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宋-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孔道辅气的脸色涨红,咬牙切齿道:“好!你说以事论事,老夫就和你以事论事!那安化蛮十州之乱,那等羁縻州,一州少则千人,多则不过二三千人,刨去老弱妇孺,十州之地,能战者几何?何须派亲王之尊征伐?”
说到这里,孔道辅憋足气,轰然喊道:“臣,推荐江陵府推官冯伸己平广南西路安化蛮之乱!冯伸己,字齐贤,冯拯子也!先以荫补右侍禁。累迁西头供奉官,授阁门祗候、桂州兵马都监。后知廉州。久之,安化蛮扰边,改知宜州。天圣中,改为桂、宜、融、柳、象沿边兵马都监,遂专溪峒事。久处南疆,熟知南疆事宜,可为上将征伐也!”
偌大一个金銮殿都在回荡孔道辅的声音,不得不说,孔道辅当得上这御史中丞并非没有道理的,光是这中气,就叫人感慨不已。
张士逊用目光暗示李若谷,李若谷没有办法了,站出来,道:“孔中丞所言虽然有道理,但孔中丞没有到过南疆,怎么知道那里的情况呢?如果是看书,那就未免失真了!倒是臣看过广南西路发来的公文,上言羁縻州中蛮夷,多者万人,少者二三千。刨去老弱,这十州蛮夷,怎么样也有一二万大军吧?”
顿了顿,李若谷补充道:“当然了,如果是要叛乱,冯伸己没有问题!冯伸己久处南疆,于羁縻州中有威望,想来他到了后,安化蛮也会知难而退,送上几个替罪羔羊砍头后。安化蛮会继续当他们的山大王,问题是我大宋兵马提辖张怀志等将官性命呢?就如此白白丢了?而且安化蛮在先帝的大中祥符九年的时候也作乱过,一次又一次的,难不成我大宋要默默忍受吗?”
枢密使章得象也昂然道:“官家,正所谓可一不可再,当派上将征讨,灭此蛮夷!此非长沙王不可了!”
张士逊也慢悠悠的插口,道:“如果是万人以下,臣相信冯伸己还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要一战而克安化蛮,非数万兵马不可,冯伸己怕是力不能及。让长沙王出马也好,臣相信长沙王定然可以灭了此等蛮夷的!”
孔道辅那里会甘心?忙不迭的喊道:“官家……”
不过官家两个字刚刚出口,便给宋仁宗给打断了,宋仁宗摆了摆手,道:“好了,既然诸位相公都这么说,就让长沙王去吧!不过现在才二月中旬,让长沙王现在出发,岂不是有违孝道?而如果等长沙王到六月守孝完了,怕是耽误广南西路平乱。”
“孝道者!存乎于心性,长沙王已经守孝近三年,想来天下人都已经明白长沙王的孝心,不会认为长沙王耐不住红尘的!而且这是为国效力,想来小娘娘也定然不会怪责长沙王的!反而会会欣慰,长沙王能够为国效力,为兄分担!”张士逊不愧是当宰相的,大道理宛如下雨一般,啪啦啪啦的抛出一大堆来。
宋仁宗微微颌首,深有同感的感慨道:“郢国公所言甚是,既然如此……”
“宋翰林!”宋仁宗轻轻呼道。
宋翰林即为宋庠,也就是赵禳年幼时候的老师,不过现在他官任知制诰兼翰林学士,是宋仁宗身边的新贵。宋仁宗甚至有意让宋庠担任枢密使司同知,其圣眷可谓是浓厚到极点。
故而宋庠虽然看得出,似乎是宋仁宗有意打压赵禳,他却不敢说什么。
“臣在!”宋庠心中轻轻叹了口气,走出一步,恭敬的应诺。
宋仁宗温和的看着宋庠,道:“就由宋翰林来起草诏书吧!”
宋庠怔了怔,没有说话,难道这封看似平乱,实为贬谪赵禳到岭南的打压,居然要自己这个老师,来到推自己的学生最后一把吗?
宋仁宗虽然依旧语气问话,但目光却多了几分冰冷。“宋翰林,怎么了?”
宋庠抬起头,不由接触到宋仁宗那冰冷的目光,登时心头一颤,连忙垂下头,毕恭毕敬的说道:“臣领命!”
