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孝女难为-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老爹听见声音睁开了眼睛。宝珠走到床边轻轻叫了声爹,眼圈儿就红了。
陈老爹忙说:“闺女,你别哭,爹就是磕了下,不碍事。”
宝珠眼泪直接就掉下来了:“爹,都是我不好,我不该发脾气,咱们不要木菌子了,你再也不要上山了。”
张氏也抽泣着哭了起来,陈老爹连忙安慰,这娘俩好半天才止住了哭声。
张氏问宝珠:“珠儿,是柳大叔他们把你叫回来的么?”
原来宝珠冲出家门去找陈老爹时,张氏随后就跟了出去,结果没赶上宝珠,又跑回来敲柳家的门,柳家一家人早就熄了灯睡下了,开了门听到张氏说陈老爹上山没回来,宝珠又跑山上找去了,惊得柳老爹赶忙叫醒柳大柳二,点了火把上山去找他们父女。芽儿娘陪着张氏回到陈家院子等信儿。
陈老爹原本在山上已经砍好了木头,捆了正要下山时候就赶上了雨,一时着急就滑了一跤,结果身后的木头都砸在了身上,痛的陈老爹趴在地上起不来。
正在叫天天不应的时候,柳家父子赶到了,搬开了木头,这才把陈老爹给抬了回来。然后又返回山上去找宝珠。
宝珠把在山上遇到周仕显摔伤的事儿说了一遍,不过并没提自己也掉进大坑里,宝珠是怕张氏跟陈老爹担心。
正说了,芽儿娘领着村儿里的李郎中过来。检查了陈老爹的伤势,说是骨折了。
李郎中给陈老爹上夹板,张氏拉住芽儿娘的手一脸感激:“妹子,这一宿真是太麻烦你们了,他柳叔爷几个也累坏了,我这都不知道说啥好了。”
“那就啥也别说啦,我都没跟你外道过,你还跟我客气个啥?他们爷几个都到家了,我也先回去,赶明儿再来。”
张氏送走芽儿娘,那边李郎中也打完了夹板,宝珠连声道谢送出门外。
早已半夜,陈老爹睡熟,张氏打发宝珠赶紧去歇着。
转天宝珠醒来时候已经过午,张氏早就做好了午饭伺候陈老爹吃过。宝珠洗漱完正要吃饭时候,外面有人叩门。
周安拎了半扇排骨和药材前来道谢,宝珠连忙推辞道:“安小哥,上回河边你救我,我可没送谢礼啊。”
周安笑道:“陈姑娘,这是我家老太爷让送来的,我只是奉命行事,你就别推辞啦,赶紧收着吧。”
宝珠无奈只得收下,周安也不进屋,见宝珠收了,问了问陈老爹的伤势,安慰了几句就告辞了。宝珠把东西拿进屋子里给张氏和陈老爹看。
张氏说:“周老爷是仁义人,做事也讲究,珠儿,那周家小少爷伤的咋样啦?”
宝珠:“忘记问了。”
柳芽儿跑过来嘘寒问暖,确认了宝珠没受伤,又帮着捡柴禾烧了锅水才离开。
饭饭时,宝珠端了一碗熬的浓浓的排骨汤给陈老爹。张氏拿了炕桌搬上来,接过碗放好说:“快喝了吧,珠儿熬了一下午呢。”
宝珠和张氏的饭菜还是摆在厨房里吃。陈老爹看着碗里的大块排骨,就让宝珠拿碗过来要夹给她。宝珠不肯,陈老爹说道:“这好东西都在汤里了,爹现在吃肉也不好克化,珠儿听话,快去把碗拿来。”
宝珠见再挣下去汤就该凉了,没办法只好拿了空碗过来,陈老爹夹出了一多半的排骨,要不是宝珠拦着估计是都给夹出来了。
周安送过来的半扇排骨有十来斤,两包药材是活血散瘀的平常草药。宝珠拿了过去找李郎中看。李郎中说那包藏红花可以给陈老爹服用。
连着熬了几天的排骨汤,陈老爹脸色也有了红润。不过腿上伤的不轻,还是下不了炕,陈老爹就有些心急,宝珠忙劝道:“爹,这伤筋动骨一百天,得好好养着,你可不能心急乱动。”

、第二十八章 烧酒

陈老爹听闺女的话,安下心来躺在炕上休养,只是满肚子心事。这天,张氏去了菜地,宝珠留在家。
陈老爹忍不住跟宝珠说:“珠儿,那木菌子。。。爹知道你费了心思,看的重,这事儿是你娘做的不对,她这人心眼软和,欠思虑。。。。你就别生她气了行不?”
