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盛唐-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不言傻了,杨钊这一手平地起东风,太毒太狠也太狂,狂到他只是听听就抖的犹若筛糠,怎么也停不下来……
随着唐不言的抖动,杨钊幽幽的声音响了起来:“而你唐不言要做的就是以郑氏暗棋的身份,让“大唐第一士族想造反”这件事,成为别人眼中的一种可能,仅此而已……”
第175章:两败俱伤八
唐不言很震撼,他用看待疯子的目光来看待杨钊,搬倒大唐第一士族,这样的想法,只是想想就会吓破很多人的胆子,真正去做的人也有,但是却没有杨钊这么狂妄的。
在他看来杨钊完全是疯了,这份疯狂让他浑身发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也得有个程度,而杨钊完完全全是在鱼死网破。
看着侃侃而谈的杨钊,唐不言想不明白,一个五品吏部郎中,身后没有士族,没有靠山,也同样没有像样点的势力。这样一个人,要将北极熊似的郑氏一口要死,这跟刚出壳的小鸡仔宣布它要一口咬死条狼有什么区别?
别人或许不知道,唐不言却很清楚,郑氏的势力就像是八爪章鱼一般,从长安城开始,一路辐射,生意上,药店,客栈,酒楼,绸缎庄等等遍布荥阳洛阳等等,甚至还有大半个河南道。
政治上郑氏族长是当今的朝廷三公之一,郑氏子弟更加分布颇广,占着朝廷的虚职实职一大堆,朝内朝外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
这样一个势力说搬倒说搬倒就能搬倒?
在唐不言看来,杨钊狂的已经没边了,完全是痴人说梦。
郑凯谋反爆出来以后,明皇心里就有了戒备这不假。但是唐不言知道,明皇不会轻动,牵一发而动全身,郑氏倒下,整个大唐朝廷空出来的大大小小职位,会数以百计,这些都无所谓。真正麻烦的是利益分配,郑氏倒了,留下的势力真空,会让各个士族像闻到了腥味的狼一样,你争我夺之下,会将大好的盛世给闹的乌烟瘴气,而这才是明皇真正顾及的。
在整个朝廷的潜规则上,郑氏不允许给一夜拔起,对这一点知道的最清楚的就是明皇陛下。杨钊的算盘打的虽好,也确实可行,但是在唐不言看来却没有成功的机会。
不过仅凭着杨钊敢想人所不敢想这一点,唐不言就得佩服,至少杨钊干的和即将要干的,他唐不言就是做梦都没有想过。
郑氏树大招风不假,蓄养死士等等的也不假,可是郑氏也有不能倒的理由。至少唐不言认为,明皇绝对不会如此急迫的铲除郑氏。
而唯一的可能就是,经过唐钊的闹腾,郑氏会被明皇给多方限制打压,如此几十年以后,郑氏就会成为一个名词,被排挤出士族之外,然后慢慢消亡。
“杨子午。”唐不言面带讽刺的道:“莫要说了,你的计策很周密,并且可以让郑氏焦头烂额,但是想搬倒郑氏,却不行。莫须有始终是莫须有,郑氏没有明目张胆的造反之前,明皇就不可能直接铲除郑氏。这一点你应该明白。”
“没错,本官是明白。”杨钊笑意盈盈的道:“可是你也忽略了一点,那就是郑氏士族中的害群之马。郑凯可以造反,起于的郑氏纨绔子弟呢?一个不成,两个三个呢?你难道指望那些纨绔子弟去分析局势,理清关键,然后以清醒智慧的头脑来判断自己该如何做吗?”
这么说的时候杨钊很自信,因为不久之后确实有几个喝过三鹿的郑氏子弟在长安城造反,被闻讯而来的京兆府执金吾卫给三把两下灭了个精光。那几个倒霉孩子死了不要紧,郑氏也受到牵连,被老男人几番打压,最后被李林甫为首的赵郡李氏死死压住,再也没有了出头的机会。沦落成为一个小士族,进而慢慢消亡。直到五代十国,消失干净。
有着预知未来垫底,杨钊当然信心十足,他所要的做的就是大大加速这样一个过程,郑氏在牛叉也不能一手遮天,这大唐朝终归是李氏皇族的。为了这一点,年富力强,且权力yu望极盛的李隆基什么都干的出来。
当然能顺便带着李林甫一起倒霉。等着看两败俱伤就更完美了。
只可惜的是唐不言却不这么认为。“退一步海阔天空,杨子午,你不怕因此而粉身碎骨吗?”
