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宋-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月的时候,传来了让邸报业界为之振奋的消息,员外郎庞籍弹劾龙图阁学士、给事中范讽!
庞籍是什么人呢?如果看过《杨家将》和《包青天》的都知道,这是里面一个大奸角!而里面的原型就是庞籍了,不过庞籍实际上却是刚正不阿的人物。他没有个女儿当贵妃,反而当初尚美人得宠的时候,派内侍到时任开封府判官的庞籍那里,下令免除工人的市租。
庞籍强硬拒绝,说后宫不得干政。这还不算,还把内侍打了一通水火棍。宋仁宗也对此无可奈何,只能够捏着鼻子称赞庞籍刚正不阿。
而范讽是什么人呢?目前风头正劲的少壮派官员,同样以刚正不阿而闻名。
两个刚正不阿的家伙撞在一起,那叫一个好看了。各地邸报自然大肆报道了,青州邸报也自然不可能避而不报了!
庞籍弹劾范讽交通外戚,放纵不拘礼法,苟释不治,则败乱风俗。
赵禳感觉好笑,范讽这家伙一向放荡不羁,今天知道错了吧?
丞相李迪和范讽交好,把这些弹劾都压下来。庞籍是虽然啊?后宫宠妃都不怕,连她派来的内侍都打了,这可是打尚美人的面啊!你李迪压下来,好!我就不信你压得了一封奏折,压得到两封奏折,压得到十封!二十封!
还别说,李迪没有这个能耐压得住这么多奏折,不过李迪虽然在宰相那里比较老实的一个人,但做当官的,再老实也老实不到那里去了!
李迪见庞籍如此不知情识趣,和范讽商量一番后,来了个釜底抽薪之计!说庞籍上奏的东西都不真实,完全是诬蔑、诽谤,念在你平日也算办事得力,就给你一个从轻发落了!你这个员外郎是当不了的,嗯,你去当个转运使吧!
不知道的人还道多好啊!外放到一路(省)那里当一把手啊!
实际上李迪外放庞籍的是那里呢?广南东路,也就是俗称的岭南。在当地转运使不是一把手,上面还有个安抚制置使,而下面的南蛮多如牛毛,官府在当地的影响力说不得都没有一个洞主的话来的有威信。
李迪为了表示自己公正,说范讽这家伙啊!也的确有些放荡不羁,就贬低到兖州当知州好了!
兖州是什么地方啊?是当时天下数得着的肥缺,甭说一个广南东路的安抚使了,就算拿两个广南东路的安抚使来换都不换,这那里是贬谪啊?
你李迪把我老庞当猴子来耍,甭怪我老庞不厚道了!
庞籍索性来个鱼死网破,不仅仅弹劾庞籍了,还弹劾李迪徇私枉法,还暗暗隐射李迪结党。这结党历来是当权者忌讳的,虽然所每一朝都有官员结党,只是这事情不能够放在明面上说的。
这一下,事情可就闹大了!
朝廷给怎么给这事情来一个句号呢?赵禳在这事情上如何获利呢?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196章回朝【上】

公孙玄虚刚刚迈入房间,便劈头就问:“王爷可欲插手朝廷庞籍、范讽之争?”
赵禳点头道:“正是!”
公孙玄虚大急,连忙劝说道:“王爷可莫冲动啊!此看似两人之争,实际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范讽就不用说了,有李相公为依托。庞籍虽然没有什么大依托,但他在汴梁民间素有民望,豁出去的闹,官家也不得不重视一二!这事情绝无谁胜谁负一说,此乃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争,胜者虽胜尤败。”
赵禳并没有否认,反而流露出认同的神色,点头说道:“先生所言大有道理,本王深以为然!”
这下子公孙玄虚有些傻了眼,怔了怔,旋即一脸愠怒的说道:“王爷莫非戏耍贫道?”
也怪不得公孙玄虚发怒的,你赵禳既然知道这个道理还插手,那还掺和什么的?十之八九肯定的耐不着自己叽叽喳喳,用来敷衍自己的话!
赵禳连忙安抚道:“先生莫怒!”
