘,就希望他能成为一个“贤王”吧。
十三阿哥天资聪颖,四岁即入书房,学问功课在一群年长皇兄中仍然能够拔尖儿,骑射本领也是精熟,最最难得的是性格乖巧、善解人意。皇帝真是有意要把他培养成“贤王”了,但凡出巡,身边无论带着多少皇子,必得有十三阿哥,即便只带两三个皇子,其中也少不了胤祥的身影。皇帝偶尔出京,要太子监国理政,是为了锻炼他掌揽大政的能力;带着十三阿哥巡视全国各地,谒陵巡河、访贤问俗,是为了要他了解民间疾苦,为日后辅佐皇帝做准备。康熙皇帝对儿子们的培养可谓上心,其教育成果也称得上斐然,诸位皇子个个文武全才、出类拔萃。只皇帝一方面在学问功课上对皇子们要求甚严,另一方面在做人修身上却对他们放纵过宽,总是强调他们的金尊玉贵之体,而惯纵了他们性情上的乖戾跋扈。
皇后所出的嫡子胤礽,两岁即被立为太子,皇帝对他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其他皇子,对他的惯纵更可谓登峰造极。尽管如此倾力培养,太子的治政处世能力却让皇帝十分失望。然而太子的势力却日渐扩张,让皇帝感到了威胁;太子的性格愈发暴戾,也让皇帝难以容忍。皇帝和太子之间的矛盾终于由于那场“帐殿夜警”事件而被激发,太子希图政变夺权事败,最终被废。而这当中,最最让人看不透的,就是那位皇帝悉心培养的“贤王”候选人十三阿哥。让老皇帝至今难以释怀的,便是当年太子被执之后,在皇帝的寝帐中,对自己说的那番话。太子痛求皇帝饶其残生,即在那样的危急存亡之刻,竟还不忘恳求皇父善待十三阿哥,说自己后悔未听十三阿哥相劝、行此悖逆之事,才有此下场。闻听此言,不由得皇帝怒火中烧,一则为十三阿哥得知太子将行谋逆之事,竟不举发;二则为护卫皇帝安全的十三阿哥,竟然得到了太子如此的信任。对于太子的昏聩乖戾,皇帝心中早已有数。只一想到太子极力维护的十三阿哥,便让老皇帝的后背生出阵阵寒意。皇帝认为,十三阿哥的可惧之处,不在于他希求谋夺储君之位,而在于他对储君的控制能力。皇帝深知,十三阿哥与太子的私交并不算深,就这样尚且赢得了太子对他的倚重信任,足见十三阿哥对太子的控制能力之强。他本是要为大清江山培养英明果决、乾纲独断的君主和悉心辅弼、鞠躬尽瘁的贤王,怎么如今倒成了傀儡皇帝和权臣宰相?对于废太子,皇帝只感到失望和伤心;对于十三阿哥,却让皇帝感到震惊和畏惧。至于后来大阿哥跳出来,欲替皇父诛杀太子、解除庆父之忧,不过是小丑跳梁。而三阿哥借机道出大阿哥魇镇太子之事,而让皇帝严惩了大阿哥和十三阿哥,也不过是个由头,大阿哥被圈禁,十三阿哥从此被皇帝冷落、脱离政治舞台。在皇帝心中,真正可怕可恶的不是大阿哥对太子施的魇镇之术,而是十三阿哥毫不费力便能控制朝廷储君的能力。
之后发生的事件可谓是风云际会,太子被废打破了朝廷原有的权力平衡。推举新太子,又让皇帝洞悉了八阿哥谋夺储君的意图和兴风作浪的本领。为保政局稳定,皇帝将八阿哥的谋储气焰打压下去,无奈之下,又复立太子。为谋夺大位,皇帝的儿子们你方唱罢我登场,把老皇帝搞得心力交瘁,怎奈这些露头儿的阿哥都不能让他满意。皇帝又想起了他的十三儿,但他并不是帝王之才;虽然十三阿哥精明强干,但控制力太强,如果他不能为后世找到一个能够驾驭十三阿哥、让其施展才能的接班人,那他宁愿将十三阿哥永远雪藏下去。