宝珠看着陈老爹小心讨好的眼神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着如果当初自己没有发脾气,那么陈老爹就不会连夜上山,也不会摔断腿,宝珠满是愧疚。
“爹,那天是我不对,我不该冲着你和娘发脾气,不该说气话。”
陈老爹叹气道:“其实你娘。。。你娘她也是想着给你留个后路,万一将来。。。。。。。以后你也好歹还有门亲戚,她这才怕跟那边断了来往。”
宝珠听得怔住了,这才明白了爹娘为啥会给卫大兰送绸缎,为啥把自家的木桩子给了卫守业,想到自己还说出来他们不当自己是亲闺女的话,宝珠心里更是难受。
“爹,我知道你和娘的一番心意,可是咱们才是一家人啊,将来的事哪能说得准,咱们有手有脚的,干嘛要依仗外人呢?再说家里还有我呢,我以后会照顾好爹娘的。”
陈老爹笑的老怀宽慰,接着又叹气道:“爹知道你一心要帮衬家里,都是爹没用,等过阵子爹养好了伤就上山去,咱们再把木菌子重新种上。”
宝珠叹息,心想着哪还那么容易?木桩子之所以能长出来木耳是因为有孢子,上次找到的有木菌子的地方,已经跟柳芽儿她们家把周围砍的差不多了。再去砍,恐怕长出来的木菌子也不会太多。宝珠怕陈老爹知道了担心,这些自然是不能说出来。
于是笑着说:“爹,这些事儿都得等着你养好了伤再说,我明天去趟镇上,再买些骨头来给爹熬汤。”
陈老爹开始死活不答应,不放心宝珠一个人出门,宝珠拉着陈老爹胳膊撒娇:“爹啊,我都这么大人了,又去过好几回镇上了,你还怕我丢了么?娘要在家照顾你,就让我去吧。”
陈老爹无法,只得答应,宝珠说:“爹,我听李郎中说过,烧酒也能活血化瘀,我明儿去镇上给你打酒喝好不好?”
陈老爹乐了,忙说:“好,好,爹看这烧酒比骨头汤好,明儿就别买骨头了,买点儿肉跟你娘吃,爹有酒就行了。”
宝珠也乐了,陈老爹那高粱酒喝完有一阵子了,这是馋酒了啊。
转天一早,宝珠接过张氏给的二百文大钱,小心的装在荷包里,系好了袋子。看看还不放心,又找了根绳子把荷包拴在了衣襟上系了个死扣才罢。
张氏昨天一听说宝珠要自己去镇上,也是一百个不答应,宝珠好说歹说才哄得张氏点头。结果这一大早,张氏絮絮叨叨的嘱咐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不放心,看样子是要反悔不让去了。
宝珠一看那哪儿行啊,自己这个身体虽然只有十三岁,但是家里没有男孩儿,既然要顶门立户,就不能当自己是娇娇女,凡事都依赖父母。于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细细安抚张氏,又听了陈老爹的一番嘱咐,好半天才出了门。
宝珠到了村口,搭上了骡子车,刘老二见是宝珠自己要去镇上就问:“陈丫头,你咋自己去呢,你爹咋样啦?还没好呐?”
宝珠忙说:“刘二叔,我爹还没好呢,我娘在家照顾着,我去趟镇上买点东西就回,刘二叔你可记着等我啊。”
刘老二笑呵呵的答应了,一甩鞭子,骡车跑了起来。
到了镇上,宝珠付完车钱就一个人开始逛。大街上比过年时候清静了不少。宝珠先去了卖猪肉的摊子,买了两个棒子骨。当然不会忘记爹的烧酒,买完了骨头宝珠就直奔杂货铺了。
铺子里靠墙摆着一溜大缸,都贴着斗大的红纸,上面写着一个酒字。
小伙计过来招呼:“姑娘要买啥酒?咱们这儿都是好酒,量足便宜。”
宝珠问:“这酒都啥价钱呢?”