“哼!”公孙玄虚冷哼一声,不作言语。
赵禳解释道:“先生对于官场上的政事知其一不知其二。先生看到的是庞转运使和范补之的争斗,更是看到李相公的庇护,却没有看到吕夷简这老匹夫在边上坐山观虎斗。”
公孙玄虚怔了怔,道:“坐山观虎斗?为什么呢?范补之不是和吕坦夫有旧吗?当初郭皇后被废,范补之可是出了不少力气的!”
赵禳冷笑道:“本王怎么会不知道呢?不过你却不知道吕夷简这老匹夫糊弄了范补之,他推举范补之为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让程天球为其让位。范补之高兴不了几天,下面就有不少官员对此非议,你说如果没有吕夷简这老匹夫在后面煽风点火,下面的人敢这样做吗?”
公孙玄虚怔了怔,半信半疑的说道:“应该不会吧!当初废后,就算吕坦夫也遭了不少非议。虽然所携有灭后之威,但我大宋多的是不怕死的文人!”
赵禳摇了摇头,道:“问题不是这个,问题是这事情让六哥(宋仁宗)听到了!否则的话,范补之怎么会当了十来天三司使,连三司使里面的事情都没有理清就以疾免三司使呢?就连龙图阁直学士都变成龙图阁学士!只是少了一个字,这就不知道少了多少品阶。少了多少权!事后在官职方面,只是给了范补之一个给事中的安抚罢了!”
后面的事情,公孙玄虚就不难猜测了。出了这么一出闹剧后,范讽不和吕夷简闹翻才奇怪,他吕夷简尽占便宜,他范讽冲锋在第一。结果焦头烂额的从三司使那里退了下来不说,最后只是得了个给事中和龙图阁学士的安慰奖。
给事中在明朝那年头很牛叉,但在宋朝前期,却是寄禄官罢了!而龙图阁学士,也算是半个寄禄官,皇帝想你才有事情做,皇帝不想你。待了龙图阁那里看报纸喝茶罢了!
哪怕说到这个地步,公孙玄虚犹豫了半响,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意见。“王爷话虽如此,只是我们远在青州,能够有什么大作为呢?”
赵禳淡淡然的吐出两个字:“须知!”
公孙玄虚怔了怔,苦笑道:“如此刺激吕坦夫,不智也!”
说到底,公孙玄虚是认为现在的赵禳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吕夷简碰撞。
赵禳目光中闪过一抹苦涩。缓缓说道:“已经没有办法了!明道年间拥护六哥亲政旧臣还剩下多少?现在也就李迪、范讽等几个人苦苦支撑罢了!虽然本王和他们有隙,只是现在最大的敌人是吕夷简。就好比三国时候,刘备赖了荆州,难道孙权不愤怒吗?愤怒,但有曹操这个大敌在前面,一切矛盾都得按下来!”
公孙玄虚扭过头,看着挂在墙上的一幅画。五代南唐名家周文炬的南唐仕女图,寂静而而优雅,月上一弯明月,却有无声无息的吐露着几分深宫寂寞。
故作观赏。不被人注意的时候,公孙玄虚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喃喃道:“王爷,人如月,需懂盈缺之道,不可强求,否则空待寂寞!”
赵禳摇了摇头,道:“先生不明吾之所求!”
是的,赵禳老老实实的待着,吕夷简也没有赵禳的办法,最多也就是钝刀割肉,慢慢削赵禳的权,最终让赵禳成为一个闲散王爷。最多也就是让赵禳到外地落藩。在出身底层的公孙玄虚看来,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没有权势,但赵禳自身有的金钱已经足够其花销,更别说当今圣上不可能待薄了自己亲兄弟的。
景佑二年,二月十一日,赵禳上奏折请求回京叙职,派亲兵一人三马的送往汴梁城。十七日,宋仁宗的批阅也回来了,一个简单的答复‘准’!
……
景佑二年,二月二十五日,上午,汴梁城广济门外陈桥码头。
这一天,天色刚刚放亮,就有开封府的衙役连同禁军士兵来清场,数十个身穿皂服的衙役凶神恶煞的拿着水火棍,把码头附近的苦力和商贾驱散,就连几艘商船都被下令停泊在西面的芦苇丛中,整个码头为之一空。
宋人富裕,好闲事。见到这情况,不少浪荡子都走过来凑热闹。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不对劲了,连禁军都派了一都兵马来。禁军和衙役完全是两个概念。
如果说衙役相当于民警,那么武警就是乡兵,守备军就是厢兵,而禁军则是野战军!这也就罢了,有见识的浪荡子都发现,来的禁军不是外禁军,而是内禁军!骁猛军!