唐不言看到杨钊胸有成竹的样子,就不由得打击道:“你以为郑氏只有表面上的那些势力吗?你以为他们会束手待毙吗?又或者你认为你一个小小的五品官可以为所欲为吗?”
“你说的这些都不能。”杨钊淡淡的道:“你已经杀过本官一次,郑氏更不会跟本官握手言和,既然他们想要我的命,那他们就得付出代价。”
懒得在罗嗦下去的杨钊,说出来的话却让唐不言心寒无比:“你以为郑氏还能就得了你吗?从化妆成李大棒槌进入这卫所大牢的那一刻,本官就没有想过要将你带回京城。”
杨钊两只眼睛犹如探照灯一般的看着唐不言,说道:“要么按照本官的意思,写出郑氏暗中积蓄力量蓄养死士,映射郑氏要造反的供词。这样你或许还有活命的机会。要么本官杀了你,然后伪造一份这样的供词,说你越狱不成被击毙。这两条路,你可以选择其一……现在,你可以选择了。”
名对着杨钊咄咄逼人的样子,唐不言出心的不想写,得罪郑氏的结果,他连想都不愿意去想。
可是不写,杨钊又不可能放过他,唐不言有很多理由相信,千牛卫何义全在这样一件事上,绝对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要是他的死,能保住家人,唐不言也不会犹豫。可是杨钊一脸你不合作我就造假的样子,唐不言怀疑那份造假的供词只要一出来,郑氏绝对不会放过他的家人,即便他什么都没有做。
浅滩行船,进退两难之间,唐不言伤心了……
“你不写的原因,无非是担心郑氏会报复你的家人。”杨钊化身成为魔鬼,一点一点的引诱可怜的唐不言,道:“本官保证你家人的安全就是。你被抓的消息,被千牛卫封锁,只要在此之前,将你的家人隐藏起来,你便可无忧。这样你都不合作的话,本官还是伪造一张供词,来的实际一些。”
唐不言心中一阵权衡利弊,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权衡的,杨钊一脸赶鸭子上架,你答应也这样,不答应也这样的嘴脸,根本就没有什么选择。
沉默良久,唐不言缓缓的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老夫写就是。不过老夫有两个条件。”
唐不言竟然这么简单的同意了,杨钊心里不由得一乐:“说吧,你的条件是什么?”
“第一,你要保证我家人的安全。”
杨钊点了点头道:“这个没有问题。”
“第二,在下写完证词,也是个死,不过在下想死个明白。当初你扬子午的尸体,在下亲自验看过,你是如何逃过此劫的。”
“这两点,本官都可以答应你。”只要写了供词,唐不言就是跳海也洗不清,如此简单的条件,杨钊当然会答应。
“陈到,你亲自去,连夜将唐不言的家眷送往襄城,然后找吴老汉安排。多补些银钱就是,但要注意保密。去吧。”
弯腰抱拳,陈到应了声“喏!”便转身而去……
目送着陈到离开,杨钊转头问道:“如此,你可满意否?”
唐不言点了点头道:“那第二点呢?”