小伙计忙介绍:“下面这一排都是水酒,便宜的三文钱一斛,好的五文钱。上面的三坛子是烧酒,左边的是最上等的烧刀子,四十文一斛。再往后的是三十文和二十文。”
宝珠诧异,一斛是二两,没想到这烧酒卖的如此贵。犹豫了下就说:“谢谢小哥,我还要再逛逛,待会儿再过来买。”
小伙计见没做成生意也不着急,还是热情的说:“姑娘慢慢逛,您放心,咱这铺子最是实惠,价钱公道童叟无欺。”
宝珠笑着应声,出来了又连着走了两三家杂货铺。果然如小伙计所说,都是差不多这个价钱,有的甚至还卖到五十文一斛。
宝珠捏了捏荷包心里犯难,水酒便宜,可是度数太低了,喝下去恐怕没什么功效。没想到烧酒又这么贵,荷包里还有一百多个大钱,倒是够买几斛,只是不知道爹会不会嫌太贵舍不得喝。
宝珠皱着眉头边走边思量,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家铺子跟前,抬头一看招牌上面写着锡器行,刚想走,心下突然一动想到什么。
宝珠眉开眼笑,快步进了铺子,冲着里面问道:“掌柜的,有做烧酒的锡锅没?”
柜台后面,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人应声出来,不着痕迹的打量了下宝珠,“姑娘是要自家做烧酒么?”
宝珠点头。
那人弯腰从柜台下面拿出个锅子来,“姑娘,要是自家用,这个小号的就行,一次能煮五斤酒,要一贯钱。”
宝珠一听价钱吓了一跳,没想到这锡锅居然也这么贵,自己当然是不够钱买,但还是问道:“掌柜的,我能看看么?”
掌柜点头,把锡锅递给宝珠。
宝珠拿在手里,仔细的查看锡锅的内部结构,中间一层筛板上面细密的针眼大的小孔,可以取下来,顶端也是个一摸一样的筛板,带着把手,盖上去严丝合缝。
掌柜在旁讲解,中间一层这是过滤酒糟的,水酒放进中间的一层,隔水上锅蒸,原浆中的水分挥发掉,纯度就提高变成烧酒了。
宝珠询问:“掌柜的,铺子里买的烧酒都是这么做的么?”
中年人笑呵呵道:“小姑娘,铺子里的烧酒都是从酒坊进货的,咱们镇上最大的酒坊也是从我这里定制的锡锅呢。”
掌柜的健谈,一番讲解,宝珠终于搞清楚了这个朝代的酒类。原来只有两种,一种就是陈老爹自酿的高粱水酒,也有用稻米和小麦酿制的,价格低廉方法简单,家家户户都会,只是味道寡淡。
另一种就是镇上酒坊专门做的烧酒,这种酒经过锡锅熬制提纯,度数是提高了,可是数量也减少了。
水酒也叫四六酒,就是说一百斤粮食大概能酿出来六十斤左右的酒,而烧酒是经过水酒加热挥发掉水分,最后只能剩下不到一成,九酒归一,也叫归一酒。再加上锡器昂贵,所以只有专门的酒坊才会酿烧酒,价格自然也是翻番。
宝珠了然,心想原来这个朝代还没有蒸馏提纯啊。
宝珠跟掌柜的道了谢,小心翼翼的将锡锅递了回去,出了铺子就直奔木器店。
“师傅,我要箍木器。”
“姑娘你要木盆还是木桶?多大尺寸知道不?”
铺子里现箍的器皿,客人常有要求新鲜花样的,柜台上就备着现成的纸笔。宝珠要了来,细细的描了样子递过去。
木匠皱着眉头看了半天宝珠画的样式,不解的问:“姑娘,你这做的是笼屉吧?这留着的窟窿干啥?热气不是都跑没了么?”
留下的是出酒的酒孔,宝珠做的是木甑,前世在家乡,农户人收了粮也会自家酿酒,用的就是这木甄,下面大锅里烧火煮沸酒胚子,盖上木甄,上面用用另一口大锅罩上,倒进冷水,蒸汽遇冷凝结落到木甄里的竹筒上,再顺着酒孔流出来,这种蒸馏提纯的烧酒最是甘冽,而且没有杂质,要比这朝代的锡锅煮酒纯粹的多。
宝珠含笑看着那木匠,并不回话。木匠霎时也明白了,客人有要求就照做,无需多问。
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木匠说:“姑娘,这样吧,您要的是上等的杉木料子,竹子我不算钱,总共六十文行不?”
