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弃妇三个娃-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送给过路的小朋友。

其实我人品还是挺不错的,有木有。

有了孩子们的帮忙,早上九点多就把摊铺收拾干净打道回府。因是第一天开张,我只做了三副内脏的量,至于酸菜饭和干拌面也只做了一些,总的卖出去不过五百文左右,倒是我的桂花泡菜和酸辣萝卜卖了二十几坛掉,没办法,之前和白子宇合作的时候已经讲明他的泡菜不能在秋水县城里头卖,我三个月没出来,一般家里头有存货也都吃得差不多了,到别的县城买还是要费点劲,最主要的是我这个可是原始老店创造泡菜的地方,虽然口味一摸一样,但是群众还是有心理作用的。于是不到一个时辰钱匣子里头便放了两个一两银锭子和五百六十三个铜子,扣除材料和人工费,真正到手的居然赚了二两一百六十五文,对于许久没银子入账的我来说激动得不行。

但遗憾的是今天收摊太早,第二批船只还没到达,也不能跟老板们打个照面,嗨,想赚银子,还是得往船只下手才是正理。按照今天的状况来讲,情况还是很乐观的,但又不能过于乐观,今天出现这个场景是因为大家见我面摊又开张,面也不贵,存的泡菜快没了,就回味回味,但侧面也能反应出我的面已经让他们记住了这个味,他们愿意再次过来我的面摊关顾了。

 第九十五章 入学01

既然已经把孩子们这几年的计划做出来了,那现在便是付诸行动的时候。一般学堂都要过了元宵才正式上课,但正式跟夫子见一面都是在正月十二,今天是初九,一些商家已经开始开了门做起了生意,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是肯定要备上一些的,虽然之前王政买了两套过来,但过于贵重,对于刚要入学的娃儿来说用起来太浪费,特别是林儿稚儿,以他们的调皮劲儿肯定没几天便废了。我是什么人?可是活脱脱的财女一枚,怎么可能把一套十两的笔墨纸砚轻易拿出来,但毕竟要让孩子们学好还是得下点本钱的,反正下午没事,便带着孩子们去了文墨坊买了一堆的文具用品,在这古时候读书果然是很费银子的,国家不仅没有补贴也没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这每个月的素绢半两银子就够受了,毕竟这边一个壮汉子累死累活的一个月赚一两银子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要说这笔墨纸砚了,一刀普通的宣纸居然要价十文钱。拜托,别看这一刀挺多的样子,这古代的毛笔字可不是现在的铅笔字,特别是刚学写字的小孩肯定是不会让他们写蝇头小楷的,没几个字就用一张纸,最主要的是这个时代不如二十一世纪那般写错了字还可以用橡皮擦,在这里写错字那只能换张纸继续写了。

还有这个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书包,店里头也就卖那种成年书生背着进京赶考用的背篓,问方嫂子原因才知道由于这古代经济落后,有钱的少爷家里都养着专门的绣娘,自然不需要从外头购买,而穷人家的书生也就用家里缝的粗布包顶着用或者随便用一块布包着书本就成了,当然为什么书包没做成产业链主要还是因为在这古代读书人太少了,那么消费群体自然就少。书包自然便不会出现在市场上了。

没办法,自己只好扯点布回家准备画个不显眼但实用的书包图纸出来,反正方嫂子的手艺还是不错的说。

人一忙,时间便过得很快,一晃眼便到了正月十二,我和方嫂子便带着四个穿着新衣裳背着新书包的孩子去了学堂跟夫子见上一面,让森儿来学堂是我和方嫂子商量了一个晚上才决定下来的,不说找孟大夫这事儿快的话就能马上当个学徒如果慢的话拖个半年也是可能的,再者森儿现在还不识字,到时候当学徒又要认字写字又要认药材药理人肯定忙活不过来。再加上森儿确实不属于聪明的那一类,于是便和森儿商量半天,最终敲定让森儿上一年的学把一些基本用字认得差不多再送到孟大夫那儿。