宋仁宗脸上立刻露出满意的笑容,冲宋庠微微颌首。
宋庠心中微微叹了口气,心中喃喃道:落草寇人有投名状一说,自己这份诏书,大概……大概也算是投名状吧!
第236章入桂
宝元二年二月中旬。
外面下着毛毛细雨,淡淡的香火味道缭绕在房间内,赵禳定定的站在门槛前,看着门外的细雨。
边上是一方香案,香案上放着香炉,尚未燃烧殆尽的紫檀熏香。最为耀目的便是一卷明黄色的诏书,有些随意的放在香案上。
公孙玄虚默默走到赵禳身边,安慰道:“王爷,虽然是去岭南,但这也未必不是好事。在朝中为官固然威风,但处处得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赵禳露出一抹略带诡异的苦涩笑容。“景佑三年,章惠太后(杨淑妃谥号)病逝,过去半年时间,阎文应以年老之名,不再服侍六哥,主管内廷事务。但仅仅再过半年,阎文应、阎士良父子便被贬谪。带过半年,吕夷简和王曾相互攻讦,双双被贬谪。六哥啊!六哥!当初的事情是你默许的吗?”
公孙玄虚虽然一直在怂恿赵禳,但面对赵禳这个问题,他却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唯有以沉默,来到应对赵禳那一声声不知道询问谁的话。
赵禳长长叹了口气,转过身来,摊开那一卷诏书,一脸自嘲的说道:“六哥为了安抚本王,还真是大本钱!卫王!广南西路安抚使兼知桂州!加冠军大将军!这冠军大将军还真响亮,可惜就是正三品的武散官罢了!”
顿了顿,赵禳指着圣旨一处,笑道:“吾师的文章不错嘛!‘锡之敕命于戏,威振夷狄。深眷元戎之骏烈功宣华夏。’不愧是连中三元的三元公出身嘛!”
公孙玄虚叹了口气,道:“王爷,你如此,叫属下们怎么提起精神呢!”
赵禳摇了摇头,道:“罢了!罢了!你现在去准备行礼,出发去广南西路了!对了。准备两份程仪银。”
公孙玄虚怔了怔,问道:“两份程仪银?王爷,这是怎么了?”
“送程琳和孔道辅!”说罢,赵禳苦涩一笑,道:“和本王拉上关系,两人离贬谪已经不远了!”
果然在这个早朝上的纷争落下没有多长时间,四月开封府那里有一个小官员犯罪。不过这个官员是程琳在担任开封府府尹的时候的心腹。并且有一桩贪污案牵连到了程琳身上,其实这桩贪污案也不大,贪污钱财不过是价值一百贯,在大官看来,这么点钱真的是塞牙缝都不够。
不过宋仁宗却以张士逊来审理这个案件,张士逊和程琳是什么关系啊?对头啊!不仅仅是张士逊了。就连程琳也知道宋仁宗有意贬谪自己了。只是事情还没有完,张士逊他不甘心仅仅是贬谪程琳一个人,要趁机把孔道辅这老顽固也给扫出朝堂,来个一网打尽。
张士逊用计,把自己主审的消息透露给了孔道辅。孔道辅知道利害关系,更知道宋仁宗乃是因私废公,自然是怒发冲冠了!到皇宫去找宋仁宗。连呵带斥的喷了宋仁宗一面。宋仁宗本来就对孔道辅当日援助程琳的事情不感冒的了,现在居然还恶人先告状来喷朕?再加上张士逊在一边煽风点火,宋仁宗怒火中烧的认为程琳和孔道辅二人结党,一同把二人都贬谪出了朝堂。
参知政事程琳,被罢为光禄卿、知颍州,御史中丞孔道辅,出知郓州。
孔道辅到了郓州后,这个时候怎么还想不明白自己中了张士逊的计策呢?气愤填膺。心中抑压心火不得泄,没有多长时间就得病了,在郓州当了一个月的知州便病卒。
赵禳知道后,叹息不已,却对此没有办法。唯一能够做到的,便是让负责管理自己在汴梁城产业的赵财资助些钱财给程琳的家人和孔道辅的遗孤。
不过,宋仁宗是一个爱面子的人。也可能是因为一丝亲情的缘故,宋仁宗并没有把事情做绝了。在赵禳上奏要调江陵府推官冯伸己到安抚使司担任参赞兼桂州判官。