15

15、父子(中) 。。。 
 
 
作者有话要说:太枯燥了,上一章的煽情全白瞎了
 
皇帝心中对他的忌惮,胤祥岂能尽知,他只后悔当初在太子欲举大事时,没有及时向汗阿玛举发。虽然他看到太子平日的狂悖之行,早就料到他会有如此下场;只没有料到,太子在举事之前,竟会将如此机密大事同他商量。也许是太过谨慎,怕皇帝也会拿他当作太子一党;也许是瞧不起太子的能力,觉得那帮人兴不起大浪来;也许是对太子还保持着尊尊亲亲的忠恕之道,他没有在太子举事之前向汗阿玛举发太子谋逆的阴谋,而是重新检查调整了皇帝护卫布防,确保皇帝的安全。果不出所料,太子事败。只大阿哥跳出来暴露出的贪婪野心和三阿哥兴风作浪、浑水摸鱼的嘴脸,让他看到了平日里彼此雍雍穆穆、客客气气的皇室大家庭的丑恶肮脏。他知道,经此大变,当事的各人谁都不会跳脱出来,不受牵连。果然大阿哥被圈禁,其他成年皇子阿哥也被拘禁于宗人府。只是他没有想到,在不久风头过去之后,除了大阿哥仍被圈禁,其他皇子都被释放、甚至还被封了王爵,就连那位被皇帝痛斥“生而食其母”的废太子,也被复了太子位;唯有对他老十三,好像皇帝将他的名字从脑子里抹杀了一般,从此对他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不仅如此,还时不常地下诏训斥,当着诸位皇子的面,无缘无故地斥责他“不忠不孝”,让他如同头上挨了几百闷棍,百口莫辩、还必须得领受。
他天生就不是个逆来顺受的人,他有着天生血脉的高贵和皇父惯纵出来的傲气。受到冷遇之初,他还骑着马在京城的街道上出没,宗室王公无旨出京百里者死罪,好,我就到百里边儿上转悠,他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有皇帝安插的眼线盯着,他就是在示威,就是在效“穷途之哭”,他甚至希望借此激怒皇帝,任由其杀剐。可皇帝对此却只当瞧不见,仍然对他不闻不问,而每当他渐渐消停之后,却又会冷不丁地当着众人、平白无故给他一顿羞辱。这样的境遇,就是再没心没肺的人,也会感到窝囊憋屈,更何况他本来就心思敏感、骄傲多气。他不再骑马出门示威,而是把自己憋在家里,深居简出。当然自从经此大变,便不再有什么人同他来往,除了四哥还怕他心窄,时常登门开解。他知道四哥的心意,可虽面上明达,但内心里的结仍旧是解不开,久而久之,竟憋出病来。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自负拥有识人之才,当他发现这个他精心培养的“贤王”坯子,本质上实际是个“多尔衮”时,便毅然决然地冷冻了他,他不想为后世培养出一个“立皇帝”九千岁。当他听到胤祥在家的种种示威行为时,也不予理睬,因为他要为大清江山防祸于未然。可当他听说十三阿哥的膝盖肿胀、生毒疮溃烂,牵绵一年都不见好,恐成绝症鹤膝风时,他的心还是颤动了。那还只是个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啊,他真就看人看得那么准么?他连忙派太医给儿子诊治,但胤祥终还是患上了鹤膝风症。皇帝自觉对胤祥已尽到了父爱的心意,却不知虽是腿上的病,病根儿还是在心里。
皇帝偶尔疏阔的关怀,并不能让胤祥的心得到开解。他没有大阿哥那样昏聩贪婪的心,更受不得冤屈和挤兑。大阿哥享受着皇帝赐予的美妾娇娃,自被圈起来就不停地生孩子;而他却不想像大阿哥那样没心没肺。他厌恶了帝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