“娘。四个哥哥都要去学堂了,颜儿也想去。”颜儿依偎在我的怀里撒娇道。

此时我正和方嫂子就着灯火赶做四个孩子的小书包,鉴于我的针线与方嫂子还是有一些差距,便担任起裁剪还有穿针引线的工作。

没办法,自从初九那天摆上摊子后。生意便超出了想象中的火,我的产品销量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并且在联系了以前的船长后,成功的留住了两大单子,另外几个船长虽表示已经找了其他的商家合作,但愿意偶尔带船客们过来关顾。可能看客们会还是觉得我的生意还是有下滑的趋势。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也确实有三个月没有摆摊。这几天的时间能把生意额恢复成这样已经算不错了,毕竟生意是慢慢做下来的,单也是慢慢签下来的。

但是这次的打击倒是让我明确的了解到,有时候一些事情交给别人做便就成了,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的话。容易导致因我个人缘故让我好不容易经营出来的品牌一夜之间付诸东流。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方嫂子我是信得过的。再加上我的桂花面店再过三四个月便要开张的,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忙得过来,于是我准备让方嫂子主要负责带着两个婆子经营面摊生意还有和我在厨房里头把吃食给做出来,毕竟秘方也就这些,方嫂子和我呆那么久也学得差不多了。

“乖,颜儿,等颜儿再长大一些娘也送颜儿过去和哥哥们一起上学好不好?现在四个哥哥都乖乖的睡觉了,颜儿是不是也要乖乖的去睡,这样颜儿才能快快的长大哦!”我一边忙着手中的活儿一边轻声哄着颜儿。

颜儿见我说长大一些就能和哥哥们一块儿上学,便一刺溜的钻进被窝里头,偶尔还探出她的小脑袋偷偷的瞄上我好几眼,最后受不住睡神的召唤便进入了梦乡。

“桂花,瞧瞧,这样缝会不会更结实些?”方嫂子一边缝着手中的书包一边问道。

“这便是极好的,方嫂子的手艺桂花还信不过吗?”我望着方嫂子手中密密的针脚忍不住打趣道。

“死丫头,便是你这般的打趣。”方嫂子抿着嘴笑道。

“这便是夸方嫂子的手艺好罢了,您怎么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呢?”我一听便压低了嗓子嗤嗤的笑了起来。

“瞧瞧你这张小嘴,只是突然感慨了,本觉得自己已经快没了奔头,这一瞧两个孩子能去学堂,打心里头舒坦。”方嫂子眯着眼睛温柔的说道。

“这舒坦归舒坦,我的两个孩子的书包也得烦着您缝结实点了,因为我心里头也舒坦。”好吧,我承认我就喜欢打趣别人。

方嫂子一听我的打趣,便不顾是否会吵着孩子,便低声笑了起来,过了会突然意识到孩子都睡着了,便放下手中的活儿捂着嘴笑,待笑过后便有些娇羞道:“死丫头,就你鬼灵精儿,你的俩小子的书包必会做得十年用不烂。”说完还轻轻的点了下我的额头。

“呵呵,这便是烦了方嫂子了,我这书包的银子倒会省了不少……。”于是我便和方嫂子每天除了做吃食做生意,每晚都就着灯火把四个孩子的书包完成,其样式可参考雷锋包,oK!

时间过得好快,一转眼便到了元宵节,本准备少备些吃食,早早卖完好带着孩子们过节,但奈何受不住银子的诱惑,居然鬼使神差的又多做了十几副猪下水,四个孩子见送他们去上学堂费了好些银子,便比以往更加懂事,瞧着街上的热闹也不往外跑竟安心的呆在面摊上帮忙,想着四个小男孩成天的在秋水县溜达倒是没太多留意,但颜儿还小,本是让她留在家里,但禁不住颜儿的苦苦哀求,便只能答应让颜儿过来面摊帮忙,颜儿这时倒也懂事,除了嚷嚷着买了一对鲤鱼灯笼,倒是安静的窝在角落帮着洗碗,但鉴于颜儿确实太小,一得个空闲就要照看着颜儿,恨不得拿个裤腰带把颜儿紧紧的栓着。