内禁军也就是班直,负责驻守宫廷,非当今圣上的命令,就算枢密院也驱使不得。
“这班直来那么多人,来的是什谁呢?如此大的排场,该不会是外派相公回朝呢?”有浪荡子忍不住猜测道。
这话刚出,立刻有商贾冷笑道:“没有点见识!如果是外派相公回朝,来的可就不只是禁军了。开封府府尹和各位大夫都来迎接了,那里就只有班直。”
一时间议论纷纷,有人说是辽国人的使者来了。不过又有人反驳,礼部都没有人来,怎么可能是辽国的士子来呢?
无论百姓如何议论,禁军就仿佛一面墙壁那样,拦出一片空旷的地方。过了半响。一辆被十数随从簇拥的马车来到,马车很低调,车上下了一幞头青袍的无须中年人。
天子脚下的见识自然不比其他地方了,围观的众人立刻看得出来人是名宦官了。于是纷纷说,可能是某家贵人的家人来汴梁了。只是旋即有人反驳,那家贵人指挥得动开封城的衙役吗?
自从庞籍在开封府当判官。把尚美人派来的内侍棒打一顿后,再没有一任开封府的官员敢给后宫开后门了。他们不怕死吗?
有庞籍立下的道德制高点在,一旦这事情被人发现,立刻就被清流一顿痛骂了,不说上的奏折有多少,光是那吐沫子就足够吐得那官吏一脸麻花了。
说话间,又有人来了。这次不是坐马车,而是坐官轿来,开路的衙役高举“肃静”“回避”等牌匾,左右还有两骑马扈从,一看这姿势就知道是高官了。
官轿内的人下了轿子,立刻有人认出来了。声音中带着几分压抑不住的惊讶。“是三司使的程天球啊!程相公啊!”
“来人是谁呢?连程相公都亲自来迎接!”
三司使虽然严格的来说并不算是宰相,只是三司使的权力太重了,甚至比起某些在朝宰相的权力都大。在民间担任三司使的官员。一般都会被冠上相公的尊称。(在宋朝,相公只有宰相可以被这样尊称。)
“快看!李国舅也来了!”李用和虽然低调,但架不住他身份显贵,某些商贾都一直想走通他的门路。这不!人刚刚出了马车,便立刻被商贾认出来了。
“想不到国舅爷民望如此高啊!”三司使程琳迎上李用和,调侃道。
李用和虽然年纪已经大了,但依旧可以看出年轻的时候定然是一方美男子。拍了拍身上的天蓝色便服。苦笑道:“不过是些商贾罢了!那里来什么民望,倒是计相掌握我大宋一国财政,更多人想和计相你亲近呢!”
程琳哈哈一笑,他知道在这个话题上说再多也没有用。岔开话题道:“长沙王在京东东路两年余了,却没有回过朝叙职。这次忽然提出回朝叙职,国舅爷可是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情吗?”
李用和低调惯了,甭说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会随意张扬。微笑着敷衍道:“子侄辈的事情,我们这些长辈那里管得了呢?不过想来,长沙王怕是思亲吧!”
程琳对此嗤之以鼻,赵禳是什么人程琳和他在京东东路相处了大半年的时间,怎么可能不知道呢?思亲?怎么可能?
不等程琳想出套话的话题,那头已经又来人了。
不用转身,程琳已经从附近围观的百姓议论声当中得到答案了。“哇!居然是天波府来人,宫中、士大夫、将门都来人了,什么人交游如此之广的?”