“这第二点嘛。”杨钊笑着道:“还要从本官那日来到汝州,路遇人命案说起……”
第176章:飞跃伏牛山一
随着杨钊的叙述,很快唐不言便知道当初杀死的根本不是杨钊,反而因为杀人事件将杨钊吸引了过来。之后肠子都悔清了。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原来杨钊根本就没有把他当回事,人家真正的对手是李林甫和郑氏。而偏偏这个时候,杨钊利用自己的汝州的事作文章,让李林甫和郑氏斗的水深火热死去活来。
自己被人家干了,到头来才发现完全是自找的时候,唐不言十分痛快的写了供词。并且半个字也不多说,在当天晚上,用一根绳子将自己拿细细的脖子给勒成了麻花,一个可怜的朝廷四品守备,临死都冤的两眼发青死不瞑目。
离开了卫所大牢的杨钊顺藤摸瓜,那个先前在临风楼,一脸得意将杨钊给抓起来的伍长,并没有想到报应来的那么快。杨钊为了保密,扫清汝州的知情人时。可怜的伍长,正因为带着人在赵郡李氏的私人驿站之前,截获了刺史李文忠和李林甫的秘密书信,而欢天喜地,却不料随后便被破门而来的千牛卫给逮了个正着。
唐不言费尽心思要得到汝州刺史同李林甫结党的证据,就这样简单的落进了杨钊手里。信件的内容只是简单的介绍的汝州的时局和千牛卫的动态,这些本不重要,但是里面有些献媚并且表示效忠的话,却成了关键的证据。手里捏着信件的杨钊,甚至在想,如果这东西落到了郑炎的手里,不知道那老家伙会不会半夜笑醒?
化装成千牛卫卒,在何义全的配合之下,杨钊便大大方方的住进了府衙后院的钦差行辕。只待何义全公布守备唐不言贪赃枉法,并且畏罪自杀的消息之后,便启程去长安。
先前勇闯卫所大牢的黑衣大汉,也被王衡给秘密充进了千牛卫。感觉到事情不对劲的黑衣大汉,被王衡连哄带吓,老实的闭上了嘴巴,半个字都不说。在知道了王衡曾经是杨钊的护卫之后,整天跟在王衡身后。一切都因为一句“杨大人没死”五个字。
唐不言畏罪自杀的消息,经过何义全放出以后,人们再看到唐不言的家眷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终,汝州便开始了大地震。二把手竟然被千牛卫秘密逮捕,那汝州还有谁是他何义全不敢动的?
一时之间人心浮动,大小官吏纷纷自危,他们的手脚上带着多少泥水,他们自己比谁都清楚。如果按大唐律法中的贪污罪,汝州官员百分之八十以上得掉脑袋,剩余的判处发配三千里永世不得回朝,也一点不冤枉。
但是真正被震撼的还不是这些人,而是刺史李文忠和郑氏那无孔不入的密探,他们无论是谁都没得到半点消息。唐不言说倒的太快,快到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随后一个更为震惊的消息传来,何义全竟然在什么都没有调查出来的情况下,仅仅收拾了一个守备,便突然宣布拔营回京。
没有人认为何义全是脑袋被驴踢了,才做出这样的决定。明皇的圣旨是能开玩笑的吗?
于是任何有脑子的人都想到了事情的关键,何义肯定是掌握了至关重要的证据才会离开。联想到前不久卫所的人突然在临风楼逮捕了“大名鼎鼎”李大棒槌之后。
李文忠和郑氏的郑成宪都坐不住了,李文忠是怕李大棒槌往死了憋李林甫,那样李林甫在被憋死之前,一定会先掐死他。郑氏已经被明皇猜忌,他们怕千牛卫真的查出什么,他们会很被动。
于是千牛卫的突然起行,就像是一根火柴,落入了火yao桶。将本就暗流涌动的汝州,给点炸了。
位于汝州城南的云上居,偏院书房里面正坐着一个四十来岁,面白无须的中年人。
这人就是管家郑虚最相信的人郑成宪,手里捏着密探们收集而来的情报。郑成宪眉头紧锁的思考着。
作为郑氏情报和密探统领的他,在半月之前,便秘密来到了汝州。正是他和唐不言一起策划了殓房设伏的计划。甚至唐不言接近李文忠那一出假效忠的戏码,都是出自此人之手。