一般读者看到这里必定想到,完了完了,该闹出个什么情节出来了吧?比如颜儿失踪,林儿和稚儿闯祸了,但是生活就是生活,哪有那么多意外,于是元宵这天除了让我的腰包里头多出了五两银子以外倒是没有出现什么幺蛾子。雇来的婆子也对面摊的生意逐渐上手,毕竟在挑选她们的时候便是看着她们性格开朗,容易跟客人们说得上话。她们在古代生活久了嘛,古代女子脸皮薄了些,一开始便只是低着头擦洗桌椅端取食物,但瞧着林儿稚儿比她们还能招呼客人,心中的便有了比较,加上本身的性格倒是没几天就能和几个熟客说得上话来。

过了元宵节,便是四个小孩上学的日子。十六,夜黑,方嫂子便悉悉索索的起了床,没过多久便又轻轻的叫醒我道:“桂花,时候不早了。”

“不是吧?现在还未闻鸡鸣声,再睡会再睡会,现在才刚宰猪,他们还未收拾好下水呢。”我望了一眼窗外,身子便又往被窝里头缩了缩道。

“今儿可是孩子们进学的大日子,可不能耽搁了时辰,赶紧起来。”方嫂子见我又缩回被窝,便不再客气的将我拉起道。

“好好好,我起来,我起来。”这个,上学,挺正常的事情?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直接把我扔幼儿园,然后人就走了。

介于方嫂子的催促,我便麻利的将自己收拾干净,进了厨房,一眼便瞧见方嫂子忙碌的身影,毕竟我不是正宗的古代人,也不太知道古代人的规矩,但瞧着方嫂子的架势,是准备着做上一桌“过年早饭”吧?怪不得昨天还去了市场买了好多菜肴,本以为怕今天没孩子帮忙,收摊晚了买不到好的食材,晚上就不能做丰盛的大餐犒劳一下孩子们,依照着现在架势,看来是改成早上了。

自己只好认命的打下手,过了半个时辰,见天刚蒙蒙亮,身上便多搭了一件外挂就出了门。小孩要上学了,自己就没有免费劳动力了,只好亲自去了猪肉摊子把七幅下水取回家,因七幅下水都是向七个不同的猪肉摊子定下来的,所以要解释七遍今天小孩为什么不能来,于是当时我便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明天还是得让孩子继续过来取猪下水,美其名曰:“好好锻炼身体。”

PS:

亲们,闹了这么久,孩子们终于可以去上学了!

 第九十六章 入学02

我取回猪下水,整个人已经开始有点体力不支了,毕竟一副下水十斤左右,七幅也要七十斤,我可是小女子一枚,哪里能扛得住,看来,我家的小孩身子素质还是不赖的嘛。(作者PS:不负责任的麻麻)

一到家,眼睛便被传说中的“早餐”给吸引了。这简直太丰富了吧!说大鱼大肉也不为过了!而桌子中端端正正摆放着的一大篮子红鸭蛋更是吸引我的眼球,五个孩子早已经穿着新衣整整齐齐的端坐在桌子旁,一副小大人的样子,见我一回来,脸上忍不住露出喜色,但不同过去那般跳下桌子迎接我,倒是娘亲婶子的叫着。

方嫂子见我回来,脸上盖不住的喜悦招呼我道:“桂花,就等你了,瞧瞧我们的孩子,趁着这天儿早,赶紧来吃个状元及第饭,虽不求着他们都能考上状元,但也能得个识文断字。”方嫂子说完便让我就着旁边的椅子坐下后顺便在我面前摆上一副碗筷,然后从筐子里头取出红鸭蛋分发到每个人手里,笑着道:“这第一天上学堂的孩儿吃了红鸭蛋,读书起书来事半功倍。”

我听完方嫂子的话,脸部不禁抽了一下,在二十一世纪,红鸭蛋是零分的代表,如果真送给要读书的孩子吃,可能孩子的父母会赏给一对大白眼。古代习惯果然不同,后来呆久了,才知道古代夫子将优等文章旁边画一个红色的圈,其作用便跟现在老师在作业本旁边写个红色优一个概念的。