宝珠心里合计了一番,就点头同意,等了半个多时辰,木甄做好,宝珠验收,见做工精细,大小不差,很是满意。付了钱,那师傅招呼小徒弟帮宝珠送到城门口的骡子车上。
宝珠谢过小徒弟,和赶车的刘老二打过招呼,放好木甄,自己又返回了第一家杂货铺,花了四十文,打了两斛最便宜的烧酒。
中午饭宝珠舍不得再吃别的,买了两个烧饼充数。填饱肚子,看着时候也差不多了,就回了城门口,坐上车。不一会儿功夫,来镇上的同乡村民也陆陆续续赶了回来,车一坐满,刘老二挥鞭子赶车,回了牛头村。

、第二十九章 众怒

还没到村口,宝珠远远的就看见张氏等在那儿。宝珠下车牵了张氏的手一起步行,刘老二一直将骡车赶到陈家门口才停下,卸下了木甄又帮忙搬到了院子里。宝珠跟张氏连声道谢。
送走了刘老二,张氏看着木甄问宝珠买的是啥,宝珠笑着说:“娘,这个自有用处,到时候你就知道啦。”张氏埋怨了声宝珠乱花钱就也没再多问。
吃过晚饭,宝珠烫了酒端过去,陈老爹眯着眼咂了一口,直说舒坦,喝了一杯就舍不得再喝了,宝珠把今日在镇上逛锡器铺子的事儿讲给爹娘听。
张氏道:“烧酒费粮食,那锡锅自然也是金贵东西,不是咱们买得起的,珠儿,你搬回来的那个大笼屉到底是干啥的呀?”
宝珠笑道:“我就是看着锡锅太贵,又惦记着给爹酿烧酒,所以想到个代替的法子,赶明儿个就试试,没准儿也能做出来烧酒呢。”
张氏摇头:“哪就那么容易了?你这孩子尽是瞎琢磨,白花了六十几文。”
陈老爹不以为然:“咋就是瞎琢磨啦?那木菌子不就是咱闺女琢磨出来的?咱家珠儿那是七窍玲珑心呢,我看能行!”
提到木菌子,张氏脸色暗了暗,看看宝珠,有看了眼躺在床上的陈老爹,低头不语了。
宝珠忙打岔说:“娘,你放心,我就少做点试一试,烧酒不成,还有水酒给我爹喝呢,糟蹋不了粮食。”
陈老爹也搭腔:“嗯,今年没卖过粮食,也够吃了,让闺女试试吧,我也跟着沾光,呵呵。”
张氏无奈,“你呀,听到有酒喝就使劲儿夸闺女,我不管你们爷俩了,愿意折腾就折腾吧。”
张氏说不管,结果转天还是帮着宝珠一块儿忙活。宝珠找了陈老爹去年酿酒的大缸,称了四十斤高粱米,分了几笼屉蒸熟,和张氏一起抬了倒进大缸加酒曲子搅拌,前面的步骤跟陈老爹酿水酒一样,只是不用等太久,两天两夜就足够了。
这边酒坛子封了口,张氏留在家做饭照顾陈老爹,宝珠端了盆去河边洗衣服。
自打天凉了以后,这娘俩就没去过河边,都是陈老爹挑了水回家,烧了热水洗。
现在已经四月天了,天暖和水也不凉,河边上一群婆子媳妇聊得热闹,看见宝珠过来都忙着招呼她来自己身边儿洗。起先宝珠还纳闷咋都这么热情,转念一想就明白了,打过招呼就笑眯眯的来到了宋媳妇身边蹲下。
“宋嫂子,来洗衣服啊,你家的木菌子种下了没?”
宋媳妇家早早的上山砍了木头,还遮遮掩掩的怕人说自家偷学了陈家,后来知道陈老爹带柳家人一起上山就后悔了,又不好意思主动去询问,现在宝珠问起,自然是少了许多尴尬。
宋媳妇不好意思的说:“宝珠妹子,知晓你爹忙,我们也不好去叨扰,就自己上山砍了木头,现在那些个木头在后院儿搁着,木头还是木头,一点木菌子都没长呢。”
婆子媳妇们都止了声,支着耳朵等宝珠说话。宝珠扫了眼四周,笑下说:“嫂子,这事儿我爹早就说过,沈老板家一年要几百斤木菌子呢,我们一家也种不过来,要领着咱全村儿一起种才好。”
宋媳妇拍手大声道:“呦!你们听听,我早就说陈家大叔是厚道人,不是那藏私吃独食的,你们看咋样?让我说着了吧?”
众人忙应和,宝珠接着道说:“这木头吧,拉回家要用柴刀砍开了树皮,这是其一,其二呢是要有木菌种子。”
“那。。。去哪儿寻种子呢?”宋媳妇急问。
宝珠叹口气道:“宋嫂子,我家那二十几跟木桩子就是现成的菌种啊,原本想着分给大家些,我们也再砍了新木头续上,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