千牛卫何义全的突然离去,让他嗅到了一丝不安的讯息。他能肯定“李大棒槌”一定在何义全的手里,但是这并非是何义全离开汝州的理由。除非杨钊被杀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自认做事滴水不漏的他,实在是想不出来何义全查出了什么。证据,早已经在郑氏密探频繁活动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至于证人,李大棒槌真要知道所有的事情,就根本不会这么冒冒失失的跳出来。在他看来,李大棒槌不过是一个被人推出来的跳梁小丑而已。这种挑拨离间,在明眼人看来,根本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只是可惜他家老爷郑炎并没有在这一点上采纳他的意见。
至于千牛卫也并非铁板一块,做掉一个李大棒槌,就目前而言还难不倒手段多多的郑氏。
实在想不通何义全到底卖什么药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派人通往洛阳的路上进行窥探。
却不知这个时候,李文忠也打着同样的算盘。一封给李林甫是信竟然被人截去,这件事让李文忠寝食难安,得罪了明皇没有关系。因为皇帝不屑跟他这种小角色计较。但是得罪了李林甫就不是他李文忠能吃罪得起的。
那封信,经过幕僚的分析,十有**在何义全的手里。
残酷的现实,逼得李文忠铤而走险截杀千牛卫的心思都有。只是他还拿不定主意罢了。
通往洛阳的官道。
杨钊坐在自己的马车之中,静静的望着车窗之外,一想起他将几壶极品玉壶春拿出去,何义全就一把揽在怀里的宝贝样子。杨钊就像笑,作为四品的千牛卫副将,何义全的表现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即便是几坛子黄金也没必要这么紧张吧?
车窗外,是一望无垠的伏牛山,高高耸立的山峰和参天古树,显得伏牛山胜景处处,端是一个气派非常的去处。
王安石就曾经撰写文章赞誉过这里,伏牛山在后世,更是以三十六名胜七十二景点处处如诗如画而闻名天下。
隐藏在山间的官道,在景致处处的树木深处更显得越发悠远。
每次看到这样的景色,杨钊才会觉得舒心,那是一种感悟自然的情怀,一种无关乎个人身份权利等等的情趣。
沉浸在别样意境中的杨钊浑然没有注意,就在沿途一侧的树林之内,隐藏着许许多多看不见的危险,正在等待着,这百多人的千牛卫……
第177章:飞跃伏牛山二
刺史府之内,李文忠很纠结的坐在书案之后。幕僚钟博文就跪坐在旁边。
李文忠不傻,他知道那封信的分量有多大。落到了千牛卫的手里,他还会有好吗?
朝廷禁止官员私自结党,那薄薄的三张宣纸的信,一转手就成了能将他打入万劫不复之地的炸弹。多年钻营才有了现今的位置,李文忠不甘心束手就擒。
他能想象,一旦这封信被千牛卫呈给了明皇,李林甫为了撇清关系,将会第一个跳出来发难。
想到可能会被自己效忠的人给灭掉,李文忠哭死的心都有了,这汝州发生的事儿,又不是他干的,为什么最后倒霉的是他呢?
李岫拍拍屁股,仿佛汝州有瘟疫似地,生怕沾上半点,跑的比谁都快。什么计划,什么自己人,在那封信的面前都会变成一句屁话。
郑氏同李林甫斗的火热,他们不可能放弃这样的好机会,任何能恶心到李林甫的事情,郑炎都会兴致勃勃的去尝试一番。
结党这么大的事儿,要是不抓住做文章,除非郑炎的脑袋里装满了稻草,否则他一定会死咬着不放。
李文忠就是用脚趾头都能想到他会是什么下场。
可是又能怎么办呢?李文忠的眼光扫过眼观鼻鼻观心的钟博文一眼,手下的众多幕僚,也许只有此人会有办法了。而这也是李文忠将之请来的原因。
“钟先生,某家悔不听先生之言,今日如此局面,还望先生助我。”李文忠知道他这个幕僚的能耐,这个时候也只有他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
“大人之言折杀在下了。”钟博文那张天生就阴暗的脸上,难得出现一丝笑容:“办法在下倒是有,只是不知大人敢不敢做了。”
敢不敢?李文忠郁闷了,平日里钟博文出的主意,都阴损歹毒无比,本来的小事,用他的办法,不折腾大都不行。奉行低调的李文忠自然不会采用。再说凡事做绝本就是官场大忌,无法之下,李文忠只能将之闲置。
但现如今火烧眉毛,形同末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