待吃完饭后,太阳也开始露出了头,但辰时(7点左右)带孩子们去报到也过早了一些,于是我和方嫂子交代孩子们再检查一下“书包”里头带的文具是否齐全,衣服穿得是否齐整,顺便塞了几颗红鸭蛋到每个孩子的“书包”里头防止上课的时候饿着。

见一切工作都准备好后。时间还过于早,想着今天的一些准备工作还未做完,便叫孩子乖乖坐在厅堂等候,省得污了衣裳,我和方嫂子便在厨房里头忙碌起来。

待太阳全部升起来的时候,我和方嫂子便稍微整理下自己的衣裳,便带着孩子们出了门往学堂走去,颜儿因四个哥哥都去上了学很是羡慕,又因娘亲嫌她年纪小还不准备把她送进去,便央着方嫂子带她去学堂转转。好一饱学堂的眼福,方嫂子哪里经受得了颜儿的“糖衣炮弹”,只好笑嘻嘻的抱着颜儿往外走。我劝都劝不住,想着自己小时候对什么也都好奇,也就不拦着了。

待我们一群人浩浩荡荡的走到学堂门口,也不过是八点一刻左右,虽人来得早些。但学堂门口早已经挤满了学生和学生家长,大家都伸长了脑袋望着大门,果然无论在古代现代父母爱孩子的心是不变的,此时陆续又来了几个家长带着孩子,孩子们都不大,都在十岁左右。看着都有些生涩,后来才知道今天是新生报到日,那些老生都是明天过来。也是,只有新生才有家长跟着,一般第二年上学的学生都是自己过来的。基于古代有钱人家都是直接请夫子上门教习,所以门口并没有看到传说中的古代富二代小跑车——轿子。

待早上八点半左右,一个十七八岁的书生开了门。从学堂里头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个本子。跟在他后头的是三个年纪十一二岁的小书童分别抬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放在门的一边,过一会又出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书生,怀里还捧着一筐子的竹牌子和笔墨纸砚,见门口挤着人,也不说什么,直接把筐子放在桌子上,把里头的东西整齐的排放,便就在桌子旁的椅子坐下。站在一旁的一位书童便熟练的低头研磨。

又过了一会,那十七八岁的书生见人来得差不多了,便直接站在门口对着等待的家长和学生说了一些书院注意事宜,应当如何尊师重道等,待说完这些规矩,太阳已经高高的挂在天边,估摸着应是巳时(9点到11点之间,估摸着十点半左右),看来古人的罗嗦能力真是有够强悍的,一通话讲了快两个小时。书生说完后便翻开手中的册子说道:“待会在下念到名字的人便去先生那边领了竹牌,领完竹牌便跟着师哥去拜见夫子。”说完便不再多说些什么了,就开始念起册子中的名字。

我本以为书院门口聚集了百来人,上学的孩子至少四五十个,但待书生念完左不过是十几个小孩,除了羿儿被安排到丙子班外,另外三个小孩被安排在乙子班,剩下的七八个小孩便安排在甲子班,我家的三个小子都是被安排到甲子班里头。后来才知道原来正月十二去拜见夫子时夫子就会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判定孩子适合的班级,甲子班也就是最初级的班级,学生一般只会写几个字或者不会写字,而乙子班的学生至少会背诵整本的三字经和认得写得一些简单用字,而丙子班的学生则是要求看过四书五经并且对其有一定的见解,并且能够写下基础用字,用现在话说就是种子选手班级,是准备用来冲刺中考高考的。

能到丙子班的学生一般的目标都是向着童生进发的,而我们家的羿儿便连跳两级直接杀进种子班,可见羿儿平时的苦功没有白下,同时也看得出王政确实有属于他的两把刷子,不然也不会教出这样的羿儿来。而门口聚集一百多人可进学的学生不过是十一二人,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古代的娱乐节目实在太少,赶个集吵个架都能让人们议论几天,这书院一年一次的收徒活动自然引起很多人的兴趣,于是每年正月十六都会聚集一群看热闹的大人和小孩。书院为了聚集人气和打广告,每年都配合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