除此之外,赵禳也重新收拢将领。因为丁忧的缘故,王珪等猛将已经到了西北为官。赵禳身边也就赵嬴武忠心耿耿的留在身边,不过赵嬴武忠心有余,能力不足。故而赵禳又征辟将门子弟充任安抚使司。
不过赵禳不是滥竽充数的,征辟的将门子弟并不多,只有天波府的杨文广,宋初名将李汉超之子李守忠两人。不过此两人,皆有各自长处,杨文广遇事冷静,能文能武。李守忠能力尚弱,不过能吃苦,与军中士兵饮食看齐,很得军心。
除此之外,宋仁宗还派了两营禁军随同赵禳到岭南,到了半途,有派阎士良为广南西路走马承受,这个走马承受看这官名怕是看的糊里糊涂,实际上说白了,就是监军。
这还不算,宋仁宗不知道是不是太过忌惮赵禳,又任命广南西路转运副使王冉波兼广南西路都监,都监其实和走马承受一个性质,细究起来,表面上的权力却要比走马承受要大一点。走马承受没有兵权,只是复杂当皇帝的耳目,每个月都有奏折给皇帝。当然了,走马承受的奏折,对于安抚使的影响力很大的。
而都监则掌握本路禁军的屯驻、训练、军器和边防等事务。
而王冉波者!张士逊世交子也!
赵禳对于这一切的视若无睹,带着两营禁军,一路风餐雨宿。终于抵达了桂州,此时已经是四月二十一日了。在北方,这不过是清凉的初夏,但南方天气炎热,而且不是北方的那种干热,而是湿热,一行人来到桂州城下的时候,衣服都湿漉漉的,胯下坐骑也是汗流浃背,叫人好不难受。
刚刚来到城下,就有官员来迎接。
倒不是这些官员未卜先知,而是早在进入广南西路的时候,就已经有驻守在税所的士兵来通报。
一名朱色官袍老者迎面而来,此老者虽然老,但依旧充满雄赳赳的气概,虽穿文官袍服,却有着一股武将的杀伐果断气势。
赵禳一看就知道来人是广南西路转运使、西上阁门使、桂州知州曹克明了。曹克明也是将门子弟,是北宋名将银、夏诸州都巡检使曹光实的从子,曹光实最牛叉的一件事情,就是千里奔袭李继迁,把他老妈、娇妻都俘虏了去。
李继迁何许人啊?西夏的奠基人,也就是李元昊的爷爷,牛叉的很。
只不过曹克明可就没有他老爹那么牛叉,这次安化蛮作乱和他有很大的关系。在前两年的时候,安化蛮已经作乱过一次,当时广南西路安抚都监马玉出兵,把安化蛮打的大败,并且准备灭其族。
曹克明则是认为,杀俘不祥,而且广南西路蛮族众多。如果行灭族之事,怕是会激起仇恨,广南西路各地烽烟四起不说,还再也没有人敢投降了。
不料曹克明的用心并没有给安化蛮认同,经过一年的休养后,安化蛮一心报仇,再次作乱,也把官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宜州推官苏绅上表言,“国家姑息太过。”又言“转运使性软,不利于边。”曹克明这次被调离,苏绅也算出力不少,不过曹克明在处理这事情上,的确不当。
无论出于什么缘由,赵禳对于这个可以说几乎半生奉献在广南西路的老人还是颇为尊敬的。曹克明至今已经驻守广南西路有差不多三十年时间了!须知当时的广南西路,可不是什么人间天堂。
“下官广南西路转运使、西上阁门使、桂州知州曹克明偕同广南西路大小官员,参见卫王!”曹克明声如洪钟,昂然作揖。
赵禳连忙翻身下马,将已经行了半礼的曹克明扶起来,道:“曹公之毅,本王甚为佩服,怎敢受全礼呢?”
曹克明固执的退后一步,再次作揖。赵禳没有办法,唯有受了这一礼。
曹克明挺直腰杆,道:“此番安化蛮乱,下官之错也!戴罪之身,岂敢言功?”
赵禳苦笑一声,道:“汉寿亭侯(关羽)尚且有败走麦城呢!何况曹公?”