程琳却不知道为什么,眉头轻轻皱了下,虽然很快就舒展开,刚才那个动作仿佛不存在似的。在程琳旁边的李用和,眼中闪过一抹不为人注意的精光,若有所思的看着不远处的仿佛布满金鳞的广济河。

第197章回朝【下】

没有多长时间,将门当中除了天波府杨家外,潘家、呼延家两家也来人了。两家虽然势力已经大不如往日,只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底蕴还在,叫人不敢是置若罔闻。
来的人虽然不少,站立分群的却是泾渭分明。杨文广、潘美之孙潘晋、呼延灼之从兄呼延烃三个将门出身的交谈微笑。李用和则是和程琳、宦官各有接触,不过都是浅浅的,而宦官和程琳的则是几乎不怎么说话。
在黄土路那头又来了一辆马车,很低调,只有二十名精悍的汉子扈从,扈从全是一身青衣短打服饰,腰间插着一根约莫一尺半长的枣木短棍。
外围戒备的禁军本来不想放来人进来,不过扈从头领从怀中拿出一枚令牌晃了晃,禁军乃让开一个口子。从马车上落下二人,一人唇红齿白,身穿紫色长袍,腰间缠着一条镶金贴玉的华丽腰带,衣服的衣襟袖口更是用金线绣着华丽的云纹。
另外一人则显得低调多了,身上穿着青色官袍,头戴时下流行的翠纱帽,脚穿千层黑官靴,身上并无甚装饰,仅手上缠了一圈玄色佛珠。
不得不说,在汴梁城内,没有权贵是没有人不知道的。这不,二人刚刚下了马车,立刻有百姓道出二人身份。“想不到小公爷居然来了!”
“什么小公爷啊?某家怎么未曾听闻?”
“你自然是不知得!小公爷乃是八大王幼子,虽然继不得王爵,但日后定然少不得一个公爵衬身份,故而知道的人多以小公爷奉承!”有百姓提点道。
“哦!原来是八大王幼子,那不知道小公爷边上的青袍小官是什人?如此托大的,和小公爷有几分平起平坐的味道的?”
很多人都言不知道此人是什,不过人肉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快就有百姓让出来了。“那是长沙王的王府长史,姓甚名谁就不知道了,却负责管理长沙王在汴梁城内的家业。真正的腰缠万贯的陶朱公!”
在百姓议论纷纷当中,广济河上出现一队船队,船只不算多,不过四艘,一大三小。大者宛如一座小山那般,三扇大帆宛如大鹏展翅一般高挂于桅杆上。小者皆是艨艟,船虽然不大。但战船的威武却尽显。船上站满杀气腾腾的甲士,站于颠簸的甲板上,却宛如打上铁钉一般,纹丝不动。
大船上站着不少人,自有随从打着“肃静”、“回避”等字样的官牌。不过这不是最叫人关注的,叫百姓关注的乃是船上的几杆新近挂上的大旗。
朱色大旗迎风招展。可以清晰的看到大旗上的字样。“长沙王赵”“京东东路安抚使”“权知青州州军事”“钦赐岳州防御使”“钦赐荆南节度使”“钦赐文明殿大学士”……
不得不说赵禳的官职很多很长,真的认真计算起来,都叫人头大。这也是宋朝的特色,官制分为三种,官、职、差遣。官就是寄禄官、职可以理解为级别,就好比现在科级、处级之类的,差遣就是实权。好比知州之类的就是差遣。
汴梁城民间识字率很高,这也和宋朝积极推动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儒家最是讲究有教无类,所以很快百姓当中就有不少人大声念出旗帜上的字样。
“怪不得排场如此大!原来是长沙王回京!”
“不知道长沙王回京是叙职,还是回京任职呢?”
“怕是要落个闲散王爷才对!”
百姓的议论纷纷,并没有影响到其他人。程琳、曹飞良等来迎接的众人,一个个都连忙整理一下仪容,站的笔直。不再言语。
“来了!来了!”
“准备!准备!”
码头上的纤夫高声呼喊着。巨舰来到码头边上,并没有立刻进码头,而是抛下十数根大绳索,码头上的纤夫立刻吆喝着,慢慢拉动巨舰停靠在码头上。
广济河是运河,河水并不怎么深,如果无人牵引。巨舰很容易搁浅在码头上。
待巨舰稳稳停靠好,放下船板。此时寂静的迎接人群,立刻响起一阵鼓乐,好不热闹。船板上先是走出一队黑衣禁军。叫人感觉到心头微颤的是,这队禁军高大几乎一致,人数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