见赵禳安慰不似作伪,曹克明绷紧的脸色稍微缓和一下,苦涩一笑道:“王爷所言甚是,只是晚节不保,本官已经心如死灰了。麻烦王爷现在就到衙门交接,本官好回蜀。”
曹克明四川雅州(现雅安)人,这次虽然犯错,但顾念他多日的功劳,朝廷便让曹克明回到雅州当知州,算是让他临老了,衣锦还乡一趟。
赵禳也明白曹克明的心思,也没有勉强,在曹克明介绍了几个带头的官员后,便随同曹克明到转运使司衙门,其实说是转运使司衙门,但因为转运使基本上都担任一路治所知州,故而这里也是桂州的州衙。
交接后,赵禳让赵嬴武带自己送曹克明一趟。
倒不是赵禳要赶走曹克明,而是曹克明执意即日便离开,赵禳挽留了几句,见没有用,也没有勉强。本来想设宴送别一二,曹克明却说:“今日安化蛮作乱,广南西路人心惶惶,王爷赴广南西路,正是安定民心之时,岂可为了一老朽耽误国家大事呢?”
赵禳也觉得有道理,基本交接后,便留下书吏在查勘账簿、户籍。而赵禳则是在白虎堂内召集广南西路的重要文武官员,倒不用着急了,为了迎接赵禳,广南西路但凡有点地位的都来了。就算是身处前线的将领没有来,也都派了副手来。
第236章广西事【上】
只见白虎堂内人头涌涌,文武百官济济一堂。
赵禳自然是当仁不让的坐在首位上,打量了在座所有人一眼,道:“本王虽然在入城的时候见过诸位,不过当时情况诸位也知道了。曹公思乡心切,故而很多介绍都很仓促。这里就麻烦冯通判来为本王介绍一二了!”
安抚使司参赞、桂州通判冯伸己久居西南,虽然在江陵任过官,不过时间不长,对于大部分官员还是比较熟悉的,让他来介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王爷这位是转运副使兼广南西路都监王转运,王冉波!”
“这位是……”
在冯伸己的介绍中,赵禳已经大致了解到了广南西路的一个情况。缺官!
也许这里就有人奇怪了,缺官?宋仁宗时代冗官“问题”不是已经很严重吗?的确!但广南西路地处岭南,地方炎热,对于北方人而言,可是去了都不知道能不能回来的地狱。当然了,也可以提拔当地人,问题目前仕途上两大途径,荫补、科举都和岭南人没有太大的关系。
荫补要靠祖先了,武将方面,当初跟宋太祖打天下的是北方人。文官当初也是以北人为主,没有几个岭南人当上高官的,子孙自然难以填补这个大坑了。科举,这个时候科举中,还是北方占据主力的,可不比后来明清,还要限定北四南六,这才不至于南方士子几乎全中举。
最重要的就是,宋朝中举的士子可不仅仅是被指派你到你当官,你就得到那里当官。而是先选三个地方出来,你选择去那里。不喜欢?行,明年再选一次,可以选三年。既然能够选了。虽然说会耽误一些时间,但在士子看来总比到岭南受苦受难的要好。
故而广南西路不少官员都一身兼多职。这也是一个朝廷对于广南西路官场特征的无奈之举。
对于这个问题,赵禳虽然注意到,也准备着手解决,但并没有表露出这方面的意思来。而是问道:“现在战事如何?”
赵禳问的是前任广南西路都监,现任广南西路兵马提辖马玉,当初就是他大败了安化蛮,欲屠其族。不过给曹克明阻止了。也有了今天的安化蛮十州之乱。
马玉虽然努力使得自己的脸色看上去很刻板、严肃,但依旧流露出几分苦涩,道:“之前融溪大败,广南西路兵马大损,现在于前线宜州、融州等地驻兵不多,宜州有兵大概一千人。分守融水县、罗城堡、王口寨三处,互成掎角之势。”
马玉话音刚落,赵禳的眉头已经皱起来了。“等等!提辖说融州只有大概一千人?偌大的一个融州只有一千兵马?禁军?厢兵?”
马玉还没有说话,已经有人阴阳怪气的说道:“王爷久居北地,那里知道我们这些镇守南疆的人辛苦呢!一千人,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